登陆注册
15441600000012

第12章 论姜炎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1)

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创立的姜炎文化,开华夏文明之先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探讨姜炎文化,这对于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肇兴和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姜炎文化的概念界定

“姜炎文化”的概念是我国着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在探索先周文化中提出来的。邹先生通过对宝鸡附近出土的、以高领袋足分档鬲为典型代表的文化遗存,从地望、古文字、考古学等方面,并结合文献记载分析后认为,这类文化遗存与古羌人的文化有关,可能为当地姜姓部族的遗物,并与先周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羌、姜均与炎帝有着源承关系,所以将此类文化遗存命名为“姜炎文化”。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姜炎文化”,已不同于邹先生从考古学上提出的概念内涵,而是将此概念推而广之,从文化学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一概念。

关于姜炎文化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地域空间;二是时间的上下限。在地域空间上,有学者提出了广义、狭义的姜炎文化说。狭义的姜炎文化是指炎帝神农氏为部落长的120或140年,为兴起阶段,其地域大约在今宝鸡市辖区内的渭水两岸。其先民创造的文化可称为炎帝文化,或者“清姜炎帝文化”,或者“宝鸡姜炎文化”;广义的姜炎文化则是指炎帝中后期,随着部落中氏族的增加。土地、鱼兽等物已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便沿渭水向北、向西、向东迁徙,沿褒水或从今陈仓向南迁徙。这些氏族供奉炎帝及其后裔为部落首领,虽然有的氏族以新迁地名、山名、水名为姓,但他们都以姜姓为祖姓,其文化可称为姜炎文化。而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姜炎文化的地域空间应以宝鸡渭水流域为中心。邹衡先生则持此种观点。他说:“姜炎文化的中心分布地域适在宝鸡市区之内”。因为姜炎文化是指古代炎帝族所创造的文化,而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大明一统志》记载是在风翔府地,即今宝鸡市辖区之内。而炎帝裔族迁徙的四方之地,与当地土着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虽也打上了姜炎文化色彩,但只能说是炎帝文化,而不能称之为姜炎文化,或为“广义的姜炎文化”。

在时间的上下限上,有学者认为:姜炎文化产生的上限应在老官台文化时期及其以前,距今约7000年以前,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即炎帝神农氏时代;下限相当于龙山文化至西周,距今4800-3000年。以此时间为上下限,姜炎文化从孕育、产生到以高领袋足分档鬲为器物特征的刘家文化,其间为3000-4000年,贯穿了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等三个时期。为此,将姜炎文化概括为发祥于宝鸡的炎帝神农氏文化及其在黄帝以后沉淀于当地的具有独自文化特征的宝鸡土着文化。而有的学者认为姜炎文化上下限约为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期,即双庵类型文化,其上限与神农氏时代(仰韶文化)相接,下限至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或稍早一些。

对姜炎文化分布地域的界定,我们同意“姜水流域说”,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因为,从其性质来说,是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从其创造的主体来看,是生息于姜水之畔,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从其特征来说,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虽说姜炎裔族迁徙后与迁地土着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亦打上了姜炎文化的色彩,但毕竟不是姜炎族一族的创造,而是杂以多种文化成份的复合体文化。这种文化可以称之为炎帝文化,因为其支族、后裔都以炎帝为号。

另外,在时间的界定上,我们认为上下限为距今7000-3000年为妥。因为从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原始农耕的出现是在10000年至8000年前,这也是神农时代的开始;其发展是炎帝生息于姜水流域的仰韶文化期,提高是龙山文化及至西周。所以,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姜炎文化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提高,大概没有三四千年或更长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再说,姜炎文化的命名是由商代居于宝鸡等地姜姓部族的文化遗存而来,以此类文化遗存向上追溯,可以看出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以至老官台文化一脉相承,具有密切的传承关系。

综上所述,所谓姜炎文化,是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在其生息之地宝鸡渭水流域创立的,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并杂以医药、手工业、腊祭、傩舞等物质和精神文化,绵延四千余年的原始宝鸡土着文化。

二、姜炎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文化,虽则至今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就一般而言,从广义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依据此种文化定义,姜炎文化的内涵包括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在其发祥地——宝鸡渭水流域发生和发展中所创造的全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包括它的生产工具和物质产品,它的社会结构即氏族制度,它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

具体地讲,姜炎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主要表现在:

其一,农耕、手工业、医药、交易等构成了姜炎文化的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中以农耕尤为突出。主要表现:①烈山垦荒;②制耒耜;③种嘉谷;④因地制宜。在文献典籍中,如《逸周书》、《周易》、《竹书纪年》、《淮南子》、《帝王世纪》等书均有此类记载;从宝鸡渭水流域已发现的500余处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而言,在已发掘的北首岭、福临堡等遗址中,均出土了大量如石刀、石镰等表明炎帝时代农耕的生产工具。“农耕的发明,使得姜炎文化的创造者们成为食物的生产者,他们能选择下一顿饭吃些什么和在何时何地进餐了,也意味着炎帝氏族正在把物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一文化创举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在这种食物获取方式中,无论姜炎文化创造者们是否意识到,自然界第一次被当成了改造的对象,第一次取得了改造者的资格。农耕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认。”

农耕的发展,为姜炎族提供了较为充足的食物,亦稳定了食物来源,于是,为了加工食物和满足生活的多方面需求的手工业也便相继产生了。主要是制陶和原始纺织等。“炎帝耕而作陶”,“埏埴以为器”,“神农之教曰:……身亲耕,妻亲织”,“食谓农殖嘉谷可食物;货为布帛可衣……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等的记载,在宝鸡北首岭、福临堡等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及石纺轮、陶纺轮、骨锥、骨针等遗存得到了印证。尤其是炎帝时代“彩陶”的出现,证明姜炎文化的制陶技术已相当的高明了。有理由认为,以炎帝为首的姜炎族在其制陶和纺织方面的活动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瓷器文化和服饰文化之先河。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增加了,有了剩余,自然地就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这便是史书中记载的炎帝“日中为市”的传说。交换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多方物质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耕和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加速了社会的分工。炎帝的另一个重大发明,也就是姜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炎帝尝百草而奠中华医药文化之基础。史籍中“神农和药济人”、“神农味尝草木作方书”等诸多记载,都充分说明了姜炎文化在医药领域中的发展水平在同时期各文化中亦处于领先的地位。

总而言之,姜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为中心,以医药、制陶和纺织等为补充的原始农耕文化。

其二,炎帝时代的氏族社会制度和习俗、伦理道德观念、原始宗教观念等,构成了姜炎文化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与原始农耕文化相适应的炎帝时代的氏族社会制度和习俗主要表现为以对偶婚为主;公推制;乱伦禁忌;“公耕而食,妇织而衣”;“天下为公”;仁之爱人;以姜为姓;崇拜火神山等等。这些均反映了母系氏族制到父系氏族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基本特征。

与农耕生产方式相联系,姜炎文化在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上是以氏族整体利益为本位和目标的,并完全服务于姜炎族的团结、生存和发展。团结这一目标,形成了姜炎文化特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概括起来有:勤劳友善;公平不忿争;诚以待人,“无相害之心”;是非分明;舍已为群;集体主义等等。关于我国原始社会的伦理道德状况,《礼记·礼运》曾作了具体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虽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但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是对炎帝时代社会伦理道德的反映。这种道德观念,“不仅发挥着协调部落内部人际关系的功能,而且还是鼓励人们改造自然界以求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同类推荐
  • 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玩·山海

    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玩·山海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散文》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1日出版发行的“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三辑十六种文集之一,收集了近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的优秀散文,并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言语与华照相得益彰,即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热门推荐
  • 在这不安的世界

    在这不安的世界

    当我隔着长桌轻轻的对着老王说理解我觉得我心中万千的感想只化作一声轻叹大抵世间多有女子如此而我的尚未成型的未来便越发不敢妄言了
  • 龙魂战记

    龙魂战记

    人族的“希望之星”——六皇子许龙陵不甘受皇宫生活的束缚,选择逃离家门去历练,旅途中却遇到其他种族高手的猎杀,原来,这件事的背后酝酿着一个天大的计划……在种族林立的大陆上,弱小的人族成为其他强势种族要征服的对象,惊天的阴谋正在酝酿,席卷大陆的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在这关乎人族生死存亡的时刻,身为皇子的许龙陵如何在爱情、友情与种族大义间做出抉择?如何与伙伴们共同完成这场人族有史以来最光辉的保卫战?
  • 八荒神界

    八荒神界

    盘古大神开天地而死,死后身化八荒大地,左眼太阳,右眼太阴。盘古精气四散于大地,滋润万物,百族兴起。百族中有族纳盘古死后精血,神通莫测,可掌控风云,其族自命为妖。有族有感盘古魂力,化盘古之面貌,名为人族。有族.....八荒大地,妖为主,百族为奴。看帝明如何搅动八荒风云,搏出人族未来!!
  • 乾彻四合

    乾彻四合

    一个蝼蚁般的少年,机缘巧合下得到一枚神秘的戒指。为了守护最疼他的青姨,同生共死的兄弟,到相伴一生的红颜………甚至整个大陆。他一步步进击,一步步崛起,一步步走向辉煌!自得到戒指的那一刻,他就背负了将来无法卸去的使命。看人族少年,如何惊世,如何顶天,如何引领人鬼魔妖四族成四合之象!
  • 三生石前看姻缘

    三生石前看姻缘

    这是本人写的第一本小说,是自己喜欢的玄幻风格,下面是简介:如果有来生,我宁愿忘记你,不记得你,一切随缘,你何必执着。如果又来生,我会不惜一切,追随你,粘着你,让你记起我,我从未忘记!
  • 九界第一剑

    九界第一剑

    魔宗袭击,门派被毁,为救父亲,他以弱小身躯,挡下一掌,踏入死亡深渊。重生之后,他带着血海深仇,来到另一个州界,并进入一流门派东剑宗!十年苦练,修为却进展缓慢,受尽同门欺辱,报仇之日更加是遥遥无期。但是一个机遇,让他进入东剑暗宗,悬浮暗岛之上,无限剑域之中,得天地神器,绝世好剑!传承九天之上,最强剑魔之力,鏖战九界,剑灭万族,九剑齐出,灭神封魔,问鼎最强之座。本书修为划分:净体,锻骨,炼魂,成丹,开元,凝灵,金身,不灭,引星,噬灵,吞天……
  • 重生之飞来神职

    重生之飞来神职

    死亡!任务!重生!骗局!时空旅行!这一切的一切来的那么突然!看女主如何辗转时空完成这骗局中的隐藏任务!
  • 快穿:执念之城

    快穿:执念之城

    幽灵鄞是她的名字。苓之瑾是她的店铺。她存于天地之间,无处不在。“你有执念么?欢迎来许愿。”“本店,将是你完成执念的唯一地点。”“执念完成之日,即是你消逝之日。”
  • 茶凉了你还会来吗

    茶凉了你还会来吗

    本书纯属虚构,大家喜厌随便~第一部和第二部写在一起,第一部是都市,第二部为穿越。前世,叶岩与秦轩约定,但两人却阴阳相隔,穿越之后的华元王朝,历史架空,血眸婴孩出世,半人半妖,名为慕容岩。下部为慕容岩与欧阳王爷之子欧阳秦轩的故事。
  • 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从环境的整体出发,研究人类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近几十年来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人类受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在生产物质财富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问题,虽然古已有之,然而真正引起重视,并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却是近几十年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