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1700000011

第11章 出版传媒产业发展与实现价值增值的研究(2)

4.陕西出版业的发展路径选择-没立出版传媒产业基地,做S做大陕西出版传媒产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越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当前,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五大趋势:1)集约化发展。日前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24家出版集团作了调査统计,17家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平均总资产增长66.2%,利润总额增长25.3%,最多的翻了三番;而7家未改制的出版集团,平均负增长43%。2)传统出版总体趋稳。随着网络、影视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出版受到冲击,2006年总产值与上年相比只增长2.6%,增幅较小,发展平稳。3)出版业赖以生存的教材呈下降趋势。随着教材招标和下一步的教材循环使用的推广,2006年教材总印数下降0.63%,定价总金额下降3.21%。总量将有所下降。4)大众读物图书种数2006年比上年增长5.55%,定价总金额增长7.1%;2007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人为1383.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9.65%。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大众读物和影视的需求量将稳步增长,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发展,这为我们的出版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5)数字出版飞速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2005年网络出版业务总收入约50多亿元,2006年就猛增至252亿元。产业链日趋完善,出版形态日益丰富,数字出版对各行业的内容支撑明显加强,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呈快速上升趋势。

而陕西出版集团成立较晚,观念滞后,实力较弱,这些都决定了陕西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肯定有别于外省。陕西出版传媒产业因中小学教材难以统一经营而基础不稳,且发展环境也较差。要做强做大,必须依赖主业,借鉴外省的经验教训,按照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走立体传媒发展的道路。这恐怕也是陕西出版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陕西出版集团提出了在西安高新区设立陕西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的创意。目前,该项目已通过高新区立项。可以预期,随着该项目的建立和完善,必将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实现由传统出版业向现代出版传媒业的转型,有效推进陕西出版传媒业的良性发展。

三陕西出版传媒产业基地项目分析

1.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圹大,现代科技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都为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步入高增长阶段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陕西出版传媒产业基地项目是由陕西出版集团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在西安高新区投资5亿元,建立的一个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出版传媒业为主的大型策划、研发、创作、生产、营销与培训的产业基地。以陕西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单位为核心,结合集团的经营范围,广泛吸收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组成,形成多媒体、综合性、立体化出版传媒产业链。该基地是西部第一家出版传媒产业基地,对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陕西形象,加快陕西文化建设都将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本项目具体包括十二大业务板块,分别为六大出版传媒和六大出版传媒配套服务项目。具体是:图书传媒、报纸传媒、期刊传媒、数字传媒、音像传媒、影视传媒,营销与物流配送、平面设计与数码印务、出版传媒策划、版权贸易与文化交流、媒体审校服务、翻译服务、多媒体广告。基地将内容创意产业与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集中资源、集中优势、集中力量,为相关企业提供整体文化平台,每个板块由若干社和公司等实体支撑,集中资源、扩大和作、节约投资、发挥优势、相互配合、互利共赢。

2.产业背景

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1)文化产业的提出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加人WTO,客观上把中国出版传媒产业推向了世界出版传媒市场,外资的进入使得各出版传媒单位的分销业务受到直接冲击,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且实力强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要求。十七大全面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军号角。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引,出版传媒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继续加快。2)新闻出版总署部署了新闻出版改革的步骤和措施。柳斌杰署长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转变发展模式。第―,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通过集团化、股份制改造、企业重组等方式,培育更多的出版传媒方面的集团公司。出版发行单位的集团化建设,自1999年底到目前已建成49家报业集团、25家出版集团公司、24家发行集闭公司、2家期刊集团公司。第二,深化改革,既有路线图,也有时间表。从今年起,三年内要完成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103家高校出版社以及7家地方出版集团的改革。第三,为确保出版单位改制转企顺利完成,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人员分流、社会保险、税收返还等。3)数字出版前景广阔。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已经渗透到出版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实现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化的转变,已经成为-种国家战略。4)陕西省文化强的战略目标。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提出要把陕西建成西部强省,主要体现在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三个方面。为此,要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陕西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显着增强且处于西部前列,成为陕西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所有这些都为陕西省出版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基本稳定,2007年到2008年国民经济仍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长率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上。2007年GDP增长率达到11.6%,在科技发展水平方面,有关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的研究与开发投人占GDP比重要从当前的1.35%提高到1.5%以上。就陕西省而言,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53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14350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持续以两位数增长。这些宏观经济指标均表明一个巨大的图书潜在市场亟待开发,对于陕西出版传媒业来说,这是发展的有利时机。

(注:为使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出版传媒总产值具有可视化效果,已将出版传媒总产值扩大10倍。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出版传媒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增长,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以8%以上的速度递增,货币与财政政策稳健,利汇率图2002-200阵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出版传媒总产值比较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消费与投资不断加大,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切将对出版传媒业起到拉伸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人的增加和就业问题的缓解,大众对出版传媒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一个能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充分智力支持的出版传媒业。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文明修养、科学精神和知识水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需求绝大部分要通过出版传媒产品提供的知识信息来满足,并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推动出版传媒业的发展。

出版传媒产业发展的技术环境高新技术和互联网为出版传媒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高新技术引人出版传媒业,尤其是企业内部Internet网的发展,也使得出版传媒企业可以同自己的内容提供者、制作厂家、分销商、媒体受众等建立起快捷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其管理和生产的手段发生了巨变,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竞争实力也进一步加强。

高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出版传媒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许多新兴业态,给出版传媒业带来了许多新的增长点。网络的发展使得出版无纸化成为可能,许多出版传媒单位都在纷纷组建自己的网络出版、电子商务、网上书店、BTOB、BTOC等。从电子出版物生产到终端的阅读器、显示器等一整套的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已经在我国形成,数字印刷技术日臻完善。出版传媒生产的流程、工艺、技术上不断地创新,海量存储的磁、光、电等新的介质,扩大了出版的领域,创造性的高新技术、网络技术、三G手段、信息通讯技术等给出版传媒业注人了新的活力和新的理念,为立体的、多媒体的现代出版传媒业的兴起提供了技术基础。

3.市场分析

出版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约为4236.56亿元,从出版传媒产业各行业的产值规模看,图书出版是产值规模最大的门类,从2005到2007连续三年产值规模都超过1100亿元。另外,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期刊发行、报纸发行等都是产值超过200亿的门类。移动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实现较快增长,2006年移动媒体总收入达到888亿元,包括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游戏、移动电视等;网络媒体总收人为252亿元,包括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网络视频、博客、各种下载业务等。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看,除报纸发行和期刊发行两个行业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5年产值增幅最大的是电影票房,增幅接近90%。其他几个增幅较大的行业是电视广告、期刊广告、广播广告、有线电视收费等,它们的增幅均在20%以上。2006年产值增幅最大的是有线电视收费,增幅超过70%。广播广告增幅也很高,达到55%。报纸广告增幅比2005年有了很大提高,超过20%。电影票房和音像制品的产值增幅也超过了20%。

全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1900余亿元,约占当年全国GDP的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6%,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

从2002年至2006年,随着国民生产总值(GDP)逐年增长,出版传媒总产值也稳步增长,呈良性发展态势。今后一段时间内,出版传媒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

2006年全国共出版图书233971种,总印数达到64.08亿册(张),定价总金额649.13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5.17%,定价总金额增长2.67%。一般图书种数比上年增长5.55%,定价总金额增长7.1%。

2006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平均期印数19703.35万份,总印数424.52亿份,定价总金额276.09亿元。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36%,平均期印数增长0.79%,总印数增长2.89%,定价总金额增长5.77%。

200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468种,平均期印数16435万册,总印数28.52亿册,定价总金额152.23亿元。与上年相比种数持平,平均期印数增长0.91%,总印数增长3.38%,定价总金额增长12.35%。

可以看出,2002年到2006年,平面传媒产品的生产和需求平稳发展、稳步上升,产能总量巨大。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平面出版传媒产品的需求量在稳步增长,并未饱和,仍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发展,这为我们的出版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500多家出版社开展电子书出版业务,累计出版电子书40万种,是全球单一语种最大的电子书库。2007年电子书销售的总册数较2006年增加了25%,达到1500万册。图书馆等企事业单位用户依然是电子书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机构用户的采购规模较2006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格局。国内39家报业集团,已实现数字出版的有33家,占整体比重的85%。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7207种、16035.72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17.15%,数量增长了14.47%。

从2002年至2006年,以电子出版物,如E-BOOK为主的所有数字、网络出版这几年呈井喷状态。2002年到2005年发展平稳,逐步上升;2005年到2006年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产值和需求飞速提高,未来产能发展蔚为壮观。因此,有关专家们预测未来五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70%的出版社将实现同步出版,跨媒体出版成为主流;80%的出版社将通过POD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90%的报社将推出数字报;正版电子书出版总量将突破100万;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带来的电子书、数字报的销售规模将达到20亿;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等内容销售及广告收人将达到50亿。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极好。

2006年全国共出版音像制品15850种,出版数量2.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5.51亿元。与上年相比,出版数量增长了13.55%,发行总金额增长了1.04%。2007年全国广播影视总收人为1383.6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9.65%。电影国内市场票房达到33.27亿元,比2006年增长26.98%,连续5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含票房收入)达到20.2亿元人民币。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收入为13.79亿元。三项收人相加,电影综合效益达到67.26亿元,比2006年增长超过17.38%,再创历史新高。

同类推荐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
  •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探秘

    中国文化的基因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但是只有经过后天培养,这种文化基因的积极作用才会明显。所以学习中国文化应该是现代人的分内之事。其意义小可从个人学识修养,大可从民族文化上讲。有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文学典籍不仅仅是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昌盛。更为重要的是使我们浸润了传统文化因子,培养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人才素质涵养。读史哲典籍更会让我们从深层的思想上,理解中华民族和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头体现出民族文化的风度;从宏观上把握我们民族的思维深度和方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拥有自身民族的文化特质。
  •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江南文化与跨世纪的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本书采用以浙江、江苏为主,兼顾上海的方式对此进行解读。也就是说,将“江南文化”具体为浙、江、沪三地的文化,这也是通常所谓的狭义的“江南文化”的概念。具体论述分上、下两编展开:上编部分,主要从“思潮与事件”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涉及“断裂”事件、“新概念作文”事件、《沙家浜》事件、余秋雨及其文化散文的论争、金庸及其武侠小说的论争、江南的寻根文学、江南的先锋文学等。上述这些事件与思潮当然很复杂,但它们都与江南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江南文化在特定时空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和必然产物。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士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热门推荐
  • 穿错时空砸对郎

    穿错时空砸对郎

    没想到旅游还能梦到自己的前世来求助,好吧好吧,好人做到底,穿越却遇上时空风暴!还好砸到了个又帅又酷的长期饭票,不缠着怎么能行?前世啊前世,不是她不帮忙啊,她还要融冰山呢,所以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 秘密日记

    秘密日记

    他是富二代,因家规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还要为了赚取大学费而去打工。她是私生女,聪明而又有心机。他们初次相遇是在一个落樱纷飞的午后。第二次相遇两人坠入爱河。一年后,她在妈妈和他之间选择了妈妈,被迫离开,从此两人形同陌路,再无交接。十年后他的公司面临破产,她带着一双儿女再度回来,他为了报复,对她百般羞傉,让她百般难堪。她在帮他挽救了公司,帮他娶了一个如花美眷之后就离开,如同十年前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得知她已离世,带着一颗震惊、好奇、不安的心找到她的旧居,却意外的发现了一本带血的日记,那本日记里记载着她所有的秘密。
  • 素手覆天下

    素手覆天下

    穿越成孤苦无依的庶女,赐婚于傻子王爷。谁知王爷深藏不露竟是个妖孽,宠她无法无天,为她甘负天下!她笑,全世界只有他愿为自己丢了生命,只要能携子之手,颠覆天下又如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主角总是抽风肿么破

    快穿之主角总是抽风肿么破

    这是一个快穿文!这是一个坑爹的快穿游戏!这是一个总是被抢了饭碗的反派
  • 六界之事

    六界之事

    虽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脑海中一直有一道身影,六界之内,也唯有她在脑海中占据了一片天地,但她是谁?我又是谁?
  • 一个作家的商业生态圈

    一个作家的商业生态圈

    我们是B2B和在线支付公司,但是我们要进军C2C,软件服务、搜索引擎,完成我们的商业生态圈闭环,让天下再没有难做的生意。——一位互联网大佬在纳斯达克上如是说。我们不仅仅要生产手机厂,我们还要以手机为依托,向电视、机顶盒等硬件延伸,以我们强大的销售渠道为核心,进军更多的周边产品,构造我们的‘生态链’——一位智能手机大佬在新品发布会上豪言道。……对于这些人的豪言壮志,李子敬笑而不语,他正看着集团下属送来的各个子公司送来的财务报告头疼呢!哎呀,真是头疼啊!要这么多子公司干嘛!要不要卖两个出去呢!李子敬贱贱的自言自语道。PS:这是一个小作家从写书开始,一步步的触及各个行业的故事,
  • 爱之轮回

    爱之轮回

    校园的唯美环境,社会的阿谀我诈,她从一个清新可人的小女孩变成独当一面的有为女性,他从一个活泼热情的男生变成一个冷漠无情的男性,两个人的再度相遇能否被考验,人世间百态,丑陋的人性是怎么样的演绎?鬼啊……树怎么会说话呢?不是啊,树的声音有那么小孩吗?
  • 中华近世通鉴(上下册)

    中华近世通鉴(上下册)

    本卷通鉴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诸方面;这些内容,按时序予以记载,述而不评,并根据需要,以一事为由头,详书一段史事。
  • 黑帮老大的女人

    黑帮老大的女人

    什么男人!渴了!他是水!累了!他是床!痛了!他是药!烦了!他是靠!唐娜璟一个乖巧的女生与一个黑帮老大徐邵飞,发生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社会险恶,人心丑陋……【本故事大部分情节根据本人修改】
  • 将心

    将心

    轮回百世,最终选定了他。或者说本身就是唐清选择的他。“唐轻你丫的到底哪来了?”唐清现在很无奈,自己的心居然成精了,这也就算了。可是凭什么是个人都想要把自己的心拿走。唐清现在很悲愤,自己就算是再能隐忍,可是心不可能给别人吧。于是悲催的唐清开始了一场本就有些“荒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