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文化技术教育1986年以来,为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县(市)广泛动员农村青年积极参加农民函授大学、农民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同时,依托乡(镇)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常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事季节、产业特色,开展农、工、林、牧、渔、果、家庭经营、第三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有针对性开展农民培训工作。1988年,全县创办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8所,村级农民文化学校7所,接受培训人数38502人次,参加农民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人数32人,参加农民函授大学学习人数22人。此后,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逐年增加,培训人数大增。1996年,全市实现村村办起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参加各类培训累计45356人次,参加农民广播电视大学人数32人,参加农函大学习人数42人。2000年,全市农民参加各种培训49883人次,参加农函大、农广大学习60人。至此,全市共有445人参加农广大学习,994人参加农函大学习,毕结业总人数747人。
非农业人口成人教育非农人口成人教育主要指在职职工参加脱产进修、自学考试、函授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为主要形式的教育。1986~1992年,全县城镇成人中专脱产进修242人,中专函授638人。1992年以后,接受成人中专教育的人数逐年下降,普遍以大专、本科成人教育为主。1992~2000年,参加脱产进修大专毕业437人,本科182人;自学考试大专毕业511人,本科毕业12人;函授大专毕业1039人,本科毕业237人。
(第六节)“两基”教育
“两基”教育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法律法规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8年国务院颁布《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2年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要求1995年前重点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在此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至20世纪末基本达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指标是: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辍学率控制1%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年辍学率控制1%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年辍学率城市、农村分别控制在2%、3%以下,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城市达95%左右、农村达90%左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60%以上。
“两基”教育措施1986年,瑞金普及初等教育工作基本达到上级要求,1987年经赣州地区复查合格颁发了《普及初等教育》牌匾。随后,采取试点,分步推进的办法进一步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1988年在象湖、沙洲、黄柏三乡镇实行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就读,其他乡镇根据办学条件状况逐步加大初中招生比例。1993年,制订了《瑞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征求意见稿)。1994年,正式制订《瑞金市两基教育规划》,成立瑞金市“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教委设立办公室。乡级人民政府也同时制订本乡镇“两基”工作规划,成立乡级“两基”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规划的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乡级政府向市政府签订责任状,村(居)委会向乡级政府签订责任状;乡、村干部实行包干制,向单位签订责任状。乡级教办、市属中小学向市教委签订责任状,乡属学校向乡级教育办签订责任状。为了两基目标的实现,全市乡村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负责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扫盲学员的脱盲学习。同年,小学取消升学考试,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就读。
1995年起,全市进入“两基”教育攻关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如期实现两基”。全市共书写固定性标语1296条,建识字牌245块,“两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一条例(扫盲工作工作条例)上墙272处,出板报、宣传栏1350期,出动宣传车19次。利用电视、广播、“两基”工作简报、调度会、汇报会、促进会、宣传“两基”工作,落实职责任务。1996年,市政府下发《关于印发各有关部门在实施“两基”工作中职责任务的通知》,实行领导“两基”蹲点包干责任制,市领导挂点包乡、市属各单位派员蹲点包村。有效推动了“两基”教育工作。
“两基”教育成效1997年春,全市“两基”主要指标达到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年辍学率0.55%,适龄少年入学率95.67%,初中年辍学率1.9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69.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8.37%,文盲率0.49%,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81.97%,小学教师任职合格率96.1%,初中教师任职合格率90.5%,小学生均校舍3.79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4.637平方米,中小学危房比例下降到0.5%,小学生均图书9.75册,初中生均图收14.85册。同年10月,瑞金市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教育验收,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牌匾。
为巩固“两基”教育成果,1998年后,每年进行一次“两基”年检自查,并将自查情况逐级上报。
(第七节)师范教育
1986年,瑞金师范学校以招收普师生为主,兼招民师学生。9月,瑞金师范学校升格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有教职工99人。其中,高级讲师7人、讲师23人。教学班14个、学生693人。设党委书记1名、副校长2名。党委书记刘立权,副校长丘敬忠、肖枚里。1989年,开始转为培训民师合格学历为主。1992年,省委宣传部、省教委授予学校“全省中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升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同年5月通过国家教委中等师范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评估验收。2000年,圆满完成全区民师中师培训工作。秋季,学校恢复普师招生,招收统招生6个普师班。在校学生达1530人。有教职工112人。其中,高级讲师14人。讲师25人。设校长1名、副校长3名,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1名。校长刘立权,副校长丘敬忠、肖枚里、朱建军。党委书记刘庆生,副书记刘美春。2001年7月,开展教育体制改革,经赣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撤销瑞金师范。
普师教育1986年,瑞金师范实行统一招生制度,招收寻乌、会昌、瑞金三县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招收学生255人。1988年招收学生240人,在校学生达723人。1989年停止招收普师生。1993年,开始招收省内外普师委培生47名。此后,每年都招收部分委培生,开设工艺绘画,经贸外语专业。至2000年,共招普师委培生583人。2000年恢复招收统招普师6个班,招生297人。1986~2000年累计招收普师生1599人,培养合格普师毕业生1442人。
民师教育1989年秋起,为保证师资质量,培训民办教师,专门进行民师教育,招收赣州地区河东7县1市民师学员207人,1990年以后,扩大招收全区18个县(市)的民师学员。是年,招收民师学员489人。此后,民师教育一直为瑞金师范教育的重点。至2000年,共招收民师学员5165名,毕业5146人,圆满完成全区民师中师合格学历培训工作。
(第八节)职业教育
职业初中1986年,立新农中、瑞林农中、武阳凌田初中停办,转为普通初中。全县只保留黄柏农中·招生56人,在校学生140名,教职工6名。课程设置除与普通初中相同外,另开设农业技术或其他职业技术课。1988年,壬田初中、武阳凌田初中、九堡官仓初中,由普通初中,转为职业初中。1993年,黄柏农中并入黄柏初中。1994年,凌田职业初中并入武阳中学。至此,全县职业初中保留壬田职业初中和官仓职业初中2所。2000年,全市职业初中在校学生1696人,教师93人。
普通高中职业教育1983年,瑞林、下坝、冈面三乡联办瑞林农业高中,招收初中毕业生100名。1984年,瑞金一中、二中分别开设农学班。1985年,二中增设幼师专业班,招收学生22人。同年,壬田中学开设美术、音乐2个专业班,招收学生82人。九堡中学开设农技专业班,招收学生123人。武阳中学开设农学专业班,招收学生12名。至此,全县五所完中都开设了高中职业班,在校高中职业班学生239名,专业教师12名。同年秋季,瑞林农业高中停止招生,未毕业学生并入县农业职业技术学校。1986年,一中、二中、武阳中学职业班停止招生,九堡中学招收农学专业72人,普通完中职业高中学生94人。1987年九堡中学也停止招收职高生,高中职业教育全部转为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市职业技术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瑞金县农业职业技术学校,1994年更改为现名。1986年,县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农学、林学、牧医3个专业,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67名。课程设置公共课和专业课。1994年,开办电子电器中专班。1995年,办农学、电算会计、幼师中专班。1996年,与南昌市职业师范学院联办电子、电器中专班。1997年,分别与江西师大、南昌职业师范学院、江西广播电视职业中专知识产权分校联办商务英语、电子电器、知识产权专业。1998年,与市委组织部、人武部联办农村经营管理、预备役中专班。1999年,与市烟草局联办烟草中专班。2000年,在籍学生1016人,教职工12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0人,中学一级教师41人,学校先后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97人,培养有影响的就业典型412人。
(第九节)民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