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2300000010

第10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制度(3)

隋唐均以此科为最高。隋朝此科录取的人数总共不过10人。唐朝每次及第者仅有一二人。由于报考人数少,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废除了秀才科。

2.明经科

注重考核儒家经义。明经,即通晓儒家经典。明经科又有通二经、三经、五经之别。唐代把儒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三类。《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小经。通二经者,须通一大经、一小经或通二中经。通三经者,须通大中小各一经。通五经者,大经须全通,其他各经任选。《论语》、《孝经》为共同必试。考试的过程是先帖经,每经10帖,每帖3字,通6以上为及格。然后口试,问经义10条,通10为上上,通8为上中,通7为上下,通6为中上,皆为及格。然后,答时务策3道,通2为及格。三试皆及格为及第。总之,明经科考试比较容易,只要熟读经书就行,对于经义未必真懂,及第也比较容易,故有“三十老明经”的说法。

3.进士科

注重诗赋。进士科在唐代各科中最受重视,及第者常有“白衣公卿”或“一品白衫”的美称。一般学子均竞相趋向此科。进士科曾一度只试策、帖经。试时务策5道,帖1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永隆二年(681年)加试杂文两篇,即一诗一赋。此后,进士科考试便包括帖经、杂文、时务策三场。明经和进土考试的内容没有根本的区别,不过,唐代有重进士轻明经的倾向,每年录取的进土平均30人左右,大约每百人中只能有一两人中举,而明经则每10人就能有一两人中举。而且,进士及第者,往往受到重用,有许多人位居宰相。因此,进士科的竞争相当激烈,考取也很难,故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4.明法科

明法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凡明法,试律令,取识达义理,问无疑滞者为通(《大唐六典》卷四《尚书礼部》)。”考试律令各10帖。试策10条,其中律7,令3。全通为甲第,通8以上为乙第,自7以下为不第。

5.明字科

明字科注重考核文字理论和书法。先试帖经《说文》6帖、《字林》4帖,通过后乃墨试《说文》、《字林》20条,通18为第。

6.明算科

明算科注重考核算术,要求详明术理。考试《九章》3条,《孙子》、《五曹》、《九章》、《海岛》各1条,10通6。

在这六科考试中,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都是专门的科目,不经常举行。经常举行的又为人们重视的是明经科和进士科,其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五经正义》是科举考试的标准。这也反映了唐代教育中儒家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三)科举考试方法

科举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口试、墨义、对策、诗赋5种。

帖经。即任意揭开一页经文,将其左右两边盖上,只露中间一行,再用帖盖3字,令应试者将帖盖的3字填出来。帖经相当于现在的填空题。这种考试方法很简单,只要熟读经书、注疏即可应付。帖经是一种简单的考试记忆性基本知识的方法。

口试。让考生当场口头回答问题。开始是由考官负责,回答时不做记录,后来出现舞弊现象,被取消了。

墨义。是对经典内容的问答,不需发挥,按原文对答即可。这样,只要熟读经书和注疏,即可对答如流。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不须展开。由于这种考试很简单,所以一问就是十条,甚至几十条、上百条。

对策,或称策问。这种方法是从西汉沿袭而来的,为唐代科举的基本方法。对策要求被试在熟知经、史的基础上,关心时政。题目是人事、政治方面的称方略策、时务策。对策要求学子通晓经史,才思敏捷,有见解,有主张,是考试政治才能较好的方法。但久而久之,流弊也较多。一方面,因题目往往陈陈相因,即未免脱离实际;另一方面,考生为应付对策,则编辑旧策背诵,遇到类似试题,便依样套用,造成学子“不寻史传,唯读旧策”的学风,有的人侥幸中举,实非其才。

诗赋。这种方法是在策问日益空疏的情况受到重视的,因为它不仅能考出士人的思想,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水平,但是,后来发展成专重词藻的“雕虫小技”。

三、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科举制是选士制度的巨大进步,它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实行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纠正了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机会不均、无客观标准以及选士大权旁落等弊病,不仅为封建国家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有效地笼络了士人,提高了吏治水平,而且加强了对教育的宏观控制功能,对教育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一)刺激了世人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科举选士制度不拘门第,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考,给每位读书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而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实行优胜劣汰。尽管考试的内容、方法等也有一些弊端,但是,它不论出身,讲究公平竞争,以考生考试的成绩为依据决定取舍。从一定意义上说,科举制把前途交给了考生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功名,享受高官厚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书人自己是否勤奋努力。据统计,唐代宰相368人,进士出身者143人,占39%。而且,当时科举及第身居高位者中,有不少是出身低微的中小地主或平民百姓,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世人读书的积极性,特别是广大中小地主和贫寒之士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刻苦读书以求取功名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甚至世族子弟也以科举入仕为荣而去埋头读书。据《全唐文》记载,当时“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这种社会风尚,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地方官吏、社会贤达积极兴学设教,使各类教育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代官学、私学和家学都颇为发达,与科举制的激励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

科举制以功名利禄为诱饵,以公平竞争为推动力,激发了世人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发展,同时,它也使教育变成了科举的附庸。科举制犹如一根具有神奇力量的指挥棒,使教育的目的、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无一不与科举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时无论官学还是私学,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是为了应举。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至学生课业的考绩等,都与科举的要求完全一致,即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这样就使教育活动变成了科举的预备活动,学校变成了科举的预备机关,成了科举的附庸。

四、科举制的影响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存在1300多年,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

科举制将选士大权从地方官吏手中收到中央政府,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的大趋势。

(二)有利于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

科举制的出现使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进一步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学而优则仕”原则的途径。

(三)有利于公正客观选拔人才

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科举制也有消极的一面,其消极作用表现为:

(一)国家只重科举取士,而忽略学校教育

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科举考试来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

(二)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尽管科举制有一套完备的考试制度,考试也公正合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主观随意的因素,导致科举考试并非完全以学识才能取人。

再次,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的经典以及华丽的辞赋,考试的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学校教育中重文辞少实学,重记诵而不求义理,形成了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学习风气。

同类推荐
  •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这样做在学生中最有威信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从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做工作常常事半功倍;没有威信的老师,学生对他的劝导会置若罔闻,甚至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往往事倍而功半。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美德——淡泊名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这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历经不同时代先辈们身体力行的汇聚,生生不息,深深烙印在炎黄子孙的心上,成为我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根基。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节俭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

    本文从民间传说与现代生化的角度,对部分字、词、成语进行个性化的解释,对汉字的来源与本义提出了现代人的一些看法。
热门推荐
  • 都市玄门医圣

    都市玄门医圣

    被闪电劈中的郝浪,醒来后发现自己得到了医圣跟玄学大师传承,给御姐看病,陪小萝莉抓鬼……
  • 解剖室里的秘密

    解剖室里的秘密

    医学院收到一具非常新鲜的尸体,学生们对捐献人一无所知,兴奋地上完解剖课后,女生夏灵开始遇到离奇怪事。就在大家都以为只是她神经出现问题的时候,第一轮动刀的同学们一个个离奇死亡,学校陷入恐慌与诡异中······
  • 狂煞血龙

    狂煞血龙

    世界黑道风起云涌,纷纷出兵远征华夏大陆……为了找到她,带着一帮野兽般的兄弟,踏入这场利益的争夺战……因为她的被杀,他举起屠刀,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嗜血的灵魂使他创下了“千古第一杀帝”的凶名……世界黑道因为他的出现,整整数十载都蒙上了一层血雾……
  • 校园惊天蚕变

    校园惊天蚕变

    日本731部队曾在南方医科大从事细菌战研究,1945年,随着日本投降,研究成果遗落在学校里。张馨无意中看到相关资料,就萌生了好奇的念头,她与曾静同探秘,结果校园便不断地出现惊险而又层出不穷的诡异事件……
  • 吾闻连华

    吾闻连华

    “作为鸾凤一族的强者,竟然连自己心爱的男人都护不了,我真是鄙视你。”鸑翎抖了抖自己的银白色金属羽毛,紫色的宝石眸子盛满了不屑。南宫环哆哆嗦嗦的指了指某人,“你看看他的样子哪里需要我保护了,他上辈子可是我的王,你是要我逆袭么?还有我现在已经是妻管严了,你到底靠谱不靠谱?”空气已然凝滞如钢刃,男子清朗的声音如同冰泉滑过指缝,带着沁骨的凉意,“不作不死。”
  • exo再次相遇不再分离

    exo再次相遇不再分离

    小时候,我们相遇相知,互相了解,现在,很久不见了,终于在大学的校园里相遇,他们变帅了,她们变酷了,她们好像忘了,究竟,该不该,让他们想起来让他们再次爱上她呢?她很后悔当初离开那个小院,那个充满她们回忆的小院。现在她们相遇了一场大学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 网游之魔威盖世

    网游之魔威盖世

    这是一个神秘的天道游戏世界。强大的装备,诡异的语气,离奇的经历.....无一不再向叶无尘说明着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游戏世界......于是,叶无尘开始了对这个游戏的探索,随着他自身的不断变强,一些秘辛也逐渐浮现,距离谜底,也是越来越近。
  • 邪王圣宠,独家王妃

    邪王圣宠,独家王妃

    一次乌龙的相遇,苏暖揩了江城川的油,还一边感叹道这手感甚佳,甚佳。谁知不久后,苏暖每夜不眠。啧啧,这应该是江城川所谓的睚眦必报吧!扮猪吃老虎的她遇上腹黑又傲娇的他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遇见她’—某女心想......(请期待开门大吉-作者又调皮了)
  • 修争斗

    修争斗

    统治天下,唯我独尊,铲除一切障碍,登步王者阶梯
  • 那些破鬼事儿

    那些破鬼事儿

    恐怖的是,尸体的指甲见长啊,太惊悚了,不知道会不会跳呢。这不,死者的家属他们就请人来剪了。整体的看起来真的很恐怖,很象魔鬼。怎么这么说呢,相信大家见过木乃伊吧,有点像,我是说形状,只是那僵尸更饱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