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43000000008

第8章 农学家董时进

谢:我做《观察》周刊研究时,留意过农学家董时进这个人。但后来因为其他研究,没有深入下去。所获资料也非常有限。后来在《独立评论》和其他一些杂志上看到他不少文章。重庆朋友何蜀知道我的兴趣后,还告诉过我一些线索,说董后来到了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回过四川,听说已经去世了。

丁:我查了一下《民国辞典》。董时进,1900年生人。四川塾江人。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历任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教授、主任、院长;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主任;国立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交通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法学院等教授;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农利股主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干事,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农业院院长。1945年10月,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食料与人口》、《农村合作》等书。应当说当时是个有名的农学家。

谢:为什么对他感兴趣?我在《观察》上读过他的一篇文章。1947年国民党取缔民盟后,作为民盟的一员,董时进写了一篇《我对于政府取缔民盟的感想》。董时进对国民党政府取缔民盟很有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政府的下策,是害多于利的。他说:“因为一般人民对于政府大多恨它腐败贪污,而认为尚可取的,则是比较上还能给人民一点自由,政策不同的政治团体也还可以存在。”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文章中奉劝国民党:“政府假使是聪明的,应该使人民感觉在政府之下有充分的自由,反对党派可以存在,可以活动。世人相信美国比苏联民主,最好的证明是美国允许华莱士一类的人在国内国外大事咆哮,而苏联则无论如何拿不出这样一个证据来。这样的事实胜过一切雄辩。”这样的认识,但在上世纪40年代末知识分子中并不多,只有储安平和他看法相似。他们认为,自己腐败但还给人民一点自由的政府,比那种又腐败还不给人民自由的政府要好一些。

丁:即使有过这样的看法,董时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还是上书毛泽东,在一些问题上表达自己的意见。

谢:1950年复刊的《观察》周刊曾发表过一篇谈话纪要式的文章,名为《董时进上书反对土地改革问题》。

丁:发表了董时进上书的原文吗?

谢:没有。《观察》发表的是一个批判他的谈话摘要。前面有一个说明:“董时进君为反对土地改革,曾上毛主席一信,并又印了到处散发过。北京农业大学应廉耕、韩德章诸教授,曾在校内发动师生,举行过几次座谈会。其中一次是有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几位老会员出席的。”这个谈话摘要,没有列出发言者的名字,只用了甲乙丙丁来代替。现在虽然很难看到董时进上书的原件,但我想这个原件也许还在世间,因为给毛泽东上书,总会在他的那些来件中保留下来。将来有一天,要是能解密档案,总会有人来重新评价那段历史的。

丁:从别人的发言中,多少总能看出一些董时进的意见吧。

谢:能看出一些。有一个发言的人说:“董时进先生的文章,大家都见到了。所以现在不需要我来详细介绍。概括地说来就是反对土地改革。他的根据是:旧中国农村土地是‘自由买卖’的,租佃关系是一种‘自由契约’,所以它不是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因此就不应该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把土地分散了,经营不利”。“土地改革,由于失却了地主富农的累进负担而国家税收将受到损失。”“董时进先生说华北有封建性剥削,而江南则没有”。“董时进先生说地主是勤劳的,而农民则是懒惰的”。参加这次座谈会的都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许多是董时进的同事。他们认为,董时进在美国学农业,受资本主义的影响很深,他对中国土地问题的看法是错误的。一个他当年的同事说,董时进在国民党时期就反对土地改革。

丁:董时进当时提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但具有相当的专业性,是经过认真研究和思考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政府应该听听不同的声音。中国土地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40年代的中国,江南的一些农村已经有了一些工业化的苗头。华北农村的土地制度和江南农村的土地制度,确实不尽相同。

谢:董时进本人是一个留学美国的农业专家,在农业问题上,他是有发言权的。为什么不能听听他的一家之言呢?他的那些看法是有根据的,态度也是负责的。50 年代,在这些问题上,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许多身为知识分子的专家,不但不为同行辩护,而是站在另一面,随声附和。50年代初,中国著名大学里很多知名的教授都参加了土地改革,回来后写了文章。别的专业的教授写文章可能有应景的成分,但像当时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全慰天、吴景超,他们都是社会学家,对中国社会问题过去都有非常高明的看法。他们也写了针对董时进“江南无封建”说的文章,来证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还有孙毓棠,他也以专家的身份写了《江南的永佃田与封建剥削》。

丁:围攻董时进不过是一个开头。以后,领袖要批谁,知识界就群起而攻之。批胡适、批胡风、批马寅初、批孙冶方,一直批到“文化大革命”。中国知识分子不应忘记这一段耻辱。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

    本书介绍了北京城市发展史、京杭大运河开通及漕运史、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关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地区保护、建设、管理的成效
热门推荐
  • 素来情深,奈何缘浅

    素来情深,奈何缘浅

    她,现代高校高材生,容貌智慧并存的欧阳家族大小姐,更是冰冷霸气的高冷女神……怎料,离奇穿越?当高冷的冰山女神遇到万人瞩目的男神当纨绔不化的霸道女子遇上天下第一公子当牙尖嘴利的某小姐杠上腹黑邪魅的某世子……又会擦出一段怎样的千古佳话?……某女曰:“干嘛总摆出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要不是你长的比一般人好看一点点、聪明一点点,武功也比我好一点点。我真想一棒子把你敲晕了拖出去卖掉!”某男邪魅一笑,曰:“我只对我们家妍儿一人亲近,至于卖了我,你放心,放眼整个玄帝,没人敢买我!要买我也只给妍儿一人这个机会!”汗……真无耻啊!
  • 冬之沐

    冬之沐

    在美好时期,为了小时候的诺言,隐瞒真实身份来这所学校只为遇见他
  • 请在我身边我的爱

    请在我身边我的爱

    莫寒宇和斯琴珊儿经历了许多,慢慢相爱。他们的爱情,那么的美,那么的纯,那么的干净,爱,就是爱了,爱就是爱你的一切,为了爱,我可以放下屠刀,为了爱,我可以放下我的自尊,为了爱,我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了爱,请你爱我。请你在我身边,我的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家范典媵妾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媵妾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缘恋:这个上仙有点拽

    仙缘恋:这个上仙有点拽

    “相思,下辈子你一定要开心……”君思无数次的从这个梦中哭醒,她看不见那人的容颜,可是那悲伤却是撤骨的。
  • 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古一帝李世民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千古第一帝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 太平诀

    太平诀

    常梦江湖伴月行,残烟露雨人渺踪;诗情酒意醉阑笑,凭轩倚剑豪迈生;悲闻绝鹿鸣纫兰;尘寰残血凄惶重;夜垂恨萧无情雨,揉损衷肠断归程;青鸿岂无遮天意,凝眸尤忆圣鬼雄;庙堂之忧江湖远,梦断回首玉宇空。
  • 江湖暴走中

    江湖暴走中

    小说以明朝为背景,形式有点像海贼王,寻找同伴一起冒险。涉及到的群体有武林群侠以及六扇门、东厂、锦衣卫等等。主要表达兄弟之间的友谊,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爱情方面也有涉及,不过比重没那么大
  • 化凡池

    化凡池

    ”千年得一池,七年一人入,化去平凡身,入我不凡流。“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