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50900000026

第26章 二十六、动态经济学

哈罗德

【主要内容】

哈罗德作为英国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是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哈罗德并没有停留在凯恩斯的理论上,他认为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没有从人口(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数量变化来考察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只是说明了投资对收入的影响,没有论述变化了的收入对下一轮投资的影响。或者说凯恩斯忽视了投资既增加需求又增加供给的两重性,因此,仅局限于“宏观静态经济学”领域,具有短期的、静态的分析特点。哈罗德认为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是有漏洞的。为弥补凯恩斯的这一漏洞,主张把短期的、静态的分析,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企图建立一个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为基本内容的所谓《动态经济学》。所谓长期化就是随着时间的进展,把人口、资本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看成是变动的量,而不是不变的量。所谓动态化就是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这些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每一个时期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哈罗德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上对凯恩斯的理论做了“修补”。首先,表现在方法上,他强调必须加上时间的因素,从人口(劳动力)、资本、技术三个方面的数量变化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哈罗德把时间因素引入凯恩斯的储蓄分析中,用按比率(增长率)分析方法代替了凯恩斯按水平分析的方法,以论述动态均衡的条件。其次,表现在理论上,他认为凯恩斯只看到了投资行为有扩大产品需求、缓和销售困难的作用,却忽视了投资行为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扩大生产从而扩大产品的供给和加剧销售困难。此外,从长期和动态角度看,投资和产量是相互作用的,投资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也受产量影响。凯恩斯只看到投资对产量(收入)有刺激作用的一面,而忽视了产量(收入)的增长对投资的刺激作用,所以要改变这种短期的静态分析。他从所谓“加速原理”出发,着重强调,投资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产量(收入)变化率的“引致”作用,而不取决于产量(收入)变化的绝对水平。哈罗德认为,只有按照他的经济增长模型行事,才能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哈罗德出版的《动态经济学》,比较完整地阐述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和模型。这本书除序言之外,内容共分十章。第一章是需要有一个动态经济学;第二章是基本方程式;第三章是不稳定理论;第四章是资本―产出率;第五章是利息;第六章是通货膨胀;第七章是问题与冲突;第八章是对外贸易;第九章是国际资本移动;第十章是通盘考察。

对本书的内容我们主要从序言、研究动态经济学原因、经济增长的两个问题、其他理论简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序言

序言中简单介绍了写作的背景和目的。哈罗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72年2月间多次被邀请到伦敦大学讲演。在这期间就围绕1948年发表的《动态经济学导论》为题目发表了许多文章,这些都表明了哈罗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哈罗德当时考虑重新再出第二版《哈罗德经济导论》的时候,觉得需要对原版修订和补充。的确,后来在写作时从旧版中只保留了几页。

哈罗德在序言中特别强调了去掉《导论》之意。他说:我想我可以把“导论”两字中所蕴含的谦虚之意抛弃了。不过我希望读者明白,我们还只是刚踏上这个主题的门槛,应该把书看做是一个最初的开端。他认为过去的一百年间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提出新基本思想的凯恩斯,为完成静态经济学的理论作出了贡献。他认为动态经济学是一个缺口,想找到对动态经济学原理的阐述,必须回到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及其追随者那里。明确表达了思想的来源和谦虚的科学家的风格。

二、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原因(第一章)

(1)高度概括了微观动态经济学和宏观动态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本书开篇就明确说明:微观经济学所应该研究的,是那些支配着特定商品的需求增长率(或缩减率)的力量,或者说那些支配着特定企业或行业预期中的需求增长率(或缩减率)的力量。它涉及企业决策理论,关于这个理论,正在进行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宏观经济学则与对主要的需求范畴的增长率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关。

(2)说明了静态经济学和动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历史状况

他认为旧古典经济学既包括静态成分,也包括动态成分。而动态成分却已从我们现今视为经济学原理的主体中消失掉了:随着静态分析终于为边际概念和数学公式的运用所改进和完善,动态分析却消失了。他特别指出在马歇尔“原理”一书中几乎没有发现动态经济理论的一丝痕迹。谈到经济学家李嘉图,哈罗德认为李嘉图的理论中大部分是动态经济理论。但由于当时动态理论比较粗糙,在实践中站不住脚,遭到了冷遇。到19世纪后半叶,动态经济学便已经消失。到后来经济学家们才再度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动态经济学。由此,哈罗德提出研究动态经济学的必要性。

三、经济增长的两个问题(第二章到第五章)

(1)经济增长的基本方程式

哈罗德在《动态经济学》第二章开头特别指出:动态经济学中的基本的方程式,是与一特定时点有关的。说明经济分析中考虑了时间的因素。我们从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中可以发现经济增长的理论和模型是整个理论的核心和重点。那么什么是经济增长模型呢?所谓经济增长模型,是指用数学的形式将经济增长所需的条件及各条件之间的关系明确地表现出来。哈罗德的增长模型,则是一个由产量(收入)增长率(G)、储蓄率(s)、资本―产出率(C)等三个经济变量所组成的基本方程式(Gs/C)。这个模型的含义是简单而又明白的。资本―产出比在相当的时期中可以视为常数。他通过这个经济增长模型表述了这么一个基本思想基本结论:实现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条件,乃是把产量(收入)的增长率提高到使它所“引致”的投资恰好能吸收本期的全部储蓄的程度,归根到底,也就是凯恩斯的投资等于储蓄的观点。据此,哈罗德还进一步提出了三种经济增长率:

一是所谓“实际增长率”(G),它是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s)和资本―产出率(C)来决定的。其基本方程式是Gs/C。也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述?Y/Y这个方程式,在这里,Y代表收入。总之,实际投资必然总是等于储蓄这一事实的动态化的表述法。

二是所谓“有保证的增长率”(Gw),在这里“有保证”即是指由于资本家满意而得到保证。具体说,它是在“实际储蓄率”(s)等于人们合意的储蓄率(sd),实际资本―产出率(C)等于人们所需要的资本―产出率(Cr)的情形下出现的那个增长率。其方程式是Cw sd/Cr。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使实际的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一旦二者背离,就必然会出现经济的周期变动。

三是所谓“自然增长率”(Cn),据说这是在劳动人口增长和技术改进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是一种“社会最适宜的增长率”。其方程式是Cn so/Cr。其中So代表在一定制度安排下最适宜的储蓄率。

哈罗德把经济增长率分为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共同构成他的经济增长模型。他认为这三者如果能协调一致,则经济增长就会处于理想的均衡状态。哈罗德把GGwGn说成是最理想的均衡增长线,认为这既能实现“充分就业”和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又能避免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他又把这三种增长率之背离(G≠Gw≠Gn),说成是破坏均衡增长条件、造成“短期”或“长期”经济波动的基本原因。按照哈罗德的说法,资本主义制度正是由于难以自动达到(GGwGn)的理想境地,因而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或危机无法避免。

哈罗德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同时也是他关于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模型。他通过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理想状态,还同时解释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但其他经济学家们发现了他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有其根本性的错误和缺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他只是着重于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少数几个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且还在于他完全撇开了决定这一过程的本质的社会经济关系,却看不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固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冲突,现实中哈罗德的理论和模型所描绘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不真实的”。其次,哈罗德的增长理论和模型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以哈罗德的“有保证的增长率”为例,把资本家对投资需求的“预期”和对利润率的“预期”,保持在足够的水平上,实际上是建立在资本家的“预期”这个主观心理因素上。再次,哈罗德虽然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危机不可避免,承认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GGWGN的动态均衡,但是,他和凯恩斯一样,其所以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必然性,只是为了否定自由主义的传统理论和传统政策,宣扬“国家调节”并为之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对抗社会主义。

(2)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原理”

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一书,对“不稳定原理”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所谓关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稳定原理”,一向是哈罗德借以鼓吹“国家调节”的思想工具之一,用它来宣传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达到和保持均衡。实际上,哈罗德的三个公式在现实中达到相等是很困难的,因为无论是G和GW还是G与GN之间不存在内在的联系,它们常常是不相等的。但是一旦有两者之间不能相等,经济中没有内在力量能够使经济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而且二者越来越大,其结果不是经济停滞就是长期通货膨胀。西方经济学家经常把哈罗德“不稳定原理”,也称之为“哈罗德刃锋”,即三个增长率不能有丝毫的背离,只能沿着三者相等的路线前进,就像走在刀刃一样狭窄而危险的路上一样。

哈罗德反对用“刃锋”一词来形容CW的“不稳定性”,认为那是歪曲了他的不稳定原理。照他的说法,不仅动态均衡不是“刃锋”所形容的那种“时间过于短暂的东西”,而且“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稳定性”必须为“累积”的形式,一旦“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实际的增长率”发生了偏离,则这种偏离不仅不能自行纠正,而且会越来越大,也决不像“刃锋”一词所形容的只是容易从均衡位置上脱落而已。他认为,如果用陡坡上的球来比喻“有保证的增长率”的“不稳定性”,倒很恰当,“要推动这球,也许得狠踢一脚,但一旦滚动了,它会比平地上用力来踢它还要滚得更远”,且决不会自行滚回原处。哈罗德特别强调这种“不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具有“累积”的特点。这说明由于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作用,经济增长一旦偏离均衡经济增长,市场却给投资者以一种和实际情况“相反的信号”使投资者在主观上(对投资预期)产生了“错觉”,从而导致错误的行动,使这种偏离朝同一方向进一步扩大,就会引发越来越大的背离。

(当G>Gw时,本来意味着实际投资更多,可是,市场给予的“信号”却相反,使得投资者主观上反倒感到生产资本缺乏,而乐于进一步扩大投资,使G进一步大于Gw以致酿成通货膨胀。当G<Gw时,本来意味着投资不足,需要资本家扩大投资,据说也由于市场的“相反的信号”使投资者反倒主观上感觉投资似乎“过多”而“预期”投资需求会下降,竟削减投资,使得G进一步小于Gw以致酿成萧条。这么一来,他们便把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下的盲目性,把资本主义经济被动和危机的必然性,归咎于所谓“不稳定性”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累积”形式。

四、其他理论(第六章到第十章)

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一书,除了对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比较完整的阐述外,还针对资本―产出率、利息、通货膨胀、问题与冲突、对外贸易、国际资本转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谈到战后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等问题时,替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进行修补,为凯恩斯主义的“扩张主义”的国内经济战略辩护。那么通货膨胀与扩张主义、对外贸易与国家干预两大方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1)通货膨胀与扩张主义

哈罗德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是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建立起来的。他主张利用国家调节的手段来管理需求的问题,用“膨胀性”经济政策来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特别是,按照哈罗德的所谓长期的、动态的分析,这种需求的解决和管理还必须实现技术进步和劳动人口增长条件下的“充分就业”均衡,这就使哈罗德的体系在国内基本经济战略上,更具有一种“扩张主义”的内在倾向。但是,到了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这种以所谓“实现充分就业”为基本政策目标、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反危机”的主要武器的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在战后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怀疑和不满。越来越多的人指责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提出“头号人物”已不是“失业”而是“通货膨胀”,强烈主张抛弃这一“扩张主义”的国内经济战略。这种形势,迫使哈罗德挺身而出,在《动态经济学》一书中大声疾呼“失业”是一种比通货膨胀“更大的祸害”,坚持要以“避免”失业作为基本政策目标,并且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手法来公开为“扩张主义”经济战略辩护。

一是宣扬“扩张主义”国内经济战略“无辜”。哈罗德把战后通货膨胀主要归结为“成本(工资)推进型”;宣扬只有“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应由造成“过度需求”的“扩张主义”经济战略负责,而“成本(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与“扩张主义”的经济战略无干。因此,医治的办法,“就是众所周知的收入政策”,即“由官方对工资和物价的进程进行干预”。

二是宣扬“扩张主义”的经济战略不仅“无辜”,而且还是“克服”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他提出所谓“哈罗德的二分法”,即把国民经济分成两大类,所谓“报酬递减”部门和所谓“报酬递增”部门。他指出,如果货物和劳动的生产总的说来是受报酬递增规律所制约的话,则任何紧缩需求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势必迫使企业业主由于缩减产量而增加成本,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反之,倒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却会使得他们降低价格”。

上述论调显然是错误的。首先,战后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一样,都是战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凯恩斯主义者侈谈什么“需求拉动型”或“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其目的是,一方面以此掩盖战后通货膨胀的根源和实质,另一方面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推行“扩张主义”的国内经济战略辩护。第二,把通货膨胀所必然带来的物价上涨归咎于什么“工资成本”增长,则更加错误。一些美、英经济学家在事实面前也承认,物价之上涨,与其说是“工资推力”造成的,不如说是“利润推力”造成的,也就是说,是垄断组织实施“操纵价格”的结果。最后,至于说哈罗德利用他的“二分法”,宣扬推行“扩张主义”可以促使“报酬递减规律”所制约的生产部门扩大产量,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也完全是一种自欺欺人之谈。

(2)对外贸易与国家干预

哈罗德在六七十年代国际经济变化之下,依据自己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进而对对外经济关系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政策主张。他强调一切对外经济政策都必须服从于“扩张主义”的国内经济战略,指出“不应为了诸如通货膨胀或纠正对外收支状况的目的,而使经济增长率降到它在其他条件下本来可以达到的水平之下”。例如,他认为为保证国内经济活动水平和就业水平而对进出口贸易实施“国家干预”,反对自由贸易,认为依靠固定汇率制或非固定汇率制的办法来恢复对外收支平衡,都“将以蒙受失业这一大祸害为代价”。他强调说,就政策目标讲,“避免失业,肯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相比较,那种由于对国际贸易实行一些限制而产生的损失,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哈罗德仍坚持以所谓“避免失业”作为“至高无上”的政策“目标”,维护扩张性的国内经济战略,要求对内对外经济政策都从属于这一政策“目标”和经济战略。这一情况,反映出西方垄断资本统治集团既担心通货膨胀会进一步激起人们的不满,更害怕为缓和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需求的政策,会导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失业,从而直接威胁到资本主义的统治。西方经济学家都承认资本主义今后已无法摆脱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经济夹击的困境,为凯恩斯主义的“危机”和“破产”担忧,祈求地平线上再“出现一个现代的凯恩斯”。其实,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正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深重危机在理论上的反映。这种种危机,归根到底,都深深植根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之中。

【简要评述】

哈罗德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在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首先较完整地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哈罗德在1939年发表的《论动态理论》一文中试图把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所采用的短期、静态的均衡分析方法加以长期化和动态化。在1948年出版的《动态经济学导论》中,他进一步把自己的论点系统化,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40年代中期,美国的经济学家多马独立地提出了和哈罗德基本相同的增长模型,因而一般都将他们的模型合在一起叙述,通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个模型对于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力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两人的成果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同时也是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1973年出版的《动态经济学》一书,是哈罗德在70年代系统阐述其理论观点的一部新著。

西方经济学家对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赞扬备至,认为它的建立具有两点重大意义:第一,哈罗德在他的模型中继承了凯恩斯的基本思想而又加以发展,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使短期的理论长期化,他由此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位代表人物;第二,这个模型在一门新兴经济学科――发展经济学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少人认为模型与其说适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如说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不只是消极地显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要害――资本的匮乏阻碍了经济的增长,而且更积极地指明,只要有持续的资本形成,就会有持续的经济增长。

《动态经济学》的中文译者黄范章,在评哈罗德《动态经济学》时,特别提到哈罗德的理论,如果仅就其基本方程式及其所表述的数量关系而言,它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再生产过程的某些方面,甚至对于我们研究已不存在对抗性矛盾的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某些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例如,首先,可用于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进行初步估算或计划。如果把哈罗德的基本方程式Gs/C从“有效需求”理论的羁绊中解救出来,则s实际是代表生产基金积累率(即投资I占国民收入Y中的比例),而C代表资金系数(即增加收入或产量?Y所需要配备的投资额I)。这样,我们便可以利用生产基金积累率和投资系数之比,来初步估算或计划国民收入增长速率。其次,这个基本方程式还有助于我们分析经济增长的某些条件或途径。其一,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增长率(G)是与生产基金积累率(I/Y)成正比例的,就是说,生产基金积累率愈高,则增长率便愈快。其二,从方程式还可以看出,增长率(G)与投资系数(C或I/?Y)成反比例,而投资系数(I/?Y)的倒数(?Y/I)却代表投资效果,故增长率(G)与投资效果(?Y/I)成正比例。这意味着:投资效果愈大愈快,则经济增长速度愈大;反之,若由于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或其他原因,致使单位收入或产量占用投资基金增大,则不仅无益反而有损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为此,首先应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合理地确定投资项目,加快基本建设的速度,大力改善经营管理工作,尽力降低人、财、物,从而使同量的投资资金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

总之,哈罗德的《动态经济学》是比较完整的阐述动态经济理论的学术著作。他的经济增长理论和模型为动态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鲜于玉莲)

参考文献:

[1]邵敬勋主编,近现代外国经济学说述要[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经济学动态》编辑部编,当代外国著名经济学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3]宋承先,范家骧,增长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1982.

[4]李天章,沙献玉主编,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及思潮评介[M],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5]魏埙,蔡继明,刘骏民,刘欣编著,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沈坤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比较与评述[M],经济学动态,2006,(5)

同类推荐
  •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

    这本《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由刘忠生著:现代金融体系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的核心和动脉,它的稳定与安全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次金融危机使人们看到金融灾难对国家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而金融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资本市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有效率的融资平台,而且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本身也是金融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资本市场出现为标志,金融交易日益表现出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点,同时仍然保持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影响,资产价格是资本市场运行状况最直接的反映,但其却不断表现出泡沫膨胀和破裂的过程。
  • 驶向枢纽港

    驶向枢纽港

    本书考察了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的演变过程与演变机制。作者建立了“区位优势—自我增强”的分析框架,并从自然条件、陆向海向腹地、临港集聚和港口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两港空间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
  •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生意兴隆的48条法则

    本书是日本知名的餐饮业咨询专家氏家秀太,结合其亲自调研指导的250家餐饮店的经营案例,提出如何实现将亏损店做成盈利店的48个方案。
  • 餐馆赢在决策:定位决定成败

    餐馆赢在决策:定位决定成败

    本书分为理念篇、实务篇、误区篇。采用了先讲案例,再做画龙点睛似的精辟短评,然后配以漫画加深读者印象的表达形式,力求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把决定成败的道理娓娓道来。
  •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的基本发展方略和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本书紧密结合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统筹城乡发展理论的形成,本质要求、基本内容、主要任务、发展路径与方法第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和方法指南,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姜宸英年谱

    姜宸英年谱

    初闻姜宸英之名,是在做博士论文《梅里词派研究》的时候,知道他与朱彝尊、严绳孙齐名,康熙皇帝都知道他是“江南三布衣"之一,甚至连其试卷上的笔迹都熟知了。尽管其诗词上的名声不及朱彝尊,但于我还是有特殊的意义,康熙时的慈城还属于慈溪,我当时就把他当作吾乡的先贤了,而且对于这位吾乡先贤的人品和气节还非常佩服。因为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工作的缘故,当时就想如果有机会研究宁波的地域作家,肯定会首选姜宸英。
  • 黑袍飞扬

    黑袍飞扬

    他,刘默。一袭黑袍,有人看到他说,你怎么不换身衣服,出来装bi,天天穿这个?吓唬谁勒!刘默淡淡的一笑,四十五度角一个侧踢,将那人踢飞。
  • 龙啸五洲

    龙啸五洲

    龙云飞,华夏古武世家龙家核心子弟,家主传人。因家族传承,出世历练。一次次的生死危机,一次次的绝地逢生。痛失过曾经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接过兄弟的钢枪,带着兄弟的嘱托,继续前行。兄弟情谊,江湖道义,国家利益,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哪怕前方危机四伏,陷阱重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 红竹篇

    红竹篇

    天降红火,死之子为寻找火神与水神之子,打开了世界的地狱之门,来到了人间。
  • 热血风云:极品女教师

    热血风云:极品女教师

    『伪校园有些悬疑甚至带着热血』*【“G班是三年级的顶点,他们的实力可不是你能揣测的——”】三年G班,是纨绔男子学院这所大学里的三年级顶点。无论是背景还是实力都有着让人大跌眼镜的资格!【“他们的头儿……都是还未觉醒的雄狮。”】统领三年G班的五个男人,身手敏捷,背景有些庞大却又带着深不可测的危险感,外貌更是极为俊美。【“厉皓绝,G班里最惹不起的头号人物;惹怒了他,就要做到随时可能丧命的准备——”】厉皓绝,G班里最强的男人,也是全校公认的顶点;但他似乎对顶点这个位置毫无半点兴趣。【“G班的可怕之处,可不在这里。”】G班的可怕之处,不在这里?【“G班的那位美艳班导……才是最致命的毒药。”】——『“我的学生……不是谁都能动的。”』做好准备了么?你即将进入一所布满天罗地网的危险学院……【“欢迎你入学于‘纨绔男子学院’!”】
  • 零号契约

    零号契约

    恋爱、毕业、工作、结婚,这是身为准律师的她对未来平凡生活的蓝图规划。可老天偏偏眷顾她,送上了一份不平凡的厚礼……面对司法界两大精英——一个是笑容灿烂到能让三千弱水都昏眩的“阿波罗”,一个是成天摆着张扑克俊脸的“玛尔斯”,她该如何抉择?当她与“阿波罗”莫名签下所谓的“零号契约”后才明白——自己的内心究竟偏向何方。也许“战神”的世界里本就没有爱情,他宁愿放弃一切离开她,也要去异国完成危险的维和任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万仙浮屠

    万仙浮屠

    经过朋友和众好心人建议,明月决定要完本了。满满的都是泪啊!深深的无力,70W字仙侠,现在周点击50,都还是友谊支持。除了无奈还能又更好的字眼形容吗?还好,第一卷有1~2W字结束了,也算一段不错的故事。前进的道路上有一个明月倒下,会有更多的明月站起来,看来我们还能好好的玩耍...
  • 快穿女配逆袭录

    快穿女配逆袭录

    “今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未后悔过,如果可以重来喵了个咪的,我再也不要遇见你,系统君”。好不容易结束了她苦逼的任务之旅,又再次犯二的进入那个游戏,又顺便调戏调戏系统君,结果就是她再一次的跑到游戏里开始了她的苦逼人生。
  •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半夏彼岸似水流年

    只因一个游戏,她认识了她们三个人,命运就将她们四个牵连住,再也扯不开。七年之后,她们终于相见。珍惜彼此,到老也不散,这是她们立下的誓言。
  • 重生之世家名媛

    重生之世家名媛

    身为药膳世家的长女,上辈子钟凡琳被家族放弃丢了性命,这辈子她掌控人生,颠覆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