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失道寡助,加之其实行独裁统治,政治腐朽,官员腐败,因而节节败退,众叛亲离。另一方面则是共产党运用三大法宝和人民战争的威力,坚持正义,大得人心,得道多助,所以很快打赢了这场战争。当然,新十一旅的率先起义和紧跟其后的新八军的及时起义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他们为其后的170多万起义、投诚和情愿接受和平改编者带了个好头。有了这170多万起义投诚和情愿接受和平改编者,进一步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
今天,我们来回顾历史,缅怀这些光荣起义的将领和军士,对他们反对独裁、反对内战、热爱和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正义立场及果断行动,对他们在时代转折时局变幻的迷茫环境中能够看清天下大势、步入正道的高明抉择,感到万分的钦佩。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来评说他们的历史功绩,让他们千古留名,永垂史册。
浅谈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起义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right董玉梅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简称新十一旅),在我党长期统战工作的影响下,率先在陕北安边举起了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和平、要民主的起义旗帜,这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支起义部队。新十一旅起义后,国民党军队中先后有许多将领率部起义。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及和平改编人数,共计170多万人。因而,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曹又参旅长时,对该旅的起义曾给予高度评价,并称其旅的起义是“火车头”。
一、新十一旅起义的历史背景
一是新十一旅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有敌有友;二是我地下党组织派入新十一旅人员较多;三是新十一旅收容部分掉队或失散的红军战士较多;四是具有进步思想的曹又参等新十一旅官兵,与我地下党组织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友好关系。
1930年春,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新军阀酝酿内战,冯玉祥将其驻西北的嫡系部队调往河南,留下“杂牌军”苏雨生部驻陕宁边界一带,扩编队伍。中共陕北特委利用苏雨生部扩军之机,派部分党团员和进步青年打入苏雨生部,开展兵运工作。其中有谢子长、刘志丹、高岗、贺晋年、张东皎、张秀山、牛化东、李树林、高昆山、石子健、黄育华、曹华山等。与此同时,曹又参和因“倒井”失败而羁留在陕北的部分青年,也在宁夏平罗参加了苏雨生部。当时,苏雨生部新扩编的部队番号为八旅、九旅,石子俊任九旅旅长,谢子长任副旅长,曹又参任参谋长。刘志丹任八旅十六团副团长。此期间,曹又参与谢子长、刘志丹等共产党员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
1930年夏,苏雨生部被马鸿宾驱出宁夏,来到甘肃靖远。同年冬,苏雨生部移驻甘肃定西,进行扩兵与扩编。此时,曹又参辞去旅参谋长职务,就任新编独立营营长,并以共产党员为核心,掌握了部分实力。1931年底,苏雨生部改番号为新十一旅。1932年冬,新十一旅归国民党陆军新编第一军邓宝珊指挥。
1932年春,部队移驻甘肃陇东庆阳一带。这期间,谢子长、刘志丹已在东山树起了西北反帝同盟军的旗帜。而此时,具有进步思想的曹又参,对以石子俊旅长为首的反动势力对内克扣军饷、对外搜刮民财的行径极为不满,欲于该年冬天以暴力清洗石子俊等反动势力,此计划曾得到中共地下党的支持,后因形势多变,清洗计划未能实现。为摆脱石子俊的控制,1934年春,曹又参去南京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学习(即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同年冬,曹又参从南京黄埔军校毕业后,于次年初返回部队。此时旅长为刘宝堂(石子俊病故)。曹又参被任命为一团一营营长。在职期间,曹又参曾全力营救过被甘肃行营逮捕的中共地下党员牛化东,并留牛化东继续在十一旅工作。
1936年春,红一方面军东征,中央军委派张友生去新十一旅与地下党组织进行联系,并住在曹又参家中,由曹又参夫妇作掩护开展工作。同年秋,新十一旅临时归毛炳文指挥,尾追长征到达甘肃会宁、静宁的红四方面军。按照中共地下党的指示,曹又参部避而不与红军作战。之后,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负责收容掉队红军战士700多人。一部分后来转送到庆阳,一部分留在新十一旅当兵。留在新十一旅的红军战士,为新十一旅反内战起义,奠定了较好的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对新十一旅的统战工作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将邓宝珊新十一旅、鲁大昌一六五师及驻榆林的高双成八十六师合编为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团,邓宝珊任军团长,驻防榆林。随后,驻甘新十一旅、一六五师、新十旅奉命开赴平绥抗日前线抗击日军侵略。不久,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失陷,因而新编十一旅停留驻防在陕北安边一带。尚在甘肃境内的一六五师和新十旅,奉命停止前进,分别并归胡宗南部和朱绍良部指挥。邓宝珊部改称为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部,邓宝珊为总司令。在邓宝珊任职期间,我党十分注重对邓宝珊及其部下的统一战线工作。
新十一旅驻防安边一带后,被驻三边的当地土匪武装恶霸势力张廷芝、张廷祥兄弟视为眼中钉。1941年9月,二张在得知胡宗南派国民党军事委员西安办公厅点验委员魏高参,去安边点验察哈尔第一游击军第二支队(司令张廷芝)和陕西省保安第十三团(团长张廷祥)时,即密谋了一个解决驻安边新十一旅的圈套。为迷惑旅长刘宝堂,二张设计将张廷芝的养女小芹许配给刘宝堂之子刘汉。刘宝堂旅长不知是计,欣然同意与张家结亲和好。9月4日,张家以欢迎点验委员魏高参、庆祝张刘两家联姻及张廷芝移防辞行为由,在安边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邀请新十一旅旅长刘宝堂及连以上军官赴宴。同时还以点验为借口,向刘宝堂旅长借军服500套,手榴弹500颗,子弹2000发。刘宝堂旅长慷慨相助。宴席中,张廷祥借给刘宝堂敬酒之际拔枪击毙刘宝堂旅长,事先埋伏在附近的二张部队将新十一旅赴宴军官全部扣押,并派部队向驻城内的新十一旅的五个连发起进攻。该旅排长以下官兵奋起抵抗,双方激战至天明,张家见久攻不下,便请地方绅商刘文卿、佘鼎九等人出面调解。调解结果,张家释放除一团团长陈国宾外的所有被扣新十一旅军官;新十一旅驻城内的部队,全部撤至城外70里的白泥井。
安边事变发生当日,新十一旅一团团副牛化东因公去了定边,未赴宴。当牛化东得知安边事变后,立即赶到中共三边分委汇报,并按中共三边分委的指示,火速赶回安边,组织全旅兵力,准备收复安边城,借机消灭二张。同时,派人进城说妥安边城内保安十三团中队长夏品三、杜廷芝(原牛化东部下)做内应。9月14日夜,新十一旅部队在夏品三的接应下,由东门秘密进入安边城。经一小时激战,击毙张廷祥的父亲张玉亭,随后又抓回逃跑的张廷祥,并公审枪毙。张廷芝和他的父亲张兰亭带队逃跑,被新十一旅追击部队击溃。
安边事变之后,国民党决定把新十一旅由三边调到桃力民整训,把驻桃力民的二十六师何文鼎部换防到三边。如何文鼎师南下接收现驻安边地区邓宝珊新十一旅防务,则会对陕甘宁边区产生极大威胁。因而中共中央决定调王震、贺晋年集中约6000多兵力于三边,阻止何师南下。同时,还通过在重庆的周恩来和在延安的国民党联络参谋,与国民党交涉,阻止何文鼎师南下。同时,由于我党对邓宝珊及其新十一旅的统战工作做得较好,因而为八路军抗击何文鼎部南下入侵奠定了一个很有利的条件。何文鼎得知八路军已有充分的防范,未敢继续向安边推进。1941年12月上旬,周恩来在与刘斐、贺耀祖(时任蒋介石侍从室主任)谈到安边问题时,刘斐担保何文鼎师绝不开动。
1942年1月14日,何文鼎部缩回桃力民原驻防地。为此,新十一旅一团团长曹又参特邀王震、贺晋年来安边做客,一团全体官兵以阅兵式列队西门外欢迎,双方的友好交流,更进一步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新十一旅的友好合作关系。为了团结党外人士,促进新十一旅进步势力的发展,经三边分委研究同意,在新十一旅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进步组织“西北民主运动促进会”。
1943年冬,中共西北局根据该旅地下党组织的汇报,积极做新十一旅一团团长曹又参的统战工作。经双方协商,西北局同意了曹又参提出的三个意见:一、不脱离邓宝珊的领导;二、不离开安边的防地;三、不脱离与定边八路军的关系。同时,西北局拨给一团30万元法币。
1944年4月5日,陈国宾旅长病逝。曹又参被任命为新十一旅代旅长。在曹又参任职期间,地下党组织根据党的指示,在一团举办了排以上的骨干军训班。军训班名义上是军训,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革命教育。这些经过训练的骨干,为新十一旅反内战起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新十一旅起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政府虽然迫于形势,承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但它仍然企图通过发动内战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持其在中国一党专政的统治。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刚刚签订,10月13日,蒋介石就密令国民党军队遵照《剿匪手本》,积极准备内战。
1945年10月,中共西北局主要负责同志密派杜立亭,向曹又参传达了毛泽东重庆谈判的情况以及对时局的分析,希望曹又参和新十一旅走上反内战的道路。在中国革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大决战的时刻,新十一旅走向何处才是出路呢?曹又参旅长与中共地下党员牛化东倾心交谈时局时谈到,如蒋介石逼新十一旅打内战,新十一旅就投奔共产党。当时曹又参设想说服邓宝珊率领更多的部队,举起反内战的旗帜。为此,曹又参决定去榆林见邓宝珊。曹又参到榆林后,因傅作义急电要邓宝珊去绥远,因而未能同邓宝珊谈及此行的目的。邓行前告知曹等他回来研究一下中国的时局(邓宝珊将军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曾多次到延安与中共领导人会晤,赞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内战爆发后,时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的邓宝珊,以傅作义全权代表的身份与中共代表谈判,促成了和平解放北平协议的签订)。
曹又参旅长去榆林后,新十一旅政治部主任吴?(复兴社特务)与反共分子史钫城(二团团长)等,密谋以武力解决一团(此时一团13个连有11个连长是中共地下党员)。在十分危急的时刻,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派中共地下党员冯世光和参谋主任王子庄,急速前往定边八路军警备第三旅旅部,向贺晋年旅长(负责做新十一旅的统战工作)汇报。经商谈,决定新十一旅于10月27日起义,牛化东任新十一旅起义军总指挥。后新十一旅地下党得知二团准备在10月28日以长途野营的名义进驻安边,整掉一团。针对这一新的情况,新十一旅决定提前起义。10月25日,起义军首先围攻新十一旅旅部,扣押了旅政治部主任吴?、参谋长石佩玖以及国民党安边县县长、县党部书记长和公安局长等人,击毙了叛徒张鼎丞(二团副团长)。随后,在八路军警三旅的援助下,攻克了易守难攻的二团驻地――宁条梁城堡,击毙了反共分子二团团长史钫城,歼敌100余人,俘敌800余人,起义获得成功。
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2000多官兵的起义,在西北震动很大,它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军队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获得成功的一个范例。毛泽东称赞新十一旅的起义是“火车头”,并亲切接见了曹又参旅长。新十一旅的起义,为渴望和平、不愿打内战的国民党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这期间,与新十一旅同期起义的还有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新八军军长高树勋部。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率部万余人在河北邯郸起义。继新十一旅起义后,在陕甘宁边区国民党军队先后反内战起义的还有:1946年8月15日,驻旬邑县的国民党陕西保安六团三大队队长董策丞率部200多官兵起义;1946年10月中旬,横山国民党驻军胡景铎率部5000多官兵起义(亦称横山起义)。
在全国国民党军队先后起义的有:1946年6月26日,全面内战爆发之时,国民党远程轰炸大队第八大队作战训练科上尉参谋刘善本驾机起义,飞向延安;1949年1月31日,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率北平25万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即北平方式);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等37人率部10万余人发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即绥远方式)。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及和平改编的人数,共计达180万人。
综上所述,可以说国民党新编第十一旅率先在陕北安边举起了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和平、要民主的起义旗帜,确实发挥了其“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陕甘宁边区建设及其对新十一旅的影响
樊为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国统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建设的中国新民主主义试验区,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同时亦为反动统治者所不容。国民党新十一旅所发动的安边起义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完成的。这次大规模的国民党部队起义震动了西北,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政治主张的伟大胜利。
一、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及其对新十一旅的影响
建立什么样的中国是抗战胜利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也是新十一旅领导人所关注的事情。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无疑中国共产党人对时局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全国人民的希望,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人民希冀和平的局势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下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空前壮大,于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民武装力量从4万发展到了120多万,经过武装斗争,解放了广大的国土,建立了19个革命根据地,人口从150万发展到1.25亿,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他们反对发动内战,迫切要求和平、民主、独立,要求休养生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对于抗战后的形势,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对于这种形势,新十一旅领导人有着清楚地认识,而且认为得到人民支持的方面一定会获得胜利,该旅旅长曹又参说:“抗战八年,全国军民都需要休养生息,民心反战,军心厌战,要是国共两党真的动起干戈来,必然得道者多助,由弱变强;失道者寡助,由强变弱。我决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大势所趋,大道斯然。”对时局的清醒认识成为新十一旅领导层作出正确选择的思想基础。
以蒋介石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极力恢复其在中国的反动统治,这让新十一旅感到悲观,为民族的前途而担忧。为达目的,蒋介石集团不惜命令敌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不仅如此,他们还依靠美国帮助,将远在西南、西北和印度的国民党军队运到华北、华东、华南、东北,抢占为日寇占领的战略据点和大城市,为此美国动用了军舰、飞机等工具运送国民党军队54.63万人,帮助其抢占了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唐山、秦皇岛等重要地区。就是美国总统也毫不避讳他们对国民党军队的支持,杜鲁门于其回忆录中就坦言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线中间的地方,蒋介石想要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我们能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国民党大员涌入原沦陷区后,勾结日伪,大搞“五子登科”,致使民不安生,怨声载道,而国统区内也是经济萧条,物价飞涨,人民正常生活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矛盾非常尖锐。新十一旅领导人对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非常不满,曹又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有感触地说道:“我八年来在国民党特务包围中目睹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腐败,看不见民族的前途,我是完全悲观的,我相信在国民党部队、政府与机关公务员中和我同样悲观的还有。”对国民党的悲观与不满,坚定了新十一旅寻求新生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