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形势的不断高涨,是新十一旅起义成功的外部因素。1940年前后,新十一旅驻防安边期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蒋介石顽固坚持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立场,竟然命令胡宗南几十万大军向陕甘宁边区疯狂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蒋介石这些反共阴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对前方抗战和后方防御都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当时,由文年生、阎红彦率部保卫延安的南大门,驻防富县的焦道原一带;由王世泰、贺晋年率警三旅并配合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保卫延安的北大门,驻防三边地区;由王维舟、耿飚率三八五旅保卫延安的西大门,驻防陇东庆阳地区;由王震率三五九旅从华北回师,保卫延安的东大门,对抗绥德何绍南。这是当时陕甘宁边区总的军事态势。而新十一旅除驻安边、宁条梁等几个小城堡外,其余定边、靖边、盐池、吴旗、志丹和内蒙古的城川,以及甘肃的庆阳、华池、环县等广大地区都属于红色解放区。这对新十一旅的主要防地安边形成了一个红色包围圈。加之,从1939年冬到1943年秋,蒋介石先后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被粉碎;经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蒋介石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也被粉碎。在解放区基本形成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良好局面,客观上加快了安边转入人民革命阵营的步伐。
安边起义胜利后,祖父被任命为新十一旅旅长,体现了中央对祖父在安边起义中所发挥作用的肯定。但正如我前面所说,起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归功于党的统战政策的影响,归功于新十一旅中所有追求进步的官兵,归功于所有的老革命和老前辈。
抚今追昔,缅怀前贤,旨在资政育人,建设家园。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使这块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三秦大地,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与光彩。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后代,自己愿与诸位同仁一起,继承和发扬先辈们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坚定志向,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崇高品质和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05年8月20日)
曹又参与新十一旅安边起义
崔晓民
安边起义胜利后,新十一旅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十一旅,曹又参被任命为该旅旅长。过了几天,曹又参在贺晋年的陪同下到了延安,在延安枣园小礼堂,受到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毛主席握着曹又参的手,亲切地对他说:“好!好!你来了好!我们欢迎!”对于抗战胜利后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国民党军队起义,毛主席誉为“火车头”。毛主席还赠送他一支外国金笔作为纪念。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专门设宴欢迎曹又参。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还专门为他组织了欢迎会,阎揆要参谋长致了欢迎词。中共中央、毛主席和其他领导的这一系列决策和举动,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央充分肯定曹又参在安边起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重视他的贡献和功绩。
熟知安边起义这个事件的人都知道,起义发生时,曹又参尚在榆林。当他得到安边事态有变,“二团来安边要武装解决一团,两团正在对峙中”的消息后,立刻回到白泥井,并建议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驻扎在宁条梁的二团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宁条梁打下来后,曹又参被贺晋年派人接回,受到警三旅和新十一旅官兵的列队欢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十一旅后,曹又参旅长、牛化东副旅长和王子庄参谋长等六人联合署名,代表所有起义官兵,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起义通电。
如果简单地从起义前后这个短暂的过程来看,曹又参似乎和这次起义关系不大,似乎没有做多少工作,似乎没有多大的贡献。但是,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加以分析和判断,就会认识到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都是客观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安边起义作为一个很有影响的历史事件,它的发生,从表面来看,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我们党长期在新十一旅开展统战工作和兵运工作的成果。这个阶段长达十五六年。在这段艰苦卓绝和充满危机的漫长岁月里,作为新十一旅的创始人之一,曹又参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始终与我们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使这支以他为首的部队,投入了人民的怀抱。这个历史壮举,不仅使这支部队本身获得了新生,为保卫延安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自己的人生篇章增添了光彩的一页。
首先,曹又参是安边起义真正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安边起义时曹又参不在现场,但是,如果我们从他一贯的思想追求和行为轨迹来分析就会发现。曹又参所倡导、所支持、所做的许多事情,都给这次起义埋下了伏笔。曹又参在五四运动后的第二年到北京平民大学政治经济系上学,受陕北早期共产党员李子洲和当时进步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思想。毕业回到榆林后,因不满陕北军阀井岳秀对人民的压迫,组织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开始从事“倒井”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归于失败。经过反思,他听取了杜斌丞放弃“倒井拥高”,想方设法抓武装的意见,与我党早期从事兵运工作的同志先后到了苏雨生的部队。由于他思想进步,倾向革命,自然成为我党的统战对象和协作伙伴。他曾几次努力想把这支部队抓到自己手中,他真心保护我们的地下党员,他任命共产党员担任他所在部队的中下级军官,直到中共组织基本控制了一团。这就为这支部队随时起义打下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创造了条件。当蒋介石再一次阴谋以改编的名义“吃掉”这支部队时,他便想到如果上边要强行调防改编,就把队伍拉到边区去。这种想法与意见,是在他去榆林前就与地下党的负责人牛化东等人商定的。他为此还给其他有关人员作了交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安边起义是曹又参意料之中、完全允准的一次事件。他以前所做的许多工作,今天看来,可以说都是在为这一事件做着策划、组织和准备。
其次,曹又参是安边起义核心骨干、主体力量的保护者和培育者。历史事件是历史人物顺应潮流,带领群众开展的具有一定性质的活动。在每一个事件中,核心骨干都在其中发挥着号令、组织和推动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这些人物的涌现,历史事件一般就不会发生。安边起义的总指挥牛化东是曾经被曹又参几次营救、保护和长期信任、关系一直十分密切的老战友。一团的其他参与起义的营连长,大多数都是在曹又参当了新十一旅代旅长后任命的,13个连长中,就有11个是共产党员。从1945年春开始,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即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意图,在一团办了两期排以上骨干军训班、训练班。名义上是军训,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民主革命教育。这些经过训练的骨干,为新十一旅反蒋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为了团结党外人士,促进新十一旅进步力量的发展,经三边地委研究同意,于1945年就在新十一旅成立了统战性质的群众性的进步组织――西北民主运动促进会,在推动新十一旅的上层人员参加起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按照早年曹又参与地下党组织有约定来分析,地下党在十一旅开展了这么多工作,甚至一团已经基本上被地下党组织所控制,作为代旅长兼一团团长的曹又参不仅心知肚明,而且肯定是允许和大力支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曹又参对安边起义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曹又参是安边起义外部优越环境的主要营造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在长期的酝酿准备阶段,还是在起义进行过程中,安边起义都得到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和三边地委以及警三旅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这些有利的外部因素,既是我们党主动出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的,也是曹又参长期追求进步,倾向革命,主动经常与地下党组织、红军和八路军保持联系的结果。在新十一旅的16年当中,曹又参阅读我党的进步书刊,收容失散红军,同我们实行抗日联防,邀请我军将领到他家做客,以致后来发展到向我们借粮、借款、借兵,消灭张氏集团,甚至还通过向西北局汇报工作,得到30万法币的军饷补助。这些积极的联系、往来和协作,使新十一旅与我党和警三旅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和深厚的友谊,为起义的举行和取得成功提供了一个特别有利的外部环境。
所以,如果我们客观地、全面地来分析看待安边起义,就会认识到曹又参与安边起义关系密切,他对起义的贡献颇大,是真正的功臣。
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的“火车头”
纪念新十一旅安边起义60周年
史继法
一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浴血奋战,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渴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而国民党蒋介石却从峨眉山上下来趁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军队和解放区,建立国民党的独裁政治。中国面临光明与黑暗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决战的严峻关头。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阻止内战,揭露美蒋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进一步表明共产党为挽救国内和平而奋斗的愿望和立场。8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又毅然亲自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进行谈判,商讨团结建国大计。但是,就在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蒋介石又重新秘密印发了1933年在“围剿”红军时编印的《剿匪手册》,并发动了向华北解放区的进攻。山西阎锡山集中了13个师的兵力,向晋东南上党解放区发动进攻。9月10日至10月12日,解放区军民开展自卫反击战,进行了上党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人民军队发起反击战役,歼灭了阎锡山进犯的35000人,遏制了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
10月25日,为了配合人民军队的自卫反击作战,大力开展对敌军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成立国军工作部的指示》,要求选派一批与国民党各派有某种关系和适宜于这项工作的干部,打入国民党军队、军事院校和军事机关中工作,长期埋伏,结交朋友,积蓄力量,以待时机,适时发动起义,以战胜敌人。与此同时,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陕甘宁边区北线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特别是榆林、横山、三边地区的安边,以便为陕甘宁边区自卫战争取得回旋余地。
1945年10月25日,国民党陆军新编第十一旅代旅长曹又参,地下党员、新十一旅一团副团长牛化东率领新十一旅旅部及一团2000多人,在陕北安边举行反内战起义,开启了国民党军反对内战而起义的先声。起义后,毛主席在延安接见曹又参时说:“你们是火车头!”高度评价了新十一旅起义的意义。
二
安边、宁条梁,原是陕北长城线上的两个城堡。1936年6月,彭德怀率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西征时解放了定边和宁夏的盐池,安边和宁条梁久攻未克。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等抗日前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定边、靖边、吴旗及盐池是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而安边、宁条梁则为国民党统治区,成了三边恶霸地主、反共头子张兰亭和张廷芝、张雨亭和张廷祥父子的反动巢穴。
抗战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消极抗战,不断制造反共摩擦,用19个步兵军和两个骑兵军,还有3个保安旅和17个保安团,共约40万兵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在安边、宁条梁又设立了定边、靖边两个县政府,派了县长。安边的东滩和堆子梁、宁条梁和东坑一带,地势平坦,耕地肥沃,又有八里河和红柳河的山洪和河水浇灌,是三边的重要粮仓。张廷祥的保安十三团三个中队300多人驻守安边,张廷芝的察哈尔游击第二路军600多人,驻守在安边东北60里的堆子梁。张家父子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打着抗日的旗号,不去前线抗日,专门制造摩擦反对共产党。
新十一旅原是冯玉祥西北军骑兵第四师苏雨生部的一支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后,被杨虎城改编为陆军新编第十一旅。七七事变后,列编邓宝珊的二十一军团,由甘肃开赴绥远抗日。行至榆林,归绥、包头已沦陷,只好滞留在榆林以南的三岔湾、归德堡、鱼河堡一带,1939年移驻安边、白泥井、宁条梁。
早在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陕北特委执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趁当时苏雨生部的八旅、九旅在宁夏扩编队伍的机会,利用石英秀、谷莲舫、王子元是陕北人和我党有过一些关系,就派人进去,或通过办学兵队的办法,动员一批青年学生去参军抓武装。刘志丹当了八旅十六团的团副,谢子长还任了石英秀九旅副旅长。张东皎、胡立亭、高岗、李树林、牛化东等先后到苏雨生部的九旅、八旅做地下兵运工作。地下党组织曾发动过兰州水北门、甘肃西华池和靖远兵暴运动。牛化东、李树林、冯世光等同志后来当了新十一旅一团的副团长、营长、连长。
1941年,张廷芝、张廷祥父子为了独裁安边,设计谋杀了新十一旅旅长刘宝堂,把十一旅驻军五个连赶出了安边城。新十一旅地下党组织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团结进步力量,利用刘宝堂被枪杀事件,抓住并枪毙了张廷祥和张雨亭父子,赶跑了张廷芝和张兰亭父子,支持赞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与陕甘宁边区保持友好关系的陈国宾、曹又参先后担任了新十一旅旅长和代旅长,使安边掌控在进步势力手中。
1941年秋,国民党顽固派想借故打开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所属何文鼎二十七师进驻三边,调新十一旅离开三边改编,欲借调防整垮新十一旅。由于党中央在政治上发动了有力的反击,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的行为,八路军三五九旅王震部和警三旅贺晋年部也进驻张家畔和城川,准备阻击二十七师,粉碎了国民党偷袭三边的阴谋。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在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舆论压力下,一面搞假和谈,一面又不断向解放区发动进攻,胡宗南也加紧了围攻延安的准备。胡宗南认为驻防三边的新十一旅不可靠,决定将其调往包头,以整编为名清除部队里的共产党,由二团团长、复兴社分子史钫城任师长,吞并新十一旅。遂引发了新十一旅的反内战起义。
新十一旅在三边的反内战起义,是新十一旅地下党员牛化东等人联合新十一旅代旅长曹又参、旅参谋主任王子庄等进步人士发动的,是由三边地委直接领导并在八路军警三旅支持配合下一次成功的起义。
新十一旅代旅长曹又参出身于陕北横山县一个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在榆林中学当过教师,任过几天靖边县县佐。受进步思想影响,曾参加领导过反对陕北军阀井岳秀的“倒井”活动。1930年,冯玉祥部苏雨生部在宁夏扩充部队,曾在陕西警备骑兵旅二团任过连长的靖边人石英秀,到苏雨生部任九旅旅长,曹又参也到石英秀九旅任参谋长、特务营营长。九旅改编为新十一旅后,他先后任一团营长、团长,1944年任代旅长。抗日战争时期,他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当时的西北局书记高岗、驻防三边的警三旅旅长贺晋年素有交往,倾向革命。新十一旅二团由于受史钫城等复兴社特务严密控制,地下党组织被该团团副、叛徒张鼎丞出卖瓦解,最后只剩下了个别党员。而一团则由于曹又参的保护,副团长牛化东、营长李树林、13个连长中的11人都是地下党员,一团基本上为党的地下组织所掌控。曹在任代旅长后,1944年通过苏杰儒与西北局联系请示工作,西北局还拨给他30万法币的军饷补助费。
胡宗南决定将新十一旅调往包头整编,这关乎新十一旅的前途和命运,曹又参闻知后即赴榆林活动,希望邓宝珊加以阻止。在曹去榆林尚未返回时,该旅副旅长吴?、二团团长史钫城即密谋于10月28日以长途野营为名进驻安边,乘机以武力解决一团。牛化东、冯世光等地下党组织与王子庄得知敌人阴谋后,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起义,并派冯世光和王子庄去定边向三边地委请示并要求警三旅给予援助。经三边地委请示并经中央军委同意,决定于10月25日提前起义。三边地委派葛申到安边参加起义领导工作,并派警三旅参谋长张文舟率八、九两团及七团一个营支援起义。
10月24日晚,牛化东、冯世光、王子庄、赵武臣等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商定了起义方案,成立了起义指挥部,牛化东为总指挥,王子庄为副总指挥。10月24日拂晓,起义开始。首先扣押了副旅长吴?、旅参谋长石佩玖,以及国民党定边县县党部书记和警察局长、税务局长、邮电局长等,二团副团长张鼎丞因拒捕被击毙,县长连友贤跳城墙逃跑,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全城制高点及要害部门。当日下午,警三旅副旅长吴岱峰和参谋长张文舟也率部队进入安边。
二团团长史钫城听到一团起义的消息后,立即在宁条梁布署顽抗,并急电胡宗南要求派部队增援。
27日,新十一旅旅部和一团起义部队2000多人和警三旅支援部队在安边城召开了会师大会,三边地委书记高峰,专员吴志渊参加了大会,王子庄宣布新十一旅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而举行起义,并宣布了坚决消灭驻宁条梁二团反动势力的命令。
28日,攻打宁条梁的战斗打响后,二团史钫城负隅顽抗。贺晋年旅长亲临指挥,警三旅在起义部队的配合下,经过四天激烈的战斗,攻下了宁条梁,击毙了史钫城,毙伤俘虏近千人。三边的安边、宁条梁区域全部获得解放。
曹又参得到一团和旅部起义的消息后,星夜从榆林返抵安边的白泥井,他担心宁条梁打不下,曾想去和平解决。宁条梁打下后,贺晋年派人请曹又参回来。王子庄去白泥井详细汇报了他走后安边发生的情况以及不得不立即起义的原因,曹又参听后非常赞同地说:“对对的,前途光明。”同意返回安边带头起义。11月5日,曹又参暨牛化东、柴明堂、王子庄、李树林、赵级三、冯世光等新十一旅官兵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起义通电。起义后被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仍然用新十一旅番号。曹又参被任命为新十一旅旅长,派郭炳坤为政委,牛化东任副旅长,王子庄任参谋长,苏效蒙任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