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5600000012

第12章 张之洞

姓名:张之洞,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

出生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

生卒年:1837年-1909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

张之洞出生于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封建教育,这对他思想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张之洞幼年受到严格的家教,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他五岁入私塾读书,专心努力,学习识字必懂为止。

11岁始学作诗文,过目不忘,进步很快,有神童之称。

13岁进入南皮县学,进一步接受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

16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获乡试第一名。27岁获得会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赐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

1867年(31岁)任浙江乡试副考官,考课极严。同年8月就任湖北学政,注重旧学,主张学习中国儒家经典和封建纲常名教。张之洞生活在清王朝内外交困的岌岌可危时代,他从维护封建王权的立场出发,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砥砺名节”、“步趋圣贤”的人才,以挽救封建政权的危机。他在任湖北学政期间,整顿学风,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

1873年任四川乡试副考,旋即任四川学政,为改变弊端累累的四川教育状况,亲自制定学规章程,延聘名儒,分科讲学。

张之洞的文字

1874年在成都办尊经书院。

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为任封疆大吏之始。以后政治态度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春,中法战争前夕,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任内力主抗法,筹饷备械,起用前广西提督老将冯子材等,为战事的进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在广东筹建官办新式企业,设立枪弹厂、铁厂、枪炮厂、铸钱厂、机器织布局、矿务局等;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立水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以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一直久于此任。他将在广东向外国订购的机器移设湖北,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括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1894~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在江宁(今江苏南京)筹练江南自强军,后又以之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为培养洋务人才,尤注重广办学校,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在举办洋务事业中,还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政府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颇得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好感,并任用其中一些人充当幕僚。戊戌变法时期,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1895年秋京师强学会成立时,捐金五千为助;未几上海强学分会成立,被推为会长,并派旧属汪康年助办《时务报》;同时对湖南南学会和《湘学新报》亦颇表赞助。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即表明与维新派的分歧,登报声明自除会长之名,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并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等。1898年4月,撰《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攻击维新思想,反对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是年夏,八国联军进逼京津,清政府对外宣战,乃于地方拥兵自重,并在英国策动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张之洞画像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8月间,在汉口通过英国领事,破获设于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捕杀唐才常等人。随后又在鄂、湘、皖镇压了由维新派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联络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及调整中法关系十二事,采用西法十一事,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1903年,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商办学务,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在东南地区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因此受到社会进步舆论的强烈谴责。1907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次年清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受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1909年病故,谥文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1880年授翰林院侍读。次年擢内阁学士。又任山西巡抚。1889年8月,调署湖广总督。

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事。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立秉衡发急电,建议李“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于日之说,于2月28日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月29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提出废约办法“惟有乞援强国一策”。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5日,张之洞仍致电唐景崧,希望他激励士勇民众坚守台北府,并鼓励唐“自率大支亲兵,获饷械,择便利驻扎,或战、或攻、或守,相机因应,务取活便,方能得势。”可是唐景崧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望,7日乘船退回厦门。最后只剩刘永福在台湾领导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军。但是“饷械奇绌”,多次向张之洞求援,张之洞虽有饷械,却不敢接济,10月19日,刘永福战败,退归厦门。

相关链接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挑起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张之洞作《劝学篇》反对变法改革。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张之洞参与“东南互保”,镇压两湖群众斗争,并镇压唐才常自立军起义。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有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

——传世佳言——

吾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编写这本《莎士比亚传》的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了解莎士比亚和生平。由于莎士比亚留下的生平资料很少,而且今天我们喜爱莎士比亚,更主要的是喜爱他创作的戏剧和诗歌,所以,本书了用了相当的篇幅介绍莎士比亚的作品,并对它们进行了必要的评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
  •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的眼光与胆识

    克林顿从一个平凡的不能在平凡并且毫无背景的少年年,经过不懈的努力,居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人物——美国第42任总统。这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克林顿这个人物也由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他的出身、他的家庭、他的太太、他的私生活,无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位在美国历史上成为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即使在他告别白宫四载的今天,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广泛关注……
  • 玄奘与玉华山

    玄奘与玉华山

    玄奘与玉华山有缘。玉华山是玄奘法师晚年著述译经、生活的场所和圆寂的地方,这里是玄奘学术生涯的精髓所在。他在翻译《大般若经》后曾动情地说:“吾来玉华,本缘般若。”他生命的最后四年是在玉华山度过的。
  •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著名教育家周祖训

    本书追忆了周祖训先生受其祖父影响,自幼立志教书育人,致力教育兴邦的事迹。
  • 康震评说李清照

    康震评说李清照

    作为古代文学银河中寥若晨星的女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李清照是古代文学群山中一座秀美的山峰,在男性占据主宰地位的文学时代,李清照似乎是一个精彩的意外。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她精美绝伦的诗词作品,透过散落在历史书页里的斑斑点点,走进一代婉约词宗的内心世界,走进这千年词史中的精彩意外,去领略其中那意外的精彩。
热门推荐
  • 宝宝培养宝典

    宝宝培养宝典

    共分为19章,内容包括1岁前每个月和2岁前每半岁以及学龄前每岁期间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案、智能训练方案和综合培养方案等内容。
  • 超脑至尊

    超脑至尊

    任何招术,只要看一遍就可以完美的模仿出来。任何功法,只要学一次,就可以改造适合自己的功法。--------------------------------------------------------弱肉强食。
  • 创天君

    创天君

    昆仑山外,又来了一个问道的少年,少年清秀的脸上,露出了这般年纪不该有的哀愁,他驾着马车,时时回头张望,眼中隐隐不舍。“何中正,你这马车这般慢,那时才能到昆仑山。”隔着帘布,马车里一个极不悦的少年传出话语。赶车的少年皱起眉头,张了张嘴,又止住了嘴边的话,手中的马鞭狠狠的鞭打了几下。那马儿吃痛,撒开蹄子狂奔,一路过处,扬起了大片烟尘。只听得马车里传来阵阵惶恐的尖叫。
  • 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裁爱够没

    总裁爱够没

    苏谨在医院里躺了十几年,而从医院里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吸引A市里赫赫有名的花花公子——林莫霆。她成功了,甚至成功的太容易了。第二天起来,林莫霆对苏谨求婚了。——她太明白了,这不过只是一场交易,一场游戏而已。你利用我,我利用你——这就是游戏的规则。可你,为什么要犯规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双鱼

    双鱼

    双胞胎阮正阳、阮双阳心有感应般同时喜欢上校花,正当这场爱情游戏渐入佳境的时候,双阳却蓦然发现自己不可抑制地喜欢上了校花的死对头夏洛。为了报复双胞胎兄弟的这种行为,原本家境悬殊、又互为对头的夏洛和校花竟然抛却前嫌,达成一致,也玩起了互换身份游戏……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凤求缘:一人心两厢情

    凤求缘:一人心两厢情

    朝代更替,夏族夺取了华氏江山,这虽说是天道循环,却因开国皇帝杀戮过重,引来天妒人怨,玉帝决意派一天魔下界惑乱君心以示惩戒。心地善良的百花仙姑得知此事后,趁王母寿宴之际,使巧计得到允许,令自己座下十二位花仙下界护佑在二世贤君身边,由此在紫奥城后宫引发了一系列惊心动魄、恩怨情仇的故事。梅儿,花仙转世,尚书府嫡女,冰雪聪明,生来便注定与皇家有着不解之缘。金钗之年,因家遭变故,只得背井离乡远赴江南避祸。4年后,她长大成人重返故土……
  • TFBOYS记忆最深处的爱

    TFBOYS记忆最深处的爱

    好像没啥好说的,本书说的是三只与女主的绝世爱恋
  • 21世纪的修炼

    21世纪的修炼

    修炼者真的存不存在?可能修炼者的他就在你的身边,他们和常人无异。他们也有屌丝。2014年刚毕业的张明,他就是其中一员,一名屌丝的修炼者。探险诱惑刺激让张明这个初学者在修炼的道路上有多远滚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