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6200000017

第17章 注意的认知理论和生理机制

4.5.1 注意的认知理论

4.5.1.1 注意的选择功能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的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大量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解释了注意的选择作用的本质,及人脑对信息的选择到底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上。

(1)过滤器模型

切里(E .Cherry,1953)在双耳分听实验中发现,被试追随耳的信息受到注意,因而能得到进一步加工,非追随耳的信息未被注意而不能得到加工。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D 。Broadbent,1958)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皮层的加工能力非常有限,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经过一个瓶颈式的过滤器,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被识别和储存,其余信息则被阻止在高级中枢之外。这种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当一个通道通过信息时就关闭其他通道。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单通道理论,该理论认为过滤器位于知觉之前,所以信息选择发生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故称早期选择模型。

(2)衰减器模型

有证据表明,一些特别强烈的刺激或对于信息接收者特别有意义的信息,即使不是从追随耳进入加工系统也能被识别,于是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A . T reis‐man,1964)提出衰减器模型。衰减器模型认为,信息通道中的过滤装置是按照衰减方式工作的,但特别有意义项目(如自己的名字)的激活阈限较低,因此能被激活和识别,这一过滤装置被称为中枢过滤器。看来,选择注意不仅取决于感觉信息的特征,而且取决于中枢过滤器的作用,所以又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小资料———双耳分听实验

在一项实验中,切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当原来使用的英文材料改为法文或德文呈现时,或者将课文颠倒时,被试也很少能够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1960年,格雷(J 。Gray)等人在一项实验中,通过耳机给被试两耳依次分别呈现一些字母音节和数字,左耳:ob 2 tive,右耳:6 jec 9,要求被试追随一个耳朵听到的声音,并在刺激呈现之后作出报告。结果发现,被试的报告既不是ob 2 tive和6 jec 9,也不是ob 6,2 jec,tive 9,而是objective。格雷的实验证明,来自非追随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

(3)晚期选择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认为,选择性注意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装置位于知觉加工和工作记忆之间。该模型假定,所有输入信息都到达了长时记忆,并激活其中的相关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知觉强度高的或意义较重大的信息获得进一步的系列加工,然后做出反应。这个模型能很好地解释注意分配现象,因为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得到了加工;也能解释特别有意义的信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因为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这些项目激活阈限是很低的。但是,这个模型假设所有输入信息都被中枢加工,所以这个模型并不经济。

(4)多阶段选择理论

上述三种理论都假定注意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这种刻板的描述不能说明注意选择复杂灵活的事实。于是,约翰斯顿(W .Johnston,1978)等人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可以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种理论主张,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任务的要求,而且在选择之前加工的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阶段也越多。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富豪的儿子结婚时向亲朋发出了请帖,只有持有请帖的人才能进入豪宅(早期选择),但进入豪宅之后,由于主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只能比较周到地照顾到非常重要的客人(晚期选择),对于一般的客人,只能保证吃好喝好,别的就顾不上了。多阶段理论更加有弹性,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4.5.1.2 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知资源理论

1973年,卡尼曼(D .Kahneman)在其著作枟注意和努力枠一书中提出,注意是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为了完整地识别一个刺激,就需要资源。如果刺激较复杂,需要的资源就多。如果同时呈现几种复杂的刺激,资源可能会很快耗尽。如果给资源已耗尽的人再呈现另外的刺激,这些新异刺激将不被加工。这种理论称为认知资源理论(cognitive capacity theory)或能量分配模型。卡尼曼提出了一个资源分配的模型。他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与唤醒(arousal)相联系,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当然,个人的长期倾向也起作用。在这几个因素的作用下,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

卡尼曼假定,新异刺激并不能用完所有资源。相反,认知系统描绘了一个阶段,资源在这里被分配来对新异刺激进行加工。认知资源的分配是灵活的,并且人可以对其进行控制。人不是新异刺激的奴隶,他们能把有限的资源转移到重要刺激上。个人的长期倾向反映了不随意注意的作用,即将能量分配给新异刺激、突然动起来的东西和自己的名字等“异常事件”。当时的意愿体现任务的要求和目的等。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能量评价是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可得到的能量,使其增多或减少,而且极大地影响分配方案。卡尼曼的理论是一种一般任务资源理论(task‐general resources theory)。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或能量是一般的而不是特殊的。该理论预言:① 由竞争的刺激源产生的干扰不是特殊的。人同时做两件事会感到困难并非由任务干扰引起,而是任务需要的资源超过了人的资源总量。只要活动所需要的资源不超过人的资源总量,人就能够同时做两件事。② 如果加工需要的资源超过人本身拥有的资源总和,而人又试图同时做第二项任务,那么第一项任务的成绩将会下降。③ 人的注意资源分配很灵活,它可以改变以适应新异刺激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人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听音乐。但是,大多数人却难以一边看电视一边看书。这是支持一般资源理论的有力证据,说明性质相似的两种任务难以同时完成,而对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任务,则能比较容易地分配注意。

与一般任务资源理论相对应的是特定任务资源理论(task‐specific resources theory)。这个理论主张,人的认知加工的资源或能量不是一般的,而是特殊的。这种理论预言:不同性质的任务可以同时并存,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同时完成两种性质不同的任务,一旦任务之间的性质有相交或产生叠加,干扰就会产生。

注意资源理论仍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因而产生许多争议。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是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s)或能量?卡尼曼将心理资源比喻为可供消耗的内心努力(the expenditure of mental effort)。他认为,心理任务需要与物理任务相似的努力。但是另一些学者则持不同观点,认为心理资源更像是“心理工具”而非能量供给。特定任务资源理论认为必须通过详尽的任务分析才能对资源或能量的特征进行描述,也就是说,必须先分析单一任务。但是,什么是单一任务?假如将任务一步步地分析下去,就会发现所谓单一任务并非是独立的,而是许多子任务的总和。另外,如何界定任务是否是同一性质也同样困难:到底是按注意的接受渠道(如听觉和视觉)来分,还是按注意加工的材料(如看图和看单词)来分?也缺乏一致意见。

(2)双加工理论

在认知资源理论基础上,谢夫林等人(R 。Shiffrin&;;amp;W 。Schneider,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和控制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自动加工是自动地进行的,不需要注意,因而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这些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得比较快,在习得之后其加工过程较难改变。控制加工受意识控制,需要注意,因而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但可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意识加工经过大量练习后,有可能转化为控制加工。这种理论可解释许多注意分配的现象。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其中一种或多种已经自动化,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较多的认知资源,因而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认知过程上。如同学们可以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记笔记的活动是熟练的、自动的。但小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就很难,因为对小学生而言,听课和写字都不熟练,此时分配注意就很难。

4.5.2 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是由神经系统不同层次、不同脑区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4.5.2.1 朝向反射

注意就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朝向反射。朝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是由情境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当新异性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便会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能更好地感受这一刺激。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或者个体对该刺激已产生习惯化,朝向反射就不会发生了。朝向反射会引起有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如将感官朝向刺激物,正在进行的活动受到抑制,四肢血管收缩,头部血管舒张,心律变缓,出现缓慢的深呼吸,瞳孔扩张,脑电出现失同步现象等。

在朝向发射出现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这有助于提高动物感官的感受性,并能动员全身的能量资源以应付个体面临的活动任务,如趋向活动的目标,逃离威胁个体生存的情境等。

4.5.2.2 脑干的网状结构

脑干的网状结构在注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号,一部分沿感觉传导通路(特异通路)到达相应的皮层感觉区产生各种感觉,另一部分则进入网状结构,由网状结构释放一种冲击性脉冲,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使大脑产生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保证大脑能有效地加工特定的信号。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为注意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4.5.2.3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网状结构的激活不能充分地解释注意现象,特别是不能解释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选择性是由脑的更高级的部分———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实现的。

研究表明,在边缘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神经元,它们不对特殊通道的刺激做出反应,而是对刺激的每一个变化做出反应。因此,当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的时候,这些细胞就会活动起来,而对已被习惯了的刺激则没有反应,这些神经元叫“注意神经元”,是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产生注意的最高级器官是大脑皮层,其中大脑额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额叶受损伤的病人不能将注意集中在所接受的言语指令上,也不能抑制对附加刺激物的反应。在没有干扰时,这种病人还能做某些事,但只要环境中出现任何新的刺激或存在干扰,如有外人走进病房或病房内有人说话,他们就会停止正在进行的工作,把视线转向外来者或说话人的方向。由于注意容易分散,所以这种病人很难完成有目的的行为。额叶能直接参与由言语指示引起的激活状态,并通过与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下行联系维持网状结构的紧张度,而且能对外周感受器产生抑制性的影响。额叶受损的病人表现出对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的过分敏感,可能与额叶丧失了对皮下组织和外周感受器的抑制作用有关。

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ERP)、脑磁图(ME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磁共振(FM RI)等技术的研究表明,当注意指向一定的认知活动时,可改变相应的大脑功能区或神经功能单元环路的激活水平,从而对当前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注意的这种作用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① 提高与认知活动相对应的神经功能单元的激活水平;② 抑制起干扰作用的神经元的活动。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拉贝奇(D 。LaBerge,1997)提出,对某一对象的注意需要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这三个脑区分别是:① 认知对象或活动的大脑功能区;② 能提高脑激活水平的丘脑神经元;③ 可以选择某些脑区,提高其激活水平,使激活维持一定的程度和时间的大脑前额叶的控制区。这三个脑区通过三角环路的形式结合起来,是产生注意现象的生理基础。

同类推荐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工作压力会伤人:高效经理人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本书阐述了压力与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压力诊断,压力解析,为缓解过度压力而提供有效且具体的方法,以及告别压力的案例和实战。
  •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术

    弗洛伊德认为,人存在潜意识,当潜意识释放出足够强大的能量之时,个体自身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情绪变化,以及情感状态等方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酵”。究竟什么是潜意识?内心极度压抑是否是心理产生压力不能释放的产物?个人情绪导致认知的偏差就真的会出现晕轮心理吗?梦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能让人感觉到神秘莫测?可以说,这些疑问也是现实中一些人最想弄清楚的。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疑问看似深不可测,其实只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稍加分析,就能揭开答案。
  •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弗洛伊德是一个离经叛道的精神分析大师。他像一个幽灵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徘徊了很久,像人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不是被视为“异类”,就是被视为“洪水猛兽”。他们的思想也往往被人们误解和歪曲,遭到世人的冷落和唾骂。幸运的是,并非所有人的思想都是那么狭隘那么虚伪和目光短浅,社会的进步给这位精神病理学家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尽管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看到其学说的意义,但他创造的心理分析理论,作为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其在治疗神经官能症中的运用和广泛传播,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热门推荐
  • 半欢半爱

    半欢半爱

    醉纸迷津的都市,霓虹灯里的夜场,她从没想过她心中的守护男神竟是拉皮条的。她更没有想过她深深爱着的男人竟是别人孩子的爸。究竟是怎样的仇恨让她东躲西藏,只为那一瞬间的快感?冰冷、仇恨、鲜血……让她人迷失的方向。
  • 夏小染与他们

    夏小染与他们

    乔慧儿问杨逸为什么对夏小染这么好?杨逸说,除了我没人爱她了。
  • 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

    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陪我歌唱

    陪我歌唱

    也许,对于陆歌来说,已经没有得失可讲。生在这个年代,幸或者不幸,一切唯有冷暖自知。所有70后、80后、90后,其实都是一样,在感受不到生存的压力时总会迷茫堕落一下。可是当你某天醒来,汹涌人潮渐次把你淹没的时候,那些爱过的爱算不算爱,那些受过的伤算不算伤。
  • 豪门盛宴:独宠蔷薇

    豪门盛宴:独宠蔷薇

    李蔷薇知道自己很讨人喜欢,但能不能不要这样依赖她啊,走到哪跟到哪,烈焰门最高首脑应该很忙才对,每次趁着空闲从世界各地飞过来,见缝插针的享受难得的狂野热情。十六岁美丽的少女,烈焰门火部老大,个性鲜明,艳如蔷薇,和自己最顶级上司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炽热的火焰,熊熊燃烧着她,让她再无处可逃。等两人成为彼此的唯一后,游戏才真正开始……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乳齿

    乳齿

    如果说三叔是个酒肉之徒,那就太冤枉他了。三叔嗜酒嗜肉不假,可他嗜好的酒肉都是靠本事挣来的,从来不吃白食。三叔长着一颗西瓜一样的大脑袋,喝酒吃肉时脑门就光光亮亮的,热闹得流油。这是颗智慧的脑袋,三叔凭着它成了智慧的牛贩子,谦虚说,至少是个聪明的牛贩子。三叔在一个老牛贩子屁股后颠簸过三个月,老牛贩子不喝酒,连肉也舍不得买,贩牛的日子像受刑,三叔煎熬不过,跺跺脚顶着犯逆的风险另起了炉灶。这一转身,三叔贩牛的生意风生水起,肉管饱,酒管醉,日子比脑门瓜还光亮鉴人。
  • 恰好认识你

    恰好认识你

    她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打破以往的魔咒了,但那一瞬间的反应,让她不得不再次接受这个现实:安若瞳,即使你再多做心理准备,即使你再想把自己献给萧梓航,都跨越不了你是性冷淡的事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界逆命

    逆界逆命

    一片蛮荒之地,一个失忆的少年。为了追寻自己的来历与身世,不断找寻探索。与人斗,我无惧。与天斗,我无畏。一个奇异的少年即将开展一场奇幻的旅途。
  • 超神学院之黎明之光

    超神学院之黎明之光

    前言:本小说续小说超神学院之谁与争锋,说道葛小伦与天使颜来到费尔卓德星系,雨阿托克斯的战斗中天使颜又身受重伤,而就在这时巨峡号受到堕落天使莫甘娜的狙击,盖伦在返回地球途中受到剑魔阿托克斯的阻拦,在这一部小说里将会加入LOL人气英雄伊泽瑞尔,疾风剑豪亚索。星际大战全面打响,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哪大家拭目以待吧!葛小轮(外号盖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