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6200000008

第8章 需要

2.2.1 需要的涵义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人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事物,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这些需求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需要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反映了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2.2.2 需要的分类

人类的各种需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并且重叠交叉的。人类的需要是一个整体结构,各种分类仅仅具有相对的意义。通常是根据需要的起源,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把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2.2.1 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运动、排泄和性等。生理性需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如果个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正常的生理性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无法生存,或不能延续后代。生理性需要往往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性需要和动物的生理性需要是有区别的。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具有社会性,带有社会历史的烙印。人和动物的生理需要的对象和满足方式都有根本的区别。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人类不仅以周围环境的自然物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且主要通过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对象,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理性需要。人的进食不仅受机体的饥饿状态所支配,而且还要考虑各种社会行为规范,讲究礼仪。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对劳动、交往、友谊、求知、美和道德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性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如果不劳动,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和发展。

社会性需要是人类特有的,它受社会条件所制约,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也会有所不同。在中国古代,男子的衣着讲究长袍马褂,今天人们就不会再有这种需要了。当人的社会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虽然不会威胁到机体的生存,但会因此感到难受,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和不愉快的情绪。

2.2.2.2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是指人们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的需要,如对劳动工具、文化用品、科研仪器等的需要。在物质需要中既包括生理性需要,又包括社会性需要。

精神需要是指认知需要、审美需要、交往需要、道德需要和创造需要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交往需要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精神需要。所谓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研究表明:交往需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条件。长期缺乏交往需要会导致个性变态。

2.2.3 需要的理论

2.2.3.1 勒温的需要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 。 L ew in,1938)假定个人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稳状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一种紧张(需要或动机),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导致力图恢复平衡的行动。勒温把需要看成是由生理条件引起的动机状态,它表现为对某一外界事物的欲望。需要能量复合的均衡遭到破坏时就伴随着紧张情绪状态的产生。该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这一紧张还要继续一段时期,并促使机体为满足需要而继续努力。勒温把个性动力看成需要能量复合的均衡遭到破坏时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和行动状态。需要是由机体不平衡状态所致,机体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恢复平衡。需要是行为的动力,需要引起活动,以期使需要得到满足。需要的压力可以引起心理系统的紧张,需要满足后,紧张的心理系统得到解除。反之,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动机得到阻遏,这种紧张的心理系统就会保持一定的时间,并使人具有努力满足需要或重新实现目标的意图。

在需要分类方面,勒温把需要分为两种:需要和准需要。需要是指客观的生理需要;准需要是指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起实际影响的需要,例如毕业时要写论文,写好的信要投入信箱等等。勒温所阐述的需要一般是指准需要。他认为,需要的强度在不同人身上是不同的。

2.2.3.2 默里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默里把需要看作个性的中心概念,并用来说明个性的动力结构规律。默里把需要定义为:用以代表脑区力量的构造物,这种力量引起一系列行为的反应,使原有的紧张情绪解除,具有定向目的性。他指出,需要这种力量渗透到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调节控制着其他的心理活动。他认为,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性的源泉,是个体行为所必需的。由于需要和个体的不平衡状态相联系,在一般情况下个体总是处在一种不平衡状态,因此需要经常推动着个体活动的进行。

默里认为,人类的各种需要相互作用,人类的全部需要是一个系统。他还把人类的需要系统和环境系统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人类的主体和环境压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认为,人类动机是个人的需要(人的特征)和压力(环境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需要是倾向性的因素,压力是促进性的因素。个人需要和环境影响相结合,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默里对人类的需要提出了多种分类,他指出,最方便的是把需要划分为两类:

(1)基本需要,又称身体能量需要,它涉及生理的满足,如对空气、水、食物、性等的需要。

(2)刺激需要,又称心理能力需要,它涉及精神或情绪的满足,如对成就、交往等的需要。

默里等人列举出20种有代表性的需要:贬抑、成就、亲合、攻击、自主、对抗、防御、恭敬、支配、表现、躲避伤害、躲避羞辱、培育、秩序、游戏、抵制、感觉、性、求援和了解。他认为,这些需要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存在的,但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默里认为,各种需要之间有融合、互补和冲突的现象。明显的需要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行为的经常性、持久性与强烈性直接测量出来;隐蔽的需要必须用间接方法加以测量。他还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需要层次,各种需要在重要性上是有区别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基本需要最重要。

2.2.3.3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 。Maslow,1943)的动机理论是以他对人类的需要的理解为依据的。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性质决定动机的性质,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但动机与需要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只有一种或几种成为行动的主要动机。他把人类的需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和人的本能相联系,与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有关,缺少它会引起疾病,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这类需要不受本能所支配,不受人的直接欲望所左右,以发挥自我潜能为动力,这类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最大程度的快乐,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两类需要根据对人生存意义及生活意义的大小,呈金字塔形排列。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人类的各种需要基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是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他认为,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他还认为,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量。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个人特有潜能的极度发挥,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自我实现者大多是中年人或年长的人,或者心理发展比较成熟的人。一个人的童年经验,2岁以内的爱的教育特别重要。如果童年失去了安全、爱与尊重,那么这个人是很难成为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仅仅是个人的奋斗目标。只有人类中的少数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境界,成为自我实现者。

后来马斯洛又把人类的需要概括为3个层次: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还认为在自我实现需要之上,还有一个超级需要。马斯洛认为,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更多地像波浪似地演进,各种不同的优势需要由一级演进到另一级。例如,婴儿时期主要是生理需要,后来才产生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青少年时才产生尊重需要,等等。

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分成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并把它们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中,即把人的基本需要看作一个按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这种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一些研究也证明,人类的各种需要之间确实存在着层次关系。但是,马斯洛离开了人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抽象地谈人的需要和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不可取的。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都是天生的,这样就混淆了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之间的界限,忽视或否定了人类基本需要的社会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许多方面尚带有假设性质,缺乏实验依据和客观指标。

2.2.3.4 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阿尔德夫(C 。Alderfer,1969)认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不是5种,而是3种。他提出的3种基本需要是:① 生存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是对一个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满足。② 关系需要,即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③ 成长需要,即人要求发展的内在愿望。阿尔德夫的生存需要大体上相当于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物质方面的安全需要;关系需要大体上相当于马斯洛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成长需要大体上相当于马斯洛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尔德夫认为,人类的三种需要并不是完全生来就有的,有的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产生的。这三种需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并不是层级的。他指出,各种需要获得满足越少,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就越强烈。例如,缺乏食物的人,渴望获得更多的食物。他还认为,低级需要的满足,会增强对高级需要的追求;高级需要的缺乏,会加强对低级需要的追求。例如,个体在生存需要满足后,对关系需要的追求就强烈;个体关系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更多地追求生存需要。人类的需要不一定按严格顺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以越级,在遇到挫折时,也可能倒退等等。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修正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某些不足之处,似乎更切合实际。

2.2.3.5 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CD .McClelland)认为,当人在生理需要满足后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这3种基本需要的排列层次和重要性是因人而异的。例如,年资高的经理成就需要强烈,对合群的需要相对降低。他认为,高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

2.2.4 动机与需要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在人的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要作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人的各种需要推动人们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活动。个体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它的需要。需要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需要越强烈,由此引起的活动也就越有力,它是个体活动的动力。没有需要,也就没有人的一切活动,而且需要永远具有动力性,它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研究表明:有一些需要明显地带有周期性的特征,如对饮食和睡眠等的需要;而有一些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推动人们去从事新的活动。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得到满足,又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使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例如,学习科学文化的需要,欣赏艺术的需要,通常是每一次需要的满足都会产生新的、更高的需要。

需要也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人们为了满足需要必须对有关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需要调节和控制着个体认识过程的倾向。需要对情感和情绪影响很大。人对客观事物产生情感和情绪,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感和情绪,否则产生否定的情感和情绪。情感和情绪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个体为了满足需要,从事一定的活动,要用一定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

需要在个性中起重要作用,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个性倾向性的其他方面如动机、理想、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个性心理特征是受个性倾向性调节的。

同类推荐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在这本书里,你能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你会跳出自己的身体看清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生活和交际中那些小小的心理黑洞;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你会懂得为什么自己经常觉得不幸;你会了解为什么你会一不小心变得平庸……
  •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

    《我的牛津心理学笔记》汇集了牛津大学心理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成果,引入牛津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教育理念,力图从人格、交际、职场、成功、爱情、健康这六大方面较详细地阐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阅读此书,广大读者将会在感受牛津理念的同时,极大程度地丰富心理学知识储备,快捷抓取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透析人们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解读人们的心理活动,提高日常生活及交往技能。
  • 生活心理医生

    生活心理医生

    本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运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生动案例,深刻剖析了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是我们解决日常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好帮手。
  •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和谐师生:沟通的力量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册,本书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做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解决学生问题等方面的实用技巧,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热门推荐
  • 忘忧美玉

    忘忧美玉

    他为了她不顾一切跳下滔滔江水,为了她挨到受伤,为了她昏迷不醒,为了落寞不堪。。。。
  • 电竞学院

    电竞学院

    电竞学院,又名电竞学园,是一部描述都市少年,从默默无闻到电竞金字塔顶尖的网络原创小说!!
  •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奥林匹克百科知识丛书)

    少林拳是中国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中国拳术的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要想学好少林拳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即站桩。
  • 恋爱甜甜圈:少爷,帮帮忙

    恋爱甜甜圈:少爷,帮帮忙

    “你跟着我干嘛”“你是好人”在穆玄儿被眼前这个男生救下时,她就下了决心,以后就跟着他混了!……他肆意指使她做任何事,她一一顺从。他故意当着很多人的面羞辱她,她忍痛承受。他带女人回家过夜,她躲在房间哭了一晚上。终于,她打算不在纠缠他,独自离开。他拦住她:“讨厌我了吗,那我喜欢上你了,怎么办?”
  • 行星之诺

    行星之诺

    关于Exo成员在古代时与十二位性格不同的女主发生的爱情故事。有笑有泪,有酸有甜。望大家多多支持。
  • 焚颜绝爱:冷面老公强势妻

    焚颜绝爱:冷面老公强势妻

    女孩时期认为人的一生就为那么一个人等待,相遇,相知,爱到苦尽佛灭。当真正面临着重要的人一个个死去,当谎言被撕裂,当爱的人与自己背道而驰,梦也该醒,糊涂也该装不下。青葱,我恨你,但是你是我儿时的一缕光,何铭,我恨你,但你曾温暖过我的背脊,孤城我恨你,是不发回想过去的恨,有个人恨,却也无法不爱。青葱岁月,落幕繁华孤城一梦,生死枉然十指微凉,葬了来生,可好?
  • 薄荷味的婚姻

    薄荷味的婚姻

    两个女人都明白生活没有那么多得波澜不惊,也都清楚花心是男人的本质,这年头没有小三的婚姻才是新闻。女人间的聊天从来不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因为答案早就在她们的心里,她们需要的只是同盟。
  • 异界战神之怒

    异界战神之怒

    少年十安,意外来到异界,觉醒血脉,从此踏上强者之路,异界大陆各种族争雄,少年跨越种族,跨越大陆,只为了家族荣誉而战。人欺我我必欺之,人来杀人,佛来杀佛。
  • 极品全能宗师

    极品全能宗师

    【2017年超精品都市神作】“敢问大师在哪里高就?”“我可不是什么大师,我只是一介小小的宗师罢了。至于职业,天下为大,全能的我在哪里都能吃的香!”叶子扬玩味儿的说道。欢迎加入动力快车——书友群,群号码:223476086
  • 初夏的邂逅

    初夏的邂逅

    她以为会安静的度过高中,踏进她理想的大学,然而,她在这匆匆两年里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她虽与他经历了残酷的爱情考验,但依旧不变得是她(他)那颗爱他(她)的心。青春,值得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