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8200000008

第8章 生死不朽,光照人间

爱因斯坦的一生,是为科学发展努力奋斗到最后一息的一生。

1909年以后,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逐渐被科学界认识。这一点,可以从1911年11月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为爱因斯坦所作的评语中充分体现出来:

我非常钦佩爱因斯坦先生在现代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上所发表的著作。而且,我相信所有的数学物理学家都一致认为这些著作是最高级的。在布鲁塞尔,我出席一次科学会议,爱因斯坦先生也参加了。我得以欣赏他思想的清晰、引证的广泛、知识的渊博。如果考虑到爱因斯坦先生现在还年轻,我们就有充分权力对他寄以最高的希望,把他看成未来最优秀的理论家之一。我认为,一个科学研究机构,若以爱因斯坦先生应得的条件聘请他为教授,使他有机会从事自己所渴望的工作,仅仅由于这一决定,就能够受到高度的尊敬,而且肯定对科学也作出伟大的贡献!

作为当时已经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德高望重并且出言谨慎的居里夫人,对当时还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的爱因斯坦,上述评价应该说是中肯和实事求是的。

在出名后,爱因斯坦的工作环境改变了。1909年10月,他离开了伯尔尼专利局,担任苏黎世联邦大学的副教授;1911年3月,他在布拉格担任德国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12年10月,他终于回到了他的母校——苏黎世工业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1914年,他又被聘为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随着生活和科学研究条件的改善,爱因斯坦以更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事业中去,取得了一系列新的令世界为之震惊的硕果。其中,最伟大最重要的是广义相对论理论的创立。

狭义相对论还不是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只能应用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而还不能解释加速运动和万有引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完善和发展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做了前后近10年的刻苦研究工作。

在研究中,他发现传统物理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欧几里得几何学,已不能满足相对论研究工作的需要。因此,必须找到描述和计算广义相对论问题的数学工具。

只是这时,爱因斯坦才为自己求学时代忽视数学知识的失误而感到后悔。

他不得不去向他的老朋友格罗斯曼求助。已是数学教授的格罗斯曼,很快为他找到了思维空间的非欧几何学和张量分析计算方法。

1913年,两人合写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理论纲要》发表——这篇论文的物理学部分由爱因斯坦执笔,而数学部分则由格罗斯曼完成——从而为广义相对论提供了适宜的数学工具,相对论成功的障碍被清除掉了。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1916年,他公开发表了关于相对论的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这篇文章,被人们称作是20世纪理论物理学研究的巅峰!

广义相对论的创立,是理论物理学发生“二次革命”的标志,是人类科学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块里程碑!

爱因斯坦自己把广义相对论的创立时期看作是他“一生中最激动的、最紧张的时期之一”,“也是收获最大的时期之一”。

同时,他也把广义相对论的创立看作是自己一生中最主要的贡献。他曾经对他的学生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说:

“要是我没有发现狭义相对论,也会有别人发现的,问题已经成熟了。但是我认为,广义相对论的情况不是这样。”

1919年,爱因斯坦自己在介绍和评价他的相对论时写道:

相对论有点像一座两层建筑物,这两层就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广义相对论所依据的狭义相对论,适用于除引力之外的一切物理现象;广义相对论则提供了引力定律以及它同自然界别种力的关系。

狭义论是爱因斯坦在吸收麦克斯韦和洛伦兹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成果,而广义相对论则完全是爱因斯坦智慧的结晶,它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时代限制。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爱因斯坦和他的辛勤劳动,也许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要推迟许多年,即使是它肯定能被创立出来!

难怪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姆逊(1856—1940)多次公开赞扬:广义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同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另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也称赞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20世纪人类曾经作出的最伟大的科学发现。

在相对论的创立工作完成后,爱因斯坦不顾众多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继续运用相对论理论,去研究宇宙及其起源问题,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察》的著名论文,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认为其是现代宇宙学的开创性文献。

在文章里,爱因斯坦作出了三大预言,即光线在太阳引力场中发生弯曲、水星近日点的运动规律、引力场中的光谱线向红端移动。

上述三大预言后来都在人们的怀疑和指责之中被不断证实。其中,有一个是在1960年被最后确认的。

1918年,爱因斯坦又从相对论出发,预言到引力波的存在。

可惜,证实工作的旷日持久、耗费巨资使得多数人失去了信心。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利用射电天文学新技术,才间接地证明了引力波的真实存在。

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中的准确预见,的确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

此外,爱因斯坦在量子理论研究上也作出了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影响深远的重大贡献。

在他发表的《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原子的“受激辐射”理论,成为现代广泛应用的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

自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后,激光技术在工农业、科学研究和医药卫生等各个方面,显示出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物理学的其他领域里,爱因斯坦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15年,由爱因斯坦设计、德·哈斯实际进行的回转磁性实验获得成功,创立了著名的爱因斯坦—德·哈斯回转磁性效应,开拓了电子研究的新领域。

1924年前后,他又和印度物理学家玻色一块创立了玻色—爱因斯坦量子统计理论。

1932年,爱因斯坦出国讲学,德国法西斯主义者趁机抄了他的家。他毅然决定从此不再回德国。1933年10月他定居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的高级研究院工作。1940年他加入美国国籍。

1955年4月18日,对全世界爱好和平、尊重科学的人们来说,是一个不幸的日子。这一天,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因患动脉瘤医治无效逝世。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其为“在他生前就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创造才能的人”的爱因斯坦,结束了他伟大而光荣的一生!

爱因斯坦的一生,是坚定地献身科学的一生!他从不迷信权威,确信在真理面前,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必将在历史的嘲笑中垮台。

他的伟大成功,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那些为科学、不为私利,为他人、不为自己,为发现和认识真理而敢于冒风险的人,才有成功的可能!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的是,爱因斯坦晚年试图建立一个既包括引力场理论,又包括电磁场理论在内的统一场理论。可惜的是,尚未证实,爱因斯坦便逝世了。

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物理学家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们要通过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因为他们相信:作为“20世纪的哥白尼”,爱因斯坦的统一场理论一定是客观存在而又尚未被认识的真理!

爱因斯坦的一生,是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而奋斗的一生!

他热爱科学,更热爱人类。因而,他知道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而这一切条件,首先必须是拥有和平。

他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

“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至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当德国法西斯主义泛滥之时,爱因斯坦多次发表文章或公开谈话,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排犹主义政策。为此,他冒着被暗杀的危险。

他尖锐地指出:在德国,首先人们看到争夺权力的意志、对武力的钦佩,以及他们所专有的对征服和并吞的决心。

假如科学和艺术想要自由地生活的话,绝对必须把德国打垮。

“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须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爱因斯坦的朋友们劝他要注意安全,不要过多、过激地参与政治问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

我不同意您的观点,说科学家对政治问题——在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事物——应当默不作声。德国的情况表明,这种克制会导致不作任何抵抗就把领导权拱手让给那些盲目的和不负责任的人。这种克制岂不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吗?试问,要是乔尔丹诺·布鲁诺、斯宾诺莎、伏尔泰和洪堡德也都是这样想、这样行事,那么今天我们会在哪里呢?我对我所说过的话,没有一个字感到后悔,而且相信我的行动是在为人类服务。

1945年,美国政府不顾众多著名科学家的反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深恶痛绝,他大声斥责美国政府:“赢得战争,输了和平!”

1946年,爱因斯坦亲自组织了“原子科学家委员会”,并担任该组织的主席,出版了刊物《原子科学家公报》,提醒人们注意原子战争给人类的和平与生存造成的巨大威胁,主张禁止使用核武器。

1950年,美国政府决定研制氢弹。

爱因斯坦公开表示反对。在电视谈话中,他把这一决定说成“已具有歇斯底里性质,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了”。

他指出:“这些计划的险恶性从它的狂躁得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可以看出来:每一步都必然会引起下一步,一直达到终点——战争大灾难——为止。”

他尖锐地提出了“取缔氢弹或者灭亡”的问题。

直到临终前的一个星期里,他还和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一块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呼吁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对一切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同情与全力支持,是爱因斯坦晚年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世纪20年代,爱因斯坦在上海目睹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人的悲惨生活。他饱含深切的同情写道:中国人民是“地球上最贫困的……他们被残酷地虐待着;他们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男男女女为每日五分钱的工资天天地敲石子”。

当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爱因斯坦公开发表谈话,强烈谴责日本的侵略罪行。此后,他联合美国的14位著名科学家,向受国民党迫害的“七君子”发来了声援电报。

他还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组织了“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多座大小城市筹捐援华款项。

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给予爱因斯坦高度的评价。他指出:犹太民族曾经出过两个伟大的人物,一个是马克思,另一个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一生,是谦虚谨慎、正直乐观、乐于助人,时时处处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时时事事都愿意伸出热情相助之手的一生,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正如他的学生和挚友英费尔德在第一次见过爱因斯坦后,万般感叹地说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

爱因斯坦本人对此问题则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曾经指出:

“对于一代人和历史的进程来说,伟大人物的道德品质或许要比他纯粹知识的成就更有意义。”

作为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从来没有满足过,更谈不上骄傲。他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无知”:

“用一个圆圈代表我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圈周长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不懂的东西还多得很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爱因斯坦从不以“名人”“大科学家”自居,并且十分厌恶那些令人难堪的歌功颂德。

一次,纽约社交界的名人们要专门为爱因斯坦的成就而举行一场舞会,被他婉言谢绝。后来,他是在好友、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的多次邀请下才勉强赴会。

不出所料,许多人在会上开始对爱因斯坦进行令人肉麻的吹捧。爱因斯坦忍无可忍,一下子跳上椅子,大声说道:

“谢谢你们给我说了那么些好话。如果我相信这些话是真诚的,那我该是一个疯子。因为我明明知道我不是一个疯子,所以我不相信。”

在爱因斯坦50岁生日时,一些“好事者”大张旗鼓地为他办生日宴会。可是,在祝寿会上,人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寿星”哪去了。后来才得知,为了躲避这些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少听一些阿谀奉承的话,爱因斯坦早就躲到外人找不到的湖边小屋里去了。

类似的事例,在爱因斯坦的一生中实在多得无法计数。可是,在另外一面,我们却看到在和普通人,包括普通妇女、孩子的交往中,他是那样的热情、乐观,并且富于幽默感。

1947年7月1日,爱达荷州一位和爱因斯坦素不相识的普通农民写信告诉爱因斯坦,他已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阿尔伯特”。他小心翼翼地问爱因斯坦,可不可以给他的儿子写几句话,待他长大后作为勉励上进的“法宝”。

同年7月30日,爱因斯坦用英文写了回信:

“雄心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不会产生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于人类和对于客观事物的热爱与献身精神才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那位农民收到信后,无比兴奋,给爱因斯坦寄了一张儿子的小照片,并说他要把一袋爱达荷土豆送给爱因斯坦以示感谢。果然,没过多久,一袋饱含一位普通农民的感激和敬仰之情的土豆,寄到了爱因斯坦家里!

在普林斯顿居住时,一位邻居家的小女孩经常来爱因斯坦家玩。小女孩的母亲知道后,赶紧来道歉,埋怨孩子打扰了教授的宝贵时间。

这位母亲万万没有想到,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竟然风趣地回答:

“噢,不用道歉。她带甜饼给我吃,我帮她做数学题。不过,我从她那里学到的东西,恐怕比她从我这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爱因斯坦实在是太伟大了!他的科学贡献,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崇高品质,他的道德情操……所有的一切,是难以用有限的语言文字来完整准确表达的。

世界上已经出版了几十种不同文字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传记作品,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更是成千上万。可是,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已经彻底地了解、完整地描述了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

1979年,中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教授在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大会的报告中指出:

爱因斯坦离开我们已经将近四分之一世纪了,但是他的科学研究的成果,他的思想的光辉,他的道德的力量,依然活跃在人间;他所开创的科学的新纪元对整个人类生活的深远的历史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他,就是要继承和发展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学习他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强权暴力,甘为真理而献身,为正义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学习他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旧传统,只服从真理,实事求是,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他在科学道路上永不故步自封,永不自满自足,始终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学习他崇尚理性,关心人、尊重人,反对偶像崇拜,反对专断的民主精神;学习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坦白胸怀;学习他为追求真理和为人民谋福利的始终如一的人生态度。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光照人间!

同类推荐
  • 赵之谦传

    赵之谦传

    本书主要介绍赵之谦这位晚清艺术怪杰的传奇一生。他才思敏捷,具有艺术、军事、行政多方面才干,无论他的作品或他所编辑的《仰视干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影响力都极为可观。他曲折离奇的一生,更富于传奇性。
  • 谍战,在龙潭虎穴

    谍战,在龙潭虎穴

    他们工作的地点是敌特首脑机关、中枢系统,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中共高级特工。中统、军统、汪伪76号,个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魔窟,破密电,除叛徒,保卫中共领导人,传递绝密情报,凭借超人的胆识、过人的智慧潜伏在敌人心脏。即使是“五重间谍”心中也只有一个方向,传奇;神奇构成了他们绚丽的间谍人生。
  • 李嘉诚传:峥嵘

    李嘉诚传:峥嵘

    本书是两岸三地资料最详实,最权威的传记版本。本书作者持续跟踪采访了李嘉诚等两岸三地三百多位政经名人,大量独家图片与第一手资料,磨砺十年终成此书。
  •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

    胡兰成、桑弧与赖雅,谁是张爱玲一生挚爱?闫红以史料结合张爱玲小说、信件,将张爱玲与母亲、父亲、姑姑、弟弟的纠结亲情,与炎樱、苏青、傅雷、柯灵、夏志清、宋淇、邝文美、庄信正等人的复杂友情,与亦舒、三毛、水晶等粉丝的往来渊源,特别是与桑弧、胡兰成、赖雅、佛朗士几段情缘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来。闫红眼毒心静,笔下有理也有情,腾挪自如地刻画民国女子的缠绵情事之余,也大刀阔斧地书写了时代边缘的落叶长风。与其说她用文字去写张爱玲,不如说她用文字去演张爱玲。
  • 张学良身影集

    张学良身影集

    本书图文并茂,真实记录了张学良将军的世纪人生。全书在颂扬张学良将军丰功伟绩的同时,对其坎坷、曲折而又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爱国人生、家庭生活、人格魅力、兴趣爱好、与祖国大陆亲人朋友的交往、长寿原因、定居夏威夷原因、未回大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均有详尽的阐述。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逍遥妻

    霸道总裁逍遥妻

    从小开始,他对她就是冷冷的,她多次想要逃离他,却总是被他突然的温柔打败他明明是爱她的!为什么不承认?当天真青梅杠上冷酷竹马又会发生什么呢?
  • 黑客世界

    黑客世界

    我叫张依然,是白盟软件公司的一名普通网络安全工程师。白盟软件公司是一家以网络安全维护为主的有限公司,公司不大,总共20多人。在业内是一家小公司,只能靠围标揽一些行政单位的活儿,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当然这是我现实的身份,我的优越感来自于虚拟世界,在那里我被网友追崇为“技术大神”、“牛人”、“技术宅”。警方将我列为黑客之列,拉入了他们的“黑名单”,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圈里的称呼——“灰客”。
  • 纵横都市之巅峰人生

    纵横都市之巅峰人生

    叶凌宇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只因接触一款捕鱼游戏从此他的人生不再平凡什么古武世家什么修真功法统统都是菜,一款逆天的捕鱼游戏叶凌宇从此踏上辉煌的巅峰人生。神魔鬼仙统统靠边站!!!
  • 蛋糕抹在记忆里

    蛋糕抹在记忆里

    当甜点师邂逅绘画天才?一段喜怒哀乐的故事在校园里展开......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品牌尤其是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占目标市场的有力武器。对于每一位管理者而言,学习顶级的品牌管理艺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书是商界品牌管理智慧的荟萃,相信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新的独特的方法,并成为确保品牌成功的新工具。
  • 我恨我爱你

    我恨我爱你

    十七岁时,他郑重地告诉她,她是他后半辈子的幸福;她躺在他的臂弯里,笑得伤人自尊。二十七岁时,他索性说,爱嫁不嫁,先生孩子;她表示赞同,却怀不上。三十岁时他终于怒了……“我TM只恨我自己这么死心塌地的爱你!”……
  • 泻指间青春流逝

    泻指间青春流逝

    世间的三种情困扰着他们,铭跃为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堕落,柳柳为亲情放弃了美好的稚气年月,沦为一名酒吧杀手,凝怡为了友情放弃了大学生活,励志成为一名警察。在那多梦的时节,不愿告别,却在告别,这就是生活茫茫:一生中注定要经过的碰撞,无奈,委屈,伤痛,只因不愿你匆匆掠过我的身边........
  • 不敢说出口的喜欢

    不敢说出口的喜欢

    谁都有过喜欢的人,但是不说出口的喜欢到底算什么呢?校园里的,同班同学的,还是有90%是真实发生在作者身上的,很真实的内心想法
  • 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实用生活文库-花卉栽培指南

    本书分品种介绍、繁殖栽培和花卉品读三个板块,介绍勿忘我、文竹等花卉的栽培和其他知识。
  • 紫气凌云自西来

    紫气凌云自西来

    自西而来,无人知晓其身世,六年涟漪生活,造就其一身古灵精怪,计划出岛,却没想将中土江湖搅得浑水一潭,几经辗转,终换的意中人相随相伴,美好看似到来,实则黑暗只掀开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