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19200000010

第10章 中学风潮

1907年的秋季,郭沫若升入了中学。中学位于嘉定城的正中。郭沫若是抱着新的希望跨进中学的。这所中学,从嘉定府所管辖的7个县招徕了四五百名学生,成为当时嘉定的最高学府、文化中心。遗憾的是,这里的教学条件并不比高等小学优越。虽然开设一些新科目,但教员都是一些子庸、外行之人,不能使学生对科学发生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个学校的校长是乐山县人,在湖南做过几任县官,对于办学的经验和知识完全没有。由这样的人去聘请教员,很难保证质量。况且他聘请教员的方法是各县摊派,一个县派一个教员,结果教员到校后,笑话百出。

张胡子是夹江人,因夹江县也要摊派人,就聘他去当监学。开学的时候,他登台演说,开口就是:“学问之道,得于师者半,得于友者半,得于己者半……”说得满堂的人都笑了起来,但他自己还很得意,后来学生们就称他为“三半先生”。这个绰号传到他耳里时,他还不服气地说:“一个柑桔不是有十好几瓣吗?”可见他的学问怎么样了。

在这个学校里,讲地理课的教员在课堂上公然讲起五行八卦的辨方正位来。地理教员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他说日本在中国的南边,朝鲜在日本的东边。博物教员把章鱼的嘴当成肛门。这样的一些教员,怎么能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呢?

学生们对学校的课程十二分的不满意,又没有填补这种不满的课外研究,学生们在校内校外经常闹事,惹是生非。在这种状况下,郭沫若的心情焦躁到不能忍耐的地步了。结果是第一学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与同学打牌、喝酒和游荡上,成为全校号称“八大行星”的八个顽皮学生之一。由于这些行星的吸引,郭沫若逐渐认识了城内的一些游荡子弟。他们大多数是中上等人家的儿子,家里有钱,又不读书,只是追逐时好,穿流行的衣裳,日日打牌吃酒。他们有一个“转转会”,便是定一个日期轮流地请吃酒宴。整天过着这样的生活,其实他心里并不好受。

那时,留学热在蔓延。郭沫若对欧美产生了极大的憧憬。但是,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他大哥郭开文是早就出了东洋的,五哥在他入中学的时候也由武备学堂毕业派到东洋去实习了。郭沫若觉得到外边总是可以学到一些东西,尽管当时他对科学里的分科还不懂,那时也没有明确的志愿,不过到了外边,总比在“三半先生”的陶冶下要得到更多的知识。

郭沫若渴望飞往外部世界,但是父母怎么也不许可。父亲不知道学堂的情形,他以为学堂不会那样差。母亲则出于溺爱。母亲思念出洋的大哥、五哥,常常流泪,更不肯再放郭沫若出去了。

郭沫若痛恨这样的教育制度,他不甘心这样荒废下去,也不甘心这样堕落下去。

新学期开始后,郭沫若与那几个顽皮学生疏远了,他把兴趣转向于文学,因为学校里足以供学生聆教的也只有通文学的教员。中学堂的经学教员黄经华先生是乐山人,他很喜欢郭沫若,借了不少书给他看。他对黄经华先生讲的《春秋》很感兴趣。这使郭沫若在旧学方面又深了一步,同时也写了一些旧体诗,如《咏佛手柑》:

嫩黄阶畔一株斜,香微熏透碧纱。

掌是仙人承醴露,手经天女散琼葩。

摩肩隔石穿耆者,含笑拈华入梵家。

霜叶经秋颜更绿,岁寒松柏莫须夸。

这首《咏佛手柑》写于1908年秋,是在他患过伤寒之后,大病初愈时写的。其时正值佛手柑成熟季节,香透碧纱、令人心醉。再如《咏腊梅》诗:

疑是浮屠丈六身,风飘片片黄金鳞。

天香熏入游蜂梦,真蜡末同野马尘。

瘦削只缘冰镂骨,孤高宜借月传神。

羞从脂粉增颜色,磬口檀心自可人。

《咏腊梅》写于1909年冬寒假期,家中后园腊梅盛开,引发了他的诗兴。这两首诗分别通过对佛手柑和腊梅的咏赞,表现了郭沫若不畏霜寒的品格和高洁不群的精神,寄托了他美好的人生理想,在诗艺上也有所长进。

在此期间,他把很多时间用在阅读小说传奇方面。他以崇拜的心情读过章太炎的《国粹学报》,梁任公的《清议报》。他醉心地读过林琴南翻译的《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撒喀逊劫后英雄略》等。这些小说,对郭沫若起了勾魂摄魄的作用,尤其是英国作家司各特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更是紧紧地扣住了郭沫若的心弦。作品中主人公冒险的经历、曲折的爱情、神奇的侠盗生活、罗曼蒂克的情调,郭沫若自己好像也充当了书中的一个角色。郭沫若曾说过:“林译小说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的,是他译成的《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读物,对少年郭沫若的思想、性格和志趣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时,他“景仰欧美,景仰日本,景仰京沪,景仰成都”,一颗少年的心受着四方的牵引,“没有一刻宁静过”。

正当郭沫若兴味盎然地在书海中畅游的时候,肠伤寒症突然袭击了他。

那是1908年的秋天,中学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中秋节过后没几天,郭沫若总是感到非常疲倦。头痛、下痢、咳嗽,时时流鼻血,食欲差不多完全消失了。郭沫若当时很悲观,好像自己的病非常严重,非死不可一样。经过一个星期,他的身体渐渐不能支持,只好请假回家。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休养,他才算死里逃生。不幸的是,其间由于得并发症中耳炎和脊椎骨疡,导致了他一辈子两耳重听和腰椎亏损。

大病初愈之后,郭沫若重回学堂。病痛的折磨使他身体大伤元气,然而他的精神依然保持着锐气。“大骂丁平子”一事,足以看出郭沫若的正义感和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事情是这样的。上中学的第二个学期,学校来了一个叫丁平子的监学。此人是一个日本留学生,专横跋扈,随意处置学生,学生们对他十分不满。夹江县一个很小的姓宿的学生,在吃中午饭的时候,因为自己桌上的辣子油吃光了,便把监学桌上的一碟辣子取过来。监学是一人一桌,一碟辣子吃不了。这个学生的行为竟引起了那位监学的拍案大怒,说姓宿的学生侮慢师长,当天下午学校竟给姓宿的学生挂了斥退牌(开除学籍)。这真是太专横了,于是激起了全校学生的公愤。当天下午,全校学生罢了课,并举出两位学生代表去和监学交涉。两位学生代表,一位姓易,一位姓周。学生代表到监学室里和监学交涉、辩论,全校学生围在窗外声援。

姓周的学生代表说:“我们是全校学生的代表,先生,你们且听我们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丁平子高叫着:“然而监学有目,谁能令其不视?监学有耳,谁能令其不听?监学有舌,谁能令其不说?”

这时,姓易的学生再也忍不住气愤了,便怒向监学丁平子道:“丁先生,你的肝火太旺了!”

丁平子拍案吼道:“什么?什么叫肝火旺?你真胡闹!你侮慢师长!斥退!斥退!”丁平子不由分说把两个学生代表推出了监学室。不到十分钟,监学室的窗上又挂出了一道斥退牌。丁平子以周、易二人煽动学生罢课、侮慢师长为罪名,给以斥退。

学生们对此极为不满,又罢课了两天。后来监学用种种手段把学生们的斗争压了下去。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就好像囚徒一样,胸中充满了愤懑。学生们的感情无处发泄,他们惟一能够自由发泄感情的地方,就是吸烟室和厕所的墙壁。不知是谁在吸烟室的墙壁上用粉笔写了“丁平子不通”五个字,这下子可把骄气横溢的监学丁平子气坏了。

丁平子为此把全校学生都召集到大礼堂,把全校的教职员也都请来了。他首先宣布在吸烟室墙壁上看到了“丁平子不通”五个字,然后咬文嚼字地发表了一通自我吹嘘式的讲演,最后居然当众辞职,并说,限三日之内,把那写字的人寻出来给以处分,如若不然,他便永不回校。

找了三天,竟说找到了写字的人。与丁平子同乡的学生说亲眼看见是乐山县的学生刘祖尧写的。刘祖尧本人坚决否认,而笔迹又确不像他的。虽然如此,学堂的办事人却高兴万分,当晚就把刘祖尧斥退了。而丁平子,则像凯旋的将军一样,从旅馆又搬回了学校。

刘祖尧不仅是郭沫若的同乡,而且还是他小时候换过贴的朋友,就以这样莫须有的“文字狱”而被赶出了学校。在郭沫若和同学们的心中,对丁平子的专横,对学校的高压手段,愤怒到了极点,但谁也没有办法救助自己的朋友和同学。

学堂是监学的江山,学生是办事人的奴隶,他们也太专横了!

像这样由于莫须有的“文字狱”就牺牲了一位好朋友、好同学,这怎么能叫郭沫若等人心服呢?因此,学生们对丁平子的怨恨是与时俱增的。

转瞬到了暑假,考试完毕。一天晚上,郭沫若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出去喝酒。大家回忆起好友刘祖尧被斥退之事,又激起了对丁平子的无限仇恨。郭沫若已有几分醉意,同学们把他送回寝室。有一位同学和他谈起刘祖尧的事,使一年来郁积在他心中的悲愤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于是,郭沫若不顾一切,公然在寝室里大骂丁平子,窗外围来了很多同学,一会儿丁平子也跑来了。郭沫若越骂越有劲,骂丁平子是专制魔王,骂他虚骄,骂他没有学问,骂他什么也不通,差不多骂了两个小时。丁平子在外面气得发疯,便和郭沫若对骂。最后,丁平子威胁校长必须斥退郭沫若。由于黄经华等一部分教员的反对和学生的反对,郭沫若没有马上被斥退。

丁先生没能把郭沫若斥退,第二天就回荣县去了,郭沫若也回故乡去了。斥退的问题成了悬案。校长的意思是只要丁先生不说话,他是可以不斥退郭沫若的。

暑假,郭沫若回到家,说起学校的事情,心情自然不愉快。但父亲好像没有前次在小学开除郭沫若那样担心了。那时三哥在铁路路股作调查委员,由省城派到荣县去。丁先生家在荣县,父亲让三哥和丁先生私下交涉,只要学校不开除,把郭沫若送到成都去学也可以,请丁先生不要追究。但三哥还没有到荣县,丁先生已经得了急症死了。

丁先生一死,郭沫若的悬案便自然消除。暑假过去,郭沫若又回到学堂,同学们自然十分高兴。

1909年中秋节后,郭沫若与同学去萧公庙看戏,获悉有同学和营防军发生冲突打了起来,不少学生被打成重伤。打架时,郭沫若并没在场。郭沫若激于义愤,以学生代表身份提出条件,要求校方出面交涉,找营防军论理。谁知校方不但不支持学生,反而派人登门向营防军肇事者赔罪。校方媚强欺弱的恶劣行径,惹得校外风潮陡然转为校内风潮,学生们罢课抗议。学校当局采取了高压手段,一次就挂牌斥退了包括郭沫若在内的8名学生。然而,被斥退并没有使郭沫若屈服,正如他所说:“斥退!这是最严重的刑罚!在当时就好像由秀才变成白丁一样”,“自从遭了一次斥退之后,我的性情愈见有意识地反抗向不良的一方面发展……‘我纵横是破了脸的,管他妈的!’这样的想念怎么也离不开我的心坎”。腐败的教育制度和黑暗的学政不但没有把他压垮,反而倒成了培养他反抗性格的温床。

不过事情真是凑巧,就在学校挂了斥退牌的那天中午,四川提学使委任的嘉定中学监督严先生到任了。

新监督严先生是个老举人,他怎样受了提学使的委任,那提学使又怎样撤换了旧监督,这些内情郭沫若当然无从知晓。新监督严先生的到来,对于旧的办事人是个打击,就好像替学生报了仇,因此,学生们非常欢迎严先生。当天下午,学生就派了代表去见严先生,请他立刻主事,撤换一切压制学生的旧的教职员,要他把斥退了的8个学生召回,取消斥退牌,严先生都一一答应了。

在学生们的要求下,严先生同意取消对郭沫若等人的斥退。严先生叫人检查案卷,才发现一个绝望的事实,原来校方在斥退8名学生的时候,就立即将此事禀报上去,通饬全省。在当时,斥退了学生,挂了斥退牌,还要下通饬,对于被斥退者是一个绝望的打击,因为学生从此便不能用自己的本名,甚至从此不能在本省读书了。对此,严先生也没有办法了。校方的手段真是毒辣,通饬全省的做法不仅断送了好几位学生的前途,甚至还断送了一位同学的性命。在学生们和营防军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洪雅县的学生无辜受了重伤,当场吐血。校方竟以此为在场闹事的证据,把他斥退了。遭斥退并通饬全省的消息传到这个同学的耳朵里后,他彻底绝望,内伤大裂,大口吐血,第二天就死了。

对于这次被开除,郭沫若一点儿也不懊恼,因为这正可以促使他下决心离开乐山。往哪儿去呢?去欧美,去日本,去北京,去上海,至少可以去成都。他越想越高兴,觉得这次被斥退,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在乐山读书这4年,使郭沫若最倾心的文学家有庄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和苏轼。对郭沫若影响最深远的,是苏轼。在学校开设的“乡土志”课程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苏轼其人其诗。郭沫若认为苏轼是家乡诗人(苏轼家乡眉山与乐山毗邻),况且苏轼曾在此读书吟诗,因此郭沫若从小就对苏轼产生一种亲切的乡谊之情,而苏轼作品的风格也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郭沫若离乡之后,曾多次追忆及此。他后来在《詹耳行》一诗中写有一段他与“东坡老人”的对话:

下车举手向坡老,东坡先生尔可好。

我生西蜀峨眉郊,与尔同窗分晚早。

凌云山上读书寮,尔曾读书声甚高。

在郭沫若的想象中,他们二人成了同窗读书的密友,甚至把苏东坡读书时声音很高的情形都写出来了,可见他对苏东坡的感情是多么真切和亲密。他曾把自己青少年时代对苏轼的神往十分感人地记述下来:“向青衣江北岸的凌云寺和乌尤山去游览,远望磅礴连绵的峨眉山,近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在那澄清的空气中会使人有追步苏东坡之感。”如果我们细读一下郭沫若的作品,就会发现这“追步苏东坡”的话确是实在可信的。这种思绪,可以从他少年时代的一些诗中看出来。1907年暑假后,他从沙湾乘舟再去乐山升人中学,沿途饱览山光水色,情不自禁赋得《夜泊嘉州》一首:

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

隐约云痕峨岭暗,深沉天影沫江流。

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

借此扁舟宜载酒,明朝当作凌云游。

全诗用苏轼《送张嘉州》为典,借东坡凌云载酒读书的故事,抒发了他追步苏东坡且要在新学年苦读的决心和意向。

这种情感和思绪,对郭沫若后来的诗风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后面还将谈到。

在郭沫若早期所受的文化熏陶方面,我们注意到,作为当代一名书法家,郭沫若从小就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他少年时代的书法学习,对他日后书法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经查阅有关材料,我们发现对郭沫若书法影响最大的是“苏字”,即苏东坡的字。他的大哥郭开文有不少苏字贴,写的一手苏字,这使郭沫若与苏字接近起来。因此,他很小就习苏字。

苏字在宋代当时就已经很有名,人称苏、黄、米、蔡为宋代书法四大家。据说苏东坡被贬黜时,朝廷曾命毁其石刻,便有人偷偷把它埋入地下保存起来,可见人们对苏字的珍爱。苏字笔力雄健,锋颖遒劲,如锦裹铁,肉丰骨健。苏字的这种风格深受郭沫若的喜爱,少年时代的他,就对苏字一见钟情。数十年后,郭沫若仍然十分珍爱苏字。当然,郭沫若的书法并不仅仅受一家的影响,对于历代书法,他几乎无所不观,所以用笔不拘一格。但从郭字的主要特点中,仍能看出他少年时代所受苏字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揭秘三色大亨:张啸林全传

    揭秘三色大亨:张啸林全传

    民国初期的上海租界割据,帮派林立,贩毒、走私、开赌场妓院、放高利贷、收保护费都是帮会与洋人敛财的工具,烧杀抢夺整天发生,当时的上海滩正处在这样的愁云惨雾之中。张啸林早年在杭州城里就作恶多端,后来闯入上海滩,开赌场妓院、贩毒,心狠手辣,大赚黑心钱,被人称为“三色大亨”。他充当蒋介石的刽子手,杀害革命人士。他还梦想坐上汪伪浙江省长的“宝座”,卖国求荣,做日本人的走狗。正当他得意时,毙命于一颗神秘的子弹,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朴槿惠的品格力量

    本书讲述了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的品格力量。全书共十章,内容包括:勤奋,从一无所有到无所不有;坚韧,在绝望中创造希望;气度,赢得人心的处世哲学;优雅,女人的必修课;心正,所有的人都会支持你等。
  • 蒋介石评传(上)

    蒋介石评传(上)

    本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内容涵盖:发迹以前、粤海波波澜多、枪杆子出政权、内斗内行、金陵梦魇等。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布丁恋爱物语

    布丁恋爱物语

    小丑的面具她戴上了,既然戴上了,就不能摘下去,就不能做自己,而他见过真正的她。抱歉,如果他不是她的人,那他只能被灭口喽!知道真正她的他,喜欢她,可是他是她最恨的生物——人类,注定不可能在一起。抱歉,如果他是人类,就必须被她视为敌人!本来复仇就乱糟糟的,遇见不该遇见的人,爱上不该爱上的人,是她的错吗?再来几个神出鬼没的松鼠兄弟,游荡人间的狼族王子,一切的一切,就像一个圈套,让她一个一个往里跳!误入狐族最高机密的藏放者,他居然不帮我。抱歉,友谊的小船,貌似好像翻了!看见不该看的东西,他尽然不阻止我。抱歉,爱情的巨轮,貌似好像沉了!
  • 响彻山河

    响彻山河

    七年光阴,他从天才变成废物。一夜之间,他重获元气,飞速成长。为了变强,他踏遍大陆河山,战破宗族异兽!顶级符文、超强元武、破天剑法无不信手拈来!就在他魔剑恸指天下,威名响彻山河之际,一声叱问划破天际,你是谁?!
  • 眼睛渴了

    眼睛渴了

    世界上已经有三种爱情:电视剧里的,现实生活中的,想爱却不能爱的。我在经历着第四种爱情。
  • 最强小鬼

    最强小鬼

    退役了又怎样,我就是特种兵!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我拥有异能我怕谁!泼辣美女,小萝莉!都是我怀中的菜!嚣张,搞怪,暧昧就是我廖凡!有本事你来打败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地府,感受别样的小鬼生活,沟通阴阳
  • 魂魄涅

    魂魄涅

    魂灭,心伤,悲愤。魂生,欣喜,激动。涅槃,责任,爱情,亲情,恩情……可是,漩涡越来越大……纵然杨善他有通天本领,却发现,他要对付的竟然是......
  • 书剑长安

    书剑长安

    两年前,莫听雨横刀赴北地。两年后,苏长安负兵往长安。天地太大,众生如介子。江湖太深,处处伤人心。刀,剑,书,友,又是几许春秋。喜,怒,哀,乐,究竟因何缘由。大道二两三钱半,舞剑吟诗话离愁。人生哪能尽如意,对酒当歌几时休?
  • 重生之帝后风华

    重生之帝后风华

    浴火重生,再度为人,仍如前生一般,入宫为妃。冉如胭从前世炮灰命运的失败中,深刻地明白了一个深宫嫔妃应该懂得的道理,想要在后宫里活得好,活得体面,仅凭着帝宠是不够的。但若是连半点帝宠和手段都没有,仅依靠着家世和容貌,死了也不会有谁同情。君心难测,红颜易老,重活一回的她别无他求,只愿保全家人和己身性命,平安地老死于宫中……
  • 情毒难隐

    情毒难隐

    用一世无言等待换今朝枕边常在。垂漫花费一生去理解世间惟有情难画。曾相信,无论一个人多么卑微,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总有一个角落为他搁置。那么为垂漫搁置的角落曾在何方?换个朝代,会有何不同?康何曾被多人说过玩世不恭,今朝有酒今朝醉。康何这位公子哥本人却说,流言不可信。殊不知,他被这流言害的多少天上不了床。
  • 都市双子星

    都市双子星

    一个平凡的宅男,在得到不平凡的能力时,是否可以报仇……强运是否会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真爱会不会在开始的激情后慢慢变质……他是杀手榜上的死神还是在女朋友身边傻笑的少年……
  • 三道剑客

    三道剑客

    十二悟了五年的道,终于明白了,其实自己只是需要一个媳妇,所以十二就下山去娶媳妇了。(这是一本关于宿命论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