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0000000001

第1章 童年时代

如果我们能发展意志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不再需要武装力量了。

——甘地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是从商业贸易开始的,1757年英国对印度进行武力征服,最后奴役了整个印度。英帝国主义对印度人民在工业、农业、资源乃至思想领域进行了支配和控制,187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宣布自己为印度女皇。印度正式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在整个半封建殖民地时代,印度人民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愈来愈多的人在吃、穿、用方面越来越感到困难,人们生活得不健康、不卫生、过于拥挤,肮脏、饥饿和病弱的幽灵在印度的国土上到处猖獗。根据1921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印度人的平均寿命估计约为24岁,这在世界上是最低的平均寿命,每1000人中有48人死亡,也许是世界上最高的死亡率之一。

那时,全体印度人民,除卖国贼以外,都遭受到最恶劣和最残酷形式的殖民压迫、掠夺和剥削。经济抢劫与掠夺的方式是隐蔽的,而政治压迫、强制与统治的方式则是公开而赤裸裸的。国家被侮辱,民族受歧视,印度人被当作“几乎没有丝毫文明和文化”的野兽和家畜一样来对待。英帝国主义者对印度人民的态度充满了傲慢的优越感、粗鲁、藐视和轻蔑。作为一个国家的印度,作为个人的印度人,世世代代、年复一年地遭受到充满侮辱和轻蔑的待遇。比如说,他们无权在洋大人面前骑马,无权进入洋大人旅游乘坐的火车车厢,而且也无权在白人餐馆里进餐。

印度人民不甘忍受英帝国主义对印度的殖民化侵略,他们对帝国主义的掠夺、抢劫、破坏、诡计和欺骗从愤慨发展到仇恨程度,他们举起了反抗的旗帜,进行了军事斗争,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许多爱国志士,为印度的独立而不屈不挠地奋斗。

在印度西部的卡提阿瓦半岛上,有一个紧邻海滨的波尔邦达土邦(在今古吉拉特邦),其都城也称波尔邦达尔,甘地家族在这里世代经商。

印度是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度,使印度人的生活落后了好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社会文化中占着重要地位。

印度的社会分为四种等级——婆罗门、刹地利、吠舍和首陀罗。种姓的一般形式是:婆罗门和刹地利构成上等阶层,吠舍是中等阶级,而首陀罗则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受剥削最严重的阶级,主要是被捕的战俘。从那时起,种姓制度就支配着印度社会各阶级与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

甘地的家族属于班尼亚种姓,班尼亚种姓属于吠舍种姓,原先是零售商人,但从甘地的曾祖父开始便弃商从政,连续三代担任卡提阿瓦几个小土邦的首相。甘地祖父乌云昌德·甘地,别名奥塔·甘地,原来也是卡提阿瓦的土邦首相,后来因为某种政治纷扰被迫离开了波尔班达尔。

甘地的祖父早年丧妻,后又娶妻。前妻生了4个孩子,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这6个兄弟当中,第5个名叫卡朗昌德·甘地,别名卡巴·甘地;第6个就是杜尔希达斯·甘地。这兄弟两个先后担任过波尔邦达的首相,第5个兄弟卡巴·甘地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主人公甘地的父亲,他是当时王府法庭的法官,这个法庭在当年是一个调处酋长及其族人之间纠纷的极有势力的机构。

甘地的父亲连续结婚4次,每次都是因为前妻去世。他在头两次婚姻中养了两个女儿,他最后的妻子普特丽白生了1女3男,甘地就是当中最小的一个。

甘地的父亲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非常有经验。他只能达到古遮拉特文五年级的水平,他没有学过史地,但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却使他有足够的能力解决最困难的问题,能够管理成千上万的人。

在甘地的眼里,他父亲是一个“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的人,只是性情有些急躁。甘地的父亲也是一个正直廉洁的人,对于本邦忠心耿耿,在家庭内外极为公正。甘地全家信奉印度教,他的父亲没有受过多少宗教训练,但却受到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甘地的母亲是一个深深信奉宗教的人,在甘地眼里,他母亲是个非常圣洁的人。如果有一天没有做祷告,她就不想进食。去神庙参拜,是她每日必行的事,只要她发下誓愿,她始终信守不渝,即使在有病的时候,也从不借故失愿。

在甘地的自传中,甘地说,有一次她母亲在履行“昌德罗衍那”誓言的时候,忽然病倒了,但她却不许病魔间断她禁食的誓愿。甚至连续禁食两三次,在她也不算什么。在四个月的禁食期中,每日只吃一顿,已是习以为常的事。还有一次在“查士摩”禁食期间,她竟每隔2日绝食一天。还有一次,也是在5个月的禁食期间,她竟许愿不见太阳不进食。阴天的时候,甘地和兄弟们总是望着天空,等候太阳一出现就赶紧报告给他们的母亲,可等他们的母亲一来了,那捉摸不定的太阳又隐没到云层中了,但母亲却心安理得地说:“不要紧,这是上帝不叫我今天吃饭。”

甘地的母亲很有见识,熟悉国家大事,连贵夫人们都非常推崇她,甘地幼时常跟随母亲出入土邦王公宫廷,还记得她和本邦王公的寡母进行过多次生动的谈话。

甘地的父母笃信宗教,对甘地影响很深,他从小就接受了父母的仗义疏财、扶危救难的思想影响,极端厌恶杀生,连虫蚁也不愿去杀害。甘地的这种思想贯穿他以后的行为,他非暴力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行为,他的作为道德家特质的主张,无不深深地打着宗教虔诚的烙印。

1869年10月2日,甘地在波尔邦达出生了,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

1876年甘地的父亲离开波尔邦达到拉奇科特去做王府法庭的法官,甘地上了那里的小学。童年时期的甘地是个性情胆小、害羞、内向、诚实的孩子。甘地说那时候他智力迟钝,学习算术乘法也很费力。

在中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时,一个督学来校视察,并测验学生5个单词是否拼得正确。甘地其中一个字拼错了,老师用脚尖碰他,暗示他去抄袭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学生石板上的写法,但是甘地根本没理解老师的暗示,他以为老师站在那里是防止大家抄袭的,结果全班只有甘地一个人写错而挨了批评。诚实的甘地是永远学不会抄袭的。

那时候,甘地无论对师长或同学从来没有为任何事说过一句谎话,他总是非常害羞,常常避开别人,书本和功课是他唯一的伴侣。每天按时到校,一放学就跑回家。他害怕和别人讲话,害怕别人取笑他。

甘地在那时候是个认认真真的学生,由于不愿意受老师的责问,每次都认真地完成功课。他对老师非常尊重,完全遵从老师的吩咐。

有一次,甘地看了一本有关一个叫斯罗梵纳的孩子怎样孝顺双亲的剧本,剧中的场面有斯罗梵纳用带子背着双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这个情景在甘地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暗暗告诫自己:“这就是你应当效法的榜样。”

还有一次他看了一出叫做“哈立斯昌德罗”的戏,戏中的人物深深地打动了甘地的心,他自问:“做人为什么不应当像哈立斯昌德罗那么诚实呢?”他下决心要像他那样服从真理,为了真理可以经受住一切考验。

在甘地13岁那年,父母决定他们兄弟3人同时结婚,童婚既是印度教的习俗,同时也是为了节省和方便,因为,印度教徒结婚是一件非常浪费而麻烦的事。

新娘是一个叫加斯杜白的和甘地同年龄的女孩子,她是一个文盲,秉性纯朴、自立、耐劳。甘地对妻子很专制,未经他准许,加斯杜白就不能随便出门。倔强的加斯杜白不堪忍受这种做法,她决意随时要到她爱去的地方,甘地越是限制得紧,她越发坚持自由行动,因而他们之间常常引起矛盾,常常互相不理睬。后来,甘地对自己这种做法深为后悔,并且责备了自己。

甘地还是非常喜欢加斯杜白的,他教她识字,想叫他的妻子成为一个理想的妻子,是要她过一种纯洁的生活,使她的思想和生活同甘地一样。

加斯杜白虽不识字,但对甘地后来的事业却帮助很大。

婚后,甘地的功课一度跟不上班,只得留级一年,他是深受童婚之害了。不过总的来说,甘地在学校总是很得师长们的宠爱,学校每年都给甘地的父母寄来成绩单和操行单,甘地从来没有得过不好的评语,他在第二年考试以后还得过奖,到了第五年级和第六年级,他还分别得到了4个卢比和10个卢比的奖学金。

甘地对自己的操行是非常小心维护的,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过失,便会使他流泪。当他受到老师的责备的时候,便非常受不了。

有一次,上午上完了课,甘地回到家里去侍候他的老父亲,但下午又不得不从家里赶回学校去上体育课。他没有表,那天又是阴天,他弄错了时间,等他回到学校以后,发现老师和学生们已经下课,全都走了。

第二天,校长齐米检查点名簿,发现他曾缺席,便问甘地旷课的原因,甘地只好据实以告,但校长不相信他的话,罚他交纳一个或两个安那。

甘地因受到怀疑和误解而极端痛苦地大哭起来,这使他极为伤心。从此他便悟到:一个诚实的人也必须是一个谨慎的人。后来甘地的父亲亲自写了一封信给校长,说明需要甘地在放学后回家,罚款最后被撤销了。

那时年少的甘地学习很勤奋,老师为了弥补他因结婚而耽误的一年学业,让他跳了一班。

开始甘地学得很吃力,许多地方不明白,他想退却,可是一想到这样不但自己丢脸,老师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他就坚持下来。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后来就感到一切都很容易了。

在学校的时候,学生还要学习语文,那时他们学的是梵文。甘地觉得这门课枯燥乏味,比较难记忆,便跑到较温和的波斯文老师课堂上去学习。梵文老师很难过,把甘地叫到身边说:“难道你忘了自己是毗湿奴信徒父亲的儿子吗?怎么连自己的宗教的文字都不学了呢?如果你有什么困难,为什么不来找我?我要尽力把你们的梵文教好。只要你继续读下去,你就会发现其中有无穷的趣味。你不要灰心,还是回到梵文班上课吧。”

甘地又回到梵文班上课了,他成年以后,对这位梵文老师一直充满感激之情。因为学了梵文,便可以研读经典了。

年少的甘地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诚实本分的好孩子,但他也和同年龄的其他孩子一样,也有过因不成熟、幼稚单纯而犯错误的时候。

甘地在同学当中,身材矮小,性情胆怯,他怕贼、怕蛇、怕“鬼”,如果屋里没有灯,他就恐惧得不能入睡,他的胆子甚至没有他的妻子加斯杜白大,而他的哥哥和哥哥的朋友们,都比甘地结实、强壮、勇敢,让甘地羡慕。

甘地和他哥哥的同学,一个大家认为是坏朋友的孩子交上了朋友,这个朋友能作异常迅速的长跑,还擅长跳高和跳远。甘地常常被他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所迷惑,他想赶上他。虽然甘地的母亲和大哥,都警告他不能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可甘地却固执地认为他也有大家所不知道的优点,并说他不会把自己带坏,和他交朋友正是为了改造他,如果他能改造,甘地相信他一定是一个有为的人。

可是甘地却被这位朋友影响了。

甘地父母是毗湿奴信徒,该教主张实行苦行、素食等禁欲主义生活。他们反对和厌恶肉食的情况,是印度的任何地方或印度以外的地方所没有的。甘地就是在这种传统中长大的。

而那时的拉奇科特兴起一种“改革”热潮,许多教徒背地里吃肉喝酒,甘地的这位朋友也属于革新派中的一员。他敢捉蛇,不怕贼也不怕鬼,他告诉甘地,这都是吃肉的结果。

他对甘地说:“我们是一个孱弱的民族,因为我们不吃肉。英国人之所以统治我们,就因为他们吃肉。我的身体很强壮,跑得也快,是因为我是一个肉食者。吃荤的人不会长血瘤,有时即使偶然长上了,也好得快。老师和其他知名人士也不是傻子,他们所以吃肉是因为他们知道吃肉的好处。你也应当这样做。”

在学校里甘地还听到一首流行的有趣的打油诗:

看那体格强壮的英国佬,

统治着我们瘦弱的印度同胞,

只因他们吃了肉,

所以个儿也长得高!

甘地受了这些影响,他相信了吃肉大有好处。他想,如果全印度的人都吃肉而强壮起来,将来还可以打倒英国佬!

甘地非常孝顺父母,他知道,如果父亲一旦知道甘地破戒吃肉,他们就会吓坏。

可是甘地一想到吃肉就可以使自己和同胞强壮起来,打倒英国人,使印度自由,便自己说服自己:将吃肉的事瞒着父母,并不能算是违背真理。他吃肉并不是觉得好吃,只是想成为一个革新者。

他们选定了一天,到河边找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在那里甘地生平第一次看见了肉,是一块山羊肉,虽然难以下咽,可甘地还是吃了。

当天晚上,甘地觉得很难过,作了一夜的噩梦。每一次快要睡着的时候,总觉得好像有一只活山羊在肚子里苦苦地哀叫,他非常懊悔,但又安慰自己,食肉是一种责任。

以后这位朋友又请他吃了几次美味的肉菜,可是每次回来后,甘地又觉得在向母亲撒谎,内心更加忐忑不安。他在内心对自己说:“吃肉虽然是必要的,在国内进行饮食‘改革’也是必要的,可是欺骗父母、向父母撒谎比不吃肉更坏。所以当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决不能再吃肉了。等到他们去世以后,我就可以自由了,那时我便可以公开吃肉,但是在这以前,我应当克制自己。”他将这个决定告诉了他的朋友,从此便再没吃肉。

还有两件事,在年少的甘地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甘地和他的一个亲戚,看到别人抽烟,吞云吐雾的样子很有趣,便也学着别人的样子,偷偷地吸起烟来。

开始他们捡他叔叔扔掉的烟头,后来他们开始偷窃佣人的零用钱,用于买烟。

两星期以后,又听说有一种长着许多小孔的植物梗可以当烟抽,他们就试了一下,但无烟味。烟瘾来了无法满足,难受极了。他们俩感到自己没有长辈的许可什么事都不能做,真不自由,而且难以忍受,他们觉得实在难以忍受,忽然觉得非常厌恶、便决定去自杀!

他们听说闹羊花籽有毒,便走到丛林中找到了这种植物的花籽。他们在神坛参拜了一下,便想找一个僻静的角落去自杀。

他们吃了两三粒花籽,他们都不敢多吃,都有点怕死。心想:如果一下子死不了,怎么办?自杀究竟有什么好处?缺少一点自由,为什么将就不了?于是他们决定到罗摩吉神庙去镇静一番,抛弃自杀之念。

甘地忽然明白了:有自杀的念头容易,而行动起来就很困难了。通过这件事使他懂得:抽烟是坏事,上了瘾不抽如此难受,甚至偷钱去买,还几乎送命,真不合算。从此,他就决定不抽烟了。

这之后不久,甘地15岁的时候,从他哥哥的手镯上偷了一点金子来还债。债虽然还清了,可是他天性质朴纯洁,犯了过错受着内心的责备而惴惴不安,他认为不向父亲坦白认错就不能彻底悔改,于是他写了一张字条,并且亲自交给了父亲。在字条上,甘地不仅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而且请求给予适当的处分,最后他还要求父亲不要因为他的过错而自责,还发誓永远不再偷窃。

当他把字条用颤抖的双手交给父亲后,父亲晶莹的泪珠流满了双颊,把纸都弄湿了,他闭上眼睛沉思了一会儿,就把字条撕毁了。甘地看见父亲内心痛苦的样子,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甘地原以为父亲知道后一定会非常生气,会严厉地训斥一顿,可是由于自己坦白悔过,加上永不再犯的诺言,这种最纯洁的忏悔,深深地打动了他的父亲,使他的父亲原谅了他的错误,并对他增加了无限的慈爱。甘地认为这种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骂或动手打他。

甘地后来回忆说,只有经历过这种爱的人,才能体会什么叫做爱。甘地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所受的第一堂“非暴力”课。这种力量是无限的。他认为,当这种“非暴力”包括一切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起了变化。

在以后数十年的反抗英帝国主义、争取印度独立的斗争中,甘地的这种“非暴力”思想一直贯彻始终。

“非暴力”就是用精神感化去调和矛盾,非暴力的实质是普遍的爱,是依靠心灵的(精神的)力量战胜非正义,是以牺牲自我感化别人。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也不例外。对甘地来说,非暴力就是宗教信条。

甘地全家虽然都是印度教信徒,但他的父亲却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拜火教、耆那教等宗教界的朋友,这使他养成了不分宗教界限而与其他教派教徒为友的习惯。但那时的甘地厌恶基督教,因为在中学里,基督教的牧师常常侮辱印度教和他们所崇奉的大神。

甘地小时候很怕鬼怪,他家的保姆——兰芭,教甘地反复诵念“罗摩那摩”,说是这样就不会害怕了。所以从幼年的时候,他便开始反复诵念“罗摩那摩”,以消除对鬼怪的恐惧。

那时候,甘地熟读《罗摩衍那》、《薄伽梵歌》等。他深信道德为一切事物的基础,真理为一切道德的本质。真理已成为他追求的唯一目标。

甘地在读过的书籍中很喜欢古吉拉特的一首《以德报怨》的格言诗:

惠我杯水,报以美餐;

向我致意,答以鞠躬;

赠我一钱,谢以金元;

尔命被救,赴义舍身。

哲人言行,尔宜敬佩;

善小必为,其酬十倍。

圣城之域,人我界泯,

以德报怨,其乐无边。

这首小诗深深地抓住了甘地的心灵。它那以善报恶的教训成为甘地的指导原则。

甘地16岁那年,父亲卧病在床,一天晚上他照料父亲后,把父亲交给叔叔,然后退回自己的房间,突然一阵叩门声惊扰了他们。佣人对他们说,他的父亲刚刚去世了。

年少的甘地听后如雷轰顶。他十分孝顺父亲。几分钟前,他尚在病人身旁,为父亲按摩双脚,减少痛苦。甘地只是刚刚离开生病的父亲,回到房间看望怀孕的妻子,父亲却在此时去世了。自那时起,他常为这件事感到自惭形秽,无地自容,开始逐渐摆脱情欲的束缚。

此事给甘地的切身体验,对他后来人生观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后来他完全禁欲,自己严格管束自己的行为,在饮食方面,他也身体力行,不吃盐巴和豆类食物。

甘地的这种观念与他的“消极抵抗”思想是一脉相通的,他也要求同他一起从事政治活动的伙伴,采取同样严肃的态度。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说的:“尚未达到对本质上的思想完全掌握的地步”,他自己也不断地实践无止境的自我抑制。

同类推荐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因祸得福:窦太后

    因祸得福:窦太后

    她是清河良家女,背井离乡进入宫廷;她阴差阳错,被命运放逐到偏远代国;她因祸得福,受到代王的宠爱;她母凭子贵,顺利登上皇后的宝座;她协助治理国家,文景盛世之中有她一份功劳……风雨飘摇的秦朝末年,窦漪房出生在一户贫苦的人家,从小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家庭中接二连三的惨剧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与众不同的坚强性格。可能是上天眷顾这个身世凄苦的少女,窦漪房在长到如花似玉的年龄时被汉朝选人宫中,并被阴差阳错地送到了代国,获得了代王的宠幸。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热门推荐
  • 刀道巅峰

    刀道巅峰

    流动的刀光,舞动的刀锋,诉说着世界的残酷。利益的驱使,欲望的奴隶,显示着社会的冰冷。以鲜血洗刷仇恨与屈辱,以枯骨铺就无上的道路。无情的天道,有情的人,诸神的荣耀,恶魔的尊严。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因为心中的欲望,为了那传说中永恒的无敌。
  • 艺.心

    艺.心

    由于整天写小说,成绩下滑,本来妈咪对自己不务正业就反感,结果被我们伟大的班主任请去喝下午茶,回来当然要找我这个不务正业的小兔崽子算账了,哪知道那缺德的小偷偷了下水道井盖,结果的结果,当然偶就那样穿了,你要问后来怎样,总结一句就是脑壳被门夹了。
  • 情诱:爱在车途

    情诱:爱在车途

    北纬和百合都是车友会的成员,因为百合的家庭变故,北纬出手相救,百合内心充满了感激并深深地爱上了北纬,尽管她知道北纬是一个有家有室的人,但她仍深陷情感之中难以自拔。百合开了一家小公司,在两人的努力下生意越来越出色。为了挣到钱百合不得不周旋于官场男之间,因为太在意对方而引发的不信任,让双方都感到身心俱疲。想分手而又割舍不下这份感情,两人都在深深痛苦中苦苦煎熬。一次无意的机会,百合目睹她的供货商兼闺蜜黄丽竟然和北纬关系暧昧,她不能原谅北纬的苦苦哀求和一再的解释,执意报复黄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言说往世

    言说往世

    我们可以选择迁徙,也有可能被迫放逐。我们无法决定生死,但是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一步一个脚印,从小青山出发,在回归小青山,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缕羁绊。什么为魔,什么为佛。我是赵言,我不咸,所以我要喂自己袋盐。
  • 宁厂古镇

    宁厂古镇

    宁厂古镇历史悠久,是川东地区长江水系人类的发源地和文化的摇篮之一,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年以前。本书从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角度,对宁厂古镇的历史演变、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古镇自然环境、聚居形态、建筑空间、装饰艺术、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剖析与论述,将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进行讨论。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以期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的意义。
  • 惟我神仙

    惟我神仙

    在世界的尽头,有一种人自称神仙......
  • 千界树

    千界树

    我心有花树,花开千界众生苦。(这本纪念一些事的书终究是完结了,总体来说不满意,缺陷太多,有些剧情有些勉强,有些想写的剧情没有环境写,太多人物并不太饱满,不过正因为如此,下本书才有进步的空间,下本是古典仙侠吧,当然,其实算玄幻拉,书名还没想好,确定的是下本书要写很久很久,如果各位看官还愿意和我征战下本书的话,那么加个QQ吧。QQ:2113644545
  • 殊途同归——花开

    殊途同归——花开

    她是一个内敛傲娇的女孩,他是一个阳光腹黑的大神。她遇到他,情商又降了一个层次,直接为负。他遇到她,情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直接冲顶。然后…撩妹变成了对牛弹琴!o(╯□╰)o
  • 魔法王国

    魔法王国

    在某一个时代,文明刚起源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两大种族,一个是人族,一个是魔族。人族崇尚光明,而魔族崇尚着黑暗。由于信仰不和,人族和魔族多次发生战争。与此同时,魔法的发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千年以后,魔族崛起。一个少年,立志成为一名魔法师,奈何上天给他开了个很大的玩笑。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如何成为魔法师,且看一个无法使用魔法的少年是如何突破层层阻碍最终成为强者,如何带领人类消灭魔族,走向巅峰“魔法,因我而存。魔法,因我而生。魔法,因我而在”…………
  • 家族的崛起

    家族的崛起

    他在一次偶然中,就了一位老人,从此他的一生就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