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22400000001

第1章 风雨送春话梅花

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芬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竞相开放。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青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春梅、干枝梅。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成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子经过加工就是乌梅。

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诗经》里有“摽有梅,其实七兮”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3200年了。我国先民早期采集野生梅子,主要是食用或供祭祀之用。但因梅花冰中孕蕾,雪里开花,暗香浮动,美不胜收,于是人们在食用或供祭祀之用的过程中,也逐渐开始欣赏它的色美花香。“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代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爱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他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陆凯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更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妆容的开端。

据史料记载,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为宠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自言“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极为传神地描绘了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渲染了梅花高洁的神韵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脍炙人口的佳句,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诗人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他自谱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成大的赞赏。

在宋代诗人卢梅坡的笔下,却出现了“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雅趣之争。是啊,“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不知怎样来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写梅的手法可谓新颖别致。诗意似在言外: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既有情趣,也有理趣。

南宋诗人陆放翁(陆游)有咏梅的词《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地处川西平原的崇州市(古称蜀州),东距成都37公里,为了纪念曾任蜀州通判的爱国诗人陆游,修建了一座陆游祠。这是除陆游的家乡浙江绍兴之外,全国第二个纪念陆游的专祠。整个陆游祠为仿清建筑,其主体设计均突出“梅”的主题。极巧的是,在崇州城外西北有座凤栖山,此山自古就有“藏龙栖凤”之称。山上有个与陆游祠遥相呼应的梅花寨,寨区有梅花近千亩,正是陆游所寄怀咏梅的美景处,被称为“放翁遗香圣地”。有学者考证,其山道断桥边的梅花,就是当年陆游在诗中所描写的,黄昏风雨中寂寞开放而芳香不改的“驿外断桥边,只有香如故”意境的景致所在地。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做《白梅》诗一首:“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人借梅因雪更显出自己的高尚品格。王冕还写过一篇《梅华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士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曰:“老瞒(笔者注: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竟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清高人格。其《墨梅图卷》画的是横板墨梅,枝干捉拔秀丽,浓淡相宜,花朵生机勃勃。梅花含笑盈枝,神韵天成。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后人为了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入欧洲,20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花相传到现在,已是花繁品茂。据1962年调查,已有230多个品种。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主,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的故乡主要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南朝梁时著名医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我国是梅的故乡,赏梅胜地当然很多,江南一带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过于苏州邓尉山和杭州西湖了。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业,越种越多,以至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相传乾隆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闻梅馆”,又称“闻梅轩”。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隐士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间蓬莱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巅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要说赏梅还数杭州超山味儿最浓。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人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雾缥缈,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携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此外,南京的梅园新村和梅花山,无锡的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大观园、莘庄公园等,也都以梅花闻名。

2010年2月10日至3月15日,上海举办了梅花节。东方绿舟、大观园、梅园和朱家角古镇等景区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赏梅活动。为了让欣赏过美丽梅景的游客能更深入地体验青浦区的“梅文化”,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还在此次梅花节推出了独特的“品梅与艺梅”活动,特请了两位民间艺术创作人为大家展现剪梅与刺梅的独特艺术。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长者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已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所手植。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曰: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机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傲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同类推荐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瞻仰黄河之母的仪态,脚踏崎岖盘桓的黄土地,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这“天上来”三个字,是否给人以某种文化的启示呢?诚然,把黄河之源上溯于天,本出于一代文豪李白的天才创造。从文学角度看,这万古传诵的杰作,是对母亲河的讴歌,是对父母之邦的热爱;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诗人于无意识中点出黄河与天的关系,恰恰昭示了黄河文明的某种特点。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热门推荐
  • 甜心青梅:霸道竹马太过分

    甜心青梅:霸道竹马太过分

    虐心情缘、欢喜冤家、唯美爱情、暗恋、你最喜欢哪一种?黑帮帮主(秦冰瑶)、女汉子(欧阳苏雅)、害羞淑女(董汐曦)、甜心作家(冷语诗),四大女神谁将赢得你的芳心?腹黑王子(南宫寒轩)、花心少爷(东方浩天)、阳光暖男(上官北雁)、玩世不恭的学生会会长(欧阳西沐),东西南北四大校草,谁将夺你心中的魁?故事并未结束:三角恋,你会偏向哪方?既是最爱之人,又是世仇后人,结局又将怎样?你的初恋,竟是亲哥哥,你会甘愿放弃?为了爱情,与最亲的姐妹反目成仇,你又是如何看待?本书,讲述了八个人的爱恋,翻开这一页吧……
  • 血族之绯色禁吻

    血族之绯色禁吻

    生死一线之时,有个声音问她:你是要枉死,还是要赖活?她说:赖活!那个声音接着问:不后悔?她咬了牙:绝不!颈脖间一阵异样的感觉传来,令她突然醒悟:所谓的赖活,原来是……不用费劲啦,姐姐我本来就是血族成员啦!
  • 传说之天下无双

    传说之天下无双

    这个世界,没有正魔!这个世界,善良是虚伪的仁慈!这个世界,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唯有强者才可以发出他们的声音,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且看主角如何从一个无知少年一步步成就属于自己的巅峰!
  • 爱上骗局

    爱上骗局

    她是个平凡的女孩,她想平凡的过一生。飞来横祸竟然会找上这么平凡的自己?!她自认不是倒霉蛋,可为什么这种稀奇古怪的,关于骗局的事会发生在她身上呢?谁会相信帅帅的他会爱上一个笨女人?这个该死的老处女到底是怎么走进了他的心?谁的阴谋、谁的骗局,到最后又是谁的胜利……
  • 神头

    神头

    因故入牢,受尽折磨,是人生终结?不——是再生资质平平,且误修行,是要认命?不——是要逆天改命。千族万道,笑我成魔,步步相逼,意当如何?好说——杀了便是。有魔乱道,有神沉落,血腥争雄,如何抉择。简单——斩尽便可。浴血神路,满是尸骨!剑意激荡之处,便是神的巅峰。
  • 本命风流

    本命风流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蝶醉于花,花自醉,以君之名,许汝一世情深。一风流成性,一孤冷成癖,两个毫无干系的二人却因一纸奏书而弹起了命运的交响曲。茫茫天宇,九重宫阙,在那纷飞的战火间,阴谋的气息渐渐地扩散开来......最后,到底是赢了谁?谁又输了谁?漫漫长卷就此书写着不同人物的故事....
  • 克奈斯汀雅

    克奈斯汀雅

    亡国公主的复仇之路。拥有全新神纹的她将在夜寐大陆上书写怎样的传奇!
  • 梦醒花终落

    梦醒花终落

    大家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城市里,纸醉金迷的背后是否每个人都有真正善良的一面,都市中的我们,现实中的人们。。。。
  • 网游弱肉强食

    网游弱肉强食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这个游戏世界里面,唯一遵循的规矩就是力量,只要你的力量足够强,你就可以为所欲为。
  • 我们的恋歌

    我们的恋歌

    你像一首词,风度翩翩像我袭来,伴随着点点心动,我想我已经坠入爱河。我并没有掌握游泳的方法,你只投给了我一个破旧的救生圈,我渴望被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