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0000000003

第3章 世界哲学和法律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

公元前400多年,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一座新的坟墓面向着大海。经过的人,都会在坟前默默地站立致敬。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长大的,可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飞语,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这位客死异乡的人,就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和《历史》一书的作者希罗多德,他因《历史》一书得到了人们无比的崇敬。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共9卷。叙述西亚、北非及希腊诸地区之历史、地理及民族习俗、风土人情、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该书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亦作《希腊波斯战争史》。

◎苏格拉底之死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与他的学生之一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苏格拉底的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名被迫饮鸩而死。据说苏格拉底死后,雅典人极为后悔,不光处死了诉讼者,而且还为他树立了雕像,但希腊的辉煌时代已随苏格拉底之死而过去。

◎创立学苑的柏拉图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的奴隶主家庭,死于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曾三次去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活动,企图实现理想的奴隶主贵族政治,但以失败告终。在40岁时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苑(Academy),学苑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苑存在了九百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认为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反映,观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柏拉图是西方思想的伟大创始人之一。

◎只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被父亲送到当时著名的柏拉图学苑,在那里学习了二十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亚里士多德也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据说有400~1000部,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是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561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也是贵族出身。培根13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当时的剑桥受“经院哲学”的统治,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注重研究神学,用烦琐的方法来证明宗教教条的正确。培根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便离开了那里。

1620年,培根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出版了《新工具》一书。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研究自然,研究科学。为此,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新工具》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全欧洲学者的极大赞赏,因为这种思想既是对反动的“经院哲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人们探索自然的鼓励。

培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是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论说文集》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

◎唯物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18世纪出现在欧洲,唯物主义在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种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世界统一于精神,物质有赖于精神而存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唯心主义”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观念”,旧译观念论。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

“辩证法”是从古希腊语中“谈话”、“论战”演化而来,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曾在哲学上使用过这个术语。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在宇宙观意义上使用“辩证法”概念的人。辩证法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基本形式:古代的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一词最早是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此书传入中国后,曾被译为《玄学》。后来,严复根据中国《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之说,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了它的产生和消灭;看到了事物的静止,忘记了它们的运动。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方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则是近代的产物。

◎相对主义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中国庄子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些都是相对主义哲学的观点。相对主义是否认事物本身及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客观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点和思维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片面强调事物的变动性和相对性,否定事物的确定性和绝对性,把事物看作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东西,从而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在认识论上,相对主义只承认认识的相对性,根本否认认识的绝对性,这就必然否定客观真理,从而滑向唯心主义。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流行,后迅速扩散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各国,成为当前时髦的哲学流派之一。19世纪丹麦哲学家基尔克戈尔是这个流派的先驱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它的创始人。这个流派的代表作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辩证理性批判》等。

存在主义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问题,“存在”实质上就是个人的“自我精神”或“自我意识”。存在主义否认历史的规律性,认为社会是自我的异化力量。在社会集体中,个人自由遭受压制,自我受到奴役。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从实用科学中衍生出来的哲学派别。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科医生弗洛伊德。这派学说的理论基石是关于“无意识”的思想。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正常意识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个强有力的心理能量,因而,人的心理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由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的。无意识是人类精神中最原始的因素,是先天的本能、欲望,它包含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总是按照“快乐原则”寻求发泄的出路以满足自身。因此,它是人类行为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强大的内驱力决定着人的全部精神生活。

20世纪再也找不出一位和西格蒙特·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了。他的一生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功绩可以使他名垂青史。第一,他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彻底分离出来,并使它和哲学一样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每一面。第二,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马克思主义者都已基本承认,他的心理学理论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了自身意识的另一面——那就是潜意识。第三,他的学说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不仅现代主义文化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弗洛伊德的影子,而且直接哺育了许多流派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最突出的是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在科学史上,西方学者把牛顿、达尔文和弗洛伊德并称为三大科学巨人。

◎世界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1901年,在伊朗境内苏撒古城旧址,法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个椭圆黑色玄武岩石柱,高约2.25米。石柱的上方刻着人物的浮雕像,下方刻着稀奇古怪的文字。法国组织了考古专家对其进行研究,经古文字学家鉴定,原来下方刻着的稀奇古怪的文字是一种楔形文字。

这种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一般写在泥板上。书写者先用细绳在泥板上打成格子,用木棒做笔在泥板上书写。因为每一笔都是从粗到细,像木楔子一样,所以称为楔形文字。

早在1802年,德国语言学家格罗特芬就破译了部分楔形文字。此后经其他学者的潜心研究,才完全读懂了这种文字。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石柱上的人物,就是古巴比伦人所崇拜的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帝王权标的浮雕。因此,人们便把此碑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说汉谟拉比是众神之王。结语颂扬汉谟拉比“言辞卓越、功业无双”。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其内容之全、法制之明,在古代世界立法史上甚为罕见,这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早一部法典,所以又称“世界第一法典”。

◎欧洲第一部系统的法律文献《查士丁尼法典》

虽然罗马制订的法律一直被罗马人和周边各民族(如日耳曼人)所普遍使用,但内容仍十分简陋,没有足够的深度以适应时代的更新变化。即使是晚些时颁布的《狄奥多西法典》,至查士丁尼时代,也已有许多内容不符当时的需要。

查士丁尼从登基之日起,就一直以全面复兴罗马为己任,除了打仗和建教堂,他认为立法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公元526年,查士丁尼命法学家特里波尼安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10名法学家组成,主席由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公元529年,这部《敕法汇集》(即《查士丁尼法典》)终于编纂完毕并颁布实施,内容共10卷。在它出台的同时,其他一切旧法律全部被废止。

《查士丁尼法典》的编订,只是查士丁尼立法的第一步。公元530年,他命令特里波尼安成立新的编委会,把历代法学家解释法律的论文进行汇总和整理。533年12月,经过30多位法学家历时3年的辛勤工作,又一部杰出法学著作《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又名《学说汇集》)问世了。这部著作从公元前1世纪末到公元4世纪初从38位著名法学家的著作2000卷、300万条法律中选取了1625卷书的9200段,计15万条法律。“工程”之浩大,令后人叹为观止。

几乎同时,《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又名《法学阶梯》)也定稿了,它共分为4卷,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法学原理,是当时学习法律的基本教材。

公元534年,查士丁尼又令特里波尼安对《敕法汇集》进行修改订正,补充了他颁布的50条修正法。同年11月,修改后的《查士丁尼法典》问世,内容被扩充为12卷。

最后,公元565年,法学家们又把查士丁尼在534年之后陆续颁布的168条敕令汇编成《查士丁尼新律》,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其主要内容属于行政法规,也有关于遗产继承制度方面的规范。

《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士丁尼新律》,到中世纪被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于《查土丁尼法典》最早编成,并且是这部《民法大全》的核心,所以一般以《查士丁尼法典》作为这部民法大全的代称。它不仅是东罗马帝国的第一部法典,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自由大宪章》

“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指1215年6月由英国国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

英国到了12~13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社会阶级关系日趋紧张。在“无地王”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年),他的专横政策无视封建权利和义务,采取一切卑鄙手段向农民,也同样向封建主和城市讹诈财物,任意没收封建主的土地,增加骑士“盾牌钱”,侵犯城市自治权。特别是约翰在对外战争中接连失败,失去大片国土,使得原来支持王权的城市和贵族也开始反对约翰的统治。

1215年春,大封建主联合教士、骑士和市民,在大主教斯提芬·朗顿领导下,掀起了反国王运动,约翰在武装反叛的胁迫之下,被迫在诸侯所拟的大宪章上署印,这一文件被称为《自由大宪章》。《自由大宪章》共有63条,多数条文乃重申诸侯和教士们的固有权力。它肯定教会有选举自己的主教的权力,世俗国王不得干涉。其次,宪章规定由大诸侯和骑士贵族组成“大会议”,一切有关向贵族征税的问题都要经过“大会议”的同意;还规定对任何自由人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和没收财产。大宪章也有部分内容是维护城市和市民的权利,如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统一度量衡,保护市民的商业自由等。

实际上,大宪章是一部封建性成文法,其基本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之下,它保障城市市民的若干权利,初次把市民阶层作为一种必须考虑的政治力量;它也给予自由农民以某些法律保障,在日后农奴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的人数增多时,这种保障就具有较广泛的意义。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在“长期会议”上不断地摘引大宪章的某些条文,并赋以新的解释,特别是关于司法权和征税权问题上国王要尊重和服从议会权力的有关规定,成为资产阶级限制和反对王权的有力武器。大宪章的历史传统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府及历史学家所重视,因此被称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至今,《自由大宪章》仍然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法的精神》是怎样一部作品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所著。孟德斯鸠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这部著作也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在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作者指出法律同政体、自然地理环境、宗教、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有关系。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而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无记名投票的由来

“无记名投票”一词出自意大利语“球”。公元5世纪,古希腊、罗马在选举时,人们用“球”代替选票进行投票。投票时选民将小球投入一个特制的箱内,并事先约定,球分两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对。1884年后,美国也采取这种投票方法,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时也用蚕豆或玉米粒代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纸张文字的应用,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无记名投票。

◎宪法

“宪法”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古代罗马帝国用“宪法”这个词来表示皇帝的各种建制和皇帝所颁布的“诏令”、“谕旨”之类的文件,以区别于市民会议通过的法律文件。欧洲封建时代,用它来表示日常立法中对国家制度基本原则的确立,含有组织的意思。英国从中世纪以后,建立了代议制度。人们把这种代议制度的法律称为“宪法”。英国最早的宪法性文献,是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但这仅仅是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宪法。1787年美国宪法和1791年法国宪法的颁布,才产生了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在中国,1898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人士要求清廷制定宪法,实行立宪政治。1908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法”在中国也就成为特定的法律用语。

◎陪审制度

陪审制度,是由非职业法官或非职业审判员为法官或陪审员参加审判刑事、民事案件的制度。

陪审制度起源于古希腊与罗马时期。每年雅典由执政官用抽签方法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出6000名陪审官,组成陪审法院,每个案件由500名陪审官共同审理。罗马由最高裁判官从元老院的贵族、骑士和奴隶主中挑选300至450人组成陪审法院,称为常设刑事法庭。在审理案子时,抽签决定其中的30至40名陪审官审理。随着雅典民主制的衰落和罗马共和制被帝制所取代,陪审制度也逐渐消亡。

封建社会时期采用纠问式诉讼,陪审制度几乎不存在。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封建暴政,资产阶级及其启蒙思想家提出实行陪审制度的进步主张。英国的李尔本要求“由人民自由选举陪审官”,法国的孟德斯鸠主张以陪审官取代职业法官。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先后在法律上确立了陪审制度。

◎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也叫做“海牙国际法庭”,它是联合国主要的司法机关。1946年2月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在荷兰海牙成立。法院由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分别投票选出15名法官组成:设有正、副院长各一人,由法官中推选,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其中不得有两人属于同一国籍;任期为九年,每三年改选五名,可以连选连任。按惯例,中、苏、美、英、法五国应有人被选为法官。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规定:联合国的会员国都是国际法院的当事国,一些非会员国经过安理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也可作为当事国,如瑞士、圣马力诺和列支敦士登等国。法院的管辖包括各当事国提交的国家之间的一切案件,和《联合国宪章》或现行条约、协约中所特定的案件。但只有在当事国同意的原则下,才能对诉讼案件行使管辖权。此外,它对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以及大会授权的联合国其他机关和专门机关提交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性意见。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本书盘点了1999-2009十年间中国文化产业从萌芽到逐渐走向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政府、企业、学界三个不同角度作了记录,全方位诠释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
  •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性感:一种文化解释

    本书内容包括:性感,何为性感?:性感是一种欲望的表达、头发乱了、什么是男人的性感?不平等的性感、和老公一起看美女、财物与祸水:男性中心社会里的女性。无处不在的性感——商业与风化;无处不在的性感——出版中的性;无处不在的性感——色情文艺;无处不在的性感——性感的药物;性爱与革命;让我们享受健康、坦荡、明快的性。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音乐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当初里下的那个誓言

    当初里下的那个誓言

    投胎转世时,竟投到了一个玄幻的世界,为何喝了孟婆汤,却依旧记得那段令人伤心的前世回忆?但,做好现在的自己才是!我出生低微?我照样可以俯瞰世界!但即使这样,我依旧忘不了当初的誓言。你放心,我永远不会忘……那是我一辈子会守护的
  • 英雄联盟之虚拟国度

    英雄联盟之虚拟国度

    当诺克萨斯的铁蹄践踏着你的国度时,你是否会握紧手中的剑,反击!当你遭小人陷害时,你是否会让他:面对疾风吧!ps:本书原名:疾风亚索:浪迹天涯!
  • 枯叶:孤独与爱太满

    枯叶:孤独与爱太满

    你带走了我夜里的星光,带走了我白昼的太阳,只留下一片,冰冷的云翳。
  •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

    本书内容包括: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初一新生的入学适应、高一新生的入学适应、对家庭环境改变的适应、对学校环境改变的适应。
  • 陌鱼临渊

    陌鱼临渊

    生活很热闹,女主很淡定!“娘子,你儿子饿了!”“娘子,你儿子尿了!”"娘子,你宝贝儿子想你了!”“娘子,娘子,娘子~~~”
  • 世子要出嫁

    世子要出嫁

    大魏以嫡长为尊,即使是女子也是家族继承者。慕容傲心,燕国世子,大魏最尊贵的世子,可娶正夫一只,侧夫一对,美貌男侍一堆。娘说:你是大魏嫡长女,就该纨绔,就该嚣张,就该弄权!傲心一本正经端坐在下方,低眉顺眼,仔细的认真的思考:娘,我做不来,纨绔我不会,顶多吃不足,喝不醉,赌不输,身旁有美两三只;嚣张我也不会,顶多能砍刺客一群,挡挡千军万马;弄权就更不会了,最多也只能插手插手十大世家家主更迭,赶走政敌,人家还是老头子一只,胜之不武哇。娘:那你再接再厉!
  • 云牵墨里

    云牵墨里

    梦里云境,魂牵墨里。似真似假、似幻似实,在这墨里里上演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自然。我一生在追寻一个梦,在寻找一个人。我不知道我是否能够遇上他,也不知道遇上他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我只知道我遵循我的心。
  • 何以忘川

    何以忘川

    她是一个失去记忆的孤女,他是统领一方的王者,他们相遇在一个被冰雪覆盖的地方,他向她伸出手,说带她回家。她总问“我只是一个孤女,无依无靠,为什么你会对我这么好?总感觉你很熟悉,我们以前是不是在哪里见过?”梦里,一位穿着墨绿色衣服的男子对她说着什么,看不清他的模样,但他的神情很冰冷,很决绝,很可怕。
  • 半城

    半城

    陆楠租住的房子跟厉漠北家隔着半座城。603路公交要在路上跑四十分钟,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25厘米。她去过一次,从此多了一重身份——厉太太。她不知道,她是他的梦。而熟悉厉漠北的人,对她只有一句评价——那个妄想攀高枝,结果摔得十分难看的蠢女人。
  • 三千年后的异界回归

    三千年后的异界回归

    来自三千年前异界的灵魂,为追寻爱人灵魂穿越来此。转世后屌丝了十几年,终有一天,记起一切---王者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