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7500000016

第16章 盛宣怀与天津大学

高等学府,古已有之,但把高等学府称为“大学”,在我国则是清朝末年之事。1895年,被誉为“东方康乃尔”的天津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前身)创立,这就是我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在当时,其头等学堂的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有意思的是,出任该学堂的首任督办,也就是我国的第一位大学校长,竟是素有中国“商父”美誉的盛宣怀。以“铜臭”之身,聚书香之气,盛宣怀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的确耐人寻味。

科举场上的失意人

盛宣怀,1844年出生。祖父盛隆,举人出身,当过浙江海宁州知州。父亲盛康,进士出身,当过布政使。盛家虽也可谓是书香门第,但祖父两人都比较注重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孩子的“学历”教育抓得不是很紧,盛宣怀有时随父亲居住官邸,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有时回到老家盛宣怀府第,攻读经书,接受传统教育,其间,他也并非心无旁骛,而是经常参与设义庄、增祭田、建义学、修宗谱等具体事务的规划。

成长于这样一种环境的盛宣怀,八股文章了了,应试能力平平,所以他在1866年考中秀才后,乡试三次不中。然而,盛宣怀落榜不落志,慨然以匡时济世自期,从此绝意科举,积极致力于“有用之学”,对天下之事,均“事事研求”。

洋务派中的佼佼者盛宣怀毕竟是一个有家庭背景的人,虽然没有正规文凭,但“找工作”并非难事,1870年经人推荐,盛宣怀来到湖广总督李鸿章幕府做了机要秘书。一方面有贵人提携,另一方面盛宣怀也确有真才实学,所以随侍李鸿章期间,他“磨盾草檄,顷刻千言,同官皆联手推服。历练日深,声誉日起”。受垂青的盛宣怀在亦官亦商的道路上,特别是洋务事业中如鱼得水,其匡时济世的抱负也得以施展。

据史料记载,在洋务派掌握的轮、电、煤、纺四大企业中,盛宣怀直接管理的有三大企业。在出任邮传部右侍郎时,该部主管的铁路、电报、航运、邮政事务中,前三项皆为盛宣怀创办。而且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电信企业、第一家内河航运公司、第一条南北铁路干线、第一家国人自办的中国通商银行、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等等,作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和全国首富,盛宣怀享有“商父”之誉,实不为过。

在当时,清政府当权者也都给予了盛宣怀很高的评价。李鸿章自不必说,屡屡向朝廷推荐,盛宣怀必能干济时艰,为国大用;洋务派的首领人物张之洞也称赞盛宣怀是通晓“官法”、“商业”和“洋务”的能人;甚至连慈禧太后也曾说过,今日看来,盛宣怀是不可少之人。所以,在仕途之上,盛宣怀也很顺利,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大常寺少卿、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

盛宣怀的经世之才也得到孙中山的赏识,在成立中华民国之后,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通过其代表招募盛宣怀,并表态“外间舆论过激,可代为解释”,然而盛宣怀却认为孙中山在兴办实业方面“有理想而无经验,不足与谋也”。

教育史上的留名人

盛宣怀与中国现代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其创办北洋大学堂仅仅是一个开始。盛宣怀为什么如此热心教育事业,究其原因,恐怕与他自身的经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一方面他是传统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与“西学”相似的经世之学使他终生受益,特别是通过从事洋务事业,他深知“西学”的重要,却又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在具备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捐资建学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所以说,盛宣怀堪称我国捐资创办大学的创始人,而且在他的整个办学理念中,莫不闪现着“经世致用”的光辉,他为北洋大学堂定下的校训就是“实事求是”,这个治学理念延续至今,始终未改。

甲午战争后,盛宣怀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国家欲图自强,筹设学堂、培育人才是关键。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在他的倡议下,1895年10月2日,光绪帝御笔钦准设立北洋大学堂,这一天也成为中国第一所大学建校纪念日。

北洋大学堂创建后,盛宣怀秉承“事事研求”的人生宗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形成了“西学体用”的思想理念。

首先,盛宣怀采用专家办学模式,奏明皇帝“须遴选深通西学体用之员总理”,聘请美国教育家丁家立具体掌管设在天津的大学堂,并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员。

其次,针对当时清王朝在处理内政外交上急需熟悉法律的人才,以及急需开发矿业资源、发展机械加工工业的实际,盛宣怀开设了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机械工程等学科,并随着事业的变化,及时改变专业设置,添设新的专业。

第三,盛宣怀认为“师范、小学尤为学堂一事务中之先务”。所以他又开始了培植师资和生源的工作,1897年他建立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师范学院,以及第一所外院(即小学),连同相当于大学附中的北洋大学堂二等学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学制,为中国新式系统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四,盛宣怀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培养专门人才。学生入头等学堂先学习第一年基础功课,学完后,由总办、总教习察看每一个学生的资质,酌定今后的学习内容;即便是出国留学,也要根据每人的资质,选其专门学科去深造。

第五,确立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校风。

盛宣怀除了创办了北洋大学堂外,他还创设了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南洋公学附设译书院、电报学堂等。为适应清政府经济特科的选拔,他精心开办了“特班”,专门培养政府官吏,如为发展铁路事业,开办了“铁路班”。

盛宣怀与大学教育的渊源并不只体现在他亲自创办的这些学堂上,1916年4月27日他去世之后,其十余万卷的藏书被民国政府一分为三,分别给了圣约翰大学、上海交大和山西铭贤学校。解放后,这些藏书的分配又被作了重新调整,安徽大学、华东师大、山西农大成为新的受益者。甚至连盛宣怀与朋友来往的六百封信札,也被香港中文大学所收藏。

同类推荐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3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中国企业家中的教父级人物,作为“军人帮”造就的狼性企业家。任正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华为内部发表一篇务虚式的讲话或文章,很多都成商界名章了。在华为发展的每一个横、纵坐标点上,每一个关键的、迷茫的时间节点上,任正非总是及时地站出来,以其卓越的企业家智慧为华为指明方向。
  •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在历史的拐点上——世纪伟人邓小平的智慧和胆识

    一代伟人邓小平是新中国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值此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本书选择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最新的认识视角记述历史的真实,追思这位世纪老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功伟绩,景仰一代领袖的雄才大略,再次领悟一代伟人的智谋和胆识。
  • 林徽因传

    林徽因传

    本书不仅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心路历程,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无涯集

    无涯集

    本书收录了浦江清先生的《屈原》、《八仙考》、《论小说》等几篇专论,其余则是从他的笔记、讲稿、日记、书信等各类遗稿中整理出的短文。
  • 风之草原默示录

    风之草原默示录

    这不是小说,是一段历史。不是记录是一段励志。从航海之纪到风之草原,上古再起风云。关注清音的故事,一起体验游戏。也许书很会有些短。但是烙印却会如文字一样不会轻易磨灭。
  • 风云起伏

    风云起伏

    大清开国功勋,一代明主,睿亲王多尔衮,郁郁而终。伴随他的,是无尽的相思,还是无尽的惆怅,满腹经纶,却无处可施。上苍本有好生之德,世间奇事比比皆是。关于他的神话,却在另一个空间内上演,不得不说,造化弄人。
  • The Wrecker

    The Wreck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逍遥叹之江山泪

    逍遥叹之江山泪

    逍遥轩里江山阁,逍遥叹江山泪,谁人叹谁人泪,你终究还是负了我。
  • 原来你爱我:上错床,爱对郎

    原来你爱我:上错床,爱对郎

    在那个不知情爱为何物的岁月里,她痴痴恋了他五年,然而终是错过。他固执地停驻在她的生命中,若即若离,不寄情思不允诺,却总是不肯让她转身而去。他看似无意,看似散漫,却在不知不觉中进驻她的人生,孰不知,命运早已将他们绑缚,终了一生无处可逃。缘深缘浅,当从心愿。
  •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第一卷)

    《古典与现代》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期盼,而真正的古典离我们实在太久远,几成绝响。离得远就更有拉近、打通的必要,尤其在喧嚣、嘈杂之时。人始终需要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灵性之所以日渐枯萎,是因为人们常常在忙碌中渐渐与自然隔绝。真正健全的读书人与天地契合,享受孤独,吸其精华,刨根究底。精神呼唤回归,让我们一起怀念那健康自然、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身心一体的生活。人类原本不分文武,原本文史哲一家,原本上下左右交融;心灵本该丰富多彩,本该兼容并蓄,像不同声部的大合唱,像美轮美奂的交响乐。
  • 异界乱穿

    异界乱穿

    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宅男,因为未知的使命,穿越到不同的异界,展开了一段又一段搞笑,奇妙,惊险的旅程
  •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

    《最后的民谣》是史小溪的散文作品集。作者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为陕西省作协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最后的民谣》收录了《信天游浸泡的陕北》、《高原和她最后的民谣》、《乡村的忧伤叙述》、《大地有光》、《捍卫人的价值》、《旷世的西部高地》等作品。
  • 兵团儿女

    兵团儿女

    作者以富于地方特色的语言和活泼诗意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人带来新鲜酣畅的阅读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