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8900000014

第14章 教育实践与理论(1)

廉洁奉公

张伯苓一生致力于南开教育,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小学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南开的成功和张伯苓科学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廉洁奉公是其中重要的一点。

在旧中国,南开作为私立学校,办学的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它不同于国立学校,也不同于教会学校,一切经费来源都有赖于私人捐赠。从经费筹措、校址选择、校舍兴建、设备购置,无一不经过张伯苓的精心筹划。在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的时代,办学经费竭厥,处境十分困难,特别是在筹办大学时,屡遭挫折,学校有时因经费无着,不得不暂时停课。张伯苓惨淡经营,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爱人以德的精神,周旋于军、政、官、商各界人士之间,使南开不但维持下来,并且逐年都有发展。尽管他在筹措经费上时遭碰壁,但从不灰心。他曾自喻“不倒翁”,谓“非不倒也,倒后能复起也”。他还时常对别人说:“人生当如拉马车之马,左右两眼被蒙着,只许往前走,而前面又是走不完的路!……四十多年以来,我好像一块石头,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向前滚,不敢作片刻停。南开在最困难的时候,八里台笼罩在愁云惨雾中,甚至每个小树好像在向我哭,我也还咬紧牙关未停一步。一块石头只需不断地滚,至少沾不上苔霉,我深信石头愈滚愈圆,路也愈走愈宽的。”这番话反映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形象地描述出他内心的矛盾和苦恼。

张伯苓一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凡属公款、公物一丝不取。南开的经费完全公开,每年的账目都放在图书馆里,欢迎师生查看。

他不辞辛苦为学校兴建校舍种花植木,把荒僻的八里台,打扮成天津郊外的风景区。兴建舒适合用的半西式房屋作为教职员的住宅,但却没有计划用学校的经费替自己建一所校长公寓,而是住在毗郊被人称之为“贫民窟”的贫民住宅区。小院仅有简陋的坐北朝南平房数间,左侧靠大门处,加盖一排厅房,右侧加盖两间厢房,勉强凑成一个三合院。室内外清洁整齐,陈设十分简朴。

张伯苓出门,起初学校还备有“洋车”,方便外出洽谈、办事,但他不主张专用,任何同仁均可使用。每次公干到北平,他都住在前门外施家胡同的北京旅馆,店费每日一元。他每次都带上一盒臭虫药,一包茶叶。北京旅馆的臭虫很多,臭虫药是必需的防护用品,这一包茶叶就算是他唯一的奢侈品了。

张伯苓为创办南开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筹款何止千万,但他把自己的工薪降到比一般教授还低的水平,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他去世后,其夫人即过着较清苦的生活。周总理有鉴于此,曾送她500元人民币。这在贪污成风、贿赂盛行的旧中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知人善任

张伯苓办学之所以卓有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坚强意志和实干、苦干精神,而更重要的是他尊重人才,知人善任。他深知提高教育质量,第一要依靠学术上造诣深的优秀教师,第二要依靠擅长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任何领导都不能把各种才能集于一身,关键在于善用贤能。张伯苓与同事之间没有狭隘的帮派观念,能倾听别人意见,发挥各人所长,做到一视同仁,量才录用。他经常和同事们一起餐叙,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商谈校务,交换意见。在他身边有一批忠于职守的人员,其中服务最久、最有名望的,即所谓“四大金刚”:伉乃如、华午晴、孟琴襄和喻传鉴。他们都年富力强,又是精通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他们在南开不计较待遇,不计名位,矢慎矢勤,兢兢业业,终生为南开服务,其原因就是张伯苓能“知”他们,“用”他们,“信”他们,以“国士”对待他们。

选拔师资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张伯苓聘请教师首重品德,次论学识,力求适才适所,以南开各课之所需为依据。他认为办好学校在于执教者的真才实学和对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献身精神。他用自己火一般的热情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与他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来南开执教。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才华横溢、奋发有为,抱有教育与科学救国志愿的仁人志士。他们对张伯苓的理想和事业坚信不渝,因此能为南开作出自己的贡献。1929年夏,杨石先获得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张伯苓为了他的深造,不惜用美国罗氏基金团的资金,资助他出国进修。1931年,杨石先取得了博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德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维兰德教授邀请他留下任研究员,经张伯苓的邀请,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重返南开教席。

张伯苓一生对人对事,都放在明处,这是一个教育家特有的品格。他常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都有短处,世间没有十全十美之人,我们使用人才,要尽量使其发挥所长,避其所短,在他长处得到发挥时,短处就会退缩不显了。如果我们处处吹毛求疵,世间将无可用之人了。”张伯苓的用人之道,在当时曾受到不少人的推崇。

公能思想

基于教育救国、改造国民的目的,张伯苓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为此,他为南开提出了著名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公能是张伯苓教育思想体系中的精华。

1934年,张伯苓在南开创办三十周年校庆纪念会上正式宣布“公”、“能”为南开校训。张伯苓提倡“公能”教育,一方面是培养青年“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训练青年“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为国效劳的能力。

什么是“公”和“能”呢?从字面讲,“允公允能”是对《诗经》中的“允文允武”的模仿。“允文允武”意为“既有文治,又有武功”,“允公允能”就应该意为“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张伯苓赋予了其新的含义,他解释说:“公”便是无私无我,“能”便是实干苦干。在一次周会上,他讲南开精神——“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时说:“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并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他又说:“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还要能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还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张伯苓教育学生要“尽心为公,努力争能”。“公”,就是指培养人的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即张伯苓所说的“国民之自觉心”、“功德心”、“爱国心”。他说:“惟‘公’故能化私,化散,团结合作,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张伯苓之所以强调“允公”,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国人的五种弊病中“私”最为可怕,认为“私是五大魔之首”,因为“私能破坏一切,它能使你忘了民族,忘了国家;它能使你灭掉良心,抛弃人格;它能使你甘心为恶而可以悍然不顾一切;它能使你只知有个人而不知有团体。”“‘自私’实在是中国民族一种最大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若是不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人非当亡国奴不可!”1927年他曾反思道:“我以前终以为中国之积弱只是在我们个人没有能力,所以一切不能与外人并驾齐驱……迨之近来,经多方之观察,觉中国至深之病,实不在个人之没有能力,而在个人之缺乏合作精神。”所以他认为当务之急,便是使人民团结起来,相互合作,有组织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

“能”,就是指培养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他说:“惟‘能’故能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张伯苓所提倡的“能”包括的内容很丰富,如智能、体能、技能、才能等都属于“能”的范畴。他认为知识淡薄是智能不如人;身体衰弱是体能不如人;拙嘴笨舌是口才不如人;遇事糊涂是判断是非能力不如人;处理事务滞效是工作能力不如人;一盘散沙是凝聚力不如人。南开教育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为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各种“能”。他同时指出,若想达到使学生获得各种“能”的目的,需以“干”字为手段。他时常鼓励学生要实干、苦干。这个“干”字,几乎成了南开语汇中最常用的字。张伯苓还经常告诫学生,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去干,都会化无为有,化不能为能。他认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是消极的。他说:“有米,人人可作炊,何用巧妇!没有米,能想办法弄来米作成炊,才是巧妇。”他规劝学生要当“能做无米之炊的巧妇”。

张伯苓认为,只有按照“公”、“能”结合的思想去教育学生,国人的素质才能提高,民族的垢病才能驱除,国家的危难才可化解,即他所说的“允公允能,足以治民族之大病,造建国之人才”。

可以看出,张伯苓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最高的品德是公德,即把公众利益摆在私利之上,而所谓公众的利益不是一个小团体的小公,而是社会、国家的利益,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利益。第二个要求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为社会、国家服务能力的人,因此,学生首先要有强健的身体,其次要有现代科学知识,再次要会运用这些知识于实践。第三个要求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人才。此外还应指出,公能校训当然是为学生而设的,但在张伯苓看来,这个要求对教师也是完全适用的,这一观点十分正确,因为只有教师首先做到公能,他才能培养学生的公能品质。历史表明,他的“公”、“能”精神,实实在在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开青年学子。

提倡科学

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倡科学、开发民智,以促进国家物质文明的发展。在筹办南开期间,他从日本购置了实验所需的全套科学仪器和设备。南开大学成立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张伯苓在科学技术教育方面果断采取了两个方针。

同类推荐
  • 宛转蛾眉——杨玉环

    宛转蛾眉——杨玉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使徒保罗传

    使徒保罗传

    这本《使徒保罗传》由吴涤申编著,为“认识圣经丛书”之一,讲述了使徒保罗的生平事迹。全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传奇人物保罗、保罗入道历程、保罗第一次传道、保罗第二次传道、保罗第三次传道、传道罗马、最后的日子、保罗书信、保罗的影响、保罗秘事。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
热门推荐
  • 读懂未知的自己

    读懂未知的自己

    本书内容包括读懂未知的自己你想在生活中得到什么;流经生命中的存在我们在体验中度过一生;走出恐惧的阴影你就能控制一切;寻找生命的出口发现被埋藏的钻石等。
  • 胭脂泪博情

    胭脂泪博情

    胭脂泪薄情,仙缘虐恋,泪泪催人,人妖不可恋,仙人不可恋,
  • 林夕天下

    林夕天下

    一场大火,改变了她的人,同时也改变了他的心。一场大火,让她此次走上不归路。一场大火,终究物是人非。“我要的是这天下,你也能给我吗?!”“我,才是武林第一人!”她风云朝堂,为何又笑傲江湖。她,究竟命归何处。
  • 痛苦与幸福的距离

    痛苦与幸福的距离

    什么距离是幸福的?什么距离是痛苦的?相爱却不能说出口,那叫苦衷
  • 外界入侵

    外界入侵

    看过网游,那看没看过那玩网游可以让人进化呢?你说你看过?好吧,那不是一个人?是整个世界呢!什么?这也看过?那看没看过主角一手缔造了网游系统,然后带领所有地球生物玩网游呢?这也看过?那一边网游一边世界末日的呢?这你不会看过吧?!高阳小心翼翼的左右瞅了瞅,得意的挑了挑眉:“我是不会告诉别人是我一不小心坑了全地球生物,让地球生物进入末日的!什么?什么末日?你说这是末日?不!这是万物进化时代!如果没有我,你们绝对没这么快找到为啥地球人穿越了重生了变异了为啥都这么牛逼的解释滴!”你说你不信?好吧!高阳无奈的瘪了瘪嘴,喃喃自语道:“不信的全部拉出去随便找个地儿埋了!”
  • 网游之吻血剑

    网游之吻血剑

    逆雨行,三尺青锋可惧谁。这世界那么不公,让我以杀止杀。(在网游小说落寞的时代,我希望我的作品能给你们带来一点心灵上的慰藉。也许我写得不好,也许我,不是一个好作者。)
  • 花间骄子

    花间骄子

    对于美女,宁滥毋缺是他的宗旨,但是摘得有刺玫瑰多,哪有不伤手?他却能在万花丛中,做到沾叶不湿身。他是何方神圣?华夏国国家主席之子,为了寻找神秘失踪的弟弟,隐姓埋名潜入民间,一路风尘,方觉民间美女如云。阴谋暗杀敌人,他谈笑挥手间,强虏灰飞烟灭;美女,太子女,萝莉投怀送抱,却让他英雄难敌四手,不由痛呼:“不要迷恋哥,美女多,谁来助我?”
  • 魔装机神

    魔装机神

    从奴隶到逃亡者、冒名顶替参军、从机甲修理兵到绝地骑士、从初级星统士的星主到终极的星皇,小强是如何迈出自己的坚定步伐,成为开创了新纪元的一代天骄!作者群:七六六七一二九八欢迎您来发表您对本小说的看法!另:新书筹备中!《云海奇侠》出身显贵,却半生坎坷,看他如何踏上修仙之路,成就一代宗主!云在天如一柄擎天之剑,降魔除妖,荡尽天下仇敌,谁与争锋!三月一号开始更新!
  •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

    周恩来在重庆前后计九个年头。在这期间,他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同时,自周恩来逝世三十多年以来,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多有反映。诚如我当年写电视连续剧《长征》的时候,长征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点战役几乎都有所反映,但没有一部全方位反映长征的电视连续剧。经与金冲及、冯蕙、廖心文、黄允升以及李准、仲呈祥、李硕儒等协商:一、全方位反映周恩来在重庆的战斗生活。换言之,在这九年期间,周恩来在延安以及其他地方的活动,略述或不述;二、全剧笔触的核心是,周恩来的人格魅力。为此,他在重庆期间指导党的地下工作、与中统和军统斗法等所显示出的机警、灵活的胆识就从略了。
  • 重生之大山小子

    重生之大山小子

    他,生活在大山深处,因为不满足于现状毅然走出大山。经过10年的奋斗,终于在老家盖起了房子,却欠下了对他来说的巨债,想做什么都不顺利,然而一场意外中重生,使他改变了生活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