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9000000016

第16章 茅以升与桥的故事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1933年3月,在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教书的茅以升接到杭州发来的电报和长函,要他立即前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茅以升遂到杭州作了一些关于钱塘江的调查工作。钱塘江,简称钱江,别名很多,如浙江、曲江和之江等等,它发源于安徽休宁的凫溪口,上游为新安江与兰江汇流而下的近山河道,一旦山洪暴发,水流湍急;下游有从举世闻名的杭州湾来的怒潮倒灌;江底为淤泥质细沙,一遇水冲,即被涮走。因此,在杭州流行的谚语中,有一句叫“钱塘江造桥”,用来形容不可能成功的事情。经过调查考虑,茅以升得出一个结论:在适当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从科学方面看,钱塘江造桥是可以成功的。

1933年8月,茅以升在浙江建设厅一间小房里开始进行钱塘江桥的筹建工作,接着厅内成立了钱塘江桥工委会,茅以升为主任委员。1934年浙江省政府成立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为处长,这个处长一当就是16年。桥工处开门的第一件事便是组成建桥班底,茅以升邀请了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桥梁专业第一班的中国同学罗英,茅以升很是尊重他,请他担任建造钱塘江桥的总工程师。后来,两人历经风雨,同甘共苦,成为桥梁事业的好伙伴。

当160多万美元经茅以升和曾养甫(当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多方奔波有了着落时,桥工处便开始了施工。当时通行的施工办法是招商承办。为了求图简快,更重要的是不必专为这一桥工而置办一套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桥工处也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经各委员会审查,最后由部、省会同批准,将正桥桥梁交由英国道门朗公司承办;正桥桥墩交由丹麦人康益开设的康益洋行承办;北岸引桥交由本国的东亚建筑公司承办;南岸引桥交由本国的新亨营造场承办。

茅以升对建桥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尽苛刻,大到钢梁的架设,小到每一颗螺钉都有严格的检查程序,每一捆钢梁上都有18000个螺钉,一共有16个钢眼,每一个螺钉安装后都有专门的人员逐个检查,不合格的螺钉做上记号,重新安装。茅以升自己也经常到建桥工地去,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桥上28万个螺钉,每一个都能挑起千斤重担。

钱塘江桥工程种类繁多,内容复杂,最后所取得的成功是以不少次失败为基础的。因而它的成功经验是很宝贵的。为了记录下这些可贵的经验,在工程进行时,他们做了两件事:一是分段写绘出各种工程的进展情况,一是将各种工程按实际经过拍成电影。这些对于后人的研究和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

1937年这一年,世界上有两座著名的桥梁在建造过程中,它们就是美国的旧金山金门大桥和中国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茅以升在美国的导师从远方给他发电说,你的彼兹堡同事施特劳斯已经完成了金门大桥的建造工作,金门大桥已经竣工了,日期是5月28号。旧金山金门大桥全长128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悬锁桥,这个记录直到1964年才被打破。茅以升这个时候已经接近完成他的钱塘江大桥。有一天,他的总工程师罗英出了一个上联,上联是八个字:钱塘江桥五行缺火。钱塘江这四个字的偏旁部首就是缺中国五行当中的火字,这个下联一直没有人能对出,但是不幸的历史事件就被罗英言重了,事隔不久,火真的来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全面爆发,日本人打响了全面侵华的第一炮,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战争的车轮开始迅速向中国的内地推进,茅以升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证实的预感,这位钱塘江大桥的最高决策者突然下令,在大桥南2号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大洞,这个大洞在设计图中从未出现过,茅以升也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过。

1937年8月13日,驻上海日军向闸北全面进攻,松沪会战爆发,上海陷入了战火之中。8月14日清晨,茅以升带领工程技术人员,赶到6号墩的沉箱里面,解决大桥最后一个技术问题,沉箱是一个沉入水30米的巨大箱子,空气压缩机把江水隔绝在外,可供几十人同时在水下作业,但每个人都要承受相当于外界3倍的空气压力,空气和电力由大桥电闸处通过一根管道传送进来,整个工作环境十分艰险。就在茅以升下到30米水下的同时,新组建的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击,第二大队首先出动,轰炸了上海日军的第三舰队,以及在杨树平码头刚刚登陆的日军。下午,日军出动13架重型轰炸机,到建桥机场报复,茅以升及工作人员继续在沉箱里作业,整个钱塘江、杭州处在狂轰滥炸之中,水下的茅以升并不知道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危险,突然沉箱里一片黑暗。一片死气的沉箱,终于迎来了光明,当茅以升从沉箱中上来时,杭州上空的机战刚刚结束,他发现整座大桥上只有一个管电闸的师傅,这位师傅的姓名无从考查,而正是这位师傅的手挽救了茅以升和几十位工程技术人员。8月14日这一天,整个钱塘江大桥没受到任何损伤,茅以升马上知道了空战胜利的消息。从死亡边缘刚回来的他,极有兴致地拉着总工程师罗英就着绍兴梅干菜喝了二两黄酒。后来国民政府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的下层单线铁路桥率先通车,至此,大桥的建造基本完成。在通车的当日,大批的军火物资开始从这条大桥上通过,整个工地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没有人再把造桥当作是一项工程。整个九月和十月,松沪会战异常激烈,各种物资通过大桥源源不断的送往上海,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挡住日本人进攻的脚步。

1937年11月5日凌晨,日本海军和空军狂轰滥炸杭州湾,日军在硝烟中登陆,马上迂回上海保山。日本海军陆战队随后在杭州湾源源不断地掩护,上海腹背受敌面临失陷,战局形势急转直下。茅以升闻讯后,在钱塘江大桥的动员大会上,大声疾呼,我们已处在战争之中,早一天造好桥,就多一份胜利的希望。

茅以升后来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钱塘江建桥回忆》,他这样写道:应该大抒特抒的是1937年抗日战争期间,建桥工人们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显示了无比的冲天干劲,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立志早日完成大桥的建造来支持上海的抗战。一个半月之后,工人们履行了他们的誓言,终于提前完成了钱塘江大桥的建造,一列列的军火通过钱塘江大桥被运到了上海的抗日前线。1937年11月11号这一天,持续了三个月的凇户会战结束了,结果是上海沦陷。此时,茅以升感到再也无力把握大桥的命运了。

1937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在杭州市内的西湖饭店钱塘江大桥工程处找到茅以升,丁教官在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后,简单地向茅以升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茅以升不愿面对的预感终于来到了眼前。丁教官告诉茅以升,所需炸药已直接由南京运来,此时就停在门外,炸药已分布在五孔钢梁和一个桥墩上,整个毁灭性破坏只需12个小时。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七七”事变后,他于南2号桥墩留下的长方形大洞,其实就是等待这一时刻的来临,而这种预感竟如此之快的应验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当天晚上就要将所有的炸药安放到位,茅以升很快冷静下来,修正了丁教官带来的方案,他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的严谨精确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南2号桥墩是实施计划的重点。

1937年11月16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炸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茅以升一直亲眼看到最后一跟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长的一天,他后来对家人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时说,自己的感受就像是把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子掐死在摇篮里。

1937年11月17日凌晨,所有的炸药都已埋好。就在这时,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为战势的发展,大量的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必须今天通车,浙江省政府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布满了炸药,此事得高度保密。

11月17日,茅以升没有指望能看到的大桥能全面通车的一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从杭州、宁波远道而来,无数的人们来到六和塔下的钱塘江边,连六合塔上都站满了人。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使劲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许多年后,这座大桥的建成,被评价为中国近代史桥梁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个里程碑呼唤着毁灭一同来临。茅以升后来在文章回忆中说,所有今天过桥的十万多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过桥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闪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算是空前的。

1937年的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下午3点,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的难民黑压压涌过来,面对密密麻麻的引线,茅以升无法下手。下午五点,日本人的先头部队已隐约来近,人群被强行拦阻,所有引线都点燃了。钱塘江大桥全长1453米,历经了925个日日夜夜兼程,耗资160万美元,大桥通车第98天被炸毁。

亲手建造的大桥亲手炸毁,茅以升站立桥畔的山头往事浮现,悲愤交加,心潮激荡,吟出《别钱塘》三道:钱塘江上大桥横,众志成城万马奔;

突破难关八十一,惊涛投险学唐僧。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安桥岂是干戈事,同轨伺文无让潮。

此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

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当时拍摄了一张茅以升炸桥前亲手绘制的钱塘江预计炸毁后的结构图。首先冲到钱塘江大桥的日本兵九勇合夫,在消烟散尽后拍下了炸毁后的钱塘江大桥。几十年后,九勇合夫来到北京将这张照片交到了茅以升的手中。

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茅以升的书桌前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最后,写了一首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1946年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开始修复钱塘江大桥,因时局动荡没能完成,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钱塘江大桥才重新全部修复。

1982年,当茅以升又一次踏上这座大桥时,对身边的人说,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1987年9月26日,这一天是钱塘江大桥通车五十周年,茅以升等九位当年参加建桥的健在者又被请回到了杭州,参加浙江省政府举办的隆重的纪念庆典。浙江省副省长李得宝发表了热情讲话,他说,50年来,钱塘江大桥对发展东南沿海经济,方便浙江人民的交通起了巨大的作用。解放前,钱塘江大桥屡遭破坏而不毁,解放后长期超载而屹立,其设计构造之高明,建造质量之优良,维护管理之精心是桥梁工程史上一大杰作。

钱江桥外座座桥

茅以升主持铁道科学研究院30年,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生产、学校、科研三位一体,要求现场人员留心科研,科研人员为运输服务。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下,铁道科学院的研究计划逐渐纳入轨道,研究成果逐渐为现场所承认,同时对专业的齐全、技术力量的培养、技术骨干的培植和各级领导干部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另外,在武汉长江大桥等许多重要的现代化桥梁建设中,在首都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茅以升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除此之外,茅以升还建造了许许多多精神之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给予茅以升的信任和荣誉,远非旧社会所能比拟。茅以升不仅在国内担任着繁重的工作,还多次受命以科技文化使者的身份访问英法等国家,作了大量的文化沟通工作和向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居留国外的知识分子提出“报国有门”的召唤,为大洋彼岸的炎黄子孙架起了建国之桥。然而他没有因为荣誉而止步不前,而是用新的尺度标准衡量和要求自己,进行世界观改造。从一个民主主义者,一个“科学救国”、“工程救国”论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者。他在每个岗位上都是尽心尽力地为祖国的需要做出无私的奉献。

作为一名科学家,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被当选为副主席。从此,科普、科协成为他的终生事业和日常工作。他认为科普工作是实现科技大众化的起步,是改造自然解放生产力的头等大事。他提出科学属于人民,要求把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到群众中去。他把科学普及作为科学和人民之间的桥梁,撰写了大量影响广泛的科普作品,引导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他还倡导大办科技报,办好科技报,通过科技报,因地制宜地把科学知识送给生产者,送给劳动大众。

茅以升兴趣广泛。他虽然工作繁忙,但仍然利用仅有的一点闲暇从事写作,写作内容一是科学,一是文艺,两者往往紧密结合。在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上连载的《桥话》,就是科技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通过《桥话》这座桥把桥的知识介绍给人民。《桥话》是以生动的文学语言来写的,发表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有一次,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写的《桥话》我看过了,想不到你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本书按历史顺序精选了中国古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讲述了他们从小立志立德、文武兼修的成才过程和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事迹。虽然他们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和时代背景不同,但他们的智勇韬略、精忠报国、出奇制胜的品质与精神,给读者以新的启示与鼓舞。
  •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籍中,虽然也有偶尔提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文字,但都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许多记载中,倒是有不少谈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先后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是非常陌生的。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产生,给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民群众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编年史、城市编年史、世俗人物的传记和游记等随之出现。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写东方国家的,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亦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

    智慧卓著的思想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用数据说话

    用数据说话

    这是一本角度新颖、实践性强的企业管理书。从大数据时代的视野出发,结合生动的企业管理案例,针对数量化管理思维、数量化管理工具与方法、对人的数量化管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量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此,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整、高效、可操作性强的良性管理体制,使管理者学会用数据说话、具备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从而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规避风险、高效复制成功经验,实现企业的国际化与员工的职业化,让企业在这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全书角度新颖别致,语言深入浅出。
  • 君七传

    君七传

    君子者,量无极,胸可吞百川流。君子不争,君子不器,君子行正道。在江湖纷纷扰扰的侠客中,有那么一个剑客,用着最直的剑,行着最直的道。
  • 决战杀马特

    决战杀马特

    前世,世界巨变,自己却没有获得机会;今生,早作准备,我要的不仅仅是复仇。咦,这是最好的炼丹炉,此物倒是与我有缘;嘿,这不是第一战斗狂人吗,罢了我收你做个记名弟子吧;哇,这个小妖可是最强妖修,勉为其难收你当坐骑吧;各位,此地乃是我的,下面的灵石矿,自然也是我的:可是,究竟为什么是杀马特获得了机会呢?我还要找个答案。
  • 斩世记

    斩世记

    一个普通的山村,一个不幸的单亲家庭,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一场才刚刚拉开序曲的动乱,却让苏易坠入了魔窟,入兽笼、战巴蛇,经历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逃脱却被刚刚出世的青龙抓入如来神藏之中,哪知那如来神藏竟是五千年前的山女所设,其中布满了各种机关阵法,危机重重,可这才是他故事的开始......
  • 《“洋大人”在民国》

    《“洋大人”在民国》

    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成千上万的外国人涌人中国:有的是受政府委派,有的来自民间组织,有的是来商业淘金,有的是来劫掠财富。无论哪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获取利益——或者是个人利益,或者是国家利益。而中国,作为延聘方,有时左右逢源,有时腹背受敌,在尔虞我诈中艰难前行。来华的洋人渗透各行各业,不计其数,这本由白海军所著的《“洋大人”在民国》仅以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少数几个洋人为例,讲述他们的“中国故事”。
  • 致命纠缠:邪少不要太火爆

    致命纠缠:邪少不要太火爆

    被一个强取豪夺,位高权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要有多坏有多坏的富二代看上会有什么后果?那你会很惨!那被两个强取豪夺,有钱有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且没有一点公德心,没有一人情味,只知道一味掠夺,还是花心大萝卜的富二代看上会有什么后果?呃…你可以请求上帝,让自己别死得太惨!
  • 符箓惊神

    符箓惊神

    林达被狡猾无比的老妈红玉送到黄泉门下学艺,习艺小成后,得知老妈要为老爸报仇将目标锁定在仇人女儿易真身上,他就回到大学暗中保护易真,果然易真遭遇刺杀,被林达救下后,林达老妈红玉将他接回家中,看到家中的李至善昨天刺杀易真的那个人,刚让老妈答应不杀易真就知道被老妈骗了,再次跟随老妈去逃,最终老妈要易真爱上他才会放过易家的人,回到学校将一切都和易真说了,李至善因为被红玉骗得大亏,找到林达,当他言语间侮辱红玉时将林达激怒,林达用符咒轰了下来……
  • 食神杨小过

    食神杨小过

    高三六班杨小过,是京华中学的风云人物。首先,他生的一副好皮囊。一米八五的个头,龙眉凤目,玉树临风,脱衣有肉,穿衣显瘦。......谁也不知道杨小过的真正秘密,他乃是诸神大陆转世重生的至尊丹王!......从异世转世重生,杨小过怎么却混成了食神?
  • 灭天演义

    灭天演义

    混沌中,孕育三能:盘古,女娲,魔祖。一场大战,魔祖被封,盘古身陨。为了天地大计,女娲造人,以期未来的灭天大战!!!是魔高一丈还是道高一尺。盘古又有着什么手段来保护三界众生,上古混沌究竟又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敬请关注《灭天演义》
  • 灵异事务所之人偶

    灵异事务所之人偶

    行走在人潮涌动的街道上,或许你就会与他擦肩而过。回首的瞬间,被他深深地吸引……没人会知道他是谁,他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追逐者……又或者是……==================连赶了好几天!多多支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