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59200000002

第2章 教育思想(1)

整顿积弊

张之洞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认为人才的多少,决定着国家的强弱,所以他反复强调“人才日多,国势日强”,而要培养人才,在于兴学,因此他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有着较深的认识。他说:“人皆知外洋各国之强由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国势力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特别是他通过中法战争的刺激、办洋务的困难,更深切地感到人才缺乏,看到中国没有西方的船坚炮利,缺乏懂西文、明西政、会洋务的人才,实为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于是便为兴学育才而奔走呼号。他反复强调“今日中国欲转弱为富强,舍学校更无下手处”,“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办学业不能育才”,他批评那些不想兴学却想求人才的人“犹如不树林木而望隆栋,不作陂池而望巨鱼”,那是根本办不到的。当然,张之洞不可能从根本上认识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腐朽的专制制度,恰恰相反,他的兴学育才活动,正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其政治立场上看,他的教育思想无论是为培养“出为名臣,处为名儒”的学生,还是培养为国家自强的军事人才、科技人才、翻译人才等等,都贯穿着“中体西用”的思想,既坚持传授纲常名教的封建传统旧学,同时又主张增授西学,逐渐清除传统教育的积弊。他认为传统的科举考试“因题为文,文囿于题”,不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只有兴学,才能为国家多培养人才,甚至在临终前的遗折里,还强调“用人养才尤为国家根本之计”。张之洞的办学活动可说是呕心沥血,在朝野赢得了“第一通晓学务之人”的称誉。

兴办新式学堂

在中法战争之前,张之洞对书院教育较为重视,以为它可以培养出“通经为世用,明道守儒珍”的名臣名儒,因此创办了一系列书院,如湖北经心书院、四川尊经书院、山西令德书院、广东广雅书院等。在创办书院过程中,他经历了中法战争,此时的张之洞,身任两广总督,因重用老将冯子材,获镇南关大捷而名声大振,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才缺乏,认识到了人才比武器更重要。他说,如果“有船而无驾驶之人,有炮而无测放之人,有鱼雷而无修造演习之人,有炮台而不谙筑造攻守之法,有枪炮而不知训练修理之方,则有船械与无船械等”。此时他已看清了旧的书院,是不能培养出从事军事活动、洋务活动的专门人才,于是便有意识地开始进行书院改制。1890年5月,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武昌设立两湖书院,除设经学、史学、理学等六门课程外,又增设新学,开设了天文、地理、数学、测量、化学、博物学、兵学、史略学及兵操等新学科。1898年5月,经心书院亦酌照学校办法,开设外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张之洞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既免迂陋无用之讥,亦杜离经畔道之弊”,“总期体用兼备,令守道之儒兼为识时之俊”。不过在此之后,他再也没举办过书院,而是开始兴办学堂。

张之洞办新式学堂,是受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张之洞属两江总督后,身处“华洋杂处”之地的通商口岸,使其洋务思想进一步得到发展;二是在书院改制过程中,逐渐对书院的弊端有了新的认识,在实践中看到了书院不及学堂,感到“今日书院积习过深,假借姓名希图膏奖,不守规矩,动滋事端,必须正其名曰学,乃可鼓舞人心,涤除习气。如谓学堂之名不古,似可即名曰各种学校,既合古制,且以名实相合得来的当……”。1901年5月,他与刘坤一合奏《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主张以学堂代替书院。张之洞并非中国近代史上创办学堂的第一人,但却是创办新式学堂最多的人,他一生共创办了军、工、农、商、医、师等一系列专门系统学堂。

1.武备学堂。同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一样,张之洞最早创办的学堂也是军事学堂,从1887年起,他先后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目的在于培养军事人才。他认为,“查自强之策,以教育人为先;教战之方,以设立学堂为本”。当然,张之洞创办的种类武备学堂,既有增强自身实力,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防范人民革命一面,也具有抵御外国侵略的一面。

2.实业学堂。张之洞在兴办洋务企业中,感到了人才之少,求知之难,于是便把兴学育才创办实业教育放到了洋务活动的首位。他在《劝学篇》中说:“石田千里,谓之无地;愚民百万,谓之无民;不讲农工商学,则中国地中广,民虽众,终无解于土满之讥矣”,这些充分表现了他对农工商教育的重视。为此他创办了许多实业学堂,其中主要有:1892年创办湖北矿物局附设化学堂、矿学堂;1891年创办湖北算术学堂、铁路学堂等,这些学堂虽然是零星开办的,但他们均以学习西方科技为目的。如在创办农务学堂时,张之洞申明其创办原因是:“窃唯富国之道,不外农工商三事,而农务尤为中国之本,……查农政修明以美国为最”,故“选募美国农学教习二人来鄂,……并购致美国新式农具,……兹于湖北省城设立农务学堂”,招“有志讲求农学者入堂学习,研求种植畜牧之学”。可见其办学目的在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些实业学堂的建立,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3.师范学堂。张之洞在兴办各类学堂中,深切感受到师资难觅,为解决这一难题,他派出了30名学生赴日本学习师范,但这毕竟解决不了大量师资供应问题,于是决心创办师范学堂。他在秦折中说:“查各国中小学教学咸取才于师范学堂”,故认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关系至重”。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他先后创办了一批师范学堂,如1902年的湖北师范学堂、1904年设两湖总师范学堂及湖北师范传习所等六所师范学堂。这些师范学堂,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师资力量。

4.方言学堂。张之洞十分重视外语教育,他认为:“知中而不知外,谓之聋瞽,不通西语,不识西文,不译西书,人胜我而不信,人某我而不闻,人规我而不纳,人吞我而不知,人残我而不见,非聋瞽而何哉?”于是他积极办方言学堂,以培养外语人才。他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外语学堂之一,在《自强学堂片》中,张之洞强调指出:“方言学习泰西语言文字,为驭外之要领”。为此他开设了日、英、法、德、俄五种外语。1898年他又办方言学堂仍开设上述五种语言。张之洞在谈其办学目的时说:“欲使学者皆能自读西书自研西法,……既不必读辗转传翻之书,致得粗而遗精,亦不致辞墨守西师一人之法,致所知之有限”。由于他大力倡导外语教育,对培养外语人才和引进、传播西学都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5.普通学堂。在各类学堂创办发展的同时,张之洞也意识到了基础教育的落后,使兴学育才受到阻碍,于是便积极发展普通教育。为此,他先后创办了初等、中等、高等学堂,仅在武昌就设初等小学堂六十所,高等小学堂五所,此外又设中学堂、两湖大学堂。值得一提的是,张之洞对妇幼教育还是较为重视的,他在湖北先后创办了一些妇幼学堂,如1907年7月在武昌设湖北敬节学堂,聘日本教习讲授女子师范,家庭教育,同年又设湖北育婴学堂,聘日本女教习讲授保育幼儿、教导幼儿之事,1906年又设湖北女学堂,此为中国近代女学之始。

6.游学教育。游学教育既留学教育。张之洞十分重视这一点,他认为“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在派遣留学生时,他特别重视留日,在他看来这样一是路费少,二是易于考察,三是文字易通晓,四是两国风俗相近,易仿行,赴日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据粗略统计,湖北是当时派遣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后来相当多的留学生在民族危机面前,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站到革命一边,如吴禄贞、张继煦等。这又使得张之洞深感不安,于是分别制定《约束游学章程》、《奖励游学章程》,对所谓“妄发议论,刊布干予政治之报章”的留学生,要“立既停辍,如有不尊,既行退学”,对于“循理守法”的留学生,则给以举人、进士出身。张之洞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对于真正具有新的思想风貌的人才是不能容忍的,他办学的手段是新的,但要维护的体制却是旧的。

定学制,废科举

张之洞晚期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主持制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行的近代学制——癸卯学制,并对科举制度的废除,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03年5月,张之洞应诏入京,与张百熙、荣庆商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在此后几个月内,张之洞实际主持了一系列教育制度的制定工作,年底由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制定了癸卯学制。这个学制第一次具体阐述了中体西用的立学宗旨,它规定“无论何等学堂,均以中孝为要,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瀹其知识,练其艺能。”这个学制,虽然是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服务的,但它毕竟是一个“博考外国各项学堂课程门目”,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带有资本主义因素和色彩的学制。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培养封建官吏和士大夫变为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各级各类学堂根据学制开放了西方近代学科,如历史、地理、算学、体操等;学校体系和管理制度日趋完善。于是近代中国以小学、中学、高等学堂为主干,辅以师范学堂与职业学校,以京师大学堂为最高学府的新教育体系形成了。

张之洞在制定近代学制的同时,对改革科举制度和废除科举也起了重要作用。张之洞是一个关于通权达变的人物,在从事洋务活动和教育活动中,他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认为八股取士,“自明至今,行之以五百余年。文胜而实衷,法久而弊起”,建议清政府改革科举制度。1898年7月,他与陈宝箴上《妥议科举新章》长折,建议“合科举、经济、学堂为一事”,主张考试增设西学经济各科,如“各国地理、学校、财赋、兵制、商务、刑律等类”,以及“格致、制造、声、光、化、电等类”。清廷认为其所奏各节“剀切周详,颇中肯”立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并令嗣今后一切考试,“不得凭楷法之优劣为高下”,而应以讲求实学、实政是务。1989年戊戌变法之时,张之洞又与湖广总督刘坤一会衔上奏折,洋洋万言,以“设立武学堂”、“酌改文科”、“停罢武科”与“将劝游学”等四事,专议育才兴学,提出“窃唯今日育才要旨,自宜多设学堂……方为有裨世用。”为此就要“渐改科举之章程,以待学堂之成就。……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取士这额,为学堂取士之额”。1903年,张之洞又与直隶总督袁世凯一起,向朝廷奏请变通科举,再以科举阻碍学校,请按年递减中额为言,指出:“学校之敌,……实募甚于科举。盖学校在于人才,科举所以抡才,使科举世闻名于学校一贯,则学校不劝自兴;使学校与科举分途,则学校始终有名无实”,原因在于学校“必累年后而成材,科举之诡弊相仍,可侥幸而期获售,……人见得其易也,群相率为剽窃钞袭之学,而不肯入学堂”,于是奏请“将各项考试取中之额,……按年递减”,“移作学堂取中之额”,使学堂“普兴,人才接踵而不可胜用”,但在变能科举实践中,他发现若不彻底废除科举制度,则兴学远望,于是又于1904年9月,同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人联合上呈《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折》,得到清廷的同意,谕令立即停罢科举,使在中国推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终于得到废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其所著《劝学篇》就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宗旨。《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九篇,讲中学;外篇十五篇,讲西学。“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扁务通,以开风气”,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旧兼学”,“不可偏废”。

同类推荐
  • 艾克卡

    艾克卡

    这是一个当代美国汽车大王的故事,也是一本美国金融巨子感人肺腑的传记。这部传说谈的人和事纯属大洋彼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艾克卡的个人奋斗史。世人如此称赞艾克卡,崇拜艾克卡,迷恋艾克卡,他的书在世界各国印了上千万册,这是不足为怪的,这足以证明人的能量是无限的,人的感情是没有国界的,人类在生存竞争中进步,社会在发展中走向成功的里程碑。艾克卡这个成功者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他攀登的每一步都会出了汗水、心血和代价,有时甚至是屈辱的代价。他曾尝试过从珠穆朗玛峰被人一脚踢下来的痛楚。
  •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史·人物传记选编

    元朝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后来借用畏兀儿文写蒙古语,创制了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到1260年,忽必烈又命国师八思巴用藏文创制“蒙古新字”,作为官定的蒙古文。因此蒙古建国前和建国后的一段历史,都是后来追述的,比较简略,也有错误。蒙古太宗(窝阔台)到宪宗(蒙哥)时期编成的史书《元朝秘史》,就是用畏兀儿字的蒙古文写成的。这部史书对了解十二至十三世纪上半期蒙古族历史有重要价值。
  •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秦始皇(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以秦始皇这个人物的历史轨迹为骨架,以生动的故事为血肉,勾勒出名人们精彩的人生画卷;多用有表现力的口语、短句,不写套话、空话,力戒成人化。他用铁的手腕厉兵秣马,建立起强盛的秦国;他统帅雄师百万征战七载,统一了战国纷争的中华;他采用法家思想破旧立新,奠定了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基础。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机构,名家辈出,成绩斐然,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热门推荐
  • 武林易侠传

    武林易侠传

    我,易小知,一个自幼喜欢命理,相术,堪舆,占卜等周易玄学的少年。当我遇见她的那一刻起,灰白世界一下子充满了颜色。就算因此卷入到永无休止的武林斗争之中,我也能利用所学在阴谋阳谋的博弈中先人一步。只要能让我们好好的一起生活下去,就算毁灭整个武林,我也在所不惜!
  • 冷情少女闯校园

    冷情少女闯校园

    【这是一部由六个人引发的爱情故事,这是一幕尽情挥洒泪水与欢笑的青春热血盛宴。】她,是国民初恋,绝美杀手,时而高冷,时而呆萌。他,是国民男神,极品boss,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给她一场最难忘的爱恋,而这场梦幻般的故事却成为了她一生中最不敢想的噩梦。五年后,死而复生的她再次归来,成为了他公司里的首席设计师。她忘记了所有人,忘记了所有事,本想过最平凡的生活,却在兜兜转转之后再次陷入了他的陷阱。恢复记忆后的她,面对的却是与他的生死之战。她在他面前举着枪,妩媚一笑:“想要我的心,不如拿你的命来换,如何?”酸酸甜甜的青春,懵懵懂懂的爱情,在他们心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 我的童养媳是吸血鬼

    我的童养媳是吸血鬼

    一个不靠谱的父亲,教育出的一个不靠谱的少年,为了让少年保持自己的灵媒之体,而又不至于家族绝后,给少年找了一个吸血鬼的童养媳。少年走出大山,踏入繁华都市,经历种种奇闻异事,有惊悚,有悬疑,还有人性的贪婪。
  •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下的大裂变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下的大裂变

    本书力图满足读者“看热闹”和“明智”的两种需求,同时,笔者还有一点存心,那就是汲取古人思想学说中的人性光辉,涵养我们的心灵。在风格上,尽量写得轻松些。当然,限于笔者水平,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景,到底如何,还需读者评判。
  • 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得到归宿

    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得到归宿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东南亚、南亚旅行游记。末末旅行的时间很长,因为她有一个理想,就是在许多星球之上,都留下足迹。虽然她有时也会迷惘,会怀疑离我们最近的地方,是否路途最远。但就是在路上,她懂得了如何与自己、他人与世界相处。
  • 仙丹修炼守则

    仙丹修炼守则

    大炼丹师路凡一心想要追求十品丹道极致,为此他不惜为艺术(?)献身,成功被丹雷劈成了一枚仙丹——“等等,你这个剧情好像有点不对?”
  • 天使寻爱任务

    天使寻爱任务

    “你别吵!”周斯逆锁了锁眉,眼中怒火朗朗升起。全班的眼神盯着周斯逆看,老师怒视着周斯逆。梦雪和周斯逆不免有些尴尬,地下了通红的脸,梦雪小声嘀咕道:“周斯逆,你!!气死我了,名誉全被你毁了”“叮铃铃~”好不容易下课了。梦雪一节课的心都飞到北京去了,一下课,梦雪边不知不觉的屁颠屁颠的跟着周斯逆走。周斯逆住在8楼,周斯逆不坐电梯,于是梦雪跟着周斯逆爬上了8楼。在周斯逆要开门的时候,周斯逆转过身:“你到底有完没完啊。你跟我走那么一段路就算是巧合,你现在可以走了吧!我家在这,然而你家不在这里,快点给我走,苏梦雪!”“周斯逆你就是欠揍‘揍死你’······
  • 机甲之神

    机甲之神

    这是一个关于机甲的故事,一个成神的传说……数万亿生灵的亡魂成就了一代英雄,然而让李轩抬头仰视英雄,他做不到。他会在战场上树立自己屠夫之名,英雄?俘虏回去,你也是英雄?这么不值钱的东西,踩,往脸上踩,兄弟们,你们把鞋脱掉干什么?不用脱鞋,直接踩,哦,没洗脚啊!那脱了鞋踩也行。李轩,一个注定成神的人。书中只有颜如玉。
  • EXO之女主死的太冤

    EXO之女主死的太冤

    女猪脚因为车祸死了,阎王闲女猪脚死的太冤了还,又看到女配的陷害而女猪脚还傻傻的把她当做最好的损友,还傻傻的以为自己之所以死是因为这场车祸。其实是……
  • 网游之江湖豪情

    网游之江湖豪情

    人生与世上能有几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今日别离共你双双两握手,友谊常在你我心里。今天只有暂别,它朝也定能聚首,纵使不能见面。始终,始终也是朋友,说有万里山,隔阻两地遥,不需见面,心中也知晓,友谊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