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17

第17章 旷世天才 (1)

16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跨越英吉利海峡的学术战争。这是科学家和数学家的战争,也是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战争。

英国战士洛克在和莱布尼兹的辩论中没有占到上风,而且在51岁的时候,洛克卷入了英国的政治斗争。斗争失败后他被政敌排挤,只得离开祖国。他去哪了呢?

还能有哪?荷兰呗。

此时英国刚刚在战争中打败荷兰,获得了海上霸权。但荷兰仍旧是欧洲最自由的国家。就算在学术上与荷兰哲学家们作对的洛克,也不得不用自己的行动承认了荷兰的宽容。

可以说,在第一回合里,英国人没占到什么便宜。

但是,很快,英国最重量级的选手要上场了。

没有他,以英国小小的面积,要想对抗整个欧洲大陆恐怕是痴人说梦。而有了他,英国学者一下子成为全世界最权威、最有话语权的人。

这个威震天下的神仙就是牛顿。

牛顿,旷世天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炼金术士、小心眼儿、世界末日预测者。

——对,你没听错,牛顿晚年通过复杂的公式,计算出了世界末日的具体时间,就在2060年。

呃……似乎就快要到了,好在我们还有时间把剩下的故事说完。

牛顿最重要的成就是力学。他发现了万有引力,揭示了天体运行的规律。他提出的力学定律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不可撼动的。

牛顿的第一身份是科学家,自然在哲学上更倾向于经验主义。牛顿热衷于做实验,他的成就也都来自于做实验,因此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发明假说”。潜台词就是,理性主义者们那些坐在屋子里空想出来的假设,哥们我是不同意的。

莱布尼兹不是把洛克给灭了吗?牛顿不仅在哲学上倾向于经验主义,在现实中还是洛克的好朋友。洛克赏识牛顿的才华,依靠他的社交关系提携过牛顿。一看好哥们被莱布尼兹欺负了,牛顿二话不说,哥给你报仇!

牛顿说到做到,只不过……他赢得可有点不光彩。

牛顿和莱布尼兹都是数学家。牛顿灭莱布尼兹,就灭在了微积分发明权这件事上。

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两个人独立发明了微积分,所以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叫“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合在一起表示的。

但当时没人知道真相。人们只知道牛顿和莱布尼兹都发表了自己的微积分论文,而牛顿的完整论文要比莱布尼兹发表得晚。按照咱们今天的习惯,学术发明权的问题很好解决。谁先发表的论文,哪怕早发表一天,谁就应该拥有发明权。而莱布尼兹的论文比牛顿早了足足三年。

但当时牛顿的声望、权势都比莱布尼兹强,再加上很多英国人出于民族主义支持牛顿,所以两个人在学术界大吵了一番架。无非就是指责对方某年某月看过自己的笔记,某年某月我给你的信中透露了我的微积分思想之类。

架吵了很久,莱布尼兹向在学术界有巨大声望的英国皇家学会申诉此事。

不久,英国皇家学会经过详细认真的调查后庄严宣布——牛顿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莱布尼兹是个大骗子。

备注:此时的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就是牛顿,而且是他本人起草的这份调查报告。

不仅如此,据霍金说,当时大部分为牛顿辩护的文章都是牛顿自己匿名写的。对手的声望本来就极高,再加上有英国皇家学会的支持,对手没事还使两招阴的,莱布尼兹的处境可想而知。

牛顿的学霸行为还造成了另一个后果。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比牛顿的更简单易用,当时整个欧洲都采用了莱布尼兹的符号,包括我们今天用的也是莱布尼兹的。而英国出于民族主义,坚持使用牛顿符号,使得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科学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100多年后,英国实在绷不住了,才放弃了难用的牛顿符号,改用莱布尼兹的。这100多年的死要面子给英国学术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顺便一说,这不是牛顿唯一的学霸行为。他不仅对外国学者狠,对自己的同事同样毫不留情。比如罗伯特?胡克,也是个历史上有名的大科学家,制作过一些很牛的机械,还发明了“胡克定律”以及“细胞”一词。

最开始,牛顿和胡克在光学问题上吵了一架。那时两个人都是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胡克已经有了很大的声望,牛顿只是刚出道。胡克把牛顿狠狠地损了一顿,牛顿非常生气,却只能忍气吞声。

两个人毕竟都是文化人,又是同事,所以吵了一顿之后,表面上还互相给面子,写信讨论起科学问题来。结果两个人又因为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吵起来了。

吵着吵着,胡克抓住牛顿的一个低级错误,在皇家学会当众宣扬来羞辱牛顿。可想而知牛顿有多生气。没办法,比人家地位低,牛顿还是忍了。

1686年,牛顿终于扬眉吐气。他发表了代表他力学成就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原理》中就包括了和胡克有争议的平方反比定律问题。当时胡克地位尚在,再加上牛顿好朋友哈雷(就是哈雷彗星的发现人,因为他出的钱,《原理》才得以出版)的调停,牛顿在《原理》中注释了一句,说平方反比定律也被胡克独立发现。

《原理》发表之后,牛顿名声暴涨。胡克看牛顿赢得了那么大声望,急了,接二连三地要求牛顿进一步承认是他先发现的平方反比定律。

此时的牛顿声望日盛,算是翻了身,已经不用看胡克的眼色行事了。所以牛顿对胡克的回应是:不仅没承认胡克,还在《原理》中把几乎所有涉及胡克的引用都删掉了。

闹啊,你还闹不?

胡克虽然很生气,但地位已失,回天乏术。牛顿那时的声望已经无人能敌。

晚年的胡克变得脾气古怪,愤世嫉俗,找机会就咒骂牛顿,一直骂到死,也不能撼动牛顿的一根汗毛。

说牛顿小心眼,是因为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

胡克晚年双目失明,两腿浮肿,在伦敦去世。

几个月后,牛顿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不久,皇家学会的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被解散。

牛顿要烧毁胡克的手稿和文章,被人阻止。

胡克存放在皇家学会的研究资料和实验器材在搬迁中“丢失”。

皇家学会取下了胡克的照片,以至于如今一幅胡克的画像都没留下来。

傻瓜都能猜到这些事是谁干的。

胡克也算是一代大科学家,结果身后遭遇如此不堪。论品行,胡克的心胸也未必比牛顿宽广,只能说成者王侯败者贼。胡克输在了学问和声望没有牛顿高、死得比牛顿早上,落下了一个连画像都没留下的结果。

牛顿能在和旁人的斗争中节节胜利,归根结底,靠的是他在力学上的伟大成就。别人对牛顿什么都能质疑,唯有学术上,谁也打不过他。

但就算是牛顿这么强的对手,莱布尼兹仍旧给了他一次反击。

牛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发现万有引力。但牛顿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能说明相隔万里的星球之间到底是怎么产生引力的。连牛顿本人都不相信,相隔这么远的星球在没有任何媒介的情况下还能发生力的作用,他说“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至极”。

这也不能怪牛顿,因为直到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力的原理才有了令人满意的解释。

聪明的莱布尼兹立刻发现了这一点,攻击牛顿说,你如果不能解释物体之间到底通过什么媒介产生的引力,那么你这理论就是一番空话。

莱布尼兹这反驳又准又狠,牛顿真没法招架。

说到万有引力定律,法国人在这问题上也有民族偏见。笛卡尔在牛顿之前提出过“旋涡说”,大意是宇宙中充满了一种叫“以太”的物质,这种物质形成了旋涡,所以才出现了星星的公转和自转。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报复牛顿在微积分上的霸道,法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旋涡说”而排斥万有引力定律,直到后来伏尔泰对万有引力定律大加赞扬,情况才有所改观。就像英国在微积分上吃的亏一样,法国的物理学界也因此吃了大亏。

所以说,在学术上,民族主义真是要不得呀。

牛顿和莱布尼兹之间的对战告一段落。但以牛顿的成就,他对哲学的影响绝不只是搞搞辩论那么简单。

机械论

大部分哲学家之所以能在哲学史上留下一笔,当然是因为他们亲自研究了哲学,就具体的哲学问题提出了出众的看法。

而牛顿能给哲学留下影响,却不是因为他进行了什么哲学研究,而是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实在太大,余波就把哲学给影响了。

这个成就就是他的力学理论。

简单地说,我们衡量某个学说、理论、定理是不是好用,有两个标准。

第一看它能否准确地预测未来,第二看它是否足够精简。

首先,理论是用来指导我们行动的。理论好不好用,就看它能不能准确预测特定条件下的事实。

比如说古代人研究历法,为的是预测天气,好指导农业生产。历法对天气预测得越准确,就越成功。

再比如天文学。一个天文理论只能解释过去已有的观测资料,这不叫本事。关键看能不能预测到未来的天文现象。预测越准的,就是越优秀的理论。

第二个标准,就是一套理论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越精简越好。

我们今天都接受“日心说”,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己还自转。但是不要忘了,运动都是相对的啊。假如我们以地球为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我们同样可以描绘出太阳等星球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轨道来,同样可以符合天文现象,这不就成了“地心说”了吗?

同类推荐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大学论·意志升华论

    当一个生命主体降生在大地上,不论是什么样的一个生命,他都有他的角色与任务,而这样的任务是在生命主体不断成长过程中形成并使其为之奋斗的,退一步说,生命本身的存在其实就是最根本的、最初级的价值目标。如果人一旦连这一价值目标也不去认可,那么这样的生命只能谓之为行尸走肉,也就不会再有更多的生命主体的需求与欲望以及价值实现与满足。意志就是脊梁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的根本。
热门推荐
  • 轮回之逆天传说

    轮回之逆天传说

    一个不甘屈服于天道之下的传奇,一生只为堪破轮回,跳出五行还己自由之身。
  • 豪门霸宠:军少的甜妻

    豪门霸宠:军少的甜妻

    她。被人误会成了一小孩的妈妈!这丫的也就算了。回家时还遇到“狗”了!直接把她新买的裙子给弄脏了!娇妻脸一黑。向某男质问道“:你能不能更不要脸!”某男笑道“:当然能!你可以去床上体验一下我得不要脸!”娇妻脸色一窘。这个骚男太不要脸了。可为什么她偏偏就爱上了他!
  • 情深缘浅怎奈何

    情深缘浅怎奈何

    看过电视剧重生之名流巨星,想写下自己的感受,通过不同的人的视角去诠释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活的很不容易,都有自己难以诉说的隐情。有些事情只能默默的放在心里。
  • 异界美女种植农场
  • 深沉王妃会赚钱

    深沉王妃会赚钱

    因为与暗恋之人错过的她只想找一个老实的人嫁了,过那种平静如水的日子。而他是被人陷害落难时被她相救,从那以后总是“以身相许”的跟着她,扬言要负责。“你为什么总是跟着我?”“我已经以身相许了,娘子别不要我啊。”“谁是你娘子了,别乱说。”
  • 古镜奇谭

    古镜奇谭

    三世的诅咒,解开三世的爱恨情仇,妖狐转世的她,为寻求长生不老而远渡蓬莱,这一世,她再次遇上天命,但她已然明白根本斗不过天,无可奈何,她只得顺应天命,愿来生再携手共济
  • 百界千如

    百界千如

    忍辱受杀,历尽他万辛千苦,到得头来,终是一空寂。展翅登高,依着那冥冥命运,一纵鹏程,亦博个苦果。人生若梦,梦中多难,惊惊惊,一身冷汗,一行一难,边行边看,纵斗转千回坑多山多险,亦拨云见日填河翻云端。
  • 首席大大宠妻制:老公请接招

    首席大大宠妻制:老公请接招

    明明很爱对方,但表达出来又不是个意思。“我要跟着你!”某男展开不要脸攻势“…”某女径直走向女厕所。明明想好好相处,但某男克制不了自己:“我喜欢你的衣服。”这就是你天天跟着我的理由吗:“我不要衣服了别喜欢我好不好!”某男立刻来劲,立马扑倒。“我是你亲戚!我们不能在一起!”“你是我的一切,我只能和你一起!”
  • 龙牙无敌

    龙牙无敌

    中华大地到处战火连绵,日军正嚣张的欺辱在我们中国人头上,而他,圣杰明,却一次次打出了中国人的气势。
  • 冷酷将军邪娘子

    冷酷将军邪娘子

    她,出尘脱俗的清雅女子,她,古灵精怪的神奇女子,同样的一个人,却有着不同的身份,头牌花魁?神秘大盗?究竟哪个才是她的本性?本来以为只有她是多变的,原来这个常胜将军也不简单啊,她这个百变女王倒是要和他斗上一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