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100000027

第27章 康德的现实意义 (1)

康德构造的哲学世界看上去很复杂,很抽象,但其实非常聪明。

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怀疑说对因果律乃至对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

康德的解决方法是,他把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另一个部分则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的那部分因为永远不可知,所以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我们在可把握的世界里生活,理性就又恢复威力了。

这样既没有破坏休谟的理论(想破坏也没那能力),又让人类重新信任理性,重新踏实了。

康德的学说并不是一个和我们完全无关的玄学,而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假如我们接受康德的世界观,我们就同意,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我们只要安于在能认识的世界里生活就对了。

这可以用来应对一些没有确凿根据的阴谋论。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缺少阴谋论。比如我们都生活在《黑客帝国》般的虚拟世界里呀,比如这世界是由秘密组织控制的呀,比如某年某月是世界末日呀。有的人会觉得,不能证明这些阴谋论为假,就活得不踏实。

但关键是,对一些阴谋论,我们永远也无法证伪。我们永远也不能证明我们没生活在虚拟世界里;我们永远也没法证明,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全都是假象;我们永远也没法证明,下一秒钟世界不会被某种我们从未认识到的力量毁灭。按照康德的世界观,这些阴谋论正是属于我们永远无法认识的世界。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管它做甚!

阴谋论的真伪问题属于我们不能认识的领域,费劲去研究它只会徒劳无功。就像研究“二律背反”会出现矛盾的结论一样,当我们谈论阴谋论的时候,正方反方都会说出一大堆互相对立的道理来。看着都有理,其实全都是空谈而已。我们不需要管它,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就是了。

另外,康德还帮了神学家们一个忙。

在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上,喜欢抬杠的哲学家们提出过很多悖论。比如我们前面提过的,罗素就用逻辑推理质疑了上帝的存在。还有一个很常见的质疑是:“上帝能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一般的神学家大多用“该问题是伪问题”等话来反驳。但假如我们要遵守逻辑规则的话,我们自然可以得出“世界上不存在无所不能的人”的结论。而基督教说上帝无所不能,那么必然就会和逻辑产生矛盾了。

但问题是,上帝一定要遵守逻辑规则吗?

康德对理性的限制给了上帝可以不遵守逻辑规则的前提。康德论证了,理性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对于“二律背反”问题,理性就无法去讨论。因此并不是一切事物都要遵守逻辑。所以上帝用不着遵守逻辑,人类不能用理性去理解上帝,这些观点都是可以成立的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的。那么,有没有四维空间,四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的呢?注意,我们这里说的第四维不是时间,就是纯空间上的四维。

我们想象,假如有一种纯二维的生物,就好像平面上的一幅画一样。他们能感受到什么呢?他们只能感受到正方形啊,三角形啊这些平面图形,他们永远感受不到体。我们去看他们就觉得很可怜了,我们这世界中的一切他们都不可能理解,连这世界的存在他们都不知道。那么,会不会有一种四维空间的生物,觉得我们这些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永远不能体验到四维空间是一件很可怜的事呢?

这让人挺好奇是吧。

其实我们有办法间接体验四维空间。

假设有一个二维空间的生物代号为A,他只能理解二维的空间。我们可以给他所体验到的平面图形,加入一个时间的维度,给他凑成三维。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正方体想要让A体会,那么我们可以让这个正方体慢慢穿过A所在的平面。这时,A只能看到正方体和平面重合部分的二维图形,但这个二维图形是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除非这个正方体的一面和A所在平面平行,并且正方体按照垂直于A所在平面的方向穿过,那么A就只能看到他的世界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正方形,过了一会儿又突然消失了。所以别这么干,给正方体找一个“怪”点的角度。)

虽然A仍旧不能想象三维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他间接感受到三维正方体。当然,正方体通过平面的角度和速度不同,A所体验到的那个不断变换的二维图形也就跟着不同。

同样的办法,我们也可以让一些四维图形来通过我们的空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些不断变幻的三维图形,这就是四维图形在我们世界中的投影。网上可以搜到这类科教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亲自看看。

不过你看了大概会失望,因为你根本看不明白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稀奇古怪在不断变形的三维体,数学家们告诉我们这就是某个四维空间里的正多面体。我们仍旧感受不到,这东西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虽然很聪明,我们虽然有数学家也有计算机,但是我们永远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四维空间。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局限,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超越不了。四维空间里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东西,我们永远不知道。我们只能知道的是,四维物体投影在三维空间里的“表象”。

这不就是康德的世界观吗!

康德的哲学工作并不仅仅停留在构建一个新世界上。康德还有一套伦理观,他非常重视。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然而我觉得,这部分伦理观对于今天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意义并不大,我只说一个有趣的地方。

康德的伦理学当然是建立在他的形而上学基础上的。康德认为,人的道德也是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的,因此所有人都要受到道德的支配,这是无条件的。这样,康德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相同的道德找到了哲学上的根据。同时,因为康德这里的道德是先验的,因此它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在康德这里,这就不算道德。

这让我们想起了孟子说过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说你遇到一个小孩掉井里了,你救他,不是因为你认识他的父母,不是因为你想受表扬,让你救他的,是你心中的道德情感。孟子和康德一样,都认为道德是先天的。

在哲学史上,康德是一个巨人,是一个山峰。按照一般学术史的发展规律,面对这么一座高峰,后来人要常年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事实上这个工作有人做了。他们是费希特和谢林。

康德的理论虽然厉害,但还是有缺点。

我们前面在介绍经院哲学的时候,提到过一个奥卡姆剃刀。这个奥卡姆剃刀的大意是,理论应该尽可能简洁,理论中一切不影响结论的多余部分,都应该被剔除掉。

比如说在万有引力中,人们解释不出为什么引力有超距作用,就假设宇宙中充满了以太,万有引力是通过以太作用的。但问题是,这个以太我们不能以任何形式察觉到,除了万有引力这个问题外,其他理论我们也用不上。而且有这个以太跟没这个以太,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影响,那么咱们就用奥卡姆剃刀把这个以太剔除掉。没必要留着它。

康德的物自体也有这个问题。

康德说人类用任何方式都无法感知到物自体。那么这个永远藏在表象背后的物自体似乎是个多余的概念,可以用奥卡姆剃刀剃掉。

而且康德还有自我矛盾的地方。康德说物自体是表象的原因,又说因果律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只体现在表象的世界里,不在物自体的世界里。那么,既然物自体世界里不能应用因果律,他又怎么能说物自体是引起表象的“原因”呢?

再者,“存在”的概念在康德看来,也只存在于先天认识形式中(“存在与不存在”和因果律一样,是十二个先天范畴中的一个),那么,怎么能认为物自体是“存在”的呢?说白点,康德自己说物自体是不可知的,那他怎么又能对物自体知道这么多:知道它是存在的,又知道它是表象的原因呢?

费希特和谢林就在不同程度上给康德理论进行了修补的工作。

假如没有那个年轻人的话,康德后面的篇章就应该留给费希特和谢林了。

但是一个和他们同龄的年轻人没有给他们机会。

在下一代王者出现之前,我们先说说康德的八卦吧。

康德非常惜命又非常固执。

在介绍康德的文章里,有一件事几乎每次都会提到:康德每天的作息非常精确,以至于他的邻居们都根据他散步的时间来对表。有人觉得这是夸张。不过我想,那时候没有广播也没有电报大楼用来对表,而康德这个古板的老教授又一向对时间无比敏感,邻居们把他当成报时设备倒也合情合理。

在生活中,康德谨慎得过分。如果仆人把酒杯打碎了,康德担心遗漏的碎片可能扎伤人。他要求仆人把每一片碎片都收集到一起拿给他看,然后还要亲眼看着仆人把碎片埋在花园里才放心。

康德身体不太好,据说在有一些年份中,他每个月都要向当地警察局询问死亡统计数字,以便估算自己的寿命。

但是康德又不信任医生,就自己规定了很多古怪的守则,而且严格遵守。虽然这些守则有些非常怪,但事实证明康德是很成功的,在那个医学不发达的年代,他活到了八十多岁。

都有什么怪规矩呢?康德觉得吃药多了对身体不好,他就自己规定,无论医生怎么说,一天最多只吃两片药。为了避免伤风,他还规定在除了夏季之外的季节里,自己在散步的时候不和任何人说话。

他讨厌出汗,一旦发现自己要出汗,就静静地站在阴影里,好像在那等人似的,直站到出汗的威胁消失。

他还在一本小册子中介绍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对抗鼻塞的招数:“紧闭双唇,迫使自己用鼻子呼吸。起初很吃力,但我不中止、不让步。后来鼻子完全通了,呼吸自由了,我也就很快睡着了。”

对抗咳嗽呢,“方法如下:尽最大的力量将注意力转移一下,从而阻止气体喷出”。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有症状就硬憋着。

这都叫什么治病方法呀。

那个年轻人

康德作息时间严格得出了名,但据说有一件事曾经让他主动打乱了自己的作息:读卢梭的《爱弥儿》。康德非常喜欢卢梭,而且还看到了在卢梭的影响下,彻底改变世界历史的那个事件:法国大革命。

在康德65岁的时候,1789年7月14日,巴黎的百姓走上街头,推翻了皇室的统治。

强调人民大众的权力,蔑视一切王权贵族,这在几百年来是破天荒的事。与法国大革命的民主精神相比,荷兰共和国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在革命刚爆发的那阵子,康德在他的蜗居里,怀着激动和赞许的心情时刻关注着遥远的巴黎。

与此同时,在离康德并不遥远的德国城市图宾根的郊外,三个德国年轻人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一起种下了一棵“自由之树”。

这三个年轻人在未来全都成了名人。一个是大诗人荷尔德林,一个是康德的修补者谢林,另一个就是没给谢林和费希特出场机会的那个年轻人。

他叫黑格尔。

就在法国大革命这一年里,黑格尔开始阅读康德的作品。不久以后,他将像法国大革命震撼欧洲皇室那样,去震撼整个哲学世界。

法国大革命以拿破仑的上台为一个高潮。拿破仑既是独裁者和侵略者,也是革命的维护者。他不仅征服了法国人民,也征服了黑格尔。然而就在大加赞美拿破仑的时候,黑格尔没想到拿破仑的上台会跟他自己的《精神现象学》大有联系。

法国大革命以后,康德继续他的哲学工作。康德想把他各部分的理论都统一起来,但是这项工作最终没有完成。1804年康德去世,留下了很多没完成的著作和笔记。几乎在同一时间,黑格尔开始了《精神现象学》的写作。

在写作《精神现象学》的时候,黑格尔还只是个大学教员,经济非常紧张。虽然他有一个大靠山歌德,得到了不少帮助,但是因为黑格尔还年轻,资历浅,他的收入很微薄。

同类推荐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老子不生气

    老子不生气

    养正气的儒家历来受到历史上英雄豪杰的仰慕;不生气的老子则素来深受民间百姓的追捧。老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气”的理论,但老子所谈的主要是两个方面:做人心态和从政心态,它们无不指向不生气的心态修炼。做人要无为,从政要无为;做人要自然,从政也要自然。做官的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老百姓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官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政治文化。经商的亦要做到不生气,尤其是在消费者面前不能生气。今天的商场要倡导一种不生气的企业文化,消费文化。具体地说,老子指出了两种健康的心态,一是无为心态,一是利人心态。无为是不刻意为己,利人是无己心态的升华。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小小女配倾天下

    小小女配倾天下

    谁说女配只有被炮灰的命,谁说女主的气运就一定比女配好。女主有空间,咋也有空间。种种灵药修修仙。找事的没关系,来一个抽一个,来一双抽一双。“宝儿,不好了”。女主把她家的男人们亮出来了。宝儿看了看身边的某男人。“听说她家男人们各个很强大”。某男温柔一笑:“只是蝼蚁罢了。为夫这就去帮你捏死他们”。(本文为逆袭爽文,喜欢的跳坑哦。)
  • 东汉那些事儿1

    东汉那些事儿1

    本书叙述了放牛娃刘秀到皇帝刘秀这一传奇转折的全貌,带你走进一个混乱、杀戮、血性但充满希望的历史现场。西汉末年,王莽专政,民不聊生……
  • 林则徐大漠履险(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林则徐大漠履险(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以林则徐专门记述这段经历的《已巳日记》为线索,以历史演义的手法表现了林则徐在浩瀚的大漠与神秘的绿洲中的种种奇遇。情节曲折跌宕,人物特异,风情民俗另类,是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与可读性为一体的长篇历史小说。
  • 三峡那个桃花村

    三峡那个桃花村

    有位学者说:“中国几千年不散不败,这个凝聚力大概不是靠经济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落后过;也不是靠军事的力量,因为我们曾经被侵略过。中国历经艰难而弥坚,靠的是文化的凝聚力。”看看“春节”的强大磁场,你就不会怀疑这话说得很真实。再看看我们的下一代狂热地爱着、过着各种洋节,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熏染,而世风迁移,课本和课外读物中民俗文化的缺位,导致年轻一代民俗观念的淡漠和匮乏。因此,本书有意关注并表现中华民族特别是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它在书中出现不仅是一个自觉者的努力,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
  • 柳忆飞花

    柳忆飞花

    青春,一个充满回忆的时光。这本书讲述了一群曾经的青春伴侣的回忆青春的故事,回忆那些年他们一起追梦追爱的岁月。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视角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视角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星宙决

    星宙决

    星神末纪,人类对力量向往的世界,山河破碎,星辰陨灭,万千生灵涂炭,这到底是强者眼中对力量运用的艺术,强者的姿态,还是弱者眼中的残酷。杀戮,缺失感情,木偶,力量重于情义,这样定义的世界。紫枫一个被父母当做家畜蓄养的小子,被父母当做物品与妹妹一同卖给星士宗门,却因没有无法视星,被遣回家中,被父母厌恶,眼中被黑暗笼罩的少年。却被荒古末神选中,一步一步踏上星界巅峰,星辰震动,天道俯首。踏出衍纪英雄古殿,紫枫:“我为星帝,世界必将重置,我要绝断这星宙。”
  • 他叫林晓丁

    他叫林晓丁

    林晓丁只是一个拿钱办事的小混混,不曾想过卷入万安省的家族争斗安,陆,山,林,元,赵。曾经落寞的,现在崛起的,贫富贵贱只在一夜之间看林晓丁如何穿越梦境解开所有谜团,找回自己的记忆,并且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日子里活下来。群号593927077
  • 都市异能者:自然灵师

    都市异能者:自然灵师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大学生,父母在我十岁那年车祸去世了,只剩下我和年迈的奶奶,奶奶辛苦的把我拉扯大,知道了我二十一岁那年也离我而去。本来以为我就会这样平凡的过下去,但是在一次偶然捡到一本有着奇怪符文的书和一颗很漂亮的水晶后,我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附在水晶里只剩一缕神魂的师傅让我开始了充满奇幻色彩的生活。
  • 网游之萌宠无双

    网游之萌宠无双

    这是关于一个普通玩家的快乐游戏之旅……嫦娥的月兔,好吧!那是我的宠物……冰雪女神的女儿,那可是一个可爱到爆的小萝莉哦……那个穿着红衣服的漂亮妹纸很萌?!那可是一只张牙舞爪的逆天蜘蛛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