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3200000026

第26章 工作事业篇(4)

莫尔斯没有灰心,他深信电报总有一天会占领市场,于是,他忍痛卖掉了自己身边唯一值钱的东西——几幅祖传的珍藏了多年的名画,作为继续试验的费用。

1841年,莫尔斯在威尔父子的协助下,改进了发报和接收装置,在传播线路上添加了一种能起接力作用的继电器,解决了电流逐渐减弱的问题。可供实用的有线电报机终于诞生了。

莫尔斯和威尔带着改进后的发明,来到华盛顿,向国会提出建立一条华盛顿至巴尔的摩之间的实验电报线路的议案,要求拨款3万美元。

莫尔斯的议案受到很多议员的嘲笑。有的议员说:“把钱投在一个充满幻想、不着边际的计划中,这是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金钱,不如给钱让莫尔斯建造一条通往月球的线路。”

有的议员说:“我们不需要电报,永远也不需要,有驿站马车和夏普通信机就足够了。”

为了说服这些议员,他们到国会作表演,回答议员们的问题。议员们眼见为实,一些议员开始赞成了。

国会对议案展开了几次激烈的辩论,最后热衷于马车和夏普机的保守派占了上风,议案未获通过。

莫尔斯和威尔伤心极了。威尔只好回到父亲的工厂里,莫尔斯则跑到欧洲去推销,结果是处处碰壁,狼狈而回。

此时,莫尔斯已51岁了。他贫病交加,一贫如洗。为了活下去,他重新拿起画笔。可是,由于长久不动笔,画技大不如以前,他画的画无人问津。

莫尔斯在饥饿线中挣扎着,呻吟着。

后来在科学舆论的压力下,有关电报实验线路的议案又被重新提交国会讨论。

1843年3月3日晚上,美国国会再次讨论莫尔斯的方案。原计划8点钟付诸表决,结果,国会一直争论到深夜12点,互不相让,最后表决,才以微弱多数通过莫尔斯方案。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心情激动地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庭会议厅中,右手紧握电键,当着众人的面,向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电报终于诞生了。莫尔斯艰苦奋斗了12个春秋,终于将他的思想变成了现实,他胜利了。

丘吉尔:永远不放弃

对得失成败应该抱持更豁达的态度:别背着过去的成绩走路,那是一种包袱,会压得你找不着北,只有丢掉它,才能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跌倒并不可怕或糟糕,重要的是再站起来,从经验当中学习。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府破产。1940年5月10日英王授权海军大臣丘吉尔组织新内阁。丘吉尔发表著名的就职演说,他说:“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他又补充说:“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未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牛津的教育在丘吉尔身上灿灿发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丘吉尔信念的源泉。

丘吉尔的演讲向德国法西斯分子坚定地表明了与之斗争到底的决心和态度。这样英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军中的坚强分子。丘吉尔作为在英国政治舞台上卓有领导才能的首相之一深受人民的尊崇。当时著名的英国社会活动家詹宁斯·普里特指出:“丘吉尔无论遭到何种挫折与失败,始终是一个强者,他善于鼓舞民众并且毫不妥协地敌视德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以同盟国的胜利、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英国首相丘古尔是同盟国的三大巨头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率领大英帝国的船队绕过了战争的暗礁,避免了英伦三岛沦陷的命运,可谓战功赫赫。

然而,在战后的首次大选中,丘吉尔却被选民赶下了台。

此后,丘吉尔既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而是厉兵秣马,摩拳擦掌,以备再战。

有一回应邀在剑桥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那天他坐在首席上,打扮一如平常,头戴一顶高帽,手持雪茄,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经过隆重但稍嫌冗长的介绍词之后,丘吉尔走上讲台,两手抓住讲台,注视观众后大约沉默了两分钟,然后他就用那种他独特的风范开口说:“永远,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接着又是长长的沉默,然后他又一次强调:“永远,永远,不要放弃!”最后在他再度注视观众片刻后蓦然回座。

无疑地,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演讲,也是丘翁最脍炙人口的一次演讲。

结果,丘吉尔在后来的竞选中又夺回了首相宝座,并成为英国一代贤相,丘吉尔再一次靠信念和勇气取得了胜利。

海明威:可以被摧毁,不可以被击败

海明威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能被击败。”大凡有价值的成就,在面临反复挫折的时候,都需要毅力和勇气。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虽然篇幅很短,但却气势磅礴,因而获得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付出了巨大的劳动,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经历了艰苦的探索,最后才找到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成功。

1919年夏秋之际,海明威写了12篇短篇小说。但他第一次的写作尝试完全失败;寄往报刊的稿件全部被退回。为了谋生,海明威不得不重操旧业,于1919年冬经友人推荐当了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的编外记者。1921年末,《多伦多明星报》需要一名驻欧洲记者,海明威被选中。他这时已经结婚,同这家报纸签订了合同之后,便于12月初偕妻子从纽约启程乘轮船赴法国巴黎。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欧洲是动荡不安的。海明威以巴黎为常驻基地,到许多国家采访过,深刻感受到欧美资本主义世界日益加深的社会危机、思想危机以及资产阶级知识界所笼罩着的悲观绝望情绪。他采访过希腊和土耳其战线,目击了许多战争惨剧。他以报纸观察员的身份出席过在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和在瑞士召开的洛桑会议,接触了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的上层。他亲眼看到刚上台的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是怎样威胁着欧洲的安全。这一切不仅成了海明威进行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观察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为他进行文学创作打下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素材。海明威后来说,记者工作对于一个有志于当作家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海明威坚持进行文学创作。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本作品集(包括3篇短篇小说和10首诗)在法国巴黎和第戎问世。这本薄薄的小书只印行了300册,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反响。

1924年,海明威辞去了记者工作,专心一意地从事文学创作。但是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十分艰苦。他在巴黎的拉丁区租了一间阁楼。下面是家木材厂,锯屑满院飞扬,刺激神经的锯木声不绝于耳。楼下一个女神经病患者不时发出痛苦的哀号。这一年,作家又出版了第二个作品集《在我们的时代里》。这是一本只有32页的小册子,包括18篇小品,仅仅印行了170册。因此,海明威仍然解除不了经济的拮据。他没有钱买书,每天只能拿出5个苏(法国铜币,20个苏为一法郎)到街头的小摊上买点简单的食品,勉强果腹。

在这样的环境下,海明威写作也非常勤奋。他每天早晨6点半开始写作,一直到中午12点半,偶尔还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这样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不,没这么多,我写得最顺手的时候,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1925年,美国一家出版商印行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增订第二版。这个版本除第一版原有的18篇小品之外,增加了12篇短篇小说,标志着作者的写作学徒阶段的结束和独特风格的形成。《在我们的时代里》增订第二版问世后获得很大成功,为海明威奠定了作家的声誉。

罗丹: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在艺术中执著于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不断进步。在工作中一丝不苟的人才堪当大任。

在巴黎市中心的两条大街的交叉口,有一座名为《巴尔扎克纪念碑》的塑像。这座塑像上的巴尔扎克,昂着头,披散着发,用嘲笑和蔑视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然而巴尔扎克像却没有双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座塑像是近代欧洲雕塑大师罗丹的作品。为了创作出这件作品。理解和体会这位《人间喜剧》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巴尔扎克的内在神韵,罗丹仔细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重要作品,认真钻研了有关巴尔扎克的评论文章和传记作品。

不仅如此,罗丹对塑像的创作所持态度极端认真。当时塑像的委托者限定18个月完成,并给了罗丹一万法郎定金。罗丹为了避免时间仓促而粗制滥造,退回了一万法郎,并要求多给他一些时间。

在塑像的创作过程中,罗丹还经常征求别人的意见。

一天深夜,罗丹在他的工作室里刚刚完成巴尔扎克的雕像,独自在那里欣赏。他面前的巴尔扎克身穿一件长袍,双手在胸前叠合,表现出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势。兴奋的罗丹迫不及待地叫醒一名学生,让他来评价自己的作品。

这位学生怀着惊喜的心情欣赏着老师的杰作,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那双手上。“妙极了,老师!”这位学生叫道,“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听到这样的赞美,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匆匆跑出工作室,又拖来另一个学生。“只有上帝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双手,它们简直和活的一样。”学生用虔诚的口吻说道。罗丹的表情更加不自然了,他又叫来第三个学生。这个学生面对雕像,用同样尊敬的口气说:“老师,单凭您塑造的这双手,就可以使您名垂千古了。”此时的罗丹已经变得异常激动,他不安地在屋内走来走去,反复端详这尊雕像。突然,他抡起锤子,果断地砍掉了那双“举世无双的完美的手”。学生们对老师的举动惊呆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罗丹用平静的口气又对他们说:“孩子们,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座雕像的整体了。”沉思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记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罗丹就是这样一位为艺术不断追求的人。

与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的李比希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偶然性的机会,但是,假如没有平时对知识的积累、辛勤持久的思索,那么,机会即使降临了,往往也会失之交臂。善于思考,不仅容易达成自己的目标,取得预期的成绩,还有助于把握意外的机遇。

法国人李比希是世界最杰出的化学家之一,1825年李比希从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那里学成归来,成了台森大学的教授。

一天,一个制盐工厂的熟人给他送来了一瓶浸泡过某种海藻植物灰的母液,请他分析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经过一番处理,李比希从中提炼出某些盐类。

他又将剩下的母液与氯水混合,再加一点淀粉试剂,母液立即呈蓝色,这说明母液中含有碘化物。

第二天一早,李比希又拿起这溶液来看,发现在蓝色的含碘液溶液上面还有少量的棕色液层。

这液层是什么?

他并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想当然地断定它是氯化碘,于是马上标签。实验便告结束。

一年以后,一个与李比希同龄的法国青年巴拉,因为家贫,一面在当地学院读书,一面在药学专科学校实验室当助手。

他没有轻信李比希的结论,而对棕色液体进行多方试验,结果发现了一种与氯、碘极为相似的新元素“溴”。

李比希因为想当然,与一个重大的发现失之交臂。为了永生不忘这一深刻教训,李比希每当指导学生实验时,就将“氯化碘”标签拿出来,告诫他们不得粗心大意,而应留心才有意外的发现。

孜孜以求的毕加索

唐朝的王之涣在诗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断进取、孜孜以求更高超的艺术境界的人,才能够领略到更加壮丽的人生。

毕加索去世的时候是91岁。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画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一样。

一般说来,年轻人总是在探索新鲜事物,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他们热心于试验,欢迎新鲜事物。他们不安于现状,朝气蓬勃,从不满足。老年人总是怕变化,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最拿手,宁愿把过去的成功之道如法炮制,也不冒失败的风险。而毕加索90岁时,仍然像年轻人一样生活着。不安于现状,寻找新的思路和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运用他的艺术材料。

大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作画,不仅仅用眼睛,而且用思想。毕加索的画,有些色彩丰富、柔和、非常美丽,有些用黑色勾画出鲜明的轮廓,显得难看、凶狠、古怪,但是这些画启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深刻。面对这些画,我们不禁要问,毕加索看到了什么,使他画出这样的画来?我们开始观察在这些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毕加索一生创作了成千上万种风格不同的画,有时他画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时他似乎把所面对的事物掰成一块块的,并把碎片向你脸上扔来。他要求着一种权力,不仅把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把我们的思想所感受到的也表现出来。他一生始终抱着对世界十分好奇的心情,就像年轻时一样。

高仓健:追求卓越使人充实

一位日本学者说:“我们所尊敬的人,全都是这条道路上的奋斗者。我们不会尊敬那些懒惰者。”追求卓越使人充实、充满活力;也会使人更好地证明自身的价值。

刚刚主演电影《千里走单骑》的日本著名影星高仓健年轻时,生活过得很清贫。为了糊口,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当初的理想,进入新艺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他参加了《大学的石松》、《万年太郎》等电影的演出,但所扮演的风流小生,演技平平,有时甚至笨手笨脚,因此始终难露头角。

高仓健曾和一位舞女在拍摄电影时共事。那个姑娘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突然全身冒着冷汗昏倒在地。当时,高仓健随着救护车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是贫血,必须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实际上,那时高仓健的生活并不比这位舞女好多少,心里充满了寂寞、惆怅。

同类推荐
  • 拾薪集

    拾薪集

    本书收录中央财经大学38位优秀学子的致学手记,记录他们勤学于此、精业专攻的求知经历,汇集他们由迷茫、探索到奋争、成功的心路历程。
  • 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

    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

    全书共分13章,介绍了哈佛精英思考术。每一章有4个环节:思维风暴、思维新天地、思维训练营、名人逸事。在具体阐述哈佛思考术的同时,借鉴经典实例,穿插反映时代气息的故事和实例,简单易学、便于掌握、构思精巧、贴近实际。本书以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读者的思维灵活性,让读者读有所获,学有所得。无论你是稚气未脱的少年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需要掌握思考的方法,学会思考,你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你周围的人乃至世界的未来。开始阅读吧,《哈佛优质思考术大全集》将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美国最畅销书榜上盘旋近20年的人生励志第一书;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态度决定一切》作者又一惊世力作;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毕生最推崇的成功圣经。
  • 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能力提升篇

    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能力提升篇

    从校园到职场就是这样成功飞越的!练好“内功”是大学四年的“必修课”,8堂课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揭示成功求职者的练“功”心经!如果不想让自己“毕业即失业”,不想“成才不成反成宅”,不想在职场中被欺压凌辱,不想大学里的女朋友因为你没“钱途”而甩了你,不想让老爹老妈伤心,不想……你不想的事情太多了,是以,赶紧给自己下几副猛药吧!《能力提升篇》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之一,经由大量调查,揭示出过来人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本书通过大量调查,揭示出前辈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
  • 情商左右女人的命运

    情商左右女人的命运

    本书是一部有关女性情绪管理,平衡生活与思想成长的生活指南。它透过对情绪世界的分析,引导每一位女性自如地应对风云变幻的情绪气象,从而提升自身的气韵、潜能及精神状态。
热门推荐
  • 时间流逝你的声音不变

    时间流逝你的声音不变

    我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后,请大家不要忘记你当初的梦想,坚持不放弃,就算你曾经失败过,沮丧过。
  • 品质德国

    品质德国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BBC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 蛮荒仙道

    蛮荒仙道

    一个法力高强的正派帅哥和在与通道的师姐妹的恋爱,和一次意外的邂逅魔道众美女而丢了自己苦心修炼了20多年的法力而后又找回法力和众美女恋爱的感人故事~~~~~~!!!!?e大家看完一定要顶?d下我的空间啊
  • 后后青白

    后后青白

    关于后80后的校园故事。什么是后80后呢,把它定义成85到89间的校园孩子。当前80后在出名,90后在张扬的时候,夹在他们当中的后80后是何去何从,还是无所适从呢。看看后80后的人生。以一对孩子的啼笑的感情经历为线索,中间穿插师生生死恋,还有朝生暮死的爱别离,意在表现不同年龄的人生及爱情观希望大家喜欢。就此
  • 二娃杀手札记

    二娃杀手札记

    我叫张二娃,是个杀手。我的目标,是成为杀手的极致——杀人王!
  • 疑仙传

    疑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尽之门1

    无尽之门1

    宇宙遥远的深处中,一对双子行星绕着恒星不停地相互运动。其中之一,称为卫环星的某一业界内,流传着这样一段话:“想要财富名利吗?想得知无尽奥秘吗?想要的话前往幻惑星去吧!那里拥有世间的一切,想要就自己伸手去拿!”
  •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决定女人一生的8种智慧

    描述的是美丽的容颜,漂亮的妆扮,婀娜的体态,让女人星光闪烁。但真正令一个女人闪耀的始终是她的思想、修养与学识。有智慧的女人才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 仙武真尊

    仙武真尊

    重生大唐天下,梁云飞来到自己完全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了杀戮,在这个充满杀戮的世界。他是继续专心修仙,还是做名真正傲世天下的侠客。侠者,仁义当先,舍己为人有完本《超级农民系统》放心收藏,本书Q群:194883526
  • 王源:不是偶然

    王源:不是偶然

    对于我来说,王源只是我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啊,我的人生注定是不平衡的,从我小时候开始,我就是大家所说的扫把星,果不其然,王源,也受到了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