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5900000022

第22章 东莞:城市传奇(1)

序曲

对于东莞,这无疑是一次荣耀而引以为骄傲的庆典。

2008年2月1日,东莞市迎恩门古城楼正隆重举行“莞之源——东莞城市原点”牌匾揭幕仪式。

历史,在这一瞬间穿越了浩淼的时空隧道——

上溯1250年,大唐王朝择黄道吉日,以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命名,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于迁到涌,是为东莞开埠也。

上溯169年,虎门海滩上骤然升起的滚滚浓烟,犹如刺破19世纪中叶中国天幕上一道耀眼的闪电,照彻华夏古国的苍茫大地,中国近代史慷慨悲歌的第一页就此在东莞掀开了。

上溯30年,正值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前夜,东莞率先创办起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揭开了珠三角大地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序幕。

上溯2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东莞行政建制升格为地级市,从此开始了在城市化道路上的迅跑。

东莞,以其传奇身姿走入中国乃至世界的眼睛里……

上篇:城市之门

东莞,地处广州至深圳经济走廊的中西地段,毗邻香港、澳门,扼东江和广州水道出海之咽喉……一座神话般崛起于南粤大地的国际化工业重镇。

自古而然,东江自赣南、粤北奔泻而来,穿峡越岭,与西江汇流,经广州、东莞直达虎门注入南海。浩浩长流滋润着这一片水网密布、潮汐侵袭的低山丘陵、浦田围田……农耕时代,东莞人生于斯长于斯,渔猎种植,安享丰年的富足与康泰,更多时候却饱受灾年的饥馑与贫苦。

20世纪70年代,因极端贫困引爆了一拨又一拨的“逃港潮”。今日富甲一方、号称“中国乡镇之星”、“中国出口创汇第一镇”的长安镇,一次逃港就多达4600人,以至于“长安不安”,老百姓编了顺口溜唱道:“青年走光,田地丢荒,干部难当,老人惊慌……”

1978年9月15日——无疑是值得东莞人永远铭记的历史性日子。

这一天,获得中国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个牌照、编号为“粤字001”的“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正式落户东莞虎门,投产第一年即获取加工费100万元,为国家赚取外汇60多万港元。

这种资金、设备、技术、原材料、管理人员等全部来自香港厂家,内地仅提供厂房和劳动力,后经由费孝通等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们大书特书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以及“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产品市场在外)的乡镇企业模式,被统称为“东莞模式”。

一时间,在珠三角大地上“东莞模式”遍地开花,“村村点火,处处冒烟”,遂成燎原之势。在中国改革开放发轫之初,在无资金无技术无管理经验无外销渠道几乎是“一穷二白”的现状中,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东莞模式”与“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共同开创了一条有国特色的乡村工业化道路。

堪称东莞工业“酵母”的太平手袋厂的创举,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政局扑朔迷离之际,在全国率先打出了第一张“外资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夜放飞的第一声鸽哨。

今日,当东莞工厂林立、高楼林立、财富涌流,一座国际化、现代化工业城市呈现在世人眼前时,人们蓦然回首:30年前的“太平手袋厂”,无异于在“入口处”撞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一扇农耕文明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

因之,东莞的“太平手袋厂”与最先启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同样是彪炳于青史的……

1978年的冬天,中国也奋然撞开一个新时代的“大门”。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终于拉开大幕,一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拐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历史给予每一个地域腾飞的机遇都是稍纵即逝的。

大海熏陶了东莞人博大、包容的胸襟,雷厉风行、敢为天下先的品格,以及追逐财富、创造财富的强烈渴望。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不避风险,勇闯新路——东莞大地上率先上演了一幕开放改革的大戏!

——东莞县委审时度势敞开大门,一切围绕招商引资这一中心工作,公开宣布:对所有来料加工一律来者不拒,不设任何门槛,一路开绿灯放行。

——东莞县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民动员招商,充分利用一切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充分利用乡村各种祠堂、饭堂、会堂设厂办企业,“三堂经济”一时风生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前一天(1978年12月21日),东莞县委、县政府即从15个部门抽调48名干部,专门成立“对外来料加工装配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推出行政审批“一条龙”服务措施,简化所有审批手续,千方百计为客商落户东莞排忧解难。

何等地风云际会,何等地先声夺人!

其时,敢于创造财富似乎注入到了每一个东莞人的基因里。——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的城乡二元结构,似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东莞这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到处散播着商业的生动气息,奇迹般地出现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镇镇联动,村村竞秀,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工厂、作坊,撒落在街巷农舍、田头地角,恨不能把整个香港、澳门的加工厂统统搬来东莞……由港资企业到台商企业再到日、韩、欧美外资企业,东莞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为全国最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至1978年底,东莞“三来一补”企业达2500多家,遍布80%的乡村,工缴费收入约占到全省的40%,居全国县市之首位;至1991年,东莞引入外资高达17亿美元。

毋庸置疑,东莞人在创造历史,同时创造了不朽——一座未来的新型城市!

那是激情澎湃、众声喧哗的岁月。

东莞的借势与发力是如此丝丝入扣步步到位:即充分掌控了香港产业调整成本飙升、一批加工业急需向珠三角内陆地区大举转移之际适时出击,80万在港乡亲牵线搭桥推波助澜乐成其事;又适逢中央确定广东、深圳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大环境,东莞借地缘之便奋勇争先,甘当排头兵角色而一路探索前行。

于是乎,“天时地利人和”——大变革时代给予东莞腾飞的机遇,东莞革故鼎新,顺理成章成为各路英豪的演武场。

毫无疑问,张子弥称得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78年,这个香港信孚手袋有限公司的小老板,正深陷因人工成本飞涨而面临破产的困境。也许是强烈企盼“咸鱼翻身”给张子弥注入了冒险一搏的勇气,这一年夏天,他第一个来到了东莞虎门镇,与一个叫太平服装厂的小作坊接洽、谈判,一拍即合;并在东莞二轻局领导支持下,很快租用100多平方米的楼层,挂出了“太平手袋厂”的牌子,并毅然关闭了香港的工厂,把几百台机车全部搬来了东莞。张子弥的探路显然起了“筑巢引凤”效应,众多疑虑重重、驻足观望的港商,很快争先恐后地前来效仿……张子弥还在珠三角率先引入了香港管理模式,并建议在南海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补税仓。

今日,作为“中国第一厂号”的太平手袋厂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但张子弥的名字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历史的巨变中……

声名显赫的广东宏远集团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初创时以工业区开发经营为基础,进而拓展成以房地产业、药业为龙头,兼营体育产业、服务业、国际贸易等配套发展,跨地区、多元化经营,总资产超过22亿元、净资产13亿元、总股本4.5亿股的一个经济王国。首创中国第一家民营篮球俱乐部、CBA第一家赢利俱乐部、中国足坛第一笔转会等奇迹。

而创建与统帅这一庞大经济王国的,却是人称“林叔”的东莞篁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陈林。

1983年的东莞,创造财富已变成全民性的崇拜。敏锐的农民陈林毅然“洗脚上田”,开始经营小家电、小型发电机,亏得血本无归;再经营柴油、化肥等小宗生意,挣得团旗下的添迪制品厂等一批国际加工企业相继前来落户……此后,陈林在引入外资、产业扩张、资本运营等招招妙棋上勇为人先。陈林在回首二十多年的创业史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时也,运也,机遇来了就一定要把握!”

这句话,也恰好极为形象地诠释了东莞三十年来迫不及待的工业化急行军!

黄剑忠是福建省闽西永定老区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即在家乡小煤窑挖煤、开公路,还远走江苏山区做木匠。

1987年,在打工大潮的裹挟下,他南下闯世界,成为当年“百万民工下东莞”中的一员。二十年的拼搏奋斗,黄剑忠书写了一个打工仔的神话:一跃成为身家十几亿元资产的金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旗下拥有金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东莞市金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中凯国际酒店有限公司(五星级),以及分布于北京、福建、湖南、云南等省市的一批金业子公司。十几个系列电子产品畅销全国及欧洲、美洲、中东、东南亚各国市场,并获得30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金业“GOLDYID”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业复读机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多年来,作为成功人士的黄剑忠热心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在赈灾、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等慈善领域,捐资累计超过1600万元。

半个多世纪前,“红旗卷起农奴戟”,一场大革命的风暴,血与火的洗礼将成千上万闽西老区农民锻造成红军战士乃至人民解放军将军;今日改革开放大浪淘沙,又成就了黄剑忠辈新一代农民企业家——历史大舞台,就这样交相更迭演绎着人生的辉煌!

“海纳百川,厚德务实”——正是东莞人世世代代引以为荣耀的品行,并培育成今日的“东莞精神”。

然而,当港商、台商、外商蜂拥而至,当一辆辆大货车、集装箱柜车鱼贯而入……司机们的一句口头禅却深深地刺痛了东莞人的心:“不怕东莞佬,最怕东莞路!”是呀,当年的东莞仅有1.5公里水泥路,去广州要摆渡几个码头,且沿途坑坑洼洼,晴天一路土,雨天烂泥塘。

于是,一个经典口号“想致富,先修路”在东莞最先叫响,继而远播全国。

那是犹如战争年代的全民修路潮:政府出水泥,百姓出劳力。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修路……1984年,全国资220万元兴建的收费桥梁——高埗桥落成;进入90年代,莞长路、莞惠路、东深路、莞龙路等4条主干道和13条联网公路全线贯通,东莞市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2.9公里,居然超过台湾与韩国,成为全国公路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00年,全国第一条地方高速公路——东莞自行规划、自行投资、自行组织建设的莞深高速公路竣工,随着莞深高速、常虎高速横空出世,“东莞动脉”已颇具规模;至2007年,东莞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24公里,全市公路密度已跃升至每百平方公里159.2公里;村村通高等级公路,“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至此,“路通财通,大路大发”,东莞由区位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地理优势。

东莞路网工程放大的经济效应是:东莞不仅自身进一步受到港深经济的辐射,同时也开始对周边的城市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重大主题,始终在东莞大地上涌动:创造财富,谋划发展,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东莞风格——思想迅即演变为行动!

——东莞(常平)火车站建成通车运营,京九、广梅汕、广深三大铁路干线交会于此形成枢纽,并辐射周边地区近2000万人口,促使东莞经济延伸力大大提升;铁路口岸的设立,又带动“大京九第一镇”东莞常平镇强势崛起,荣登“中国最佳物流名镇”榜单。

——1997年5月1日,被誉为“世界第一跨”的虎门大型悬索桥落成通车,全长15.76公里的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从此,香港、深圳至珠海、中山的陆路交通缩短了120公里,往来珠江口两岸只需10分钟。

——虎门港占据珠江最佳黄金海岸区位,水深、陆地、航道条件均非常优越,历时十余年唇枪舌剑争回虎门港开发权,实为东莞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为东莞拓展港口经济、开发沿海产业带,进而走向海洋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虎门港服务大楼“扬帆起航”四个大字寓意尤为深远。

——凝聚两岸大爱建成的大陆首家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恰似催生一块小小的绿洲,使台商由漂浮转向安定,极大地增强了对台商、台资的吸引力。截至2007年底,东莞已引进台资企业6000多家,台资企业占到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40%,累计实际利用台资103亿美元,在莞台商、台干及眷属超过十万人之众。

东莞,正以吞吐天下的大气概,延揽八面来风……

信息时代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的需求变得如黑洞般巨大无比。

“世界加工场”的称谓,使东莞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高楼、每一个乡镇、每一片农舍都高速运转起来了……以至于有外商戏言:“从东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上塞车一刻钟,全球的电脑价格都将引起波动。”又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下订单,东莞都能制造出来。”

遥想三百多年前,英伦三岛及欧洲大陆曾以血腥的“羊吃人”式的圈地运动,催生了一场改写世界历史的工业革命。

同类推荐
  •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中华经典随笔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包涵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内容。本书编选校注点评者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主要依据雍正八年芥子园《笠翁一家言全集》本并参照康熙十年翼圣堂本,选取了《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的几乎全部文字,《居室部》的大部分文字,其他各部的少量文字,约十万言,占全书篇幅的二分之一。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对书中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
  • 随园诗话(第二卷)

    随园诗话(第二卷)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太阳对着散文微笑

    一颗被冷落在文学深宫里的明珠,如今被大众捧在蓝天白云之下,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它熠熠闪着动人的光芒——这颗明珠就是散文。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散文研究的叙述,她热爱散文研究散文,希望新散文的发展越加美好!大陆有一大批极优秀的散文大家,更有数不胜数的既有精神高度和实在内容,又有意境、气韵和文采的优秀散文作品,白纸黑字,这是留在文学史里面的客观存在,永远经得起历史和后世子孙的检验。
  • 和谷文集

    和谷文集

    《和谷文集》分6卷本出版:卷一、卷二、卷三为散文随笔,卷四为报告文学,卷五为诗歌、小说、影视,卷六为文艺评论。6卷共约160万字,每卷前还有许多生活照片。陈忠实为文集写了题为《诗性和谷,婉转与徘徊》的序言,对和谷的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地深入地评价。
  • 审美的激变

    审美的激变

    《审美的激变》汇集了陈晓明近二十年的部分文章。作者编选这个文集,有三个原则:其一是主题要集中,也就是可以在作者名曰“激变”的主题下展开的理论与创作的言说;其二是不能重复,因作者从业二十多年来已经出版了不少著作,作者不愿《审美的激变》与他的其他书有过多的重复率;其三是兼顾理论与创作的论述,这样既可以从某个角度展示几十年来中国当代的理论与创作的走向,也可反映作者的研究基本面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书系”,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当代十三位评论家的作品,这些集子都是他们在自己文学研究与批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热门推荐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魔法千分之一

    魔法千分之一

    一枚戒指,究竟解的是谁的相思?茫茫沧海,与你邂逅,仅此一次,却诉说着我百年千年的情结。为爱,她甘愿赴汤尘蹈火,支身涉险;为情,她不惜违背哥哥之愿,家族之规,只求一个梦中千转百回的那个人。然而,身为魔法王族的公主,继承着族人的期望与魔族的命脉,她的责任与使命才刚刚开始!黑暗之神阿拉女神野心渤渤,对魔法一族虎视眈眈,趁着魔法公主逃离城堡,来到人类世界之时,她侵袭魔法一族,冰封族人,国王被困雪海禁地。为拯救国王哥哥与族人,打败黑暗之神,她踏上寻找金木水火土五魔法星的后裔传人。漫长岁月,她将情归何处?
  • 逆时间—好想再爱你

    逆时间—好想再爱你

    如果时间能够倒转,就像笔尖下的字迹,我好想能再爱你。如果生命能够重来,就像来年的花开,我好想能再爱你。如果,我说如果,还有来世,我好想。。。好想再爱你。如果,能有如果?你告诉我,如果没有如果。
  • 离婚这点小事

    离婚这点小事

    她亲眼见到老公和另一个女人在车中缠绵,她绝望无措,身边却飘来一个声音:“想报复他们吗?”她笃定点头:“想!”“报复十万的,还是二十万的?”暗夜中,她只能看清他的侧脸,来不及思考,她咬牙点了二十万的菜单。只是眼泪还没擦干,她就见到他的车子义无反顾的撞向了那对狗男女。“小姐,二十万的欠款,记得按时打入账户!”他即刻驾车离开,却没想过这一次的擦肩而过,会让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了牵扯。两周后,她将那张签了名的支票塞进他左胸口袋,“先生,二十万我已经还清,但麻烦你以后不要再来纠缠我!”他站在原地手足无措,他怎么也没到,自己清清白白二十八年,竟会被一个一无是处的女人拒绝,
  • 逍遥极品修真

    逍遥极品修真

    修最强功法,娶最美老婆,登天下霸主,打各种不服
  • 最强春野樱

    最强春野樱

    作为一个成功的人生赢家,最无奈的就是被迫的穿越了。更让人无奈的是,你丫的穿越谁不好,偏偏穿越成为了春野樱?大爷我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啊喂!哎,算了,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仔细想想还是蛮带感的,不管自己穿越成了谁,作为一个成功的人生赢家,都应该将自己的道路铺垫的无比完美,哪怕只是春野樱,自己也要成为那个火影世界当中最强的春野樱!!!
  • 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

    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

    让我手里没有笔,去想象,去构思作品,呵呵!这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了近乎完美的构思,但在提笔,下笔时,显得格格不入,变成我脑子里多余的‘水分’真正的段子并不完美,但是它是正确的选择,让人读起来很惬意。现在我写的这一部《异能职校生活让我很懵圈》是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日常所写,不远离现实,不脱轨异能,既存在青春,又带有年轻时的真性情,希望各位读者喜欢我的书
  • 嫡女重生涅槃记

    嫡女重生涅槃记

    她21世纪的在校学生,从小孤儿。身后总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保护她。遭到意外追杀。她本是王府的嫡女,注定的后宫主母。却在姨娘庶妹的一步一步的陷害下,过的像个丫鬟。一次奇妙的命运交错。这一次她发誓一定要让伤害过她的人付出代价。二皇子,皇族最有能力的皇子因为母族的衰落四处被排挤。那天他遇见她阳光正好,梨花映水。他决心就算失去一切也要守护这份美丽的纯真。...
  • 倾国色:媚后请上榻

    倾国色:媚后请上榻

    妖艳的魔族女王,变态放荡;清冷的神族天尊,贤惠暖心。唐梨和夜棠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截然不同的性格,却注定相吸。姻缘树下,她一袭红衣胜血,他一身玄衣隐于黑夜。他们执手,虔诚的许下心愿。“宿命轮回,不负君心”“天道阻拦,不悔此情”然而,宿命,天道,人心,情义,从来都不是任何感情的赌注。那么这一世,我们该拿什么去换取一生相守?
  • 狼性BOSS:宠爱无度

    狼性BOSS:宠爱无度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总统,传闻中,他残暴,冷血,自负。可她偏偏要挑战他的权威。安唯一:“我怀了你的孩子,你说怎么办吧?”冷爵扫了她一眼,嗤笑:“我有碰过你?”安唯一:“看看你这话说的,你没碰过,但是我碰过你啊。”冷爵:“……”安唯一:“喂喂,你过来干什么?”冷爵危险的眯了一下眼睛,“碰回来!我不太喜欢吃亏!”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