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5900000038

第38章 现实与梦幻(1)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

冶金术的发明,金属铸币支撑起典当业和钱庄这座千年古厦;

纸币和支票的流通,现代银行业驱动了全球经济巨轮的飞转;

金融电子化与电子货币的悄悄降临,则使人类聆听到时代的涛声在新世纪的彼岸拍响……

金融怪圈

改革开放的中国,每天每天,新鲜信息犹如潮水般涌来。人们何曾想到,金融——一夜间成为全社会热点中的热点。

1993年,被经济学家称作中国金融年。

这些当年壮着胆子、签字画押率先把集体耕地承包到户的庄稼汉们,现今虽然不再为“姓社姓资”而担心,一个更实在的威胁却令人哭笑不得:他们经年劳作、收获的标志竟是这些花不出去的“白条子”,还有前所未有的“绿条子”。

城市储蓄亦是急流险滩。1993年初,上海等地相继发生挤兑震荡,正常的库存现金,无法抵挡超常的提取,银行系统好一番紧急调拨,虽然冒险过关,但也足以使人出了一身冷汗。以致一位高层领导再三告诫:今后再也不许发生这种情况。

人们再度感受到了物价上扬的压力:1993年1月至5月,35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16.7%。专家声称,物价涨幅已经接近严重通胀的临界线。几年来已经处“涨”不惊的消费者,恍如梦中初醒,急匆匆加入抢购的行列。

1992年3月20日,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过是个普通的日子。可就在这一天,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0000亿元大关!

早在四年前,当居民存款余额突破500亿元时,经济学家已经在惊呼:“笼中虎”一旦出笼,将会买完中国市场上每一件商品!而10000亿元,则意味着可以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买回家去!

1992年8月上旬,就在我国国歌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频频奏响的时候,南国深圳却正在萌发一场举世皆惊的股票风潮。一则发生新股的消息,仿佛一场战役的总动员令,近百万人携巨款从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挺进深圳!

连续三天三夜的排队等待。令人窒息的环境,人格被损害的羞辱、不法势力的欺扰、实现欲望的渴求与恐惧……终于因为一张新股抽签表的不翼而飞酿成总的发泄与骚乱。

8月10日,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大游行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经济特区爆发了——如潮叠浪般的口号声已不再是种种政治要求,而是“我们要股票”!

中国人苦苦压抑、久困于心的致富企求,终于以特殊的方式呼喊出来!

对于经济起飞的国家,没有什么比资金更需要的了。中国,恰恰是一个资金奇缺的国家。1993年,国家财政收入不过4500亿元,相当于居民手里钱的四分之一。而老百姓手中攥有的钱呢,按最新估计,也不过18000亿元,仅仅等于美国退休基金管理公司一家可以用作投资的资金。

然而,就是这极为有限的资金,又形成一股股暗流。世界银行专家惊叹:“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像中国这样分散。”我们的中央政府,也不得不认真讨论起奖金到底流向了何处。

1992年,中国再度掀起“圈地运动”。遍布全国城镇的开发区相继埋桩筑栏,以致政府总理都在惊呼:倘若这数以千计开发区全部建成,国库将倾囊如洗。

房地产,这一刚刚进入市场的行业陡然升温。“正规军”、“游击队”、“孤胆英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国一下子冒出3500多家房地产公司,从业人员达220万之众。有的地方一亩地炒到几百万元,有人突然发现,中国的地价高于美国,干脆去购买美国的土地。而那些皮包公司翻云覆雨,倒上几张图纸,转手之间就能赚上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

一个古老的欲望在调动着人们手中的资金。乱集资、乱融资、乱投资直搅得金融界乱纷纷好一番热闹景象。

1992年到1993年上半年,全国各地社会集资总量达1000亿元。权力机关集资做投机生意,企事业单位借集资逃税避税、滥发红利。显而易见,乱集资导致银行存款“大转移”、国家财税收入“大流失”。

余万珍,四川一位仅读过小学一年级的农妇,突发奇想,以每月10%的利息广为集资。每到月末,一本正经地给集资者派送红利,闹得机关干部、银行职员都成了她的热情投资者。事情败露之日,借款投资者倾家荡产,挪用公款者锒铛入狱。

沈太福,北京长城机电公司董事长,非法高息发放债券10多亿元,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纪录。那么多智商并不低的人上当受骗,而集资时投资者不顾政府的告诫,破产后又要求政府兜底,大概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中国“特色”了。

如果说1988年经济秩序的混乱是因为出现了“物资倒爷”,那么“货币倒爷”的魔术已经后来居上。资金违章拆借形成金融漩涡,而在这漩涡上泛起的则是泡沫经济。

中国人早已弄清楚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而乱集资乱融资的投向却是投机性领域。1993年农业、能源等瓶颈领域投资反比头一年有所下降。其结果,短缺的更加短缺,不该热的火上浇油。

金融,足以使人感到一种始料不及的震惊,感到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

人们把焦虑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把思考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金融。

人们发现,金融原本是诸多问题的交汇点——搞市场经济,必须紧紧抓住金融这个市场要素组合的龙头。

1993年7月,中共中央下达了6号文件,把改革整顿的焦点对准金融界。

1993年,虽然以金融问题的集束引爆和金融治理的显著成果载入史册,然而,中国经济仍旧没有走出扩张、过热、紧缩、滑坡、再扩张的怪圈。

长期以来金融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的附属物。国有企业三分之一亏损,三分之一潜亏,靠贷款交税和发工资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工业增长速度后面,靠超量信贷来支持。这还不算,在一些基层银行,呆账、死账已占到信贷资金的三分之一。

人们陷入两难境地:若长此下去,金融乃至国民经济怎能走上正常发展轨道?若银行真的按市场规律办事,不再将贷款填入这无底洞,那些断了血的庞大躯体还能够站立起来吗?

如果把金融比作一辆负重前行的车子,金融体制的改革与金融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车子的两只轮子。

一个轮子必令车子倾覆;两个轮子才能使车子迅跑如飞。

纵观当今世界,现代化金融业早已今非昔比。

金融电子化,一个比金融更加年轻、令人更加陌生的概念,已经来到人们面前。

金融,被人们称为21世纪的导航产业,在中国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也许,一场悄悄的革命已经从历史的后台推向前台!

历史回顾

当20世纪的帷幕即将徐徐落下,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文明的窗口,人们不难发现,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合成材料工业、宇航工业、原子能工业,构成了新技术产业革命的滚滚浪潮。

也许人们都还记得,当美国宇航员不无自豪地在月球上说道“我在这里迈开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开的一大步”时,整个人类都在为超越时空的千年梦想而欢呼。

科技革命催生了一个电子时代。

电子时代使人类梦想成真。

显然,在诸多的新技术汇成的乐章中,计算机技术奏出了新时代的最强音。

电子计算机进入家庭,在十几年前的中国,还只能是望洋兴叹;而如今,从作家的换笔到孩子们的学习机,电脑飞入寻常百姓家,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然而,在这一切迅猛的变化当中,却有一个静悄悄的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发展着,它往往被人忽略,其意义和社会作用也远不被人所知:这就是金融业同计算机的联姻——金融电子化建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奠基了金融电子化大厦之后,后起的东方“四小龙”也紧追而上,甚至世界上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把金融电子化建设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位置之上。新加坡近年装备的现代金融电子设施,其现代化程度之高,令世人瞩目。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投入银行业的电子化建设,起步虽晚,却也呈迅猛发展之势。截止到1993年,全国金融电子化建设投入资金已达到60亿元人民币,居各行业之首。

马克思说过,时间的节约是层次极高的经济规律。当我们审视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时,不难发现:现代金融同电子技术的结合,是这一规律最集中最精彩的表演。

人们所熟知的夸父追日的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初民对时间重要性的最早认识。个体的生命由时间组成,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也无不是在时间与空间的舞台和条件下进行的。整个人类的经济运动,从这一特殊的角度上审视,可以说是一部不断缩短时间、超越空间的奋斗史和成长史。

原始氏族、部落间剩余产品的偶然交换曾经历了漫长的无文字的野蛮期;货币的出现,则同火与文字的应用一样意义深远。经济学家把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定义为流通,它是作为商品的物流和作为货币的资金流之间的双向流动。从此,人类经济生活追求时间效率的跋涉,便同不断扩大两者的规模和效能紧密相连。

每一个文明时代,都深深烙印着历史的辉煌与足迹。

西出阳关,漫漫的戈壁黄沙,早已淹没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古道和悦耳驼铃;地中海沿岸国家在中世纪长夜中缓缓行驶的庞大商船,现在也作为博物馆中的珍藏,让游客体味那昔日的荣耀;如今,麦道和波音飞机巨大的引擎和光缆通讯,已把整个地球浓缩为一个村落。从简单商品经济的舟船驶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港湾,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发展的深层奥秘:文明的步伐,是以物流和资金流的不断加速为基本特征的。

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创造了人本身。

工具的变革推进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

传统的自然经济观,充其量只懂得生产工具变革的作用。我们在这里要强调的则是流通工具。

人类社会的童年,几乎都有过用贝壳充当货币的历史。金银作为货币,第一次使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具有可以分割和计量的性质,并为冶金技术出现后铸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纸币的出现,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如今,各种流通支付工具已发展到令人炫目的程度,它们在加速资金流中各显身手,适应了商品经济向现代信用经济的发展需求。

有了资金,还要有资金的融通,这就是金融的最简单的定义。

历史总是通过偶然事件开辟着必然的道路。当古罗马皇帝把犹太人逐出家园,他想不到犹太人的后裔在其后的欧洲崛起中,会充当什么角色。

中世纪的欧洲,由于交通运输不便,无论陆路还是海上,都缺乏安全性,货币的运送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难题。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的犹太人普遍经营典当业,他们的财力和家庭的地理分布状况,使得他们在汇兑和融资业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在犹太人当中,出现了西欧中世纪城市里最早的金融家。正是由于有了国内和国际的融资活动,羊毛商人才有可能把英国的优质羊毛输入佛罗伦萨,并把毛纺织品从佛罗伦萨再运往欧洲各地。

又一个有趣的偶然事件发生在一家经营典当业的金匠铺中。一次,金匠违反禁令,把客户存放的款项私自拿出去放贷,生怕被人发现而忐忑不安。后来他惊异地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要不断有新客户投入款项,放贷又控制在一定比例,店铺就不会发生支付困难——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早的挪用公款事件吧。由此而引发的,是诞生了以经营存贷款、谋取利差为业的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纵观社会发展史,火的使用促使猿脑变为人脑,并照亮了人类漫长的几十万年的蒙昧和野蛮期;文字的发明开创了几千年的文明史;而中央银行的创立,最终奠定了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历史基石——因而被社会学家和人类学者誉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三大发明。

二次大战之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发展壮大了极其庞大的金融体系。

美国现有5万多家金融机构,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始建于19世纪末叶的日本金融制度,经过二战后的全面革新,金融资产迅速增长,大大地超过了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毋庸置疑,金融是整个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沿和枢纽,大至宏观小至微观,从生产到流通、分配和消费,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银行,银行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跨越国界、连结东西两半球的最神奇的现代网络和纽带。

每一个时代,都把当时最先进最成熟的技术与产业凝结给予最具发展前景的部门。

19世纪的工业革命,由于把瓦特蒸汽机和煤炭、钢铁工业的完美结合赋予铁路的修筑,使铁路成为当时新技术浪潮的大浪潮头,迎来了整个近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曙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把人类智慧的辉煌成果赋予现代金融,引发了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当发展的机遇再一次向我们呼唤时,我们已经摈弃了以古代文明而傲视一切的积习。

我们再不能以古钱币的悠久而一叶障目。

我们再不能侈谈宋代以来货币钱庄的鼎盛而自慰。

历史曾给予我们深重的创伤:中国最早的国家银行——大清户部银行,竟然是为履行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而设立的!

春风化雨,一个积贫积弱的古老民族,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卓绝和曲折发展,毕竟已形成了遍布960万平方公里城乡的金融网,中国银行更以它年轻的身姿跻身于全世界最大银行的第十四位。

我们毕竟有了前进的基础,尽管前面的道路漫长且充满荆棘。

改革是一场革命。

它像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大潮涌动,所向披靡。

毫无疑问,这浪潮已把金融业推向了市场经济体制和电子化技术的前沿。

我们面临着追赶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的历史任务。同时也面临着跨世纪新的浪潮的冲击。

这是一次刻不容缓的机遇与挑战。

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呈现了国际同步化的趋势。开放的国门架起了通往科技经济国际化的桥梁;只有争取发展的同步,才能获得资源的共享和融通;只有争取发展的同步,才能把改革开放的经济快车纳入国际的轨道!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需要金融电子化!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呼唤金融电子化!

透过历史航道的迷雾,我们已经隐隐聆听到新世纪金融电子化浪潮的阵阵涛声。

艰难起飞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毫无疑问成了全世界的聚焦点。同样,中国政府全力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电子化建设,更令世人瞩目。

然而,历史落差所发出的轰鸣,却是惊心动魄的。

当共和国步入而立之年,在偌大中国只剩下一家机构遍布全国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同类推荐
  • 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

    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

    《散文中国精选:我越来越像的那个人》为一组回忆父亲、母亲和其他亲人的散文集。人生在世,最幸福、最珍贵的莫过于被人疼爱,而最给人以疼爱的,就是亲人,或是小时候的一个拥抱,或是饿时喂的一口饭,或是风雨中的遮挡,或是跌倒时的一个搀扶。而人生最让人后悔的,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 深寒

    深寒

    《深寒》是晓雁的文集。细细读来,总觉得她的笔和人一样,总有一种实在、真切、端正和认真,让人想起“淡然和敛衽”。这样一个人,写小说,必是写得精审如绣;写散文,定是细密如花。这么多年,晓雁那些安静、淡雅的文字,一如阙阙美妙的诗词,抚爱、滋养着异乡的脚步和心灵。从亲人、亲戚、朋友、乡亲、自己着手,铺展出西海固山村城市既丰饶又残破,既可爱又可悲的心灵景观。
  • 吹满风的山谷

    吹满风的山谷

    北京实力派作家作品精选丛书。著名军事小说作家衣向东,曾著有《我是一个兵》、《一路兵歌》,而为读者广为熟知。本书是他近两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又向我们吹来一股浓浓军队风情,兵的喜怒哀乐,辛酸荣誉又跃然纸上。
  • 生活端倪

    生活端倪

    散文,这个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一直以来都备受大家推崇。它素有“美文”之称,看似短小的一篇文章,却蕴含着博大的深意。它有精神的见解,有优美的意境,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它折射的是时代的风采,凝聚的是社会的深意。我们甚至可以说,一本散文就是一个思想的凝结点,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内涵。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热门推荐
  • 都市之贴身高手

    都市之贴身高手

    一手医术,一手武术,神医传人从低调到高调,纵横都市,笑傲花丛。彪悍的军美眉,冷艳的女总监,霸道的大姐大,柔情的小护士……各色美女纷至沓来!我是神医,美女为我代言!
  • 艳鬼惊魂

    艳鬼惊魂

    我搞不懂,为什么村头的女人死了偏偏会缠上我。自从她死后,我的生活全变了。主动引诱我的女同学,看似清纯的女鬼妹妹。这一切又有什么联系?
  • 凤羽笙歌:妖孽哥哥顽皮妃

    凤羽笙歌:妖孽哥哥顽皮妃

    最离奇的经历莫过于穿越,最狗血的剧情莫过于穿越成废物,而最最最令靖翾难以相信又哭笑不得的是……她穿越成了废鸟!没关系,给我一双翅膀,我照样可以翱翔!哥哥你好帅,做我夫君好不好?你,本就是我的,割舍不下,丢弃不了我,并不是你的唯一可我,只要唯一的你
  • 银月孤狼

    银月孤狼

    神秘少年突现网游虚拟世界,攻破最终boss巨龙震惊众人,而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带给我们的是热血的征程。
  • 神棍杖仙记

    神棍杖仙记

    现代超能力与修仙者的竞争对抗,地球文明与异界法则的矛盾冲突,看一个超能力少年带着一群偏执的精神病患者,勇闯异界,践踏修仙道统,蹂躏元素法则,春秋时代历史名将英魂大战异界战魂元神,少年神棍凭空造神,骗尽异界众神和异界天下人,这是一个想像力极尽驰骋的幻想世界,被现实生活囚困无法自拔的人请慎入。
  • 我的同桌tfboys

    我的同桌tfboys

    三个女孩进入到了tfboys的学校,并和他们做了同桌,在别人看起了很幸运,可她却不怎么认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去参加真人秀,却没想到,爱情的种子慢慢发芽……
  • 末世之科技宅的逆袭

    末世之科技宅的逆袭

    我是体渣弱?没关系我是技术宅,随意一组装钢铁侠不再是梦。我没有异能?小意思我是技术宅,丧尸晶核一组装,各种属性随便来。一场地震,露出了地下掩埋的秘密,恐龙的灭绝原来另有原因,病毒肆虐,丧尸横行,当政权成了摆设,当世界的秩序崩塌,当人类可以为了一块面包杀人,科技宅女却活得风生水起。你有主脑的A级权限?哦,梦梦,黑一下主脑弄几个玩玩。你们基地里可以在污染后的地上种菜?哦,你要吃外星香瓜不,纯天然无污染哦~可是谁来告诉我,这个二货不是主脑,这个三米高的,长得像虱子生物只是我的幻觉!
  • 倾国夫人:拒嫁帝王妃

    倾国夫人:拒嫁帝王妃

    她是世人眼中的妖女,迷惑帝王,背弃夫君。可谁又知她内心的挣扎与不甘,从将军夫人到第一宠妃,不过唯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他本是玩世不恭的世家公子,还来不及与她执子之手,已天下大乱,只为对她刻骨的爱恨,金戈铁马,几度生死,也定要倾覆这万里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居民五谷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五谷膳食指南

    本书分为常识篇和保健篇两部分,从五谷杂粮的食疗功效、五谷杂粮的滋补调养方等方面进行阐释,提供了大量家常而美味的五谷食谱和养生方,并配以相关养生保健知识。
  • 星际狂野

    星际狂野

    一个因为人类内斗,而漂泊异星的小孩儿,将来如何扭转人类的命运?东西方文化差异,会导致怎样的未来格局?人类与新生物种,会爆发怎样的星际冲突?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人性善恶如何影响故事的结局?梦想与现实拧巴在一起,会演奏出怎样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