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9400000026

第26章 俄罗斯的文化(1)

一、俄罗斯的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人饮茶的历史由来已久。俄国人饮茶的历史虽不算太长,但茶在俄罗斯民族文化中却占有重要位置。俄国人不但喜欢饮茶,而且逐步创造并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历史上,茶从中国经西伯利亚直接传入俄罗斯,这一过程没有西欧国家的介入。据一些史书和百科全书的记载,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是在1638年。当时,作为友好使者的俄国贵族瓦西里·斯塔尔可夫遵沙皇之命赠送给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赠的礼品便是4普特(约64公斤)的茶。品尝之后,沙皇即喜欢上了这种饮品,从此茶便堂而皇之地登上皇宫宝殿,随后进入贵族家庭。从17世纪70年代开始,莫斯科的商人们就做起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生意。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关于俄国从中国长期进口茶叶的协定。但是,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因此,茶在十七八世纪的俄罗斯成了典型的“城市奢侈饮品”,其饮用者的范围局限在上层社会的贵族、有钱人,喝茶则一度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直到18世纪末,茶叶市场才由莫斯科扩大到少数外省地区,如当时的马卡里叶夫,如今的下诺夫哥罗德地区。到19世纪初饮茶之风在俄国各阶层始盛行。

然而,有关史料证明,俄罗斯人第一次接触茶的时间还要早些,是在1567年。当年到过中国的两位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和亚雷舍夫曾经描述过一种不知名的稀奇的中国饮品,这种饮品在当时的西伯利亚东南部及中亚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但可能因为哥萨克首领的描述没有引起沙皇贵族的注意,因此,这段历史也就鲜为人知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从饮茶形式上来看,中国人饮茶一向是香茗一杯,细品慢饮;俄国人喝茶,则伴以大盘小碟的蛋糕、烤饼、馅饼、甜面包、饼干、糖块、果酱、蜂蜜等等“茶点”。从功能上看,中国人饮茶多为解渴、提神抑或消遣、待客;俄国人喝茶则常常为三餐外的垫补或往往就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

当然,喝茶之际谈天说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罗斯人把饮茶当成一种交际方式,饮茶之际达到一种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独自饮茶则可以给自己一个沉思默想的机会,进行一种“我”与“我”的交流。

从饮茶的品种来看,中国人喜喝绿茶,俄罗斯人则酷爱红茶。有趣的是红茶在俄语是“чёрныйчай”,直译为“黑茶”。之所以称之为“黑茶”,似乎有合乎逻辑的道理:一来红茶在没泡入水中时呈黑色,二来俄罗斯人喜喝酽茶,浓浓的酽红茶也呈黑色。

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

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勺搅拌后喝;二是将糖咬下一小块含在嘴里喝茶;三是看糖喝茶,既不把糖搁到茶水里,也不含在嘴里,而是看着或想着糖喝茶。第一种方式最为普遍,第二种方式多为老年人和农民接受,第三种方式其实常常是指在没有糖的情形下,喝茶人意念当中想着糖,一边品着茶,结果是似乎也品出了茶里的甜味,很有些“望梅止渴”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人还喜欢喝一种不是加糖而是加蜜的甜茶。在俄国的乡村,人们喜欢把茶水倒进小茶碟,而不是倒人茶碗或茶杯,手掌平放,托着茶碟,用茶勺送进嘴里一口蜜后含着,接着将嘴贴着茶碟边,带着响声一口一口地吮茶。喝茶人的脸被茶的热气烘得红扑扑的,透着无比的幸福与满足。这种喝茶的方式俄语中叫“用茶碟喝茶”。有时代替蜜的是自制果酱,喝法与伴蜜茶一样。在十八九世纪的俄国乡村这是人们比较推崇的一种饮茶方式。

俄罗斯人重视饮茶,也就常常赋予饮茶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从而使俄语里的“茶”一词有了更多的意义。俄罗斯人常以“请来喝杯茶”向友人发出作客的邀请,同时也是向对方表示友好诚意的一种最佳方式。另外,旧时俄国人有喝茶给小费的习惯。后来,俄语这一表达方式转义表示指在任何场合的“付小费”。

谈到俄罗斯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到有名的俄罗斯茶炊。俄国有“无茶炊便不能算饮茶”的说法。在民间,人们还把“самовар”(音译“萨马瓦尔”)亲切地称作“伊万·伊万诺维奇·萨马瓦尔”,或是“金子般的伊万·伊万诺维奇”,以表示对茶炊的钟爱和尊崇。在古代俄罗斯,从皇室贵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时常常也是人们外出旅行郊游携带之物。

俄罗斯人喜爱摆上茶炊喝茶,这样的场合很多:当亲人朋友欢聚一堂时,当熟人或路人突然造访时;清晨早餐时,傍晚蒸浴后;炎炎夏日农忙季节的田头,大雪纷飞人马攒动的驿站;在幸福快乐欲与人分享时,在失落悲伤需要慰藉时;在平平常常的日子,在全民喜庆的佳节……在不少俄国人家中有两个茶炊,一个在平常日子里用,另一个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启用。后者一般放在客厅一角处专门用来搁置茶炊的小桌上,还有些人家专门辟出一间“茶室”,茶室中的主角非茶炊莫属。茶炊通常为铜制的,为了保持铜制品的光泽,在用完后主人会给茶炊罩上专门用丝绒布缝制的套或蒙上罩布。

俄罗斯茶炊出现于18世纪,是随着茶落户俄罗斯并逐渐盛行而出现的。茶炊的制作与金属的打造工艺不断完善密切相关。何时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早在1730年在乌拉尔地区出产的铜制器皿中就有外形类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壶。

直到18世纪中下期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茶炊。在当时,有两种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壶型茶炊和炉灶型茶炊。茶壶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经常被卖热蜜水的小商贩用来装热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卖且能保温。原理在于茶炊中部竖一空心直筒,盛热木炭,茶水或蜜水则环绕在直筒周围,从而达到保温的功效。

炉灶型茶炊的内部除了竖直筒外还被隔成几个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广泛,烧水煮茶可同时进行。这种“微型厨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游、旅行者青睐。无论在森林还是草场,只要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们都可以就地摆上炉灶型茶炊,做一顿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饮的惬意。到19世纪中期,茶炊基本定型为三种:茶壶型(或也称咖啡壶型)茶炊、炉灶型茶炊,烧水型茶炊(只用来烧开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也多样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状、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规则形状的茶炊。

二、俄罗斯的墓园文化

俄罗斯是一个古老、浑厚的文化艺术之邦。不谈其在文学、音乐、美术、科技等方面的累累硕果,就是其墓园的文化、艺术品位,也是不同凡响。

俄罗斯的墓园集社会、历史、艺术、情感之大成,为世界、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耀眼的丰碑。同时,墓园本身也成为了不可磨灭的凝固的艺术景观,长久地与人类相伴。

俄罗斯人是幸运的,能有如此精美的文化艺术传承和诗意的灵魂归宿,可谓得天独厚的宠儿。普希金墓碑上的那把竖琴还在鸣响,陀思妥耶夫斯基墓碑上的荆棘花环仍在诉说着苦难,柴可夫斯基身旁的两个天使还沉醉在《悲怆》的旋律中,女英雄卓娅仰首向天发出了最后的呐喊。这一幕幕、一声声,无不重重地敲打着后来者的心房。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虽已辞世多年,可他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仍然在作最后的也是长久的吟唱。

俄罗斯墓园有着浓郁的艺术魅力。它不是想象中的冷漠面孔,也不是简单、抽象的张扬,而是把墓主的灵魂融入造型之中,用一种凝固的语言,演示着人物的生命轨迹。

人物与建筑的完美统一,在这里达到了极致。一座座墓碑,就是一座座技艺超群的艺术品,不论过去还是将来,都是艺术之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作为一个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虽然俄罗斯在亚洲的领土非常辽阔,但由于其绝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欧洲部分,因而其饮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欧洲大陆的影响,呈现出欧洲大陆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饮食文化。

(一)俄罗斯的饮食文化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也叫列巴)黑面包是用面粉、荞麦、燕麦等原料烤制而成的,颜色很深,是俄罗斯人的主食,就像我国北方人的面食和南方人的米饭一样。

初尝黑列巴有一点酸酸的味道,还有点刺嗓子,但越嚼越能品出淳淳的麦香。黑列巴的形状像一个小枕头,外壳烤得很是坚硬。如果放了两天不吃,它就会硬得根本嚼不动,这倒保证了它不会变质。黑列巴在俄罗斯很便宜,是政府能控制价格的不多商品之一。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

同类推荐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北大授课:中华文化四十七讲

    课堂实录,初版后竟然立即畅销海峡两岸,成为马英九先生巡视台北书市时的首购之书,而参加课程的各位学生,全都成为社会各界竞相招聘的对象——这就是本书创造的奇迹。本书前半部分,是北京大学学生、台湾大学学生与余秋雨先生之间迅如雷电的“闪问”、“闪答”,涉及当代社会大量艰涩的话题。但一来一往之间,却显得那么干脆、痛快、幽默,充满了阅读愉悦,被评论家誉为“高速运动状态下撞击出来的文化哲学”。
  •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热门推荐
  • 准斋杂说

    准斋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往生礼赞偈

    往生礼赞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尘

    倾尘

    之前以为只会写出三个人之间的故事,所以拟了之前的名字。但到了后来,写着写着,发现自己一直徘徊在往事里。往事里面,有的,不仅是三个人之间的故事。于是在今天,把小说的名字改为“倾尘”,于文字中倾尽一切前尘往事——这,才是这部作品的主题。
  • 浮忘

    浮忘

    三年前一场意外,他脑部受到强烈撞击,不慎失去三年前所有记忆每当安睡时,梦中却出现模糊很熟悉的背影,他试图强制自己回忆,致使病情加重,最后决定回到最初的地方寻找最初的回忆不同的身份与一群女生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会发生什么呢?爱上了不该爱的女生后发生什么呢?当她与她同时站在他的面前,会选择梦中的她?还是新恋情的她?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 道极天下

    道极天下

    入世修行的少年云峰,回家途中,路有奇遇。观太极,生阴阳,自由天地法。自此,少年一朝蝼蚁变飞龙,扶摇直上,道极天下
  • 大道吞天

    大道吞天

    一片千里雷霆大海,悬浮于万里天空。一条七彩天路,从雷霆大海中伸出,天路尽头,隐隐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天门——南天门。一个全身金光的身影,行走在天路上,高昂着头,看着那高大雄伟的天门,好似便能将整个天地都吞噬——
  • 你与我与他的青春

    你与我与他的青春

    主要讲述女主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孩,家境也富裕,所在的学校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因为漂亮的缘由,在校内追她的人很多,她每天都为这些事烦恼,直到后来,学校来了一位总裁继承人,故事就这样上演了.......直到最后的最后,馨可这位千金小姐慢慢蜕变为女强
  • 恶魔校草:樱花公主的霸气男神

    恶魔校草:樱花公主的霸气男神

    从异世界转世的雪曦忘掉了自己的前世,什么也不知道雪曦把阡瑞羞辱了一番,她的能力是否会回复,想起原来的自己......
  • Hello我的总裁夫君

    Hello我的总裁夫君

    有没有倒霉叫做相亲遇到前男友,工作遇到前男友是老板,结婚遇到前男友为新郎?某天,某女趴在床上邪笑地勾勾手指:“你很合本小姐的意,继续努力。”某男停下穿衣服的手,薄唇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很好。”傲娇总裁如何步步被养胖。(日常小宠文)
  • 腹黑王爷戏妃记

    腹黑王爷戏妃记

    “公主,醒醒,该起床了。”诶?公主?我一定是在做梦,我一定是在做梦,幽梓楠心里默念。但是,睁开眼后,周围仍是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然后,她就用了一个坑人的方法,咬舌头。“哎呦。”某女惨叫一声,这馊注意是谁出的,尼玛,姐剁了他去。不料,一出门就碰见个绝世帅哥。却因几件事,让一向花痴的幽梓楠对他产生了抵触心理。本想离远点,却惨遭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