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9900000027

第27章 英国的戏剧(1)

英国戏剧起源于教堂的礼拜仪式。9世纪复活节弥撒中有一段被称为“你找谁”的插曲,一位教士装扮天使守护基督的坟墓,另外3位教士装扮成3个叫玛丽的妇女来朝拜圣墓,他们对话性的轮唱和表演动作,已具有戏剧的雏型,并由此发展成一种作为教堂礼拜仪式组成部分而演出的戏剧,称为“礼拜剧”。

一、中世纪戏剧

礼拜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世俗化,从13世纪起,由市民代替教士,由拉丁语改用方言,并转移到教堂外演出,情节也日益复杂,增加了市俗的喜剧成分,成为独立的戏剧形式,但内容仍以搬演圣经故事和圣徒事迹为主,称为神秘剧或奇迹剧。15世纪,奇迹剧在英国各地广泛演出,通常是在圣诞节、复活节、基督圣体节等宗教节日举行,有时要延续三四天,舞台设在城市广场或可移动的大马车上。不同行会分别负责演出与本行业有关的剧目,如船业公会演出《建造方舟》,面包业公会演出《最后的晚餐》等。

奇迹剧传世的共有4个组剧,即切斯特组剧(25出)、约克组剧(48出)、威克菲尔德组剧(32出)和考文垂组剧(42出)。威克菲尔德组剧根据其手稿保存者的名字,又称为托内莱组剧。约克组剧中的《十字架受难》用罗马士兵的残暴和玩世不恭衬托耶稣受难,以表现悲壮氛围见长。威克菲尔德组剧中的《建造方舟》《牧羊人剧二》则以富于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著称。在奇迹剧中,现实人物与传说人物同时出现,情节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悲剧和喜剧、崇高与滑稽因素掺合在一起。这些特点对以后的英国戏剧,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有着重要影响。

道德剧产生于14世纪下半叶,从教堂的布道仪式演变而来,也是一种宗教剧,以宣传教义、进行道德劝诫为目的。它采用中世纪常用的寓意手段,把各种道德品质拟人化。现存最早的一部是《牢不可破的城堡》(约1440),此剧写“人类”从青年到老年的生活,描绘了“人类”灵魂中善与恶的斗争,这一主题是以后的道德剧中经常出现的。最著名的《人人》出现于约1495年,剧中“死亡”奉上帝之命召唤“人人”赴死,“人人”求助于他的世俗朋友,如“美丽”“友谊”“知识”“力量”等,但最后只有“善行”陪着他,并挽救了他的灵魂。其他著名的道德剧还有《安全的摇篮》《人类》等。

15世纪出现了插剧,它情节简单,人物也少,而娱乐性加强,有较多喜剧色彩,主要由职业演员在宫廷、贵族府第或大学中演出。对插剧这一名称有各种解释,有人认为它是插在道德剧或奇迹剧的两幕间演出的,有人认为它是在宴会或娱乐中插演的。

中世纪英国戏剧脱胎于教堂礼拜仪式,以后逐步摆脱教会影响和宗教色彩。从礼拜剧到奇迹剧,到道德剧,再到插剧的演变过程就是世俗化不断加深的过程,直至文艺复兴戏剧兴起。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从1485年都铎王朝的建立到1642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它以恢复在中世纪濒于中断的希腊、罗马文化传统,传播人文主义思想为开端,随着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局面,也出现了英国戏剧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都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此后,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统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政策。这一时期奇迹剧和道德剧继续流行,但剧中的宗教意义随之减弱,道德剧则带上政治色彩,如J.斯克尔顿(1460?—1529)的《壮丽》(1515)、林赛(1490—1555)的《笑讽三等人》(1540)等。插剧到16世纪中叶发展到高峰,麦得威尔(1462—?)的《弗尔金斯和鲁克利丝》是最早的英国市俗戏剧。最著名的插剧作家是黑伍德(1497—1580),他的《天气戏》(1533)对话颇为风趣。

都铎王朝初期的戏剧形式相当多样化,除上述几种外,发源于意大利的“假面剧”也传入了英国。在下层群众中还流行着哑剧、闹剧、滑稽剧等民间戏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曾有提及。1558年,伊莉莎白女王继承王位,工商业和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城市兴盛,戏剧日益受到市民欢迎。女王鼓励文艺的发展。这时古希腊罗马戏剧被介绍到英国。在塞内加、泰伦提乌斯、普劳图斯等古典作家的影响下,剧作家创作的正规戏剧产生了,出现了新的戏剧形式──悲剧和喜剧。

N.尤德尔(1505—1556)的《拉尔夫·劳伊斯特·道伊斯特》(1553?)是英国第一部喜剧,作者虽然是模仿罗马喜剧,但剧中好吹牛的骑士拉尔夫在向一位富孀求婚时却败于一位商人之手,这是别有新意的。剧中的一些滑稽情境和风趣对话则取自插剧。最早的英国悲剧《高勃达克》(1561)作者是牛津大学的T.萨克威尔(1536—1608)和T.诺顿(1532—1584)。此剧取材不列颠古代传说,写两个王子因争夺王位互相杀戮而导致内战,风格类似塞内加。

伊莉莎白时期,出现了职业的演员剧团,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庇护,它们名义上还隶属于王室或某一贵族,但演员人身是独立的。1576年英国出现了最早的大众剧场,即演员伯比奇(1531—1597)在伦敦近郊建立的“大剧场”。它是按照客栈庭院格式建成的露天剧场,没有灯光照明,只能在白天演出。舞台没有帷幕,并伸入观众席中,可以三面看戏。少数贵族观众可坐在舞台上观看演出。道具极少,没有布景,但服装比较讲究。

1588年英国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民族精神空前高涨,戏剧也相应出现高度繁荣的局面。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社会矛盾虽然日益尖锐,但戏剧仍持续发展,直至1616年莎士比亚逝世。这前后30年间,是文艺复兴戏剧的盛期。

1590年前后,职业剧作家黎里(1553—1606)、格林(1558—1592)、皮尔(1557/1558—1596)、马洛(1564—1593)等陆续崭露头角。他们曾在牛津或剑桥大学读书,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被称为“大学才子”。基德(1558—1594)虽未受过大学教育,但一般也称他“大学才子”。他们主要为大众剧场写作,大大提高了英国戏剧的质量。通过他们的活动,悲剧、喜剧和历史剧都逐渐成熟,散文之外,素体诗(无韵诗)也被熟练地运用于戏剧之中。黎里典雅的台词和优美的抒情插曲,格林流畅的文笔、严整的结构和他笔下可爱的少女形象,皮尔清新的诗意,基德情节的紧张性和人物心理分析,马洛奔放的激情、鲜明的人物性格和探索一切的巨人思想,都为英国戏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特别是马洛的成就,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了文艺复兴戏剧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最善于刻画人物、创造典型和展现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优秀剧作大都具有紧张复杂的矛盾冲突、生动丰富的情节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他不遵守所谓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无论是喜剧、悲剧、历史剧,在他写来都既真实又富于想象,既悲喜交融又充满哲理与诗意,他的戏剧语言丰富准确,极其性格化。马克思要求戏剧“莎士比亚化”,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高评价。

琼森(1573—1637)是这一时期另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一些作品致力于表现人物的“气质”,从道德方面进行评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因素。他遵守“三一律”,讲究结构,如《炼金术士》(1610)即以结构完美见称。

这一时期历史剧最早出现优秀作品不是偶然的。中世纪奇迹剧的题材就是宗教传说中的人类历史。文艺复兴时期,民族意识加强,爱国主义精神高涨,女王继承人问题又引起普遍关注,这就使一些剧作家以浓厚的兴趣探讨历史,作为现实的借鉴。马洛的《爱德华二世》(1593?)是一部历史剧杰作。莎士比亚早期的英国历史剧则深入探讨了都铎王朝建立前400年的英国社会政治问题,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要求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是戏剧化的民族史诗。

喜剧作品大量出现,而且风格多样化,如黎里的《月中女人》(1584)、格林的《僧人培根和僧人班格》(1589)、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1596)和《第十二夜》(1600)、德克(1572—1632)的《鞋匠的节日》(1600)都具有浪漫色彩和明朗、乐观的基调。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描绘当代世态人情,以中产阶级为讽刺对象的喜剧,琼森、马斯顿(1575?—1634)、查普曼(1559?—1634)、米德尔顿(1570?—1627)都显示出这方面的才能。米德尔顿的《捉住老家伙的计谋》(1608)、琼森的《炼金术士》(1610)及《巴托罗缪集市》(1614),被称为市民喜剧。

这30年间悲剧蔚为大观,按题材可分为几类:一类是“复仇悲剧”,以复仇为主线,如基德的《西班牙的悲剧》、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图尔纳(1575?—1626)的《复仇者的悲剧》(1607)、韦伯斯特(1580—1625)的《马尔菲的公爵夫人》(1613?)等。这类悲剧的出现反映了塞内加复仇悲剧的影响,也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渴求正义的普遍心理。《哈姆雷特》大大突破了复仇悲剧的局限,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另一类是所谓“情欲悲剧”,如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588?)、《帖木儿大帝》(1588?),莎士比亚的《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1606)、《科利奥兰纳斯》(1601),琼森的《西亚努斯的覆灭》(1603),查普曼的《布西·德·昂布瓦的复仇》(1610)等。“情欲悲剧”反映了当时流行的认为人的气质欲望决定命运的观点。同“情欲悲剧”常常结合着的是所谓“恶行悲剧”,莎士比亚的《奥赛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是两者结合的范例。它们深刻地揭露了野心家的罪恶,也揭露了嫉妒、自负、邪恶所带来的灾难。值得注意的是,除上述传统地表现贵族生活的悲剧外,还出现了一些反映中产阶级生活的悲剧,如无名氏的《费弗夏姆的阿登》(1592)和《约克郡悲剧》(1605)以及黑伍德的家庭爱情悲剧《死于仁慈的女人》(1603)。

17世纪初,出现了一种既不属于传统悲剧也不属于传统喜剧的传奇剧。在它的情节发展中有悲剧性高潮,但也有喜剧结局,故被称为悲喜剧,又称传奇剧。鲍蒙特(1584/1585—1616)和弗莱契(1579—1625)的《菲拉斯特》(1609?)、《是国王又不是国王》(1611),莎士比亚的《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都属传奇剧。莎士比亚晚年的这类作品回避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宽恕与和解为主题,不过仍然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其他作家的传奇剧大都缺乏生活基础,内容较为贫乏,已预示着英国文艺复兴戏剧的结束。

剧场艺术方面,这一时期两个最重要的剧团是宫廷大臣供奉剧团和以著名悲剧演员艾伦(1566—1626)为经理的海军大臣供奉剧团。艾伦主要扮演马洛笔下的人物,他的主要竞争对手伯比奇则以扮演莎士比亚和琼森的剧中人见称。最著名的喜剧演员是坎普(?—1603)。17世纪初,伦敦已有近20所大众剧场,如玫瑰剧场、帷幕剧场、天鹅剧场以及大剧场移建成的环球剧场等。剧场经理一般由演员兼任,雇佣过不少剧作家。1596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座私人剧场,即伯比奇建立的黑衣修士剧场。私人剧场供上层人士观剧,有红光照明,舞台道具也较大众剧场齐全。当时还没有女演员,女角由童伶担任。

莎士比亚逝世后,文艺复兴戏剧进入尾声。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位者查理一世政治上专制腐败,生活上穷奢极欲,戏剧成了统治阶级消遣娱乐的工具,一些剧作家主要为宫廷写作并且受到了正风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大众剧场时代的那种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消失了。

比较重要的剧作家有马辛杰(1583—1640)、福德(1586—1640)、雪利(1596—1666)等人,他们用流畅的素体诗写作,但已失去了马洛和莎士比亚那样壮阔的气势和生动的表现力。福德的悲剧描写乱伦和堕落,渲染恐怖与苦难,但讲求技巧,表现人物感情细腻。喜剧的成就大于悲剧。马辛杰继承了琼森“气质喜剧”的传统,讽刺了正在得势的中产阶级。雪利描写家庭生活,开风俗喜剧的先河,其中有一些色情描写。

1642年斯图亚特王朝被推翻,代表新禁欲主义的清教徒本来就反对戏剧,而戏剧中恐怖和色情的增多更使他们不满。克伦威尔执政后下令封闭伦敦全部剧场,文艺复兴戏剧就此结束。

三、17—18世纪戏剧

共和国和王政复辟时期,革命政府禁止了戏剧,但私人组织的娱乐演出并未禁绝,W.达文南特(1608—1668)的“娱乐表演”《围攻罗得岛》(1656)实际上是英国第一部歌剧,在这次演出中英国第一次出现女演员。

1662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取消了禁戏令。这时的戏剧主要是为伦敦的上层人物提供一种时髦的娱乐,而一般的剧院只有两家。1662年重建的朱瑞巷剧院已具备了现代剧院的基本形式,并有了布景。这时出现了大量的“复辟”期喜剧作品,比较重要的有艾特利吉(1634?—1692)的《风流人物》(1676)、威彻利(1641—1716)的《乡下女人》(1675)。它们描写贵族的风流放荡生活,也反映家庭和婚姻问题,其中可以看到法国戏剧的影响和对莫里哀的模仿,被称为“风俗喜剧”。

同类推荐
  •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本书立志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人类历史未解的谜团,分别从外国军史谜团、中国军史谜团、历史疑云、名人疑案、古老的文明、传说中的历史、迷雾重重的宝藏这七个方面向读者一一展示了人类历史所存在的扑朔迷离、神秘奠测的谜团。此外,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谜题以及众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话题,借助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披露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再现历史的丰富与变幻。
  •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2010

    《宁夏文化蓝皮书》是宁夏第一本文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加快宁夏文化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理论与实际、宏观与微观、战略与策略的结合,对五年来宁夏的文化建设作一总结、分析和概括;对任重道远的文化体制改革,以专家的视角,对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对探索进行理论的指导;对今后我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积极提出思路、途径、对策和建议。
  • 中华圣贤经典——仁

    中华圣贤经典——仁

    中国古代圣贤是中华文明辽阔天幕中最闪亮最灿烂的星星,他们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智慧堪为万世师表,他们创作的一大批经典著作经久不衰,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不朽丰碑,供后人瞻仰和学习。丛书摘取了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圣贤经典论著中最富影响和声名的章句,按照指导原则——人生态度——人际关系——工作方法——人身修养——自我追求这六个板块对其思想内涵进行了解释、挖掘和延伸,并辅以正反两方面的典故论证了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柳季不背信、梁国志教子、师旷论学、黄裳还珠、许衡不食无主梨、董狐直笔……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热门推荐
  • DNF技能闯异界

    DNF技能闯异界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关于猫舍

    关于猫舍

    “我老年的时候大概会在南方我的后院是满墙壁的爬山虎夏天来的时候满眼汪洋绿意我的家临近一江水静悄悄穿过顽石流过去我还会有自己的书店只摆自己爱的书门前挂着仅供观赏的招牌这时我们会爱了半生来余我还是心存热烈对你我还要在每个雾色浓重的清晨枕在你耳边告诉你我不离开你”
  • 圣羽学院冰山王子的暖心公主

    圣羽学院冰山王子的暖心公主

    三位赛西施的贵族公主两位帅的掉渣的贵族王子以及一位不知名的“怪哥哥”。她们将会发生什么?大家拭目以待啦
  • 林家大少爷

    林家大少爷

    出生就被掠走小时受人欺负却无力还手十年的训练让他不断成长十年后,回归自己的位置之后他会怎样活出自己的色彩?美女,他又将如何应对?看林家大少掀起一片风云!
  • 禅林类聚

    禅林类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顾若成思

    顾若成思

    猫妖,在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唯有你对我不离不弃,却不曾想,我们的爱情就此结束
  • 名门宠婚:首席的小甜心

    名门宠婚:首席的小甜心

    误上洁癖首席的床,小甜心表示,自己不是故意的。怎料,首席暴露腹黑本性,吃了还想跑!!糊里糊涂嫁入名门火坑,甜宠日子不要太开心哦~
  • 恋爱课题:何东何西罗曼史

    恋爱课题:何东何西罗曼史

    何为恋爱?这是16岁天才兄妹何东何西想破脑袋都想不通的hard课题!就在他俩抓耳挠腮之时,一本书落入何西的眼帘,其名曰《嗜血魔妻》,上架类别是——古代言情!何西看到“言情”二字,两眼放光!她眼中,言情则爱情,古代言情岂不是更高深?“哥哥,看看这东西有没有帮助?”她举起那本书,在何东面前晃了晃。何东痴迷的将他看完,感叹了一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事不宜迟,咱俩实践去!”何东拉着何西的手,走向校园,引起大堆异样目光……
  • EXO永远的信仰

    EXO永远的信仰

    再冰的雪也会融化,,再骄傲的你也会低头——在命运面前,我们只能选择离别,要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EXO,我永远的信仰!三年后,我们在那个地方团聚,然而,三年前,我们在那里离别——
  • 快穿:纨绔女主本猖狂

    快穿:纨绔女主本猖狂

    华夏有名的纨绔大小姐逸清意外身亡!!举国悲痛。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一个“快穿女主系统”绑定了她。既然天不亡我,那怎么说也要活得精彩!嘿,美男美女们,你们准备好了吗?(PS:本文双性恋,不喜勿喷,至于感情最后倾向,这个以后再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