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83500000004

第4章 墨趣——文人雅逸的最爱(1)

(第一节)墨的简史

一、早期至东汉末

一般的,墨泛指黑色的颜料,是书写绘画所不可或缺的媒介物。质地优良的墨,光泽黝黑,使书画作品清晰有神采,且墨质稳定,经久不褪色,使古代文献能流传千载仍墨色如新。我国的墨与世界其他古文明如埃及、希腊、罗马、阿拉伯的墨大不相同;至于日本、韩国的墨,都源于中国。公元1世纪,希腊、罗马学者所称赞的“印度墨”,也是由南方丝绸之路,经印度输至欧洲的中国墨。直到17、18世纪,欧洲人仍赞美道:“中国墨简直无与伦比,我们曾苦心仿制中国墨,但终一无所获。”至今,中国墨仍被举世公认为是记录历史档案的最佳材料。

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曾对我国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遗物进行检测,获知早在公元前12世纪,已用一种与现代墨相近的碳离子混合物,呈显黑色的书写颜料。这种颜料可能取自烧煮东西后的烟垢,再经胶性物的混合,使其能附着在陶片或甲骨上。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说:“墨,从土,黑也。”也就是说,从造字原则来看,这个在先秦典籍中经常使用的“墨”字,是一种近于土质的黑色物质,这与近代学者们推测的商代墨的雏形是一致的。

在近代考古发现之前,一般人都像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一样,认为:“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晋时,始有墨丸,以漆烟、松煤夹和为之。”也就是说书写颜料是从漆书演进到矿物的石墨书、石油书(石液),到魏晋时才有取烟制墨的墨丸。这种先由自然界植物、矿物的取材,而后由人工制作的演进论,其实并无考古证据以资证实。先秦除了漆器或某些硬面物体上偶曾有漆书的文字外,其他黑色书迹的遗痕,明显是液状碳离子墨颜料所书,与两汉的简册书迹没有什么差异。因此,一般相信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谓的“墨”,也应与汉墨相去不大。东汉李尤《墨研铭》:“书契既造,研墨乃陈。‘烟’石附笔,以流以申。篇籍永垂,行志功勋。”所说的是烟墨,只是汉代的烟墨,有块状遗留;先秦的墨,颜料本身并无存留,究竟在使用之外平时是以汁液状、粉末状或如后世墨锭般作固态墨块的呈现,现在并无法考证。

现在所知最早的块状墨,是出自战国后期的秦墓,同时出土的还有竹木简牍和一方石砚,砚上放着一块和砚同质材的小块研石;砚面还残留着墨痕。显然这是一组书写的用具。在其后的汉墓里,这种类似的文具更多,墨块都很小,广州西汉南越王墓中更是一下子出土了数千个小扁圆块的墨粒,每块径不及1厘米。不仅如此,汉代另有一种长方形的漆砚盒,和一种带有浮雕砚盖圆砚,两者一向都设计留有研石放置的空间。这些现象,都证明了一个事实:早期的墨块体积都小,且需依赖另一小方研石在砚上将之研磨拌和成书写的墨液。《庄子·田子方篇》称“众史‘舔笔和墨’”,将药物磨成粉再搅拌称为“和”,众史之墨,不言“和”,可知早期的墨确是需经过拌和的过程,与后世直接持墨锭在砚上研磨不同。

到东汉末期,有稍大墨锭出现,有的墨似乎还有隐约像花纹或像手捏制的痕迹,应该就是经过人工抟制的墨了。不过真正在文献上有记录、对墨的制作有突破性贡献的人,是汉末六朝初年的书法家韦诞。

二、六朝时期

韦诞,字仲将,汉末三国时人。\[注:六朝是指三国时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合称六朝。]建安年间为郎中,正始年间迁侍中、中书监,其后以光禄大夫致仕,享年75岁,是著名的书法家,当时魏的官方宝器题铭,皆韦诞所书。《三辅决录注》引他的话说:“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逞径丈之势,方寸千言。”也就是说,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好的用具;而他自诩所制的墨是当时最好的。应劭《汉官仪》说:“尚书令、仆、丞、郎,月赐隃縻大墨一枚,小墨一枚。”东汉宫中已有大小成块的墨,但从徐州东汉彭城王刘恭墓葬出土的铜兽盒石砚看来,该砚盒中有一块小研石共出,则东汉宫廷墨与前述其他战国、西汉墨一样,是需用研石来研磨的。韦诞自夸自己的墨,而不用御墨,那么其所制的墨应有特殊的长处才是。南朝萧子良赞美他:“仲将之墨,一点如漆。”显然其他用墨人也给予韦诞墨很高的评价。

韦诞的制墨法被记载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说:“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网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榍)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下鸡子白,去黄,五颗。亦以珍珠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自解碎。重不得过三二两。墨之大诀如此,宁小不大。”也就是说16∶5的好烟与好胶的配合,加上矿石粉、香料,再杵捣无数次后,始能成固态的墨块。其中虽未述及模制、出灰的过程,但后世墨法中的取烟、入胶、捣杵等重要步骤,大致都已齐备。这其中入胶、捣杵在当时应是最关键性的发明。

胶,能使碳分子结合,也使墨永久附着在纸上。三国吴人皇象与友人论草书时,说:“墨又须多胶绀黝者。”语意上似可反映一般墨中含墨不尽多,才需特别强调“多胶”。然“对胶法”,亦即胶的多寡,一直是制墨家所努力以求的配方。韦诞墨方所用的烟胶比是16∶5,大约为3∶1,与后世墨法比较,算是较低的胶含量。胶多,可使墨有光;胶多,也使墨不易龟裂。韦诞墨在当时已有“一点如漆”的美誉,可知其他当时或之前的墨的胶含量更低,所以墨易碎裂,也较不易制成稍大的墨块。

烟与胶相混合后,还需强力地多次杵捣,使烟和胶均匀而紧密地结合,不致有离散的烟粒存在。又由于早期取烟用立窑,其烟粒常粗细不匀,不如后世卧窑的轻重烟分明。而杵捣有助于改变烟粒子的大小和散布的区域。烟胶均匀且结合紧密的墨,在砚上研磨时,墨经水解,炭粒和胶自然均匀散开,且随机分布在砚池内。若杵捣不够,烟胶间的空隙大,不但研磨时墨色不匀,且墨块也易崩裂。杵捣,也可使墨方中其他防腐、防臭的矿物粉与香料细密均匀;否则,研墨的动作会因杂质的粗颗粒而时磨时止,或只得借研石在砚上将之碾细。历代墨方乃至现代虽以机器取代人工制墨,但仍维持着韦诞“杵多益善”的法则。汉墨需要研石,可能也有调拌烟胶的作用。而随着墨池在砚上的位置在东汉以后愈来愈醒目,六朝以后且成了不可或缺的造型因素,似也显示了墨经研磨自然水解为墨汁的能力,是愈来愈强的了。

与韦诞同时或稍晚的六朝墓中,也出土了不少墨锭,值得一提的是六朝人用烟墨。1959年南京大学化学系裘奎家教授化验晋朝古墓的墨,认为与现代墨相似。韦诞墨方虽只说用“好醇烟”,未曾提及所用的烟的来源,但说要筛去植物性的草莽,则其应是植物性材质的烟灰。而当时人曹植诗有“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句,更可证知这种固态墨是用松烟作成的。一般说来,六朝墨较汉墨为大,且较完整。如:东吴前期高荣墓的墨,径3.5厘米,长9.5厘米。稍晚,晋吴应墓的墨,宽4厘米至6厘米,长12.3厘米。与汉墨的不超过3立方厘米的体积,大不相同。

六朝墨上明显出现模制痕。虽然多数的墨呈柱状,或不规则锥状,但如高荣墓的墨上有叶脉纹、东晋梁孜墓中的墨有几何纹,应当表示此时已用墨模制墨了。六朝的砚,即使砚形与汉砚相似,但已无研石伴同出土,砚盒或砚盖不再预留研石的空间;同时砚面多数增加了墨池的设计。也就是说,从砚型可推测出六朝墨应已可直接在砚上浇水旋磨,研成墨汁,不必再借诸研石之力了。换句话说,近人持墨锭直接在砚面研墨的方法,至此时已完全确立。

上述特色,与韦诞墨方的改善制墨法有密切关系。当然,一项影响民生的发明不必一定系于一人身上;在韦诞之前,相信已有类似的制墨法出现,韦诞很可能只是居改良之功。《齐民要术》是我国农业史上相当重要的一部书籍。作者高阳太守贾思勰约生长于6世纪的南北朝纷乱时局中,他记录民生必需的生产知识,使乱世中的人们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免于饥馁。全书记载的都是作者认为必要的生产技术,如:米谷、蔬果、染料的种植,禽畜、桑蚕、鱼类的养畜,副产品的加工、酿造、腌藏、制糖、煮胶等事宜;而笔墨制作也列其中,恐怕正是作者将之视为文明延续的重要工具,与有教养的民生息息相关,不可失传。贾氏所录笔方和墨方皆出自韦诞,由此可知,韦诞对后代制笔造墨技法的启发实不容忽视。

六朝时期,著名的制墨家还有张永。张永是南朝宋的文学家兼书家。《文房四谱》记载他“有巧思,纸墨皆自造”,“上每得永表,辄执玩咨嗟久之,叹供御者不及也”。此外,大将军陶侃“曾献晋帝笺纸三千枚、墨二十丸,皆极精妙”。可见此时皇家自御墨供应,而民间私人督制的墨,也有精妙的表现。

三、唐与五代时期

《新唐书·地理志》载:易州、潞州、绛州产贡墨。也就是说,墨是这三地的重要土产,每年定量呈进给政府,作为赋税的一部分。因此,唐玄宗以集贤院大府修图书时,每季给“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所给即是河北易州上谷郡的墨。到了晚唐,这种集贤院的易州旧墨,还成了文士间相馈赠的珍贵礼物。盛唐诗仙李白有“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句,所赞美的,则是山西潞州上党郡的名墨,并指出这种墨以松烟为主要烟材,且添加珍贵的香料。同时期另一名士欧阳通,是大书法家欧阳询之子,一向讲究使用精美的文具,就对这种浓郁的麝香墨颇有偏好。

唐代的制墨家以祖氏为最著名。大约原是在易州世代相传的墨匠家族,宋元人还特别提到一位祖敏,在唐末领“墨官”之职,大约是掌理或监督造墨的职务。此外,唐末另有王君德墨,多供御用,也被藏家视为瑰宝,其造墨用药法,到宋代仍有传承。

从传世及出土的唐墨看来,此时的墨有呈极细的条棒状的,也有棱柱形或圆柱形,但多数则呈所谓舟状。例如日本正仓院所藏的16件墨,除了两件细棒状者外,其余14件都是两头呈圆柱状,中段因压印铭文而凹扁,且使墨体向两侧鼓出来,以至宛如舟状。其铭文有“新罗武家上墨”“新罗杨家上墨”等阳文模印字样,可视为新罗墨的样式;而同一批另一件样式相同的舟状墨,一有朱书的纪年铭:“开元四年(716年)丙辰秋作贞”,另一面为阳文楷体印文:“华烟飞龙凤,皇极贞家墨。”显然,此时新罗和中原的制墨习惯相似,都是在圆柱状墨条上用力施压墨印,使墨形如舟;而铭文多为墨匠的家族姓氏,如武家、杨家、贞家等。此外,1972年新疆出土了一件唐代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墨,铭文为“松心真”,亦是中央施印,与正仓院墨十分相似。唐末藩镇割据的时期,北方产墨的地区均陷入频仍的战乱,人民大量流徙至南方富庶地区,制墨重心遂也南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李超、李廷珪父子的歙州墨。

传说李氏父子原姓奚,在易州世代造墨;晚唐时流离南迁,见歙地富庶安定,制墨原料如松材等,材料多且采用方便,于是定居制墨,且迅速得到当道者的赏识,便被地方官取为贡品。到了南唐,君臣皆尚文事,奚氏父子被命为墨务官,并赐国姓为李。到了宋代,李氏子孙仍继续掌理为官府制墨的官职。由于李氏所制的墨,有“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写踰数十幅不耗一二分也”“磨处边际有刃可以裁纸”的美誉,遂使龙砚、澄心堂纸、李廷珪墨,并称为南唐的文房三宝。只可惜南唐亡后,李氏墨尽入朝廷大内,一般罕见。宋朝人在仰慕之余,尊之以“天下第一品”之号。

四、宋元时期

宋朝由于君王重文治,一时教育文化迅速普及,文具的需要更殷切。因此制墨地点广布全国,而且名家辈出。以官方的史籍所载,除了潞州、易州、绛州仍沿唐故,继续贡墨外,还增加了安徽的歙州和山东的鲁郡。歙州是从南唐以后,制墨不辍;山东的墨业,直到近代仍有名声,11世纪的重要墨史著作——李孝美的《墨谱法氏》,便是根据山东墨工技术所写的。此外,宋代笔记诗文中还可见四川、浙江、海南,也是墨匠辈出的地区。到了元代及明早期,江苏、浙江及皖北地区,仍有几个著名的制墨家;沈继孙的《墨法集要》则明显受了浙西墨法的影响。只是歙地墨业规模愈来愈大,到了明中叶以后,几乎全国的墨业都集中在安徽南部的歙县、休宁、屯溪、祁门、婺源一带,举国皆在“徽墨”的贩卖范围内,纵有小规模的墨业场坊,也都受风尚的影响。

宋朝士大夫喜爱使用精美的文具,并发展出使用与品赏的美学理论来。赏墨与品茶一样,成为文人共同的嗜好。好墨成了文士收藏的对象,因此像司马光、苏轼、米芾、晁季一,都是著名的藏墨家,苏轼藏墨有500锭之多。文人要有适用的好墨,常需与墨匠切磋,因此墨工与文士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宋元祐年间的墨工潘衡,曾得苏轼的指点;另一墨工潘谷,则常与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往来诗文唱和,被称为“墨中仙”;许多专门关于墨的制作技术、形制图案、典故传承的书籍,因此借文人之手,纷纷问世。

墨的使用既然受到重视,于是就促使墨法的一再试验创作。如:宋代墨匠沈珪,重视烟胶比例,使墨更坚质;张遇、蒲大韶、胡景纯等,先后试以桐油烧烟,取代以往松烟制墨,其墨色华丽姿媚、光可鉴人,取烟迅速,遂成为元代以后主要的制墨原料。虽然元、明仍有少数文人欣赏松烟墨的内敛素朴,但主要的制墨名家几乎都是以油烟墨著称了。

从宋元墨书的记载来看,墨的式样虽有些变化,如在《墨谱法式》(1095年成书)中有圆柱、牛舌、香饼等形式,但从近年考古出土文物看来,墨的造型纹饰基本上都还属简朴。例如:在安徽合肥市郊马绍庭夫妇墓中出土的两锭宋墨,一墨呈牛舌式(长梭形),一面楷书“九华朱觐墨”五字,一面有凤型花纹及两个阳文“香”字。另墨圭角长方式,一面阳文篆书“歙州黄山张谷……”字样,反面无字。朱觐与张谷都是北未著名的制墨家,所做墨型与北宋《墨谱法式》相去不远,从出土的图片看来,墨型裁制工整,而两面的图案与文字皆是以刻好的印戳式墨印,压印在墨面上所成;印比墨小,因此在印文的周围有明显的印戳下压凹陷,而周缘墨体有较高凸的痕迹。此种下凹现象,在其他宋元墨上,都有类似的情形,大概就是《晁氏墨经》所谓用“印”后的现象。安徽祁门的“文府”墨、江苏武进南宋墓的叶茂实墨、山西大同元墓的“中书省”墨,都是在牛舌式或长方式墨上,两面中央押印文字或图案,质朴古雅。

五、明清时期

同类推荐
  •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中期的好莱坞,与“制片人电影”相区别。后者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也有充足的资金。而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主流电影之外另一种叙事方向和叙事的可能性。本书历时三年,深度采访中国16位独立电影导演,是一本充分展现、深入探讨、细致研究中国新生代电影很有价值的一部书稿,对于中国当代影像文化极具研究、赏析和参考价值。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

    2006年中国歌词精选,主要内容有:这么多年、暮鼓晨钟、走进碑林、乡情、山喜鹊,尾巴长、老友、口红、温馨的港湾、卫士颂、我们一起去看海、做人不做仙、帐篷学校、我在另一个城市想你、这不是爱的故事、祝福中国、给妈妈许个愿等。
  •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1部)

    本书是俄罗斯、苏联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

    《别拿电影说事儿》选取了这些年我写的一些影评。尽管它们只占观影总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但仍旧能代表我的观影轨迹。经典的电影值得收藏,浪漫的爱情电影让人落泪,无意间偶得的电影令人惊喜,还有代表台湾的城市电影和代表香港的警匪电影。我们热爱电影,更尊重像伍迪·艾伦和彭浩翔这样的天才电影人。我一直认为,对电影的好感来自非常私人的个人感受,源于一种生活的积累、审美的习惯和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你可能无法完全爱上我的电影院,但望你能重新审视电影,重新爱上电影这门艺术。别忘了,电影是我们每个人的异想世界。
热门推荐
  • 颜如莲花开落

    颜如莲花开落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南乡子冯延巳微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 六十种曲玉簪记

    六十种曲玉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一世无忧:霸道警花追夫记

    “我们一直在寻找爱情,却不知道爱情是,有一天当你停下来,开始用心去爱一个人,成为那个他觉得对的人,才是真的爱情。”她15岁进入军校,要成为他那样的人。18岁离开军校,是为了找到自己,一个让自己喜欢自己的自己。如此追逐,就是为了有一天,成为你眼中对的那个人。半生追逐,一直错过。他是斯年,她是无忧,青梅竹马,斯年无忧。
  • 火影之龙炎

    火影之龙炎

    开头可能会有点乱,到后面就会好。本书尊重漫画,剧情不会改变很多,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言情部分很少,几乎为零,因为自己不是很会写,但也适当的添了点。本书主角不会BT,但也是强者!修真的能力只是辅助,后期基本不会出现,不会影响大家。此外,主角的通灵兽除了龙之外,还安排了一些其他的动物在其中。还有……我打字很慢的,所以更文时间会有一些问题,但我说此书绝对不TJ和弃坑。而且各位读者大大还是经常性的去看看作品相关!另外,在下第一次写书,有什么意见大家尽管提,我会努力改的!我希望本书的点击和票票会很快的提升!望大家多多支持!大家要特别注意,这本书和《火影之龙眼》和那书改名后的《火影之龙炎》毫无关系,详情请看作品相关的公告,
  • 瞳之暗

    瞳之暗

    私家侦探?IEO?破解一连串的疑案,牵扯越深,背景越黑暗......
  • 异界天魔

    异界天魔

    2130年,猎人凌羽,穿越到了异界龙朔,成为家族显赫的纨绔子弟,宇文凌,为前任背黑锅,被父亲发配太行山苦修,从此开始他的修炼生涯,练武我有超级武器,本以为可以逍遥生活,没想到天意弄人,身份的变化,让凌羽不该何去何从,亲情,友情,爱情,该如何选择,是宁愿天下人负我,还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一念成神救苍生,一念成魔踏血河,
  • 武林小子修仙记

    武林小子修仙记

    他是一个武林人士,在一个门派中成长。江湖大劫他立志成长成为人间界的强者,挽救江湖再一次寻宝中他意外得到顶级修炼功法,在各个界面打败强敌,成为最高尊者。
  • 两年间

    两年间

    《两年间》:本书是作者于2010年、2011年两年间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精选,全书分为“心灵的旅迹”、“感念的触”、“澧水的情思”、“远行或怀想”共四辑。
  • 走出自己

    走出自己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林华玉编著的《走出自己》提供一个精美的选本,让你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写作水平、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
  • 护花少爷

    护花少爷

    风流逍遥、暧昧霸道,泡尽天下美女,尽揽世间群芳。一个身怀绝技的高中生,如何在纷乱的都市中俘获美女芳心,如何成就一番霸业?一切尽在护花少爷。称雄世界,唯我天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