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05500000057

第57章 知识分子的精神流亡

《荒原狼》

背景说明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小说家、诗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黑塞出生于德国南部卡尔夫镇一个牧师家庭,他一生在校求学时间很短,主要靠自修涉猎了大量文学、哲学书籍。从德国浪漫派作家歌德、诺瓦利斯,到哲学家康德、叔本华、尼采,再到东方哲学和宗教思想,包括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著作,都对黑塞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黑塞的艺术创作种类繁多,但令他声名鹊起的是他的小说作品,贯穿其中的对个人精神成长的探求,和以自我个性为中心的主题,使他具有一种类似现代存在主义的浪漫派个人主义风格。此外,黑塞还撰写了大量诗歌、散文、杂文、书评,并且擅长水彩画。

黑塞思想的核心是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他极力反对国家主义和技术主义这两种通过标准化和组织化使人异化的力量。他主张个体通过禁欲或纵欲两条途径来摆脱中产阶级的整齐划一。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常常不是极端克制就是极端张扬,在接触进而超越感观体验中发现自我。《荒原狼》是表达这一主题最著名的小说。

发表于1927年的《荒原狼》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一直折磨着50岁的他,他与周围世界的价值观念、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并深感灾难和战争对人的精神带来的巨大损害;另一方面,疾病和婚姻的失败使他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在创作《荒原狼》时,他不止一次写信给朋友提及几乎要自杀的痛苦。毫不夸张地说,《荒原狼》中描写的正是黑塞对自己灵魂最无情的剖析。主人公哈里·哈勒尔和赫尔曼·黑塞这两个名字的开头缩写字母都是H,并非偶然的巧合。

这部触及心灵深处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欧洲的销量连续数月名列前茅,在日本则被抢购一空,在东欧和苏联的征订目录上也是排在前列,在美国同样出现了争相购买的热潮。有学者评价说,《荒原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欧美青年、苏联青年甚至日本青年的影响之大不亚于当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而主人公哈勒尔的精神疾病,不是个别人的,而是一代人的、时代本身的精神疾病。

黑塞的小说得益并同时受限于他对表达自我个性的过分执著,因此,诺贝尔奖委员会虽然早在1931年开始考虑给他授奖,但直到15年后才把奖授予他。但他的作品对一颗灵魂在充满敌意的外在世界里寻求自我本质、表明自身价值的历程的描写,无疑是19世纪以来小说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推荐版本:赵登荣,倪诚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名著概要

《荒原狼》没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众多关系交错的人物,着重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勒尔的内心世界。小说分为三个部分,从三个不同的叙述角度构架了一个中年艺术家哈勒尔的复杂灵魂。

第一部分是以一个出版该书的“出版者”的身份,描写荒原狼哈勒尔给他留下的印象。这个出版者同时也是哈勒尔屋主的亲戚,他与哈勒尔有数面之缘且打过几次交道。在这一部分里,出版者描述了一个年近五十、沉默寡言又充满智慧、表情温柔、内心却动荡不安的人物形象,这个名叫哈勒尔的人自称是一只狼,一只陌生的、野性而又胆怯的、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狼。他从繁华的大城市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提着两只大箱子,箱子上贴着已经发黄的海外各国运输公司和旅馆的标签,表明他经过了很长的旅途生活。他带来了很多书,每天都在阅读中度过。他生活毫无规律,不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更多的是钻进自己的房间,在封闭的屋内进行精神上的苦旅,完全与世隔绝。这样的一个人,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出版人觉得他是一个举重若轻、才华非凡的人物,眉宇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他的本性又是奇异令人难以捉摸的。突然有一天,这个怪人结账之后不辞而别,从此杳无音信,只留下一份文稿给出版人。这文稿的内容就是小说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哈里·哈勒尔自传——为狂人而作》,这是小说的主体部分。主人公哈勒尔以“狂人”的身份自述生活和心灵世界。

哈勒尔的每一天都是既无特殊痛苦又无特殊忧虑,既无真正苦恼又无绝望的日子,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桩美事。但遗憾的是,哈勒尔受不了这种平静的幸福生活,他总是燃起对强烈情感的渴望,不论是极度的疼痛还是欢乐。他觉得自己无法苟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对平淡无奇生活的向往,因此他感受不到生存的快乐,只能做一只荒原狼,一个潦倒的隐世者。夜幕降临的时候,哈勒尔游荡到十分安静的老城区,经过一家年代久远的修道院,看见门牌上写着“魔剧院”,他想进去但怎么样都打不开门,只好作罢。晃进小酒馆喝了几杯酒后,他又开始在潮湿的街上夜游,一边注视着黑暗的角落,一边沉浸在孤独和疏离的情绪中。突然从一条漆黑的巷子里蹿出一个人,扛着广告牌,上面写着“无政府主义者的晚间娱乐!魔剧院——普通人不得……”他欢呼起来,很想进入,但那个人冷冷地丢给他一本书,便拒绝了他的要求,匆忙离去。

哈勒尔匆忙回家,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内容是小说的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哈勒尔无意中得来的这本名为《论荒原狼——为狂人所作》的书的内容。这本小册子写的是一个也叫哈里的人的人生,这个人被称作荒原狼,他和哈勒尔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令他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小册子深刻地揭示出“荒原狼”这种人在精神和灵魂上的与众不同,且指出荒原狼的一大特征是属于自杀者。

然后,小说又回到第二部分,继续哈勒尔的自述。哈勒尔应邀前去教授家里作客。在那里,一副歌德的画像让他对从前崇拜的伟人产生了怀疑,而教授的客套虚伪令他难以忍受,他像逃离地狱一样跑出来,心情十分沮丧。然后他去了扛广告牌人推荐的黑老鹰酒家,在那他邂逅了一个叫赫尔米娜的漂亮女孩,哈勒尔向赫尔米娜诉说了痛苦,赫尔米娜理解他并指出他的痛苦在于不懂生活。哈勒尔有所顿悟,自嘲自己的迂腐,从此开始与赫尔米娜频频约会和跳舞,甚至同她的女友同床共欢。期间又结识了音乐家帕勃罗,与他一起喝酒谈论音乐,在放纵的生活中仿佛享尽了人间快乐。但是哈勒尔的理智却不断告诫自己这是一种堕落。

不久后,哈勒尔和赫尔米娜参加一个化装舞会。舞会之后,他去了帕勃罗的魔剧院,走入很多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代表着人类灵魂各个神秘的侧面。哈勒尔也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解救之道,既然世界和自我都是多元的而不是二元的,所以无论是回归人性还是回归狼性都是枉然。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悖谬和荒诞,只有用笑和幽默来对付。小说的最后,哈勒终于将生活戏剧的所有“十万”个棋子装进口袋,而且决定反复去体会生存的痛苦,将游戏玩得更好些,“总有一天会学会笑”。

知识链接

尼采

《荒原狼》中几次提到尼采,哈勒尔是个对尼采表现出极大热情的知识分子。毋庸置疑,黑塞本人也深受尼采思想熏陶,因此在这部小说中,尼采的一些思想像影子一样漂移在字里行间,成为活跃整个故事象征意味的一股动力。

作为唯意志论代表的哲学家尼采,反对以理性、逻辑性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在他看来,现代文明的要害是内在的贫乏和枯竭,是生命本能的衰竭,因而现代人只能以五光十色的昔日文化碎片来掩盖这种匮乏,造成虚假的繁荣。

在《荒原狼》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与上述思想对应的潜流。哈勒尔对现代文明表现出极大不满,特别是对收音机、扩音喇叭、爵士乐这些新的文明深恶痛绝,因为这些破坏了莫扎特、亨德尔时代真正的音乐,只人为地造成亢奋和假象。

名家评述

他(黑塞)是一位肯探讨问题和自我解答的诗人,具有德国南方人的心灵,表现出既虔诚又自由的混合性格。假如我们忽略了他的热烈的反叛倾向——有关信仰的那股永恒的烈火能使梦想家变为斗士的话,我们也许会说黑塞是一名浪漫派诗人。

——诺贝尔奖授奖辞

黑塞对荒原狼精神危机的分析、对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文化日趋没落的描写,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否定和抗议。从小说中可以看出,他追求抽象的自由,探索永恒的人生价值,希望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赵登荣倪诚恩《〈荒原狼〉译者序》

精彩推荐

以下节选的是对主人公哈里的描述,也是对荒原狼的解析。

从前有个人名叫哈里,又称荒原狼。他用两条腿行走,穿着衣服,是个人,可是实际上他又是一只荒原狼。智力发达的人能学会的东西他学到了不少,他是个相当聪明的人。但是有一点他不曾学会:对自己、对生活感到满足。他可没有这种本事,他是个从不满足的人。这也许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随时随刻都知道(或以为知道)他根本不是人,而是从荒原来的一只狼。他是否真的是狼,抑或他出生之前就已经被人用魔术把他从狼变成了人,抑或他生下时是人,却有荒原狼的灵魂天性,抑或他自以为是狼这个想法本身只是他的幻觉或疾病,等等,等等,聪明之士尽可争论。譬如说也可能是这样的:这个人在童年时也许很野,很不听话,毫无约束,他的教育者企图彻底克服他身上的兽性,他们这样做却反而使他产生了幻想,以为自己确乎是一只野兽,只是披着一层薄薄的教育与人性的外衣罢了。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长期争论不休,甚至写几本书;但是这对荒原狼却毫无用处,因为他认为,狼只是他灵魂的一种幻觉也罢,还是被魔术一变钻进了他的身体也罢,或者由于严师训斥鞭打而得了狼性也罢,这都无关紧要。不管别人怎么想,也不管他自己怎么想,都不可能把狼从他身上拉出来。

同类推荐
  • 抵达

    抵达

    本书为“鄞州作家文丛”之一,是一部诗歌作品集。书中共收录诗歌作品80余首,分“村庄”“在路上”“退潮之后”“致女儿的书”“远或近”等5辑。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乡村的风土人情,抒发对故土乡情的挚爱;叙述现实与遐思、所见与所闻,抒发对生活生命的热爱;记录爱女生病期间的感悟,抒发对人生的体悟,富有文学情怀。
  •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灵魂触电

    大学生风花雪月之灵魂触电

    年轻岁月,如火的季节。可是却感受不到火的灸热。所有的华美和绚丽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但是又何必在乎太多,太阳依旧东升西落。让它成为关于那个火一样的季节的一份记忆吧。
  • 廉声小语

    廉声小语

    在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岗位工作了十余年,有意无意之间就积累了一些感悟。而这些感悟都是现实中比较常见的、有些人甚至不以为是的“小事”。可是,从职业责任上讲,正是这些所谓的“小事”需要我们经常去提醒、去教育、去润化……只有防微杜渐、才会防患于未然。
  •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

    《倾听往事》这本散文集里相当多的篇幅是专为魏晋时期文人名士而书的,收录有《父去子未归》、《凡人与圣贤的距离》、《英雄莫问出处》、《曹操与宗世林》、《亦真亦幻帝王家》,在众多的散文集里,这本书很特别,像寒夜里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 蒋雯丽随笔:姥爷

    蒋雯丽随笔:姥爷

    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动人心扉。
热门推荐
  • 异界狼道

    异界狼道

    人有人道,狼有狼道。周信灵魂穿越时空,附体于奄奄一息的狼孩。开始他辉煌的一生……美女相伴,却独爱一人。身为黑道,却作世界正义的维护者!兄弟相伴,凛然为国……想了解他传奇一生吗?想了解一个孩子如何称霸一个狼族?如何屹立于华夏大地而长久不衰吗?
  • 夏风吹过的夏天

    夏风吹过的夏天

    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最害怕的是孤独,而最喜欢的也是孤独吧。那年夏天,阵阵微风,拖着重重的步子,季小雨进入高中。低着头走在拥挤的人群中间,让她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老树上的知了声声的叫着,听在季小雨的心里更加的烦躁,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漫长的夏天,还是......
  • 重生之无情道

    重生之无情道

    穿到了坑爹的小说里,她所面对的是严酷的现实:女配命格。不想抱大腿,不想找男人,不愿做修炼工具……而她所接受的传承,叫做无情道!本文所提小说为作者虚构!
  • 半生江湖

    半生江湖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平行世界请勿与现实挂钩】*******************************主角的自我介绍:没什么特别的经历,就混过几年社会、当过几年特种兵、坐过几年牢而已。没什么特殊的本事,就是力量比人大点、口才比人好点、知识比人多点、观察力比人稍强点。业余爱好没什么长处,就是唱歌、跳舞、泡妞比人厉害点,其实我只是个普通的保险从业员。买保险吗,朋友?从我这半生不堪回首的江湖生活来看,这个世界太危险了,您想象一下吧。▃▃▃▃▃▃▃▃▃▃▃▃▃▃▃▃▃▃▃▃▃▃▃▃▃▃▃▃▃▃
  • 心与枉然

    心与枉然

    何心与从小就喜欢邻家大哥哥何枉然!虽然他们相差只有三岁,却隔了六年;可只要心里有对方,便觉得怎么样都能在一起,那曾想这世界太过现实何心与和池妖娆从小学开始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一向形影不离;那曾想大学刚半个学期就让她们两个好姐妹分道扬镳,为了一个林文生,为了一个不相干的男的啊!这么多年的友谊就这样断了,值得吗?池妖娆为了钱堕落了,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做了等她们都学会接受了现实的残酷,却也不能回到最初等何心与和何枉然在一起了,幸福了就好
  • 都市指环王

    都市指环王

    世道不平,看我踏上几脚。美女太多,容我珍藏几个。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虽然徐阳没中500万,但是却得到了一个神奇指环,崛起于微末,惩奸徒,斗恶霸,宵小见之胆寒,救美女,伸正义,佳人为之倾心。
  • 盗墓幻城

    盗墓幻城

    汉世故事曲,一少年俊性,是将军远戚名唐寄北,哀帝崩,将军意献于汉哀帝葬,少年无意吞饵得长生于秦皇废丹,尽日送其众奔一国。一个神秘组织的少族长接到组织奇怪的研究任务,去往尼泊尔和边防部队的大学同学一起进入了一个古墓,在那时沉睡在墓中的唐寄北已经苏醒。
  • 虫行界

    虫行界

    上古遗迹被人恶意的打开,远古之气席卷地球。万年的浩劫将提前。万物将重新洗牌,弱小的虫子将主导世界,一波波毁灭的接踵而来,人类只能龟缩在设定防区中成为待宰的食物。
  • 霸道总裁王俊凯:唯宠娇妻

    霸道总裁王俊凯:唯宠娇妻

    她记不得他的模样,只是记得小时候总甜甜地叫他凯哥哥,殊不知,她曾说过要嫁给他………
  • 我是佛门大教主

    我是佛门大教主

    这是一个立志要还俗娶媳妇的和尚却巧得获得佛门传承系统而不得不以大德高僧的身份走向佛门大教主的故事。“系统,我要兑换斗战胜佛孙悟空。”陈文霸气的说道。“叮,兑换成功,请查收。”“跟着你,我可得长生么?“看着面前一脸纯洁的大圣,陈文仰天长叹,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