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人性中的魔鬼。过分贪婪的人,最终会一无所有。
派翠克·波特向人们多次讲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要能适可而止,不能过于贪婪,应依据自己的实际而索求。
如果我们能像那位钓鱼者据实而求,所求不多,何愁不能活得天高海阔大道坦然呢?可是现代人更多的是不知满足,过分贪婪。
当欲望产生时,再大的胃口都无法填满,贪多的结果只会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和麻烦。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一个贪求厚利、毫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希望什么都能够得到,岂料到头来却失去一切。
生活贵在平衡,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稍有偏废。如果过分贪婪,把握不住必要的尺度,就很容易受到伤害。有一则寓言也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同样的道理: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一天,他跟神说:“请教给我点金术,让我伸手所能摸到的都变成金子,我要使我的王宫到处都金碧辉煌。”
神说:“好吧。”
于是第二天,国王刚一起床,他伸手摸到的衣服就变成了金子,他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他吃早餐,伸手摸到的牛奶也变成了金子,摸到的面包也变成了金子,他这时觉得有点不舒服了,因为他吃不成早餐,得饿肚子了。他每天上午都要去王宫里的大花园散步,当他走进花园时,他看到一朵红玫瑰开放得非常娇艳,情不自禁地上前抚摸了一下,玫瑰立刻也变成了金子,他感到有点遗憾。这一天里,他只要一伸手,所触摸的任何物品全部变成金子,后来,他越来越恐惧,吓得不敢伸手了,他已经饿了一天了。到了晚上,他最喜欢的小女儿来拜见他,他拼命地喊着不让女儿过来,可是天真活泼的女儿仍然像往常一样径直跑到父亲身边伸出双臂来拥抱他,结果女儿变成了一尊金像。
这时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想要这个点金术了,他跑到神那里,跟神祈求:“神啊,请宽恕我吧,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请把我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神说:“那好吧,你去河里把你的手洗干净。”
国王马上到河边拼命地搓洗双手,然后赶快跑去拥抱女儿,女儿变回了天真活泼的模样。
追求可以成为一种快乐,欲望却永远都只是生命沉重的负荷。
我们常常感到活得很累,其实只是因为我们所求的太多。我们总希望拥有的越多越好,爬得越高越好,不断地索取,心灵自然无法得到休息。
人要生存,必须有物质作基础,但物质的索取必须有一个度。物质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但是却未必都能享受,家有万贯,别人每餐吃一碗,自己未必能吃十碗,别人晚上躺一张床,自己未必能躺十张床。
为什么不换一种活法呢?抛弃欲望的重负,轻松愉悦地享受人生那该多好啊。当生命走到尽头时,回首往昔,如果头脑中只剩下金光银影,却没有美好欢愉,生命岂不毫无色彩可言。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可而止,不要过于贪婪;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所求过多。这样人生中才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