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500000010

第10章 民国杂忆录

程克智

海原地处祖国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贫穷落后山区,教育事业发展非常缓慢。民国10年(1921年)前,除城北高小外,基本是私塾教育,全部民办。有三种形式,一是先生开学馆,收生徒按年交钱、粮上学;二是富家为子女请家庭教师,亲友子弟付费寄读;三是社、庙学堂,由一坊民众(一村或数村)集资并义务出工盖学堂或利用庙宇办学,其经费有的是庙学一包揽,有的是办学校校董会专管,将集捐的学田、羊只等出租收入作为延师及办学费用,学生家轮流给先生管饭,群众子女皆可入学。学习方式是识字、写字、读书、背书、偶尔先生才开堂讲书。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五、七言杂文、四书、五经等,没有其他课程,个别学堂有加教算盘的。至民国20年(1931年)期间,教育部推行“壬戌”新学制,拨了点钱,在集镇和大村庄扶持改造私塾或兴建了些学校(全县不超过30所),拟改为课堂教学制,加授算术、常识、公德、音乐、美术等课程,但因缺教师、没课本,仍未能改变私塾教育形式。从民国21年(1932年)起,国民政府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强令10~16岁儿童一律入学,扶持改制私塾为新学制教学,增建义务小学、短期小学等,至民国26年(1937年)海原教育有所发展,完小增至三所,初小有六七十所。虽然如此,仍因经费不足,缺教师、教材、课本等原因,大部分初小还摆脱不了私塾式教学,我就是这年春天上西安义务小学的,记得父亲拿着香表和供品,领我去学校拜师,老师只有三伯父程耀庭一人,住里外套间,外间上设香案,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牌,父亲献上供品,领我焚香跪拜了先师。然后进里屋给老师五块银元,叫我叩头拜了师。全校40多个学生,虽按规定设国语、算术、常识等课表,但没老师和课本,仍是背念三字经、百家姓、短期小学课本、古文观止等书,加学珠算,也不分班级。两年后县上才派来一位姓屈的校长和一名梁老师,规定课程开了,学生也有了课本,我被编入三年级。西安这所乡镇所在地的学校,才算结束了私塾式教学。偏远村庄的学校仍在等待、期盼着这种难得的机遇。

民国29年(194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国民教育实施纲要》,次年甘肃省贯彻该精神,由教育厅发文件将完全小学一律称为“保国民学校”。增加教育经费,提倡官民共同办教育,从外地调派教师。从而推进了海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完小增至城北、城东、女子、李旺、西安、兴仁六所,乡村私塾一律改为初小,使得保国民学校增加到90所以上。公职教师也有百余人。各学校的学制、课程设置、教材课本等均按国家规定办学,海原的私塾式教育才算彻底告终。

二、“两免一补”钩沉

出生盛世,福莫大焉。现在的农村孩子,不论贫富贵贱,一到入学年龄,都能上学读书。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还享受“两免一补”,即学杂费用及课本费全由国家出钱,对住校学生,又给予食宿补助。这样的惠农政策,有史以来,闻所未闻。而且现在的中小学建筑设施宽敞,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良好,食宿条件优越。回忆我们当年的读书境遇,可谓天地悬隔。记得1945年海原中学成立,是从城北小学挤出一座教室、20间宿舍起步的。当年招收55名同学,全是本县十多年来小学毕业无力赴外地上中学者。我最幸运,是应届小学毕业生,13岁,全班最小。关庄乡的汪凯元同学,已26岁了,大家尊他为老大哥。省教育厅派来校长和三位任课教师,县上派了两名财务后勤及伙管老师。课程按规定全开,只有课本,师生同用,没有其他教学仪器及图书资料等设施。四个人住一间宿舍,土坯火炕,冬天靠家人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路驮送的羊粪煨火取暖,没有火炉。教室里架着两个煤皮火炉,过冷时墨水瓶还会结冰。早晚上自习,每人端着个煤油灯去教室自习,下自习后端回宿舍,爬进被窝做完作业听铃声熄灯就寝。伙食大灶一天两顿饭,中午蒸馍、黄米稀饭炒洋芋,下午是白水面就咸菜,早点基本是开水拌炒面。米面是自背或家人送交的,菜碳等伙食费用另交。就此同学们都非常珍惜自己有机会上学读书,团结友爱,互帮互学。老师也一人教几门课程,昼夜辛劳,燃蜡吐丝,哺育学生。初中毕业后我考入兰州中学读高中,该校是当时甘肃省最好的完全中学,师资水准高,教学设施好,理化课有实验室,生物等课有少量标本及配套挂图。学校还有一个20万册书籍的图书馆。课余、星期天、节假日,有钱的同学逛街市吃喝、购物,我们穷乡僻壤的学生,便浸泡在阅览室里吸取营养。大灶伙食既差又贵,四块银元一月,父母吃力还得按时邮寄。住宿每四生一室,干板凉床,最愁的仍是冬天,房地中间砌着个砖火炉,自己出钱买煤球生火,晚上四人各坐一边,背对火炉取暖,板凳当桌子写作业。同时,每人将从黄河里捡来的圆长棒棒石,在炉上烧烤,睡前放进被窝暖被,睡时脚蹬暖石入梦,直至冰醒,踢出被外。学习照明用电灯,但因当时兰州市电力供不应求,故每周停电两天,早晚上自习,富学生点蜡烛,我们依旧是煤油灯。城乡有别,贫富显眼,全班60名同学,集合站队时,西装革履者居多,布衣烂衫者不少,可是一堂授课,前二三十名皆为布衣。

仅以自己中学时代的细小往事,激励当代的青少年们:珍惜机遇,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发愤图强,及早成材,献身祖国,回报党恩。

三、海原中学的诞生

民国30年(1941年)后,海原完全小学发展较快,每年毕业百多名学生,但有能力赴外省升中学的仅有四分之一。至1944年夏,已有二三百名小学毕业生失学,8月,时任海原县临时参议会长的徐元礼、副参议长田增荣、三青团干事长兼教育局局长程耀藜、副局长刘献瑞等倡议在本县设立初级中学,引起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热烈响应。经教育局呈请县长杨慕震同意,于9月中旬成立了筹备委员会,有八人组成,程耀藜任主任,刘献瑞为副主任,委员有徐元礼、田增荣、田凤鸣(县保安大队长)、任孝久(民众教育馆馆长)等六人。由教育局牵头向县府、省府及教育厅呈文,并向社会发起募捐活动。10月初县府会议议定:“以落后贫穷少数民族边远山区为由,上文省府争取省立。”随由杨慕震县长和程耀藜二人备厚礼带县府呈文去甘肃省政府斡旋,被省主席谷正伦以“抗战在急,无力付资、暂设县办、待后在议”为由拒绝了。教育厅长水梓却很同情,建议暂办个县立职业中学,即开中学课程,又利用海原产羊毛纺织毛衣、地毯等产品销售,弥补经费不足。杨县长认为可行,亲去兰州工业职中观摩洽谈。回县后开会研究,县上拨50万元给筹委会,作为启动资金。派人去兰州工校半价购回纺毛线、织毛衣、地毯、床单等机器十多台,放在城北小学大礼堂内。同时做课桌凳40套及办公桌、卷柜等件,侧边均写有“海原职中”字样。这批桌凳我们班一直用到1946年底。捐款事宜也派人分组深入城乡积极劝募。教育局又请来在兰州工校毕业的程克明、李峻德二人(均是西安乡人),计划作业务教师。安装检查纺织机、并购羊毛,纺织试机,备开学使用。紧张的筹备中,社会上特别是青年学生们认为上职业学校没前途。普通中学毕业,可到外面考高中、升大学,报效国家,故强烈呼吁改建普中。筹委会、教育局多次开会研究,恐变来变去教育厅不批咋办,议而未决。1945年4月中旬,新任县长杨蔚南(甘谷县人)到任,了解情况后,同意社会请求,改办海原县立初级中学,并言他和教育厅长水梓邻县有交。5月初又和程耀藜备文去省厅升办普通初中,事情很顺利,三天后讨到了批文,名为“甘肃省海原县立初级中学”。由省厅派校长、教师、订印课本,并给了点建校奖励金。回县后,捐款也超过两千万元的计划,急召开县务会议议定:1.由教育局负责7月初招生50名,8月开学。2.改筹委会为海原中学校董会,人员不变,管理经费和办学等事宜。3.买回的纺织机器连人员转建设局办个地毯厂,已占用资金由县府如数补拨到账。

1945年8月20日上午10时,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县府官员,各界人士到会,新招的55名中学生及县城三个小学的学生列队,在热烈的掌声中,杨县长揭开了海中名牌。

从此,甘肃省海原县立初级中学诞生了。

四、海原最早的旅外学生助学资金

民国31年(1942年),海原在外面上中学、大学的学生已有数十人,但因大部分家境清贫,往往半途辍学。当时社会贤达徐元礼(商会会长)、米玺珍(县地政局局长)、程耀藜(教育局局长)、曹圭文(西区区长)、田凤鸣(保安大队长)、何光裕(民教馆馆长)、蒋仲廉(县府会计主任)、刘兆甲(城东小学校长)等人自愿捐款400万元,并发启倡议,捐筹资金,扶持旅外学子完成学业。经报请县府批准,于当年夏由上述人员组成了“旅外学生助学基金会”,辅设教育局,程耀藜为主任,负责按时审核发放助学金,其他人为委员,积极化捐资金。县府也发文协助筹措资金:1.县政府拨款500万元;2.地政局、田粮科合手出100万元;3.城乡集镇工商铺户及皮、衙、斗、称各行业征收500万元,加上基金会人员已捐的400万元,共计2000万元,存银行生息使用。补贴标准:视其家庭经济情况,中学生每人补助20万元~40万元,大学生补助40万元~50万元。此项目基金一直运转到海原解放。

据我所知享受过该助学金者有:

郭恒,西安园河人,兰州大学史地系,1944年补助50万元。

徐洪泽,海原县城人,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44年补助50万元。

马国荣,海原县城人,湖南大学数学系,1945年补助50万元。

薛仲英,海城镇涧沟堡人,西安西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45年补助50万元。

虎献义,关桥方堡人,武汉大学物理系,1946年补助50万元。

刘宗慧,西安刘湾人,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7年补助150万元。

李玉英,关桥贺堡人,1947年补助100万元。

刘玉书,西安刘湾人,1947年补助25万元。

李树仁,海原县城人,1947年补助25万元。

刘普洲,海原县城人,甘肃师范学院中文系,1948年补助100万元。

从1943年~1948年,海原在兰州、平凉、固原、靖远等外地上中等学校的学生超过二百人之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只要自己向基金会申请,均可享受该项补助,多少不等,不再列举。

五、海原第一棵核桃树

海原县政府招待所多功能厅北侧长着一棵大核桃树,树干粗1.56米、高16米,树头轮围直径17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它已75岁高龄了,是核桃树种落户海原的祖宗。

政府招待所现址解放前是居民米玺珍(任过海原县地政局局长)家的宅院和果树园子。米老酷爱养花种树,园子里桃、李、杏、枣、果、梨等树都有,唯缺海原人不种的核桃树,便从外地访求栽植方法,并于1932年春从平凉购回核桃树种子二斤,选了八棵最大的用温水泡了三天后,再用牛粪包住种子,植木盆壤土育苗,放在向阳处,掌控好温度湿度。至农历五月下旬有六棵出了苗,分移单盆养护。次年春天存活了四株,分栽园子四处,秋末长高五尺左右,冬天用麦草捆绑压盖。又次年春,幸存了两棵,十年后才结了果实。一棵1982年左右招待所盖小楼时挖掉了,只活了五十多岁,现存的这棵,虽老仍健,但也有了干枝黄叶,期盼着人们施肥、浇水,当作文物精心养护。

六、说赌害

这是民国年间流行在民间的一首快板说唱词,尤其是民国25年前后,国民政府强令三禁(禁种烟片、禁吸大烟、禁止赌博)时,鼓励民众说唱以警诫。我觉得当今仍不乏警示和育人作用。

从古至今几千年,赌博场上出麻烦。

商人耍钱店门关,农民耍钱地卖完。

职工耍钱不上班,官员耍钱腐财贪。

学生耍钱书不念,教师耍钱失体面。

士兵耍钱不操练,将军耍钱国不安。

女人耍钱搞淫乱,男人耍钱贼盗现。

老爷耍钱丢了官,皇帝耍钱失江山。

一进赌场红了眼,两手发痒心发颤。

三餐茶饭无心咽,四邻提心又吊胆。

五更三夜不下线,六魂颠倒夜难眠。

欺老辱弱胡乱言,巴望赢钱眼睁圆。

久坐赌场成病汉,十分可恶又可怜。

赌得妻离子又散,赌得骨肉不团圆。

赌得倾家又荡产,赌得亲友把脸翻。

赌得富汉讨了饭,赌得穷汉入黄泉。

赌得偷人又诈骗,赌得违法坐了监。

真是人死家财散,人财两空一起完。

劝人没要把钱赌,行归正道当状元。

同类推荐
  • 宋末

    宋末

    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跟我有个毛关系,我咋莫名奇妙来了这个鬼地方,南宋将倾,谁能阻碍成吉思汗子孙的铁蹄,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我能怎么办?老天,我怎么来这了,你他娘的耍我!
  • 乱世青语

    乱世青语

    天下之势风起云涌,但我不求高高在上主宰万人,只求问心无悔。我喜欢看着人们安居乐业的样子,但我也绝不惧怕杀戮和鲜血,纵然归来之日墨衣滴血,所过之处千夫所指我也不悔此生,不负瑶华。所有人都劝我回头是岸,但我的岸只在前方。我名字川,后化为染,只求我血染尽天下红!
  • 三国天下之刃

    三国天下之刃

    霸王项羽麾下神秘小将,随项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却无人知晓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楚军叫他玉麒麟,他是影子是死神更是八千江东子第兵两大头领之一,公元202年项羽自尽于乌江可他却下落不明,什么原因让历史埋没他的痕迹?是永久的消散还是数百年后回归。同为乱世的三国,同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命运让他来到这里是崛起还是沉默,是走上亡汉复楚还是解救苍生
  • 水浒惊魂记

    水浒惊魂记

    穿越成洪教头,眼看就要被林冲棒打,看主角如何化解。本地帮派梁山泊太没有礼貌,欺人太甚了。
  • 三国创业史

    三国创业史

    刘霸在第一百次相亲失败了之后,穿越到了三国,穿越当天死了老爹老娘,刘霸成了孤儿。在大汉政府的帮助下,刘霸终于不用饿死,成了一名光荣三国农民,他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在三国干出一番事业,考虑到和魏蜀吴争夺天下难度太大,刘霸果断的决定做一个有钱人,于是开始了他在三国的创业之旅。
热门推荐
  •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心理健康六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感谢一生有相遇

    感谢一生有相遇

    也许命中注定我们要相遇,从我们再次相遇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会喜欢你,我本来以为我会放开你,谁知道,到最后我还是输给了你。
  • 帝宠小萌妃之别碰我的女人

    帝宠小萌妃之别碰我的女人

    他宠她入骨,偏偏她反应迟钝。众里寻她千百度,她却在那惹桃花。看着她处处招着桃花,他不是滋味了!某天看见她和一白衣男子在一起逛街,二话不说,撸回家收拾了一顿。事后才发现白衣男子是她师兄。片段一:“哼!天雪国难道已经这么颓废了!让一个小姑娘出战!”“哦~”一转眼,七个风华绝代,类型不一的男子正太,数万只魔兽映入大家眼帘。片段二:“你要我说我现在想的吗?”“嗯!说吧!”“婚姻就是一座沉沉的坟墓,我在外头,你在里头,中间是跨不过的鸿沟啊!”“小叶儿,你是要做寡妇吗?”
  • 依旧未变

    依旧未变

    我的青春有你,十年后……我的年华,依旧未变
  • 剩世当歌

    剩世当歌

    十三年后,再相遇,他是举世瞩目的大明星,而她是经纪公司的行政助理。而她竟然还要去巴结讨好这个忽视了自己情书的对象。莫过于此时,人家左右逢源,而自己则是大龄剩女一枚!夏言歌,这个悲催的N次方集合体,要怎么在这个被剩下的世界里面,逆转乾坤呢?唯有下策: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脱剩之路,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误会解除,他以惊人的求婚使二人和好如初,他为她放弃一切。当她沉浸在幸福里时,他去选择了分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少女奈叶同人之妮雅

    魔法少女奈叶同人之妮雅

    穿越到动画的世界中妮雅感受到了前一世没有过的感情以为自己会平凡的过下去却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她该怎麽办呢?
  • 凤尾冠

    凤尾冠

    乱世中,他一把剑,足可傲视天下,却从未想卷入纷争,无奈世事捉弄,摇曳的命运,还是把他推到了刀口浪锋,既然如此,那又何许再忍让曲从,平诸番,斗恶煞,一剑斩尘嚣,谁人不从。
  • 缔造中国富豪:盛大成功之谜

    缔造中国富豪:盛大成功之谜

    每一个采访陈天桥的记者都试图从财富的起源和创造财富的过程来解读陈天桥,绝大多公众对于陈天桥的关注也是从财富开始的。在财富的光芒笼罩下,陈天桥只是阴影中踯躅独行的路人,斯人独寂寞。唯有陈天桥自己知道了。在获知自己成为富豪榜双榜富豪之后,陈天桥将MSN的名字改为《登临意,谁人会》。
  • 七宗罪的守望

    七宗罪的守望

    “苏瑞轩,又名阿尔伯特·耶格尔(Albert·Jager),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中国人。2017年正式成为‘傲慢’的驾驶员。在三年里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2020年的一次事故让他离开了这个岗位。自此,再也没有适合‘傲慢’的驾驶员。”“恩,是个很优秀的人选。”“长官,您是想……召回他?”
  • 忘了吧,算了

    忘了吧,算了

    “三生三世,彼岸花开,亦不得爱”于她而言,也不算什么不是吗?一如当年,当年他亲手将她推入忘川河时都不见得有半分心软;更何况如今他与她只是陌生人而已。就算记忆恢复又怎样,任性的和他在一起?不,她害怕了,真的害怕了,不愿再一次承受痛苦了。“好,那我们一起下地狱,你是我的,即便是死,也只能和我一起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