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2700000041

第41章 宁夏的儒学教育和书院

一、学校教育的萌芽

我国古代的教育,萌芽于距今五六千年前至公元前两千多年的父系氏族公社末期。那时的教育是在劳动和生活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处于没有专门组织形式的自然形态中。当氏族形成以后,各部族对于图腾崇拜以及由此派生出的礼仪——各种仪式、禁忌、歌舞和神话故事等,便是进行思想文化习俗教育的重要形式。进入氏族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占有社会剩余产品的少数特权人物,在这些剩余产品的供养下,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于是学校萌芽了。所以原始的学校称为“庠”,“庠”与“养”通假,意思就是把一批脑力劳动者养在一种宗教场所里,让他们给孩子传授巫术、礼仪和天文等知识。原始学校的名称,虞舜时期称“庠”,夏朝称“校”,商朝称“序”,周朝又称“庠”,这些都是地方乡学的名称。到西周时期,在宫廷内又设立小学和大学。教学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和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政治、伦理、道德、礼仪),乐(诗歌、音乐、舞蹈),射(射箭技术),御(驾驭战车技术),书(识字与书写),数(算法)。

二、儒学教育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士。士把宫廷文化和官方教育带到了民间,引起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私学教育的兴起。孔子就是儒学私学教育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倡“有教无类”和“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为每个人提供学习和晋升的机会,彻底打破了教育为官府制度和做官为奴隶主贵族子弟垄断的旧教育制度,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出大批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了一代闪烁智慧光芒的大师,呈现出春秋战国间“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盛况。孔子的私学教育以“六经”为基本课程,分别是:《诗经》(西周以来的诗歌总汇,类似于文学课);《书经》(即《尚书》,是西周以前官方政治活动文献汇编,类似于政治课);《礼经》(即《周礼》,记载周以前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相应的礼节,类似于道法伦理课);《乐经》(即音乐,类似于音乐、艺术美育课);《易经》(又称《周易》,包含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和卦图等,是一种推究阴阳变化、预卜吉凶祸福的占卜书,类似于哲学课);《春秋经》(孔子手订的一部关于鲁国的编年历史,类似于历史课)。

秦汉以后,官、私学校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都设置不同层次的儒学教育机构,被称为太学、学宫、庙学。就连地处西陲由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国,对儒学教育也比较重视,其学校教育也很有特色。西夏统治阶级还非常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在中央和各州特设“蕃学”,与“汉学”教育同时并举,并由本民族的优秀学者对青少年进行西夏语文的教育和用西夏文翻译汉文的经典,其最高学府称为“大学”和“翰林学士院”。西夏统治阶级还在宫廷内设立“小学”,专门对宗室子弟进行培养。西夏学校的儒学教育还有一个特点,因为党项人历来笃信佛教,夏国又尊佛教为国教,所以夏国在各级学校中尤重佛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西夏也推行开科取士制,同样尊崇孔子为“文宣帝”,在全境大建孔庙,行祭典,一如内地。所以,西夏国内涌现出一批蕃汉著名学者,如野利仁荣、骨勒茂才、斡道冲、濮王仁贵和罗世昌、杨守素、景询、张元、吴昊等人。西夏国还培养出一批学有所成的青年学者,如王佥、焦景颜、杨彦敬、刘昭、王师信、梁宇、王禹玉、李国安、张公辅、梁德懿、权鼎雄、余良、陈慰和刘志直、刘志真兄弟等人,可以说,西夏国也是儒士云集、人文荟萃、文人学士辈出的国度。

三、明清宁夏的儒学教育

由于地处边远和战事多发,宁夏地区的儒学教育相对后进,并受时局和边疆形势的影响而时兴时废,发展很不平衡,进展也较缓慢,加之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较少,目前对于明朝以前宁夏儒学教育的全貌与沿革情况还不太清楚。但是从明朝开始,宁夏地区儒学教育的面貌还是基本明了的。据地方志记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镇人朱真首创宁夏卫及前卫、左屯卫、中屯卫等四卫指挥使司儒学各一所,分设教授、训导各一员。到建文年间局势动乱,儒学几废。永乐元年(1403年),又经朱真奏请,儒学得到整顿复课。永乐四年(1406年),四卫儒学实行合并联合办学,改名为“宁夏等卫儒学”,学址设在镇城中部偏北方位的效忠坊北侧(大约位于今银川市文化街银基花园小区处),其学宫级别相当于内地的府学。朝廷颁给“宁夏等卫儒学之印”一方。其他州、县和卫所亦照例设立儒学,州置学正,县置教谕。学习场所多与文庙(孔庙)建在一起,故又称庙学。教科书以《四书》、《五经》、《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为主。因宁夏为边防要地和军卫特区,所以又增开《百将传》、《武臣大诰》两课。生员来自于本地的官、兵和军民子弟。

宁夏等卫儒学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改为学宫,正统九年(1444年)移建于都察院东侧(今银川二中内西侧),成化六年(1470)年)、弘治十六年(1503年),时任宁夏巡抚张蓥和刘宪,兴教重学,学宫得到大规模翻新改建,以后历任巡抚王时中、吴铠、罗凤翱、黄嘉善等,相继扩建学宫,增置学田,宁夏的儒学教育渐渐步入正轨。

镇城以外其他地区的儒学还有:正统八年(1443车),由镇抚陈禹创设宁夏中卫儒学1所;弘治十三年(1500年),灵州千户所升格为灵州建制,相应创立灵州儒学一所,弘治十七年(1504年)因裁州复所,儒学同时被撤,正德十四年(1519年)经宁夏巡抚王时中请准,重设灵州守御千户所学;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经宁夏巡抚王邦瑞请准,由新任巡抚张镐实施完成,于花马池城创设宁夏后卫儒学一所。另外,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设立固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儒学。明代宁夏、固原二镇除卫所设普通儒学外,还在各卫所和堡寨遍设社学(即启蒙学校)。宁夏全镇七卫五所计有社学63处,至明末仅存十所(其中在镇城还设立一所“武社学”)。社学生员考试合格者,称为童生,其成绩优异者补为儒学生员。另外,作为正规儒学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明代宁夏还有宗学、商学和武学,教育经费靠官拨民助,用捐款置办学田以资日常开支。

宁夏儒学旧归陕西布政司提学道管辖,因陕西幅员辽阔,提学难于管理,学子赶考亦路途遥远。万历三十八年(1601年)崔景荣接任宁夏巡抚以后,奏准改由宁夏河西道按察使兼摄提学,就近代管宁夏本镇儒学,就地举行卫所学岁考。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宁夏儒学生员中进士者29人,考中举人、贡生者更多。许多地方官员均以兴教育作为首务,宁夏办学之风大兴,使得各地“声华文物,蔚然不让中州”,“钟灵毓秀”、“才士济济”,文武人才甲于西北。

儒学教育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田。宁夏学田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经宁夏巡抚张蕙与河东道按察佥事汪文辉会商倡导,得到第七世庆王鼒枋和庆藩诸郡王、将军、中尉等共同捐禄,于城西购田300余亩创置,令屯田都司代为管理经营,以田租补办学之资,日久因官夺灾侵而田废。万历六年(1578年),陕西按察司提学副使李维祯,见宁夏学子生活困苦,又不享受“廪粮优待”,遂请准允设廪生40名,每生每季给银一两、粮一石一斗一升,以弥补失田之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宁夏巡抚杨时宁捐银155两,再置田321亩;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接任巡抚黄嘉善亦捐银35两余,添置田73亩余,共得学田394亩。每亩年征租米麦5斗,岁入粮197石有余,用以周济家贫学生。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庆阳道、带管宁夏河西道事按察佥事高进孝与巡抚黄嘉善议定,每生每月例发膳火银8钱,统一在宁夏广裕库项下开支,以补学田收入之不足。

清代宁夏儒学在明代的基础上大大向前迈进。清朝宁夏南北均属于甘肃省州、府辖区,雍正二年(1724年)改宁夏卫、所为府、州、县后,原卫所儒学同时更为府学、州学和县学。雍正十年(1732年),本府官绅捐资将宁夏府学整修一新,乾隆三年(1738年)遇大地震全毁,次年奉旨拨款在原址重建。宁夏学宫坐北向南,前有牌坊、棂星门、戟门神道等建筑,东、西为更衣厅、省牲所,居中大成殿5间雄踞,殿后为生员宿舍,最后有花园,园中有池塘流水景致,围绕学宫还有崇圣祠、名宦祠、明伦堂、尊经阁、讲堂、教授署、训导署、学号和文昌阁、魁星阁等建筑。宁夏学宫规模宏大,为塞上屈指可数的读书和学术研究胜地。另外在各州、县亦设有学宫,下至基层村堡又广开社学和义学,还于灵州惠安堡设有商学。所有童生必须通过岁考(一年一考)和科考(在三年一次乡试前考),才取得生员(称秀才)资格。生员分廪生(享受廪膳的生员,即在规定名额内每生每月可从官府领到标准生活补助费用)、增生(即增广生员,在廪生定额之外增补的生员)。生员又分文、武两科。各学还在未被录取的童生中选64人为佾生,专门训练为学宫祭礼活动的乐舞人。秀才参加乡试,每三年一次,每试取中举人一名(后增至两人),副举中数不人额。仅从清初到乾隆年间,宁夏府就考中进士26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前后,宁夏也先后出现了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儒学教育开始向近现代教育过渡。

四、宁夏的书院

书院办学方式是儒学教育的发展,但仍然属于儒学教育的范畴。我国书院最早出现在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第一个官办书院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集贤殿书院”)。与此同时,民间由学者名儒创办的、供个人读书治学的私人书院也大兴起来。到宋朝,书院教育发展很快,涌现出如“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石鼓书院”(湖南衡阳)、“茅山书院”(江苏江宁)等著名书院。从元代开始,书院教育又被渐渐官学化,许多书院甚至完全纳入到地方官学体系中,与州、县儒学一样,成为科举的附庸。虽然书院逐渐丧失了原先淡泊名利,志在问学、修身的初衷,但它对文化教育普及、理学传播和人才培养都起着特殊作用。

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有别于儒学,其主持人并非官方任命的官员,而是由地方官推荐有学问的名儒担任,称之为山长(相当于院长、教授),助手为副山长(相当于副讲、助教),主要教材仍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和《楚辞》等,教学方法以“讲会”为主,不同学派和学生都可以参加会讲并展开辩论。书院教学能把学习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还注重陶冶学生的品格,培养人的德性,反对追逐科举和热心于做官的旧风气。

宁夏的书院明代以前不详,现能查到的资料表明,明朝正德年间宁夏开始试办书院。明清两代,宁夏书院从小到大,由少到多,不断壮大。

明朝宁夏著名的书院有养正书院(后更名为揆文书院)和朔方书院。

养正书院(揆文书院):明宁夏镇第一所书院。嘉靖十七年(1538年)由宁夏巡抚吴铠创建。名“养正”,语出《易经·蒙》和《抱朴子·嘉逐》,寓意“建学养士”和“修养正道”。嘉靖末,宁夏多次发生地震,镇城破坏严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新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命以西连文庙的原游击署旧址重建书院(今银川二中东侧),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开工,至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竣工。新落成书院改名为揆文书院。语出《禹贡》,曰:“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寓意宁夏为武卫巨防,亦要兴学以修文。万历间巡抚罗凤翱、黄嘉善曾相继增修。

朔方书院:明宁夏后卫(今盐池县)第一所书院。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宁夏巡抚王邦瑞和张镐在后卫首创儒学。四十年(1566年)户部郎中蔡国熙改卫学为书院,并新建学舍,名曰“朔方”。典出《诗经·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宁夏地区不仅出现了书院,还出现了一些专科教育的学校,如“宁夏商学”、“宁夏武学”和“宁夏宗学”。

宁夏商学:专门招收商户子弟读书的学校。明代宁夏花马池产盐丰富,招来内地大批盐商在宁夏设店贩盐。宁夏巡抚周懋、灵州儒学学正张九德于天启元年(1621年)请准,在灵州盐课提举司所在地惠安堡开设商学一所,只准常年驻宁夏的外籍盐商子弟入学就读。商学以宁夏等卫教授兼摄,童生由盐捕通判考送,学习内容除儒学教育一般课程外,还添加珠算和商业知识。直至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宁夏撤卫所改府县,商学才迁入宁夏府学,改名为宁夏府商籍学,附设于府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因本籍商人子弟冒充外籍盐商子弟应试案发,次年裁撤商学。

宁夏武学:明代培养军事人才的专门学校。明初朝廷命全国各地在一般儒学内添设武学科目,正统年间始设专科武学,崇祯年间命天下遍设武学。弘治十三年(1500年),宁夏巡抚王询在镇城西北角的镇军射圃创设初级武社学一所,至隆庆、万历年间升格为宁夏武学。学生由提学官选送,以都、卫、司、所应袭子弟年满10岁以上者为合格。民家子弟亦可择优入学。都指挥等官年长失学者,亦令五日至学听讲一次。在学时间三年,期满考试合格者可授武职,不合格者留学一年再试。毕业后再进行武举乡试,最后进京会试。崇祯年间曾实行过殿试。

宁夏宗学:专为庆藩宗族所办的贵胄学校。宁夏庆藩宗学于嘉靖九年(1530年)由丰林郡王台瀚倡建。后因台瀚非法夺权阴谋败露,革爵废为庶人,由他主持兴办的宗学亦收场。万历十一年(1583年),按朝廷凡亲王、郡王同城者共建一学的规定,又在镇城正式开办庆藩宗学一所。二十年(1592年),宗学毁于“哱刘叛乱”,次年重建。宗学建立前,宗室子弟的学习由各王府自设塾馆,各自以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课教。宗学设立后,庆藩亲王、世子、郡王和将军、中尉等宗人子弟8岁以上未授封者,均令其入学读书、习礼。老师仍从王府长史、纪善、伴读、教授等官中择学行优长者担任。由按抚官三年考查一次,对勤学立志、经明行修、德业卓异者,保送上一等儒学,并奏请奖励。宗学设宗正一人统管学务,宗副一至二人辅助。宁夏宗学设于镇城东南(今银川市小吃一条街东北角)。

清代宁夏的书院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全境各府州县几乎都创办了书院,按创办时间顺序有应理、维新、银川、兴平(又新)、灵州钟灵(奎文、灵文)、宁灵厅钟灵、归儒、蠡山、五原、临泉(烽台)十一所书院。

银川书院:原名岩绿书院,创建于康熙间。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府赵本植请准改建。这时人们已习用“银川”指代宁夏府城故名银川书院。原址为城西张氏旧居。三十三年(1768年),知府顾光旭等筹资对书院进行大规模扩建,划拨原新渠、宝丰二裁县废地139顷为学田,岁入粮、银充作书院经费。书院坐落于光华门内大街西侧(今银川九中和银川市商业大厦一带)。同治二年(1863年)毁于回民反清斗争兵乱。八年(1869年),清军嵩武军统领张曜命乡儒贡生王日秀、赵延焯、吴乐卿、麦永年等人维修暂行复课。光绪年间,宁夏府知府谢大舒、李藻、李宗宾先后主持改建完善,移于文庙偏西(今银川二中内西侧),名仍旧。当年又兼作宁夏府试院,书院渐渐名存实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知府赵惟熙以科举考试已废止为由,命迁府中学堂于内。

应理书院:中卫县书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新任宁夏西路同知高士铎创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黄恩锡为书院划拨学田110多亩,作为办学专资。书院原在南门内,嘉庆二十年(1815年),前署知县周濂集资购买文昌宫右侧草场吴姓旧宅,改建为书院新址。道光二十年(1841年),知县郑元吉筹资,对书院进行维修和改建。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地震,咸丰四年(1854年)知县封景岷在原址重建。民国7年(1918年)改为中卫县模范初级小学校。

维新书院:宁夏驻防八旗子弟就学之所。雍正三年(1725年),清廷在宁夏建立满营,并创建维新书院,供驻军子弟入学。乾隆三年(1738年)宁夏大地震,旧满营城毁,乾隆五年(1740年)改于城西新建满营,书院随迁。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宁夏满营副都统志锐倡办新学,改书院为驻防满营二等小学校。

兴平书院(又新书院):平罗县书院。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县宋惟孜筹建,次年因罢官而工止。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李鸣壎又对县城西原郎润堂予以维修,权充诸生就学之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知县王世治增建整修旧址,始定名为兴平书院。乾隆六十年(1795年),知县张炳继续对书院进行维修扩建,渐成规模。嘉庆后,因经费无着,旋兴旋废。嘉庆十三年(1808年),知县王楚堂维修屋宇和购置器具,使之焕然一新,遂改名为又新书院,其意在射“诸生功期勤学,期敏日新,不已以精其业也”。道光五年(1825年),知县徐保字等对县城西南隅大公馆进行改建,以为新书院,仍名。同治年间毁于兵乱。光绪三年(1877年),知县任懋修重修之,宁夏府又划拨土地842亩为书院学田,民国4年(1915年),知事王之臣改书院为县学堂。

灵州钟灵书院(奎文书院、灵文书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署知州周人杰于城西门外前知州江鲲度公廨创建,后渐倾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署知州广玉和知州杨芳灿相继移建于城东南隅文庙旁,并改名奎文书院。同治二年(1863年),回民反清斗争时,城破毁于兵乱。光绪二年(1876年),知州孙承弼重建,易名灵文书院。三十二年(1906年),知州陈必淮改名为州学堂。

宁灵厅钟灵书院:宁灵厅(后改金积县,今吴忠市金积镇)书院。同治十一年(1872车),灵州属堡金积堡升为宁灵厅,次年,首任同知赵兴隽在城东南隅创建书院,袭用原灵州钟灵书院(此院已毁于战火)名。光绪中期,同知洪翼重加维修扩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县学堂。

归儒书院:化平直隶厅(今宁夏泾源县)书院,左宗棠平定西北回民反清斗争后,于回民聚居区强制推广儒学教育,同治十一年(1872年),湘军提督喻胜荣奉命创办书院,令回民子弟入学学习儒家文化。陕甘总督左宗棠为书院题名“归儒书院”。光绪末年改为小学堂。

蠡山书院:平远县(今宁夏同心县)书院。光绪十九年(1893年),知县王宝镰筹款于县城下马关文昌宫侧创建。后废。

凤池书院:惠安堡(今盐池县惠农堡镇)书院。光绪初年,惠农盐捕通判喻长铭创办。

五原书院:固原直隶州(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书院。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固原提督雷正绾捐资倡导创建,院址位于州城什字街。

临泉书院(峰台书院):隆德县书院。院址在县城学宫侧,始建不详。清同治间毁于回民起义兵乱。光绪十九年(1893年)。乡人杜克勤之妻李氏,遵夫遗言捐赠遗产修建书院,知县卢世坤选址于保障门外里许兴建,因位于六盘山峰台山下,改名峰台书院。宣统年间改书院为学校。

清朝末期,朝廷被迫实行局部革新,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首先废除科举制度,于是,作为儒学应试教育的书院渐失生存基础,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新式教育所代替。很快,全国各地的书院纷纷改为新的办学形式——学堂。宁夏知府高熙喆、赵惟熙先后于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将银川书院改建为宁夏第一所新学堂——宁夏府中学堂。次年,固原知州王学伊也在州城(今宁夏固原市)创办固原地区第一所新学堂——固原州中学堂,宁夏全区的教育事业渐渐向近现代教育缓慢迈进。

同类推荐
  • 炼明

    炼明

    如梦令炼明昨日末微独处,梦醉富家锦树。祖辈具英才,文武为国擎柱。纨绔?纨绔!就该炼明归途。官三代?富二代?都是,还是“穿三代”!且看现代小公务员如何将变了样的大明朝炼制成理想国!读者群以开通,有想法的朋友可以来看看群号:438445012
  • 美德群星

    美德群星

    本书选录了宁夏石嘴山市39位同志的事迹作为案例。包括孝老爱亲模范汪苏艳、孝老爱亲模范王爱华、助人为乐模范高继堂、敬业奉献模范陈莉、敬业奉献模范彭发荣等人。
  • 大燕第一少殿下

    大燕第一少殿下

    天灾人祸,国将不国,在皇帝敬天祭祖之时,老道送来天书神言,六月后,小世子降世,天降祥瑞,满月时奉天召,封大燕第一少殿下,又称“大燕福星济国神赐天佑圣子,”王爷一下官员跪迎,王爷下马,落轿躬迎,除觐见皇帝,拜天祭祖外无人可受圣子跪礼。天是公平的,十五岁父母双亡,在大燕各路好汉帮助下逃出沙场,后历经磨难,不怕失败,不畏艰难困苦,且看大燕殿下如何浴火重生,重洗新颜,且看少殿下风雨人生!
  • 王之命

    王之命

    一个平凡人穿越到秦朝,当起神棍忽悠项羽,恶搞赵高,给刘邦仍黑砖!是的,多了那几千年的见识如果还玩不转秦朝,那就找豆腐碰死吧!
  • 盐道枭雄

    盐道枭雄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积疾难返,官吏腐败,衰弱日显,民不聊生,以通州知府陈之道为首的一批正直志士,不畏权贵,与贪官污吏、恶霸进行坚决、巧妙地作斗争,拯救灾民于水火,最终打败对手,情节跌宕起伏。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奋勇抗击的悲壮故事。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商人

    史上最强商人

    身为一个商通万界的混沌,木霖表示,自己一定会做一个童(jian)叟(zha)无(wu)欺(bi)的商人。新人新书,不喜勿喷。建了个书群,群号:523836259欢迎大家前来聊天,提意见,讨论剧情。
  • 火爆女相师

    火爆女相师

    相师分九品,一品一天地,一命一红尘。童嫣然从一介弱女子,走上了不为人知的相师之路。嫣然说:“苏铭,我观你面相,这辈子与我有缘,这是你的宿命。”
  • 旧爱重提

    旧爱重提

    两年的婚姻里,他们虽然没有爱得天昏地暗,但夫妻间的事他们一样也没少做。然而,突然有一天,在她发现她已经不能没有他的时候,他让律师给她送来了一份离婚协议书……自此,她落魄,穷困,再也走不进他的世界。终于知道,原来,他们曾有过的婚姻,自始至终都只是他为了深爱的女人与她父亲进行的一场交易……相隔四年,在她以为彼此再无交集的时刻,命运却再一次让她遇见他……而这一次,不愿放手的却是他!
  • 傲世九天剑

    傲世九天剑

    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若天定,我就破了这个天!废柴少年萧枫,手持八荒神剑。脚踏万若星河。纵然万千妖孽横空出世,又奈我何!一人,一剑,一虫!一念虚空破碎,俯视天下众生!众生仰我成神,却不知我以逆天成武神!
  •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大学论·德智平衡论

    生命的原欲总是与其实现的结果有距离。于是,这便有了我们生命中“我能够”与“我应该”的矛盾体验,这种体验常常把自我置于“两难境地”。……为此,每个生命个体对自身智性与德性关系的觉知就成为了生命存在的首要问题。
  • 宇宙航海王

    宇宙航海王

    暗黑的大地,有阳光普照着。枯黄的大树,有雨水滋润着。而未知的星域,我将用鲜血铺就一条大路。辱我者,死。辱我同伴者,死——丁龙我会让整个大宇宙知道我们的名字——丁龙
  • 专职侍卫

    专职侍卫

    前世的情债,今生的情仇。未知的危机,朦胧的身世。到底是无力回天,亦或是一手遮天!这是一段征服次元的故事,一段永垂不朽的传奇……
  • TFBOYs

    TFBOYs

    年少时的夕阳,美得像他们一样。他们唱着歌手牵手行走,以为能走到远方。男神不再是梦,因为她们的改变。
  • 妖孽三少

    妖孽三少

    妖孽,反常超凡者是也。家产被夺三年后,妖孽三少重回东海不懂循规蹈矩,只会杀伐果决。(本书已经签约,请各位读者大大放心收藏)
  • 岁月流沙君亦归

    岁月流沙君亦归

    夕阳西下,明月当空,我与你的暗影交织在溪旁,曾经的戏言,现在终于实现。终究是逃不过命运的羁绊吗?纠缠即是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