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4700000019

第19章 从初演猴戏到“女猴王”

“猴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武戏,特指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戏。实际上就是演孙悟空。猴戏既不属“长靠”,亦不属“短打”,因此,掌握猴戏不仅等于多掌握一门技艺,还可以丰富一个武生演员的演出剧目。

孙悟空这个神州大地妇孺皆知的“美猴王”,活跃在中国的戏剧舞台上不知有多少岁月了。人们喜爱美猴王神通广大、武艺高强的舞台形象,更赞美孙悟空扮演者的高超技艺。前辈武生盖叫天、杨小楼都曾以猴戏出名,上海的郑法祥更是专工猴戏,北京的李万春,上海的张二鹏,浙江的六龄童、六小龄童父子,南昌的王超群等,也都是有口皆碑的孙悟空扮演者。

俞鉴自小便对猴戏产生了兴趣。演猴先看猴,在上海学艺期间,她就看过不少师傅王其昌演的猴戏,师傅会演《水帘洞》《闹天宫》《闹地府》《金钱豹》这几出猴戏。那时她就经常揣摩师傅的动作和表情,学习师傅的演技,如孙悟空偷桃、盗丹的神气,怎样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

再就是看别人演猴,当时上海最有名的孙悟空扮演者是郑法祥,他演的猴戏被尊为“郑派”猴戏。小时候,俞鉴常看郑法祥演的《金刀阵》,这是他最拿手、最有名气的猴戏,戏中的孙悟空已从西天取经归来,成了佛。那时师傅常对她说:“你好好看看郑老师的猴,对你有帮助。”

可她却不喜欢郑法祥演的猴,因为郑法祥演的猴,造型是仿照“大马猴”的模样,勾的脸太长,她觉得不好看,更谈不上美。俞鉴还记得,当年郑法祥除了演猴戏出名,还在上海开了一家点心店,专卖北京的点心和酸梅汤,店门口正对着上海黄金大戏院。这家戏院经常请北京的“角儿”到上海演戏,经营北京风味,比较有商机。

在俞鉴心目中,最好的“猴”,南派是张翼鹏,北派推李少春。

小时候,俞鉴最喜欢的是盖叫天长子张翼鹏在上海大舞台演的《西游记》本戏里的猴。张翼鹏演的猴与人比较相近,虽然也戴着头套,但不似北方的“勾脸猴”——头上的猴毛清晰可辨、纤毫毕现;南派猴是抹脸,不是勾脸,所以特别像人。再者,张翼鹏演的猴,各样的神情都招人喜欢,动作也比郑法祥的好看。张翼鹏被称为“张派”,是南派猴戏的代表,当时南派武生中的年轻演员都喜欢学张翼鹏的猴戏,上海凡工武生的演员也都跟他学。看得多了,俞鉴自然有了自己的审美见解。

俞鉴最早串演猴戏,是十四五岁时在上海大新公司为师傅主演的《金钱豹》中配演前半场的猴,主要动作是手持云帚“走边”,以一般性的表演为主,没有过于激烈的武打动作。替下后半场的“武行头”后,由她一人担当起全场的猴,从那时起,俞鉴便与猴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钱豹》是出重头戏,剧中的主角“豹精”(金钱豹)有许多高难技巧,如高台翻下、耍叉、拧旋子等;而仅次于豹精的角色就是孙悟空,戏份并不亚于豹精,前半场有蹿、翻、跳等表演,后半场有激烈的武打和惊险的接钢叉“摔锞子”技艺。当时,俞鉴很快掌握了这出戏中的一招一式,到了台上还不时“发挥”创造力,一会儿搔搔这儿,一会儿瞧瞧那儿,极力模仿猴子的“猴样儿”——她觉得这样才像猴。没想到下台后却招来师傅一顿臭骂,说她演的不是孙悟空,而是动物园里的毛猴。“孙悟空是齐天大圣,是个有身份的神猴,你把它演成了小毛猴,那还叫孙悟空吗?”从此,俞鉴对饰演孙悟空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是,《金钱豹》里的孙悟空毕竟是个配角儿。俞鉴的心思很高,她一心想演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猴戏。第一出,她向师傅提出要学演《水帘洞》。《水帘洞》里的孙悟空名曰“美猴王”,自称齐天大圣,既有身份,又有气派,着装是蟒袍玉带,足蹬厚底靴,在宴请牛魔王赴宴时,还要舞弄多种兵器,以示武艺高强。在这出戏里饰演孙悟空,要求演员在念白、表演和武功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当年师徒俩脱离大新公司后,在上海更新舞台搭班演出,班子里有位著名演员郭玉昆,专工猴戏,属南派演法。由于技艺高超,他主演的《水帘洞》《收红孩儿》等猴戏里的孙悟空,聪慧异常,性格鲜明,不毛不糙,与众不同。尤其是“开打”中的“出手”,格外精彩,大有画龙点睛之妙。观众看完戏,送他“出手大王”的美称。俞鉴看后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每次演完自己的戏,她都抓紧利用空闲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师傅也督促得很紧,每天散戏后都让她把当天看的戏再仔细背上一遍,并且说出哪些地方与师傅演得不一样。这样连演带看,足足练了两个多月,她技艺大长,再演《水帘洞》时,已是身手不凡。

后来,俞鉴在温州为盖叫天次子张二鹏配演《闹天宫》里的哪吒时,又学会了这出戏。张二鹏演猴戏也是南派,深得其父真传。他的表演在老一辈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新,不仅形神兼备,“出手”技巧更是令人惊叹。尽管俞鉴当时只是演配角儿,但也求之不得,因为这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这出戏虽然师傅也曾教过,但演法比较陈旧,她早就想向张二鹏求教,但是碍于梨园界中的“行规”——宁送十亩地,不让一出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她若想再得张二鹏“真传”,只有在同台演出时“搂叶子”——偷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张二鹏在《闹天宫》中的表演路数就被俞鉴悉数“搂”到了手。张二鹏在《闹天宫》“开打”中有一手“耍三件”的绝活儿,即手脚同时舞动风旗和两只圈。俞鉴却不满足,她要突破这一技巧的难度。经一番琢磨和苦练,不久,她独创出了孙悟空“巧耍四件”的绝技。即“开打”时,从风婆手中夺过风旗,从哪吒手中夺过乾坤圈,再从巨灵神手中夺过锤,加上孙悟空自己的金箍棒:旗刮风婆,圈套哪吒,锤打巨灵神。得手后,舞几下旗,抡几下锤,左手以旗顶锤——先顶大头,再顶锤把;摘下身上的圈,套在右腿上——先以脚拨转,后踩于足下、转于脚面;最后从腰间拔出银光闪闪的金箍棒,在右手腕上旋转、耍弄……这一系列动作,几乎是同时完成的。为练这手绝技,俞鉴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练功,一练就是三个小时,待大家起床练功时她已结束晨练。回到住所,她又在床上练“出手”,直练到驾轻就熟,才歇一口气。回到宁波,由她担纲主演的《闹天宫》正式挂牌,连续三个月爆满,长演不衰。

俞鉴演猴戏,开始是学习南派演员的艺术风格,后来又借鉴了北派京剧武生的猴戏特点。这使得她后来在《闹天宫》《十八罗汉斗悟空》等出戏的表演中吸收南北众家之长,有情有趣。

1952年,俞鉴在北京中和剧场演出《安天会》,完全是按南派的路子和扮相演的。李万春看完这场戏,问他的一个与俞鉴同事的弟子:“这‘猴’是哪儿来的,我怎么不认识啊?”弟子说:“这是我们团的俞鉴,是个女武生。”李万春当场评价说:“还不错。”

这段时间,正逢李少春每晚在北京人民剧场演《闹天宫》,团里给俞鉴和王天柱发了戏票,让他俩去观摩学习。俞鉴对李少春的猴戏产生深刻印象正是在这一阶段。原本她就比较熟悉李少春的路数,如偷桃、盗丹的唱词和表演,这次看了他演的猴戏,更觉其美。她看到李少春塑造的孙悟空,一派王者气象,举手投足,很有分寸,丝毫没有抓耳搔腮的“脏”动作,将孙悟空演绎得像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猴王”。

李少春演的孙悟空与其他人演的孙悟空亮相也不一样:手的位置不同,行头也与南派完全不同。南派孙悟空头上戴着头套,上面有毛,完全是按真实的猴子去造型的。但不勾猴脸,而是抹红彩,脑门儿和眼圈抹上红色,鼻翼抹黑色,用俞鉴的话说,“有个猴脸的意思就成”。而北派孙悟空的扮相,从头到脚都与南派不同,勾的脸谱神气、大方,也好看;孙悟空头上戴的“钻天盔”,是《闹天宫》专用的行头。

总体说来,北派“猴戏”是按北派短打武生的演法,讲究一招一式、一戳一站,举手投足皆适度稳练,身上边式,派头大方,猴形动作间或有之,似人似猴。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最高境界是“神形兼备”。在看李少春的戏之前,俞鉴在北京仍按南派张二鹏的技法演孙悟空,自从看了李少春的猴戏,她就按北派的技法去演了。

作为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京剧女武生,“小王其昌”时代,俞鉴即在上海和江浙一带小有名气。参军后,尤其是到北京后,由于她经常为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华北军区的官兵演戏,在军内很快也有了一定名气。而真正大演猴戏,并以饰演孙悟空在全国知名,还是在到宁夏之后。她演的最多的一出猴戏是《十八罗汉斗悟空》。

1960年,和俞鉴夫妇一起从北京调到宁夏的花脸演员李维坤向俞鉴建议说:“咱们团的武戏力量很雄厚,不妨搞搞《十八罗汉斗悟空》,这出戏挺适合你的。”

李维坤曾在中国京剧院与李少春共事,也为李少春配过戏,因此,李少春的猴戏他看得最多,也最熟悉。他爱人田文玉是宁夏京剧团的老旦演员。平时,俞鉴和李维坤两家人接触较多,经常串门、聊天,互相之间很谈得来。俞鉴觉得这夫妇俩不光人正派,在艺术上也有创见。还有一点,当时团里的艺术气氛比较民主,谁有了好的想法,只要提出来,凡是有条件达到的,领导都给予支持。

《闹天宫》是一出中等长度的戏,而《十八罗汉斗悟空》则是几近一出整台晚会长度的大戏,排成后,与《闹天宫》“捆”在一起,由俞鉴领衔主演。在这出戏里,孙悟空一人要对付十八个罗汉,刀、枪、剑、圈、锤、叉、旗等兵器,把子、出手、旋子、绞柱等武生的全套技艺,都要在台上娴熟地展示,难度和体力消耗都很大。

首演是在郑州,连演三天,一炮打红。每场下来,俞鉴都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全身被汗水浸得透湿。每次见她这样,张元奎团长总是心疼地递过一碗淡盐水,让她喝下去,然后说:“我们团‘气儿’最长的就是俞鉴。”

当地报章载文说:“(俞鉴)在《十八罗汉斗悟空》中饰美猴王,她一招一式干净利落,深受好评,精湛的技艺绝非一日之功。”从此,这出戏一直是宁夏京剧团的保留剧目,俞鉴也一直演到五十多岁。后来,儿子京平接了妈妈的班。

这次演出,由于天气太热,汗水和油彩把俞鉴的脸浸成了一张真正的“猴儿脸”,前额和两颊的斑疹久久不退。以致后来她一接触油彩皮肤就过敏,为此她曾专程到北京治疗,虽然没有完全治愈,她仍然坚持舞台演出。

为了更传神地塑造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俞鉴平时经常到公园去观察、揣摩猴的动作,每次起码看一个多小时。她看见猴子不是用尿滋人,就是龇牙咧嘴地吓唬人;一会儿追着小猴跑,一会儿抢夺看猴的孩子手中的食品,或模仿人剥瓜子……但她从来没看见过猴子笑。以前看李少春的戏时,觉得他演的猴亮相姿势很美,可以看出模仿了人的动作,但李少春演的猴也不笑。俞鉴想:人高兴了会笑,猴子高兴时也应该会笑,因为猴子喜欢学人,不是有句俗话说“猴子跟着人学事”吗?假如舞台上的猴子有了笑容,不是更像人、更好看了吗?从此,她在表演孙悟空偷桃、盗丹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孙悟空“偷桃”得手,得意洋洋地露出笑容,又吃桃,又喝酒;“盗丹”成功,躺在丹炉旁边的桌子上,抱着葫芦龇牙咧嘴,嘴角上翘,喜滋滋地往嘴里倒金丹——“得一粒仙丹成大盗,全当作炒豆儿吃一个饱!”且笑且舞。将葫芦倒空后,随手甩到一边。潜台词是:这回祸可闯大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紧跳出太上老君兜率宫的门。没成想金丹药力发作,遂一走一蹬、一走一踹,猴性大发……每次演到这里,观众都心领神会,乐不可支。俞鉴越发坚信:这种时刻让孙悟空笑,是完全符合剧情的。

李万春曾说,猴的走法要“猫腰、仙鹤腿”,俞鉴不欣赏这种动作,觉得既不美,也不像人。依照她的审美观,舞台上的“猴”越像人越有美感。她要最大限度地给观众以美感。于是她将武生的传统走法赋予舞台上的“猴”——凡是抓抓搔搔的动作,她都不允许自己在舞台上表现;不同时期的孙悟空有着不同的身份,所以应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俞鉴坚持认为,抓耳搔腮的动作不符合“齐天大圣”的身份,只有将孙悟空演绎得“似人似神又似王”,才能充分展现“齐天大圣”非比凡俗的风范。“穿一件蟒龙袍,戴一顶金花帽,俺可以摆摆摇摇……”每当俞鉴在《闹天宫》里扮演的齐天大圣迈着四方步出现在舞台上,观众无一不为这光彩照人的形象而叫好、称快。

内行常说“猴戏”是演一堂棍。虽然不尽全面,但至少说中了一点:“棍花”可以显示孙悟空使用金箍棒这一“特种兵器”的“法力”,以此烘托他的“神通广大”。俞鉴耍的“一堂棍”,能够在挥舞金箍棒,上下盘旋的同时接锤、踢刀,极为出色。每当她在台上舞起一堂“棍花”,只见金箍棒上下左右飞旋,银光闪闪,耀眼夺目,台下的观众喝彩不断。她还将原来在舞台上一人耍三把刀,改为一人耍五把刀、一只锤,这“满台飞刀”的绝技表演,更是令观众为之倾倒。

俞鉴演孙悟空,还着意刻画人物性格。人们评价她演的孙悟空,除了具备“猴功夫”外,还特别注意“形神毕肖”,既不失猴王的身份,又体现了孙悟空顽皮、谐趣、轻捷、灵敏的“猴性”。比如她在《闹天宫》中饰演的孙悟空,从八卦炉里蹦出来,走一排“乌龙绞柱”,立地而起,跃腾翻滚,身手矫健;紧接着强行剥下李老君的道袍,披在身上学念经……准确地表现了孙悟空手脚不停的好动特性,产生了轻松的喜剧效果。

俞鉴常说:“戏不离技,技不离情,情不离人物,而人物是有灵魂的。一个好演员表现的正是人物的灵魂,这是最高深的东西。”

俞鉴演活了猴,演“美”了猴,她演出了观众想象中那个名副其实的“美猴王”,自己也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女猴王”,一度甚至被誉为“中国京剧界硕果仅存的一位‘女猴王’”。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股神

    世界十大股神

    2007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全民炒股”的热潮。殊不知“股票有风险,人市需谨慎”,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在1720年炒股赔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道,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其实,技巧和方法因人而异。这本书将通过对世界十大知名股神炒股方法和投资技巧的介绍来告诉大家如何制定一套屡试不爽的炒股圣经。
  •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她说自己的生命如同内部爬满虱子的华丽袍子,她也曾为了一个男人低到尘埃里去,开出花来。她是被定格在民国的女子,在人们的印象里,她永远处在那个响着百乐门舞厅的靡靡之音,流过倒映白渡桥与夕阳影子的黄浦江的旧上海,穿着艳丽的旗袍,抬起下颚,用冷静而疏离的目光看向人群。她是繁华外一缕青灰的月色,她是物欲与情感撞击之后的残骸,她是堪称传奇的民国女作家,她是独一无二的——张爱玲。这本《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

    张居正(1525-1582),与商鞅、王安石齐名的一代改革家。他主政10余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匿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消除边患,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
  •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回忆录

    本书是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夫人安娜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文笔朴实幽默,包含着安娜对丈夫的浓浓爱意。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的读者,可以从书中得到诸多知识与乐趣。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热门推荐
  • 我要成为高富帅

    我要成为高富帅

    被强势欺负的歪瓜裂枣黄埔轩,奇迹般的被外星人所选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又将开启怎样的奇幻旅程?南博基尼?爷还不太喜欢!车神?....哥只是随便开开!美女?“喂,别贴上来!哥不是你的菜!我要的是单纯的妞!”“哇...你好帅!你好高!你好有钱哦~~!”一美女惊呼!“哇...爷以前可是个矮穷土!滚一边去!爷不卖色!”某男愤怒道。校长靠边站,给点钱花花闭嘴!书记,拿钱叫我滚蛋?...好!你那几千万的投资我不做了!
  • 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

    本书第八章噶举派和第十四章西藏佛教文化由牛宏编写,第九章格鲁派由牛宏、才让共同编写,其余各章由才让编写完成,最后由才让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和统稿。藏传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其发展的历史又错综复杂,本书只是概略性的介绍,旨在希望有助于读者掌握和学习藏传佛教的一般知识,能起到一点对藏传佛教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作用,并希望有助于民族间的文化沟通。由于编者学识有限,在编写的体例结构到叙事方式多有不如意处,恳请读者谅解。我们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使我们将来能再作补充和进一步的完善。
  • 诱人的海洋

    诱人的海洋

    本书介绍了海洋蕴藏的能量和资源,孕育的动物和相关趣事,海底世界的地理奇观和大量宝藏,以及海洋里的许多奇异现象和未解之谜等。
  •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南柯一梦之与子偕老

    沐璃:“我们...是不是很久之前见过。”看着他的一颦一笑,仿若彼此曾经最为熟悉。是梦中吗,脑海中总有他朦胧的身影。无数破碎,无法连在一起的记忆挥之不去。两朝穿越!四方涌动,探究上古秘闻,我是谁?何为缘心?何为萧引?沉睡的真相,浮出水面。允执:“终于这一世,我等到了你。”“我真的...好想你...”
  • 或许有点甜

    或许有点甜

    我只是喜欢夏目淡淡的笑容,流出淡淡的泪水。
  • 执悟

    执悟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幽灵网络

    幽灵网络

    钟岚很悲催的死了,但又很幸运的成为了地球上第一个接触到幽灵网络的“鬼”。于是,他将宣誓效忠大宇宙联盟,成为一名幽灵杀手,打击所有邪恶的文明,一切为了维护全宇宙的和平!
  • 无常路

    无常路

    什么唐国天才,鬼城能者统统一砖拍晕,从日常的小混混,到虐遍仙,魔,的高端仙尊走出一条无上大路。
  • 木林之森

    木林之森

    在苍穹大陆中,有一个叫木林之森的小森林。在哪里所有的数目都可能散发灵气,在森林中有一个精灵,如果有人吸了它的灵气,是一般人修炼一年的时间。所以人人都想得到它。因为救了一个男人,而被卷入了世俗。看她如何在苍穹大陆站住脚,一步步达到顶峰,谁能和她一起傲世九天……
  • 影子戏

    影子戏

    我们不过是人性的影子,是光从不同的方向照过来的映射,我们都是被某一面所利用的猎物,在某一瞬间没有了本身,失掉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