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4700000028

第28章 师恩永难忘

每次有机会回上海,俞鉴总忘不了去探望师傅。

第一次去看师傅,是在1956年,俞鉴随总政实验京剧团到福建慰问海军。演出结束后,她利用几天假期,先回青坛村老家看望双亲。家里已分到了土地和房子(村里最好的住宅,原先是地主家的二层楼房,有粗大的柱子,还有个小院)。

看见父母和家人生活得不错,俞鉴放心了。平时她也不时寄些钱回去,资助他们。

离开老家,俞鉴顺路来到上海。她是特地来看望师傅、师母的。

当年的小凤,如今已是一位英姿飒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文艺战士。

想到很快就能见到师傅、师母,一种沧桑之感从俞鉴心中油然升起。不知师傅、师母这些年来身体可好,生活得怎样?这些都是她时时牵挂的。

俞鉴花五块钱叫了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当时的出租车),直奔马当路而去。

汽车一进弄堂,后面就跟上了一群围观的百姓。车径直开到师傅家住的四十四号门口,俞鉴下车叫门,开门的正是师傅。

认出是她,师傅惊叫起来:“这不是小凤吗?快,进来、进来!”

师傅这一叫,弄堂里当年的邻居都围拢过来。几个孩子好奇地喊着:“解放军,解放军!”几位妇女定睛一看,认出是她,喊道:“小凤回来了,小凤回来了!”见俞鉴身穿列宁式军装,头戴神气的军帽,这些当年的邻居还以为她当上了解放军的“大官”。

师傅惊喜地问:“小凤,今儿个你怎么到我这儿来了?”她仍按小时候的习惯称呼师傅:“三叔,我来看看您。我们三天后在上海集合,趁这点儿时间先来看看您和三婶儿。”

师傅高兴地问长问短。这边说着话,那边师母问她父母身体可好,她说:“好着呢,来您这儿之前已经去看过二老了。”师傅对师母说:“你忙什么!等我们俩说完话,你再跟她说!”

见到师傅和师母,俞鉴心里特别高兴,特别温暖。她告诉师傅,福建的演出已经结束,过几天还要在上海演出,慰问海军。

俞鉴事先在弄堂口的水果店里买了一只特大号的蛋糕,还有苹果、梨等水果。看见这些礼物,师傅和师母都说:“你花这钱干吗呀?都是自家人!”

师傅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小儿子叫王关根,当时是上海京剧院青年京剧团的武生演员,俞鉴在师傅家学艺时他还没有出生。这以前一次俞鉴到石家庄演出,曾收到关根的一封信,信中称她为“师姐”,并写道:“我听我爸说您在我家住了七八年。听说你在石家庄演戏,我就给您写了这封信。我爸总向我们夸您练功刻苦,学戏认真,用功、听话,还说观众特别爱看您的戏。”

看了这封信,俞鉴给关根回了一封信,鼓励他好好学习,还想送他一件纪念品。送什么好呢?那时提倡学文化,干脆买支钢笔吧。她买了一支金星钢笔,缝了个小包裹,给这位小师弟寄到了上海。关根收到钢笔,又给她回了一封信,说:“要您破费花钱买钢笔给我,谢谢您对我的鼓励。”又说:“我爸妈很想您……”当时俞鉴正在乡下演出,抽不出时间去看师傅。这次终于如愿以偿。师徒相见,话短情长。

这次来上海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出发前,俞鉴告诉石天团长说她要去上海看望老师。石天说:“如果你的老师王其昌愿意到我们总政京剧团教学,我们请他来。”她问:“每月给师傅多少包银?”石天说:“我还没请示呢,先暂定一百吧。”俞鉴见到师傅后,把这事告诉了他。下面是师徒俩的对话:

“你(每月)挣多少?”

“我是六级。”

“六级多少钱?”

“一百六。”

“那给我定的包银是多少?”

“一百。”

“一百?我的徒弟都一百六,我才一百?不让人笑话吗?我不去!”

俞鉴心里明白,其实石天团长只是顺口一说,若师傅真正来到总政教学,上级领导一定会根据他的资历和水平,为他定出相应的级别;师傅的“包银”,也一定不会低于她这个徒弟的。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1971年,宁夏京剧团招收了一批新学员,俞鉴是学员队负责人之一。冬天休假,她带着孩子们到北京去长见识,碰到好戏顺便学习学习。来到北京,听说上海青年京剧团带着一出新戏《战海浪》进京演出,引起了轰动。俞鉴便和李维坤老师商量去看这出戏。经打听,得知该团在颐和园一带演出,他们赶到了那里。在剧场门口,她问维坤:“你看看演员表里有没有认识的人?如果有,咱们打进去学戏。”维坤看过名单,说:“认识个师兄弟,我去问问。”

通过熟人,他俩进去看了戏。戏很精彩,俞鉴高兴地对维坤说:“咱们把这出拿下来,带回去让学员队演。”俞鉴又向维坤的师兄弟打听王关根来了没有,回答说来了,她请人把关根叫出来——他俩以前从未见过面。

见到俞鉴,关根高兴地说:“同事说外边‘小王其昌’找我,我一听就知道是您来了。师姐,想不到咱俩在北京见面了!”

俞鉴说:“你们的戏真好,演得也好!”说着,她从身上摸出六十块钱:“师姐没有别的东西给你,这点钱你拿上,自己想买点儿什么就去买吧。”关根推说不要。俞鉴说:“师姐给你的钱你一定得要!非拿着不可!就算是师姐给你的见面礼吧。”

回去后,关根把这两件事告诉了他父亲,师傅特别高兴,说她这个徒弟有良心、没忘本。以后她再到上海看师傅,师傅总提起这两件事:“你又给关根寄钢笔,又给关根钱花……”提起自己的侄儿宝宝和另一个徒弟,师傅说:“我这几个徒弟里,数这俩最没良心。这你知道,你来的时候就跟宝宝一起练功,我在他身上花的心血那么多,他最后竟连我这个叔叔也不认了……”

第二次到上海看师傅,是在“文革”后期,团里派出一个小组到上海学习《盘石湾》这出戏,俞鉴利用学戏的间隙去看师傅。这次她是和“亲家”高韵声一起去的。

来到师傅家,她先向师傅介绍高韵声,说他是高庆奎的小儿子。

师傅一听高庆奎的名字,高兴极了,说:“原来你是高庆奎的公子啊!我学的就是高派。当初你们老爷子在上海这个红啊!《逍遥津》里的皇上,一个倒板儿起码唱一刻钟,亮相那个漂亮啊!”又学高庆奎在《赵匡胤》里唱“桃花宫”的那段二六、捋胡子亮相的动作,“高内卿发火为哪宗……”师傅连比划带唱,还当着韵声的面来了个身段儿。

俞鉴告诉师傅:“我们两家是亲家。”师傅一听更高兴了,连声说:“好!好!”

1984年,宁夏京剧团在江西、湖北等地演出之后,上海是最后一站。

这次俞鉴想起给师傅带点儿宁夏的特产,她买了二斤驼毛。到上海后,又自己掏钱买了八张戏票,到家中请师傅、师母和亲友一起去看她主演的《陆文龙》。没想到师傅看后不满意,说没有老的好(老戏叫《八大锤》)。她演的《陆文龙》是戏剧改革后的新版本,与传统老戏区别很大。可是,宁夏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干部看后却一致反映说:这个《陆文龙》太好了,特别感人!俞鉴知道师傅是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新版将旧版中的双枪、腿功等武功技艺都改掉了。

在上海共舞台演完首场,一位摄影记者到后台采访俞鉴,拍完照片,俞鉴告诉他:“我的老师就在上海。”记者问:“你老师家住哪里?我陪你一起去看看他吧。”俞鉴便带着这位记者一起来到师傅家。

在家门口,师傅指着前弄堂,又指着俞鉴,对记者说:“当年她就在这十字路口翻旋子。”又指指过街楼,说:“在这儿练跟头,还有个垃圾箱,当桌子使唤。当初练功就是这么简单,就在这水门汀地(即水泥地)上练。”

俞鉴顺着师傅的手望过去,垃圾箱已经没有了。她在前胡同里连翻了几个虎跳,走了一排翻身,回想起当年练功的情景,心中不免又是一阵沧桑。

这是俞鉴最后一次和师傅见面。回来以后没几年,一次,俞鉴收到一封寄自上海的唁电,告知了师傅病逝的消息,享年八十四岁。俞鉴立刻让老伴儿发去了唁电。

听到师傅去世的消息,俞鉴心中很难过,想起师傅自幼对自己的培养,她觉得他对自己的恩情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追思如潮。可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俞鉴的记忆深处涌起的既不是师傅口传亲授的武生技艺,也不是与师傅朝夕相处的那十年时光,却偏偏是师傅对她讲过的很小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师傅告诉她,他患了严重的痔疮,每次大便都流血,十分痛苦。大女儿请来一位大夫到家里给他做手术,可他不愿当众暴露自己的身体。大女儿就和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一起按住老爸的手脚,强行让医生给他做了手术,治好了痔疮。

讲完这件事,师傅说:“哎呀,你这大妹妹厉害呀!硬是把我按着开刀,治好了病。”她明白,师傅能给她讲这件事,是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俞鉴心中,也早已将师傅王其昌当作了自己的又一个父亲。

同类推荐
  • S.H.E.时光

    S.H.E.时光

    普通如我们的三个女生,成功了。因为她们互相扶持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障碍物,她们实现了我们未能实现的梦。所以,即便Selina不幸烧伤、Hebe单独发片、Ella游学海外,我们还是愿意相信,她们仍然会走到一起,继续为每个平凡的我们,做梦。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中兴勋臣,湖湘大儒,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困兽犹斗,写他的忍辱负重,写他的韬略智慧,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无奈苍凉,写他的内心圆满。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
  • 古龙传

    古龙传

    古龙先生在武侠文学世界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人生诸多传奇,他命运跌宕,历尽悲苦;嗜酒如命,绯闻不断;挥笔成书,又挥金如土……总之,他的人生与他的作品为他造就了双重传奇。本书将着重显现古龙命运的传奇性,并深刻地解读古龙先生作品背后的悲喜情怀,与此同时融入对古龙作品的品悟,从他作品中的内容,结合他当时的经历,进而分析他当时的心境以及创作来源,增加本书的可读性,并引起读者的兴趣,与读者产生共鸣。本书不仅给读者呈现一个武侠笔者的传奇故事,更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立体丰满的豪侠灵魂。
  • 追思文化大师

    追思文化大师

    现在,一个新的世纪已经毫不迟疑地来到了我们的面前。经过差不多一百年的努力,中国终于赶上了世界前进的步伐,从积贫积弱中崛起,成为我们人类大家庭中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国度。就人类的发展历程来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而对于中国来说,二十世纪的一百年却是非常之关键、非常之重要的。没有这一百年的努力变革,中国将仍然像沉睡的病狮一样,不能振作,难以进步。
  •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伊莎朵拉·邓肯自传

    她勇于摒弃古典芭蕾,创立自成一格的全新舞蹈门类;她勇于藐视婚姻,向传统道德观念发出了挑战;她勇于承受磨难,亲生孩子离她而去也没能击垮她;她是一个特立独行、要求绝对自由的精灵。邓肯所承载的文化矛盾与内心的情感纠葛,非同一般,人们很难理解她是如何将苦难转变为幸福的驱动力,使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本书就是这位艺术家的自传作品。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在多灾多难的生活中抗争坎坷命运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令人震撼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她的一生是一个传奇,更是一部艰辛而多姿多彩的奋斗史。
热门推荐
  • 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一脉相承而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重文化讲道德、重家庭倡美德,在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德故事,这些故事多少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张海君编著的《尊师重教》是读美德故事塑造高尚品德系列之一,《尊师重教》为请少年读者讲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故事。
  • 绝世风华:诱拐妖孽殿下

    绝世风华:诱拐妖孽殿下

    她本是嚣张顽劣的小千金,一朝穿越成异世皇后。从此搅得百花大陆风起云涌……“风铃花……去神殿……一辈子……”怀中浑身浴血,面目妖娆的绝美少年说完最后一句话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眸。那一刻她才知道,原来他才是她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只可惜悔之晚矣!金銮殿上,她最爱的男人死在她的怀里。她几欲崩溃、疯狂……暴虐嗜血的眼眸中倒映出一个个人的身影,刻在心底,终有一日她会让这些人血债血偿。在所有人的防备中,她开始自己的复仇路。轻抚微微凸起的小腹:孩子他爹的仇,她怎可不报?她笑,却笑的让人冷彻心扉!(关于男主:主角都是有金手指的,放心好了)(本文纯属虚构,切勿模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全职业剑神

    全职业剑神

    网瘾少年带着顶级游戏装备穿越修行世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能动手就不废话!爽到不能呼吸!
  • 古今战神

    古今战神

    这个故事,发生在他穿越的三年之后!纪连城,一步步成就古今第一战神!
  • 进击的王冠

    进击的王冠

    一个神秘的盒子,一段尘封的历史当她醒来的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将为她哭泣她是世人眼中的潘多拉,也是我心中的玛利亚她是无所不能的终极武器,也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可爱少女她被人制造,却天生异能她背负着历史的命运,却吟哦着宿命的悲伤她怨恨着,却又眷恋着她爱着,痛着,并快乐着,直到自己灰飞烟灭哭泣吧,为了我的玛利亚为了整个人类的幸福和和平
  •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品味无处不在的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人生中不同时期的70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的思维、流畅的描述,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以及成年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细腻、通俗。作品主要包括了:童年的纸炮、背书的小女孩、让生命重生的实验等。
  •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男孩最喜欢读的108个好故事(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这里有男孩追逐的梦想,这里有男孩的率真和无畏。本书为男孩们展示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世界。好故事犹如一杯陈年的老酒,愈久弥香。好故事是孩子手中的花盆,用勤劳、善良把自己的生活美化;好故事是旅行者的背囊,承载着对美好旅程的梦想和希望;好故事是男孩脚下的皮球,如影相随,亲密无间,伴随男孩快快地长大。
  • 英雄们的战争

    英雄们的战争

    如果我们的生命就像是小草,随意的就可以践踏、消灭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武器,默默的死在这个漫长遥远的征程之下。——陈东-波拿巴语录。
  • 薛之谦之命中注定

    薛之谦之命中注定

    一位平凡的女孩偶遇了一位红到发紫的明星后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天降风流王

    天降风流王

    他是天神之子,却转世成了身世不明的地痞小无赖,在经过一次次凶险之后,成为世间英武至尊,并掀起都市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雨腥风,眷携众人在成神之路上笑傲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