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39900000005

第5章 重返马德里(1)

一天下午,达利获释离开赫罗纳监狱,晚餐时回到菲格拉斯。当晚达利去看电影。达利自由的消息已传遍全城,达利进入放映厅时,受到热烈的鼓掌欢迎。

几天后,父母带达利到卡达凯斯,达利重又在这儿过起了苦行的生活,完全投入到绘画和读书中。记忆起在马德里的大吃大喝,更增强了这种狂热的学习之情,因为达利现在知道,用手抓住一种心醉神迷的新经验的气喘吁吁的鸟儿后,他再回到首都时,自己还能重过那种生活。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变老;要在这场征服达利灵魂的十字军运动中获得胜利,达利就得集聚所有的智力和体力,得工作、得斗争,从而也就变老起来。

到了夏未,达利只剩下副骨架了,仿佛是腓力二世十分喜爱的杰罗姆·博施笔下的怪物,一个没有身躯、仅有一手一眼一脑的怪物。达利家里习惯在午饭后喝咖啡、饮半杯查尔特勒红酒。达利尊重这个传统,只有一天例外,达利心不在焉地倒了满满一杯酒,饮料甚至溢出一点在桌布上。

父亲惊慌地喊道:“你在那儿干什么?你很清楚这酒劲很大!”

达利解释他分心了,把一半酒倒回瓶中。父亲会因安睡而变得温和起来……可达利究竟在想什么?

达利的父亲垮了。这次开除毁掉了他看到达利从事官方职业的全部希望。达利那时最成功的一幅石墨素描,是以他和妹妹为模特儿的,从他面部的表情上,能觉察到那些天来侵蚀他的悲怆的苦涩之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达利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在画一些具有严格古典主义风格的素描同时,达利越来越渴望把达利的立体主义经验与一种传统结合起来。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大画廊展出了达利的一些油画。达尔茅(他的外貌像格列柯笔下的人物)在他那被认为是最前卫的店里举办了达利的个展。人们就这次展览谈得很多。出现了一些论战,但达利一直对此毫不关心,只在菲格拉斯的画室里发奋工作。但巴黎听到了悄悄的传言,说在西班牙刚刚发现一位新画家。

毕加索路过巴塞罗那,看到达利的《背面的少女》,讲了一些高度赞美它的话。就这个问题,达利收到一封保尔·罗森堡的信,向达利要一些照片。

达利由姑姑和妹妹陪同,首次在巴黎呆了一周。它以三次重要的参观访问为标志:凡尔赛、格雷万蜡像馆、毕加索。曼努埃尔·盎格罗·奥蒂兹把达利介绍给毕加索,奥蒂兹是格拉纳达的一位立体主义画家,达利是通过洛尔卡认识他的。达利到达拉鲍埃蒂街毕加索住所时,极为激动,心中充满敬仰,仿佛在受教皇本人接见。

“我先到你家里来,以后再参观卢佛尔宫。”达利对他说。

“你做得对。”他答道。

达利带给他一幅细心包装的小画《菲格拉斯少女》。他打量它有一刻钟的光景,但没做任何评论。此后,他们登上顶层,毕加索让达利看了大批的油画。他来来去去,拖着靠在画架上的一幅幅大画,他在乱糟糟的画室里寻找着想给达利看的那一切,为达利一人全心全意地忙碌着。面对每一幅画,他都向达利投来非常聪明和活泼的一瞥,使达利激动地微微颤抖。达利没发表什么评论就离开了。在门口,他们交换了一下眼神,这意味着如下的含义:“懂吗?”“懂!”这次旅行之后,达利在达尔茅画廊举办了第二次展览,并向马德里的伊比利亚美术家沙龙送去了一些油画。达利的名声最终确立了。有一天,达利收到胡安·米罗拍来的一封电报,胡安·米罗在1926年左右就已成名,他通知达利,他要和他的画商彼埃尔·罗柏一起到菲格拉斯来。父亲深受影响,开始相信更长久地呆在巴黎对达利将是必要的。米罗喜爱达利最近的画,非常热心地保护达利。相反,罗柏面对达利的作品直爽地持怀疑的态度。在罗柏与达利妹妹谈话的预定时刻,米罗把达利拉到一边,“这些巴黎人,”他说,“比他们认为的还要蠢得多。你到巴黎后,就会发觉这一点的。事情并不像外表上那么简单啊!”

事实是,一周后达利收到彼埃尔·罗柏的一封信,他并没向达利提出一份辉煌的合同,而是逐字逐句对达利说了如下的话:“别忘记让达利了解你活动的情况,不过你目前所做的太混乱了,而且也缺乏个性。工作,再工作吧!要等待你不可否认的才能的发展。达利希望能有照顾你的那一天。”几乎在同时,父亲收到米罗的一封信,对他解释到巴黎去的好处,最后他说:“我绝对相信您儿子的未来是光辉灿烂的。”

这时,路易斯·布努埃尔向达利阐明了他想导演的一部由他母亲提供经费的影片的观念,达利觉得他的观念平庸,有种肤浅的先锋派意味:一份包含着从各种社会新闻到喜剧片段的热闹的报纸。最后一名咖啡店侍者把这份报纸从人行道上扫掉了。达利感到这是廉价的感伤主义的东西,于是回答他这个脚本一无价值。达利可有个好得多的脚本,又简短又才气横溢,与当代的电影完全不同。这是真的,这个脚本甚至已经写好了。布努埃尔极其兴奋,打电报告诉达利他要到菲格拉斯来。他们共同动手修改影片的微小细节,这部影片题目是《安达卢西亚的狗》。布努埃尔带着他们的作品到巴黎去了。他负责导演、分镜头和剪辑。再晚些时候,达利也来到了巴黎,达利能在旁边注视这部影片的进程,每天晚上,达利同布努埃尔不停地谈论着,他自然地接受了达利说的一切,就这样,达利参与了导演工作。

不过距这次动身还有两个月呢,达利利用这段时间,忙着做各种准备工作,并借助围绕着《艺术之友》杂志组织起来的一个巴塞罗那小小的智力核心来磨练他的战斗方法。达利随心所欲地控制了这个团体,从达利在菲格拉斯的洞穴,他就使巴塞罗那的艺术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着手征服巴黎之前,这种经验证明是有用的,在检验达利那些极不同和极矛盾的“手段”的效能方面,它特别有用。这些积累起来的“手段”与“历史”混合在一起了,达利总是具有轻松地控制他周围人反应的天赋。感到所有那些就要坠入炼狱而对此并无觉察的人,毕恭毕敬地站在自己周围,这是一种真正的快乐。

达利到了巴黎,忆起一本在西班牙读过的小说的题目:《不做凯撒,就成粪土》。达利叫住一辆出租汽车,问司机:“你认识上等的窑子吗?”“先生,请上车吧,请上车吧,别担心,我认识所有的窑子。

达利没看所有的窑子,但达利参观了不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窑子,达利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些。达利觉得沙巴耐是最欢乐的地方。达利欣赏它这儿的色情的安乐椅、雕成天鹅形的浴缸和装饰着第二帝国镶镜和金银边饰的、好像是用浮石制造的颇为奇特的楼梯。要是达利得在世界上选择三处给他留下最深的神秘印象的地方,他就会说沙巴耐的楼梯是最神秘最丑陋的“色情”场所,维琴察的帕拉第奥剧院是最神秘最神圣的美学场所,埃斯库里阿的西班牙国王陵墓入口是最神秘、最美丽的墓地,因为照达利的看法,色情应当总是丑陋的,美学是神圣的,而死亡是美丽的。

如果说窑子的内部装饰迷住了达利,那么与此相反,达利觉得那些窑姐同它极不相称。达利不会去碰她们,只能指望看她们三三两两接着出现,无精打采,惶惑不安,就像有人刚在休息时突然抓住她们似的。惟一的可能性就是利用这个环境和气氛,或者还能作为“帮助”,得到那些照章纳税的“克里奥尔女人”中的一位。不过得去别处找这种女人和把她们带走。无论如何,这次参观还是有用的:在达利整个一生中,都能用看到的难以置信的小道具维持他那些色情的梦。

参观完这些窑子,达利去胡安·米罗家拜访他。他们一起吃午饭。他不讲话,起码也讲得很少,到了晚上,他向达利宣布他打算把达利介绍给玛格利特,达利认为他指的是比利时画家列耐·玛格丽特,达利把这位画家看成是他们时代最复杂难解的一位艺术家。由于达利一开始就把这位画家想像为一个女人而不是一个男人,这使他不安起来,事先他就打算爱上她,哪怕她并不是很美、很美的。

“她很优雅吗?”达利问米罗。

“啊,不!她很朴素。”

达利焦急得不得了。管她朴素不朴素,达利要把她带到沙巴耐去。在发头上插了几根黑白相间的羽饰,达利终于打扮好了。晚间,玛格丽特来到图尔拉克街米罗画室接他们。她是位高大瘦弱的少女,不大的面孔上神情变幻不定,仿佛是个神经质的死人头,达利立刻抛开全部色情的计划,被这个比米罗还不爱讲话的人迷住了。他们在毕加尔广场的一家餐馆吃了份肥肝、喝了一种相当不坏的酒。无疑,面对着这两位哑巴宾客,这是达利一生中最安静、最令人困惑的一餐饭。米罗惟一的一句话就是问达利有没有无尾常礼服。达利觉得他的声调显得非常担心似的。

达利试图根据他们令人困惑的作品来重构他们所想的事,他们的怪癖,正如他们内心和意识形态的流露一样,对达利来说似乎全是深不可测的谜。达利离开他们时,米罗对达利说:“你应当做件无尾常礼服,我们需要在社会上露面。”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书法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古钱币鉴赏及收藏

    货币起源及金属铸币出现的时间是古钱收藏者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古代文献资料中有不少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述,但这些记述大都是捕风捉影之谈,缺乏确实佐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新的学科也不断出现。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学科——古钱学诞生了,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部门,它对历史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有着重大意义。
  • 都市速写簿

    都市速写簿

    1975年到1988年,是台湾走向开放、社会力爆发的年代。整个社会都在急遽的变动之中,高楼盖入农田,工厂挤进民宅之间,与经济上升同时而来的,还有严重的交通堵塞与空气污染。人心因物欲而躁动,人们在放纵感官的同时,心灵的空虚也一一显现。摄影家阮义忠从小在台湾乡村长大,成年以后,进入台北工作生活。他以敏锐的摄影触感与深切的社会关怀,记录下那个风起云涌的八十年代。八十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开始与结束,台湾完成它的蜕变,阮义忠也在摄影中反躬自省,发现他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历史的光谱与文化地形

    2006年6月,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联合举办了“历史与前瞻:连接中国与好莱坞的影像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即以此次研讨会上提交的发言论文为主体,同时汇集了近来相关研究成果,是“华语电影研究系列”又一部重要结集。全书共分七辑:跨境交往中的理论建构,“西洋景”中的影响焦虑和主体建构,镜像纠结:扭曲与认同之间,在意识形态疏离背后,和而不同:寻求新的竞合关系,多重指涉:好莱坞与港台电影,泛亚语境,对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渊源、好莱坞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和意义等进行了缜密追溯与深刻探讨,视角独到,资料全面,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续爱

    重生之续爱

    她的生活原本风平浪静,收入稳定,男友宠爱。是她太贪心了吗?当她遇见那个曾经暗恋多年的人时,把男友抛到了脑后,猛然悔悟的时候却因为一场阴谋已经来不及回头,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化为鬼魂呆在他身边,看到了男友的真情,或许这份执着打动了神灵,让她在特殊氛围下重新转世,从此平步青云,一切都开始不一样.....
  • 无心尊上

    无心尊上

    道教掌门江无心,重生至天穹大陆,觉醒天命武魂......本书风格真实,不喜勿喷。
  • 彩云新天遇有时

    彩云新天遇有时

    本书精选近两年的散文、随笔75篇有余,其有爬崂山游记,作者多以赋、兴笔法,描述一个“驴友”眼中的自然物象与自在物象。与野人为善,成野人之美,感纯粹诗意之流转,想神圣华夏之道统,山水之爱,山水之心,野的行走,野的善美。部分文章已在网络发表,受到众多“驴友”与读者的喜爱。
  • 宽与容的人生幸福课

    宽与容的人生幸福课

    在人生的旅途之中,人的内心世界会随着生活的种种压力、变故,而与自己的理想本意背道而驰。如果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人们都能多一分宽容的话,相信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与和谐。然而,太多的人往往会因他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件事,使自己陷入负面情绪的困扰中。
  • 陌上花开:追神君这技术活

    陌上花开:追神君这技术活

    万年之前,那时我还不是来历不明魔界公主,于那时初遇南烛,英姿又帅气。从此情根深种。万年之后,南烛成了神君,下凡历劫,我也跟了下去,想着,这一次一定要讨个夫人名分当当。不过女追男这条路,注定没有隔层纱那么简单。变成妹妹?无妨,只要能待在他身边就成。变成小娃?无妨,毕竟我骨子里也是一个活了万年的娇滴滴的大姑娘。小三来袭?这可不能无妨下去,一个字:先让她承受过蝎子蜈蚣水蛇家族慰问之后,就可以将已经心智不全的她赶走了。总之追神君的过程,无非就是博同情,陪左右,打小三,表心意,永相随嘛。可当我才干完前四者,你却升天了。得得得,咱们神界再战!
  •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许倬云先生以宏阔的视野与通俗的语言,高屋建瓴地描绘出一幅现代文明的全景图:从宗教革命到民族国家的兴起,从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到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勾勒出现代社会的形成及发展,反思了文明进步的得与失,展望了人类的前景。
  •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钢铁与生命的赞歌

    一边是在巨大的能量水晶上生存,崇尚科技的水晶族,一边是古老神秘,但是安宁和平的神秘的苍生族,钢铁与生命的赞歌在此上演
  • 初相见莫相识

    初相见莫相识

    我想,那时候是真的很喜欢你吧,以至于在多年以后想到你,都觉得有些心痛。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明白,原来一直认为很重要的人,只不过是我那漫长人生里的匆匆过客,就算当时印象有多深,交情有多铁,到最后也只是匆匆一瞥,仅此而已。
  • 青春如花儿一样盛开

    青春如花儿一样盛开

    雨后。一阵微风吹过……,晶莹剔透的樱花瓣徐徐的从他和她的脸庞滑过,望着依偎在怀里的她,他开心的像个孩子。他叫吴曦,她叫尹夏薇。那年他十八岁,她十六岁,十六岁的她为十八岁的他着迷。.......“就算今生你尹夏薇负我,我吴曦也绝不会负你。”他满脸坚毅的对她说。.......数年过去......,一切终变。“是孽缘?是情债?还是缘分已尽”。“花开花谢,缘起缘灭,”谁又能拂晓,谁又能看透……。
  • 天空的旋律

    天空的旋律

    有......几万年了吧?他们,还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