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45800000012

第12章 《第三交响曲》赏析

勃拉姆斯的名言是:“作曲并不难,但剔除多余的音符却是极为困难的。”他构思《第三交响曲》的时间可能较早,但到1882年才开始写作,1883年夏天才完成。同年12月2日在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会上首次演出,那时他已是50岁的人了。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律、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总之,这部交响曲拥有英雄人物不少悲壮的篇页,使得当时著名的维也纳音乐评论家汉斯力克和担任首次演出的指挥都把这部作品称为“英雄交响曲”。只不过这里的英雄和贝多芬那“叱咤风云的勇士”般的英雄有所不同,这部交响曲中并没有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巨大的斗争场面,并且这部作品的结构重心是从一个主题的充分发展转为一组主题本身的陈述。从音乐素材的逐步发展转为各种不同情绪的轮番交替,这些手法更接近于浪漫乐派。对于这部作品却还有另一称谓,那就是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的篇幅是他四部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使用的乐队是一般的双管编制,另加了一支低音大管。初次演出的时候,某些“未来的音乐”信徒想对之喝倒彩,结果没有得成。

第一乐章是活跃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音乐开始,由管乐吹奏出三个音符组成的动机“F—bA—F”,勃拉姆斯说这是个“警句”,是用来表现“自由而欢乐”的意思的。这个动机贯穿整个第一乐章,每当音乐发展到最重要的转折时刻,都可以看到它的形影,只是在旋律、节奏与和声等方面有所变化。我们在第二主题前,在结尾段和转入展开部前,在展开部结束等处都可找到它,它也在最后的第四乐章再次出现。对这三个音,还各用一个饱满的和弦来衬托,以便使“警句”更加庄严、醒目。

这个“警句”不断地反复着,一会儿就变成了背景,小提琴则在此之上奏出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是个下行大步跨越的、强有力的旋律,带有威严的气质。它来自“警句”,由“警句”那三音组成的动机倒影变成。它频繁地在大调和小调之间转动,音乐进行充满动感。很快,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把我们带入了田园风味的景象里,在温存而奇特的切分节奏背景上,单簧管和大管在A大调上以二重奏的方式,柔弱地奏出了优雅的第二主题:在这个主题中,相同的音调在小节的不同拍子上出现,这是勃拉姆斯喜爱的手法,使旋律好似在“追逐自己的尾巴”。它源于维也纳舞曲,那种若有所思的特点和摇篮曲般的步调,同前一主题大步下行的骁勇性格是个很好的对比。

展开部是简短而紧张的。先由大管、中提琴和大提琴激昂地奏出第二主题开始,主题形象已由原来的田园风味转到了焦躁不安。主要原因是转到了小调,音乐色彩必定发生质变。在展开部中,“警句”进行起到了统一作用。随后,再现部出现了,音乐回到原来的调性。茫然混沌的态势消失了,世间万物都在明朗的阳光照耀下生机勃勃。

再现部后是一个大结尾,音乐中再一次把第一主题给予胜利的肯定,然后音响减小到很弱,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怡然自得的宁静。音乐结束在柔和的光辉中。

在这个乐章里,很具特色的是法国号柔和的独奏、管弦乐温暖的音响、宽广音程的和声以及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严谨情感,他们都是“皇冠”上的璀璨的珍珠。

第二乐章是行板,用“A—B—A”的三部曲式写成,但采用有奏鸣曲的发展手法。在音乐表现方面,部分地继承了第一乐章安静的成分。

A部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法国号一起像四部合唱那样有表情而又淳朴地奏出。有管风琴效果,表现了一种崇高、神圣的气质。

这个主题确实气度高雅、淳朴,但又有点类似摇篮曲,后来用弦乐把它延续下去,基本上按自由变奏的方式发展、很是引人入胜。

B部主题的出现是对比性的,它以三连音节奏为特色,而这种节奏又是这首交响曲第四乐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预示。在这里,它在音调上低沉悲戚,没有作更多的发展。

当然,B部分也结合进了A部主题,并且A部主题在这里作了充分的发展,这种类似奏鸣曲展开部的写法,哪怕只是类似一点点,它也会使音乐表现倾向于矛盾、斗争性质,使作品复杂化。

再现部在节奏、和声、音区、伴奏和配器等各方面都有所变化,最后以一个安详的音结束。

这一乐章,主要体现一种宁静、安逸而庄严的情绪。在中间部分,一度出现一些微微可见的激情增长和突然消退。这种情况接近于悲剧气氛里的想达到而暂时又没能达到的感觉,一种悲剧性的闪光总是在远处出现的感觉。

第三乐章是中速抒情的,速度较为自由,用三部曲式写成。它取代了贝多芬交响曲第三乐章那样的疾速的谐谑曲的作法。勃拉姆斯尽量在交响曲第三乐章避免采用谐谑曲,他过于认真看待交响曲了。那种恶魔式的、疾速不可抗拒的谐谑曲是古典主义交响乐艺术的缩影,如果轻易去对待它,必将写成华而不实的音响游戏。因此,他宁可追求富于旋律的、安详的风格,力求从小步舞曲作起。然而,就整个交响曲乐章的安排上看,这个第三乐章却完全符合于古典的诙谐曲。只是,勃拉姆斯在他的创作中往往有意识地规避贝多芬的三拍子诙谐曲所特有的那种炽热的幽默感,避免采用逸出常规的那种节奏、音色和力度。对诙谐曲的创作,勃拉姆斯在《第四交响曲》中的街头狂欢节处才例外地用了一次。他对交响曲第三乐章的处理,通常采用伤感的间奏曲或慢速度的浪漫曲形式。他的《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就是这样去做的,都是以宁静和有所抑制的忧郁感,或者说透过泪珠现出的微笑,以及忧郁和幽默的混合等感情来写作,而这些情绪的表达总是给人以若即若离的感觉。这些就是勃拉姆斯交响音乐中特别迷人的魅力之所在。

乐章开始就出现了一首热情稍快的,并且色彩较为暗淡的动人旋律。

主题开始由大提琴演奏,旋律相对大提琴来说正处于适合其A弦演奏的音区,充分发挥了大提琴A弦音色热情的特点。

乐章中段是一个对比性的主题,基本上是由木管演奏,旋律处于较高位置,色彩是明亮的,但旋律本身进行中有不协和音程,给人又有忧愁的感觉。整个气息能使人联想到勃拉姆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的音调。

在这个主题发展过程中,有两次被弦乐器的一个乐句闯入而打断,而那匈牙利特色还是遍布到了整个乐章。

再现部中,原先用大提琴演奏的旋律,变成由法国号和双簧管先后演奏了。在音乐的结尾处,音乐的进行发展到不堪忍受的激奋叹息,先是使用了强力度,后来慢慢转为无可奈何的退却,第三乐章就此结束在强烈的感慨之中。

第四乐章是戏剧性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篇幅几乎是全曲的1/3,音乐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从而形成了整个交响曲的高潮,它生动地展示了暴风雨中的英雄性格。一般来说,古典主义作曲家都将交响曲中戏剧性冲突的重心放在第一乐章,一些矛盾冲突、命运斗争都要在第一乐章展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即兴曲》和《第九交响曲》看出来。对于第四乐章的处理,往往是斗争的结局,是充满胜利的欢呼,过去的矛盾在这里已荡然无存。虽然勃拉姆斯着力恢复古典主义音乐,设法以古典大师的手法来表现现代事物,但他对于交响曲第四乐章却进行了自己独到的处理。他重视第一乐章的矛盾冲突,同时也把第四乐章作为戏剧性矛盾冲突的场所,好像人生的命运斗争是永远在进行而永不休止一样。

乐章第一主题一开始,便使用了大管和弦乐在低音区轻声的齐奏,表现一种神秘的激动和阴暗凶恶的预兆。

在第一主题呈示完后,第二乐章那个“三连音节奏”的主题神秘地出现了。虽然经过较大的改动,也只是穿插性地闪现。但它使人想到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命运动机,想到一种葬礼进行曲的步调,这些无疑对加深第一主题的表现程度起着巨大的作用。音乐发展时,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暗示着斗争已从小规模开始,引导人们预感大规模的斗争冲突就要到来。

第二主题则暂时把听众引向一个欢乐的气氛,是用大提琴和法国号奏出的。

这个主题旋律进行是快乐、明朗的,但因乐器是柔和的暗音色,不免使人觉得明朗的背后却隐藏了种种忧虑。幸而时间不长,还没使人弄清是怎么回事,呈示部的接尾就到了,音乐返回到充满戏剧性的C小调,旋律表现出坚定有力的性格,就像一个勇士昂首挺胸地面向生死沙场迈步奋进一样。

展开部中,主题作了多方面的展开,快速的十六分音符不时的颤动,犹如战斗中一个又一个的回合。拉长的主题变化,可以使我们看到庞大斗争场面的每个细小的角落。三连音的处理,将斗争推向白热化。战斗的呼声,痛楚的叹息,高潮一个接着一个。

后来,再现部中不再出现第一主题了。我们只能够听出大风暴发展到最尖锐的一刻音乐突然趋于静息,仿佛一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雨已经过去,雷声止了,乌云散了,一道彩虹当空升起。

最后,小提琴加上弱音器,轻轻奏出十六分音符的进行,形成喑哑色彩的背景,双簧管则以它如歌的嗓音“唱”出了节奏放宽了的第一主题。结束时,小提琴再次隐约轻奏这个主题,以一个怀旧的光环——F大三和弦结束全曲。

同类推荐
  •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探索未知-物理光学与摄影技巧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是近年来,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演员自我修养(第2部)

    本书是俄苏杰出的戏剧艺术家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为日记体形式,主要探讨体现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历史上被证明了的,通过了试验,被演员职业检验过的东西,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精华所在。不管是国内的北京人艺还是好莱坞的艺术家,都以学习本书为荣。此次翻译的版本是莫斯科艺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版本,完全忠实于原著,全面贴切地反映了作者的意图。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热门推荐
  • 鹅掌

    鹅掌

    原本一个是想攀高户,一个是想嫁免费钱包。世人皆以为是他对她强取豪夺、虐恋情深。但,其实某人很冤。真的真的很冤。冯简淡淡地望着自己的妻子,她总似天鹅凫水,姿态优雅,爱娇任性却又淡漠无情千挑万选,左避右逃,最后怎么就娶了个这样的她?
  • 千羽雪歌

    千羽雪歌

    千羽雪歌,淡漠清雅,圣洁高贵,如雪洁白。一席白衣风华绝代,绝美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疏离。从来没有人见过她出手,但她一旦出手,必定伏尸百万。没有人知道她活了多久,或许亘古便已存在。没有人见过她的笑容,但那笑容必然会让冰雪消融。她沉默寡言,几乎无情,近乎无敌。轻君,天庭瑶池采集仙露的小仙,天生没有灵根无法修炼,他没有父母,天生的废材体质让他从小就活在嘲笑与卑微之中。他身上唯一的亮点便是那如美玉般的容貌,他几乎如尘土一般微小,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两个最不可能相遇的人却偏偏到了一起,他们之间有着鸿沟的距离,如何弥补?他们之间地位的差距,如何贴近彼此?
  • 凤锁龙阙

    凤锁龙阙

    身为正牌太子妃,却因性格柔弱而陷入他人彀中;重生为侍郎千金,天命难违,她誓要夺回曾经的一切!面对端庄的太子妃,如玉的众美人,太子的冷淡面对……她这个不受宠的小妾室该如何步步为营,为自己谋得更高的地位?一时的荣华算不得荣华,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这,就是她的心里话!PS:潇厢另有完本小说《浣娘》推荐阅读!
  • exo之张艺兴爱恋

    exo之张艺兴爱恋

    女主是全球第一的“血魂”公司总裁,男主和女主是青梅竹马。
  • 蜜恋100天无良校花惹不得

    蜜恋100天无良校花惹不得

    她本是普通乖乖女,在家听父母,在校听老师。她们说一,她绝不敢说二,虽然有时候会说三。自从进了圣雅中学,她的生活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神们一个个脑袋秀逗了,一窝蜂的往这挤“卧槽,染染是小爷的,谁也不许抢”……(此处飘过无数争议声~)林染一头黑线,心中十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
  •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樱花树之下:我们恋爱吧

    樱花树之下:我们恋爱吧

    她喜欢的人,喜欢另一个女生,另一个男子喜欢她,但却不喜欢他,她被半血统的韩国给迷住了心。但他们没有那么容易在一起
  • 奈何,奈何

    奈何,奈何

    那一瞬,周围的人群都变得模糊,只有一抹倩影在我的眼里,心里,脑海里愈加的清晰。川流不息的人群仿佛变成了远离繁华世界的看客,见证我遇到你。————致我暗恋的你
  • 末世之英雄世界

    末世之英雄世界

    英雄无畏挑战,哪怕屡败屡战!一场车祸,让方锦意外的进入了神秘的死后世界。在这个被无边森林包围的神秘营地中,他可以兑换到任意技能和宝物,更能进入森林猎杀魔兽,提升自己的实力。然而,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世界?森林的尽头又有什么?
  • 腹黑少爷俏银狐

    腹黑少爷俏银狐

    不知为何被打入人界,迷迷糊糊的被墨渊捡走改穿上了女仆装,大人这样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