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天,他到一位叫陈芬的女生家里去“收款”。刚一提到钱字,这个家长便拿出他们对付收款老师的“看家本领”:“芬儿,我们这书不读了,交不起学费……”老师赶紧声明:“钱好说,书先读着,不急。”然后东拉西扯地说些老师辛苦啦,困难啦,甚至可怜什么的,以引起家长的同情。最后家长说钱确实没有,只有几个鸡蛋,要不先拿去。老师知道这又是托词,便想,总也可值两个钱,先收着。家长于是进屋去,好一会才捧出几个蛋,小心地放在地上,一数,七个。老师把蛋装进衣服口袋里,刚想走,屋檐下的草堆里忽地飞出一只母鸡,一直倚在柱头旁低头不语的陈芬飞快跑过去,从草堆里抓出一个鸡蛋,双手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还有一个!”她一脸的兴奋。
老师握着这个热乎乎的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默默地从兜里一个个摸出鸡蛋,放回鸡窝里……人生感悟:师生情,情感世界中最清澈厚实的朴素,注定由师生掌握,由真爱诠释。它深厚却不沉重,只因为它不需要背负任何纯净以外的尘俗之累。
虚怀以待
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禅师,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有一天,一位大学教授特地来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水招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个访客的杯中,杯满之后他还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南隐意味深长地说。
南隐禅师教导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
心太满,什么东西都进不来;心不满,才能有足够装填的空间。“满招损,谦受益”更是古贤留给后人一句诤言。
工作场合中,从面试开始,到进入实务运作的过程,常会有一些集自信自满于一身的人,这些人对于任何事件的反应几乎立即都是“没问题”。因为这三个字,主管让一个应聘者进入工作岗位;因为这三个字,公司把一项重要决策交付予他去执行。然而,最初说“没问题”的人,很可能工作进行不到一半,就什么问题都跑出来了。
过度自信必流于自满。试想,哪一项事情的运作过程会不出现问题?问题是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克服解决的。过度自信自满的人,他的“心”已经满满的,已无法装其他东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随时需要知识,咨询,不断吸取养分,所以心一定要能“空”,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虚怀若谷。
人生感悟:让胸怀像山谷那样空阔深广,这样就能吸收无尽的知识资源,容纳各种有益的意见,从而使自己丰富起来。
借双眼睛看自己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很短的消息,说不少日本人花钱请专家调查自己。甚至有些年轻的日本人要求调查所或者侦探社做完调查之后,把这些调查报告书送给各自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当做是求婚的“表白情书”。因为他们相信:别人的看法比较可靠。
花钱找茬子,付出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表现的却是硬铮铮的勇气。我们也许没有必要花钱请别人像检修机器一样地对自己身上的“零部件”进行大规模的检查;但我们却有可能,甚至很有必要请朋友、上司、同事开诚布公地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缺点。请那些人对你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体检”,请他们谈谈你的性格是否有粗暴、自私、贪心的成分;是否在单位里工作不积极主动,把本来是“我要做”看成“要我做”。再请他们调查你的行为是不是属于上班老是忘带钥匙下班老是忘关电灯、当面说领导的发型真好看背后却说领导的眼睛小得像冒号的人……请别人调查自己确实需要一种勇气。你可能一时难以拉下面子,听取别人的肺腑之言,但你可以试着一点一点地请别人剖析自己。先试着请别人说自己的衣服合身与否,再试着请别人说自己的脾气有哪些不好。等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足够大了,你就可以请别人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你要一句句地记住别人对你的评价,这种评价不管中听不中听,你都要有一种毅力和勇气认认真真地听下去。毕竟人容易盲目地活着,容易浮躁地活着。如同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只眼睛一样,一个人总是很难发现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最为真实的瑕疵。
连大哲学家尼采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人生乃是一面镜子/在镜子里认识自己/我要称之为头等大事/哪怕随即就离开人世。
人生感悟:别人的目光,其实就是一把刷子,这把刷子可以刷去你身上的尘埃,也可以刷去你心灵上的霉斑。借双眼睛看自己,是一种大器的人生哲学。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土地是生命之源,没有土地,我们便没有了栖息之地。对于一个人来说,究竟需要多少土地呢?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农民,名叫帕霍姆。他向巴什基尔人买地,巴什基尔人的首领告诉他:“我们卖地不是一亩一亩地卖,而是一天一天地卖。在这一天时间里,你能圈多大一块地,它就都是你的了。但是如果日落之前你不能回到起点,就一块土地也得不到。”
这天早晨,帕霍姆从一个山岗出发了。他大步往前走,觉得每块地都很好,于是一直向前,直到看不见出发点才拐了弯。这时已到中午,天变得热起来,而且困倦袭来,但他不停地走着,心里想:忍耐一时,享用一世。
又走了许多路,抬头望一望太阳,已到下午时辰。“不行了,”他想,“只好要一块斜地,我得走直路赶回去。就要这么多,地已经够多的了。”帕霍姆连忙做个标记,取直路回去。
他走啊走,终点还是很远。于是他小跑起来。因为害怕赶不到,帕霍姆恐惧起来,可又不愿停步。“我已经跑了这么多路。现在停下来,人家准会叫我傻瓜。”他跑啊跑,渐渐接近终点,而且听见巴什基尔人在对他喊叫了。
帕霍姆看看太阳已经到了地平线上,并且开始下沉。他使出最后的力气向前冲去,两只脚好不容易跟上,使身体不致扑倒。他一口气登上了山岗,却两腿一软扑倒在地,两手伸出去刚好够着了起点。
人们跑过去,想扶他站起来,可他口吐鲜血,已经死了。
雇工给帕霍姆掘了一个墓穴把他掩埋了,墓穴的大小正好放下他的躯体。
我不知这故事是否真实,然而它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所存在的距离永远无法逾越。
人生感悟:人在旅途,功名利禄只是一种身外之物。只要我们努力地创造财富,真实地面对我们所拥有或将要拥有的一切,就会发现,能满足一个人的可以很多也可以很少。
让人成仙的海誓山盟
德国乡下,一对独自庆祝自己金婚纪念日的老人,安详地坐在平日的大木桌旁,吃着平日的饭菜。
老妇人用有点漏风的嘴巴说,刚结婚的时候就听说,有个人的结婚盟约里规定了三样东西,一是双方争执不下时让对方赢;二是宁可忽略全世界也不忽略对方;三是每天要至少说一句赞美对方的话。
老妇人说如果这三条都做到了,那还不让人成仙了。
老头一边听着,一边用手提着自己已系不紧皮带的裤子,绕过大木桌,来到老妇人身边,他面前的就是成仙的妻子。
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成仙并不难。
人生感悟:有一种爱,叫忍让;有一种爱,叫关注;有一种爱,叫欣赏。因此,即使是不传奇的爱情也将变得永恒。
盖房子的故事
有三个盖房子的人,每人盖一间房。
第一个边盖边骂:“妈的,老子累得满头大汗却让别人来住,我凭什么认真?”于是胡乱地盖,把乱糟糟的牢骚也砌了进去,硬是把房盖成了一个地道的坟墓。
第二个默默地干着,心想:“我拿了人家的工钱,就理应好好地干。”于是认真地干,砌墙的时候,也把自己的责任心小心翼翼地砌了进去。那间房盖得挺结实。
第三个的心情则极像一首明亮的诗,他一边挥汗如雨地砌着墙,一边想:
“等这里住上了人,房前种了花草,屋后垂着绿荫,那该多美!”于是越干越有劲。那间房不仅盖得结实无比,而且盖得美不胜收———他把自己金灿灿的幸福感全砌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