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一件事情,在他人看来难以做到;一个道理,在他人看来难以理解;一个态度,在他人看来难以实现。但是你如果把心放宽,眼前便会豁然开朗,世界就会变得更美。
聪明的无中生有
有种奇迹,是用“无中生有法”创造的。
我就亲身感受过这样的奇迹。
那是去九华山观光时,曾在东岩山的一座庙宇中发现了一面破鼓和一个低着头的泥菩萨。庙中的泥菩萨理应正襟危坐双目向前,菩萨边的法器如木鱼大鼓等也理应油漆一新,可这位泥菩萨却面带羞涩低垂着头,身边的大鼓也是破的,岂不怪哉?一位老友陪着我,就此给我讲了个极传神的民间故事:相传数百年前,海瑞曾来此拜佛。可是,当他正欲烧香跪拜泥菩萨时,庙里的老方丈却拦住了他:“海大人,此香你烧不得!”海瑞忙问:“为什么?”“因为你心不洁。”海瑞立刻愤然:“我从不徇私枉法,为何不洁?”老方丈并不多辩,只是用手指了指海瑞的鞋——那鞋乃牛皮所造,这在菩萨眼里显然是不洁不净的。海瑞恍然大悟,立即脱下皮靴扔进山涧,赤着双脚焚香跪拜。跪拜之后,海瑞突见菩萨身边的牛皮大鼓,便问了一句:“请问方丈,那鼓是什么皮蒙的?”话音刚落,那鼓便“嘭”的一声破了,再看那原本昂首远眺的菩萨,也突然间面带愧色,变得双目低垂了。
泥塑的菩萨会突然间羞愧忏悔作低头反省状,这显然是后人的杜撰,但这一杜撰却深刻之极。为什么?因为它分明在提醒着人们:为人切莫护短,知耻方能认错!
等到回来再一细想,也就发现了一个极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泥菩萨低垂着头,这显然是当年雕塑时的败笔,牛皮鼓的鼓面破损,理应怪罪庙里的僧人未能及时修补;但,只因有聪明人“无中生有”地杜撰出了这么一个极美妙极神奇的故事,原本无奈的败笔也就突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既歌颂了海瑞,又赞美了神灵,一举数得。
于是突然觉得,人最最聪明!
人生感悟:谁说“破”丑陋?谁说“不破才美”?试想一下,如果这里的鼓真的被后人修补得完美无缺了,如果这里的泥菩萨也一如其他的菩萨被塑得完全合标准了,那个极瑰丽的关于人关于神灵的故事不也就荡然无存了吗?
智慧的金币
生在犹太家庭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负责启蒙教育的母亲们几乎都要求他们回答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了,你的财产就要被人抢光,那么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孩子们天真无知,自然会想到钱这个好东西。没有钱哪能有吃的穿的玩的?也有孩子说要带着家中价值连城的钻石出逃。有了它,还愁缺啥?可这些显然不是母亲们所要的答案。她们会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们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在聪颖、精明的犹太人眼里,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都能失而复得,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金币。
犹太人并不是天生比其他种族的人聪明,但他们更懂得怎样去铸造这枚无价的金币。当他们的孩子刚懂事时,母亲们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舐书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
人生感悟:智慧引导人通向成功、财富、名誉,而且永不会贫穷。
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然后,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转眼间连鱼带汤就把一篓鱼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世。
同样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在路上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有了自己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贪图眼前小利,只能得到短暂的欢娱;一个人志存高远,而不着眼于现实,梦想只会在抵达蔚蓝前被搁浅。
人生感悟: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有机融合,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客观条件,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更成功。
习惯的力量
体育训练基地的北边有一条文化街,书店、文具、音像、电脑一应俱全。虽然训练中心与文化街近在咫尺,但因基地有一堵围墙相隔,运动员到文化街必须从南门进出,需绕好长一段弯路。有走捷径者,便从北边翻墙进出。基地曾在围墙旁边张贴告示:“严禁爬墙,违者罚款。”但屡禁不绝。
星期天,运动员黄某逛完文化街后,习惯性地来到北边围墙。他快跑几步,猫下身一个腾跃,身子便落在围墙上,然后再轻巧地从墙头上跳到基地里。其动作之熟练,身子之轻盈,不愧为体操运动员。
“站住!”忽然身边响起一阵吆喝,一位基地保安员挡住了黄某的去路,声音十分严厉,“你爬墙干什么?”
保安员似乎把他当做小偷看待了,黄某忙表明自己的身份,并为自己贪图方便而道歉。
保安员一听,冷笑几声,用手朝十几步外的地方一指,训斥道:“有小门你不走,偏偏要爬墙,你这不是开玩笑吗?”
黄某一看,十几步外果然新开了一扇小门,只因自己习惯于在此翻墙进出,更因自己习惯于走过去所走的路,才没有发现这新开的小门。如果他再往前走十几步路的话,如果他改变一下所走路线的话,那么他今天就可以避免发生这种尴尬的事情。
人生感悟:习惯使人的手脚敏捷而头脑笨拙。改变旧的习惯,才有新的发现。
从未拨打的电话
她的名片上没有住宅电话号码,曾经有一次我有急事却怎么也找不到她,便找一个机会问她。
她犹豫一会儿才报出那串数字,虽然再没讲什么,但我明白了她的意思。
她的住宅电话就记在我随身携带的号码本上,翻过来翻过去把它都看熟了,但一次也未拨打过,因为此间没有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动用它。
直到有一天,她打电话告诉我,她的电话改号了,我认真记下了它。
有位我和她共同的熟人,有一天来问我:她的电话是否改号?怎么老也打不进?
于是我知道,她没有将改号通知这位熟人。而且我一向知道,这位熟人最爱打无关紧要的没完没了的电话。
她并不淡薄友情,但她惜时如金,她可以与你疯玩,与你长谈,但在特定的时空中不希望有无关紧要的电话来打扰。
所以她觉得这位熟人实在不需要那电话号码。闲下来随手翻开号码本随便拨个电话与人聊,与谁聊不都一样?我认真记下却从未拨打过那电话,她知道我是真的需要它。
人生感悟:拥有号码却从未拨打,拥有友情却不去扰乱他人,方为明智之举。
水与容器
有一个人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
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里。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恍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溶入沙土,不见了。
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
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
说毕,智者出门,这人紧随其后。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石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到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
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
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这个人答:“那么,我找到答案了!”
智者不语,用微笑和沉默来回答;这人离开了智者,重新回到了社会,他用行动与智者对话。这世间又多了一个鲜活的人。
人生感悟:人有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有改变环境的能力,每个人不仅被动地被社会塑造成各种角色,还可以主动地改变社会。
优点和缺点
有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一颗晶莹圆润的大珍珠,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能将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成无价之宝。可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一层,黑点还在;一层层剥到最后,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
某些地方对待人才的态度,恰如渔夫对待珍珠。
人生感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也都有缺点短处。我们不是圣人,但可以宽容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谎言
莉莲·卡特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一天,一个记者来到她的家中对她说:“您的儿子到全国各地去演讲,并告诉人们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是否从来也没撒过谎?因为再没有人比您更了解您的儿子了。”
莉莲·卡特说:“可能也撒过一些无恶意的谎吧。”
“那么无恶意的谎言和其他的谎言又有什么区别呢?”记者接着问,“你能不能下个定义?”
“我不知道能不能下这个定义,”卡特的母亲说,“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你还记得几分钟以前你进来的时候,我对你说,你看起来多精神,我是多么高兴见到你吗……”
人生感悟:谎言有善意的谎言、护己的谎言,有恶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恶意的谎言伤人伤己。
石头说话
深山密林中躺着一块石头,岁月沧桑,烟云过眼,然而从来无人光顾它、赏识它。石头千修万炼,渐渐地采精纳粹,终有灵性。但寂寞和孤独越来越残酷地折磨着它。有一天它许下诺言:谁肯听我讲话,一定重重酬谢。
一时间,森林中车马喧嚣,好奇者、贪婪者、探险者纷至沓来。人们屏息谛听,凝神细听,洗耳恭听,就是只见其石,不闻其声。一块顽石怎么可能说话?
大失所望的人群又潮水般的退去,森林复归冷落,复归沉寂。
很多年后,一个远方的游子,在森林中迷路了。无意间,他发现了那块刻着碑文的石头。他思忖一会儿,然后找来木棒,又酝酿一下情绪,便噼噼啪啪地朝石头敲打起来。刹那间,山回谷应,随着节奏感强烈的打击声,森林充满了迷人的音乐。据说,那个游子是满怀喜悦衣锦还乡的。
人生感悟:一块顽石,只要敲打,它就会说话,简单得几乎发傻的道理。
然而,这个道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考验着人们。
比如“破壁而入”这个词就充满了智慧的玄机,倘若聪明才智不能先于身体破壁而入的话,那你永远都将被挡在墙外。
羊蹄树下的男孩
谢生曾经是个落后学生,是训导处的常客。毕业后再看到他,已经是个彬彬有礼的大专生。
最近收到他的来信,很诚恳地托我替他办件事———帮他探望校园里的一棵羊蹄树,看它现在长得可好;还有树旁的一堵高墙,是否依然屹立。
他说:“因为当年被罚站或是挨训时,总是面对那堵墙,墙边的小羊蹄树默默地陪着我。一年、两年过去,猝然间,发现羊蹄树长高了许多,自己仍不知长进,依然惹是生非。就在那时候,我得到了启示,我觉醒了。”
依着他所说的地方,我看到已长至一楼多高的那棵羊蹄树。正是春来时候,羊蹄树满树粉红,张开的枝干,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正给那堵墙一片友善的阴影。教官站在树荫下,劝诫着违规的学生。我摘了一片叶子,准备附在回信中,并且告诉谢生我的感动。
人生感悟:从大自然之中,我们能发现那种坚韧不拔、执著于自我的启示。一个细小的枝头向着天空而上,纤纤枝干成为擎天巨树,这树是成长的奇迹。
心债要用心来还
他有一张保存了10年的大学毕业照,照片已摩挲起了毛边。妻子和他一样喜爱这张照片。虽然上面的人她一个都没见过,但她能说出照片上的每个人的姓名,甚至爱好。这是丈夫多次絮叨给她听过的。
丈夫是个孤儿,在校时生活异常艰难。但每到学业难以为继时,都会收到一张不署名的汇款单。丈夫就靠着在校办厂打零工和一张张汇款单完成了学业。直至毕业时,丈夫才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中得知汇款单就是和他说说笑笑的同学们寄的,不署名是为了让他能自自然然地与大家相处……丈夫说到这里,眼眶里又似乎溢出晶亮的泪花。她叹了口气,轻轻抚摩照片:“有机会,真应该把大家请来,好好吃一顿,感谢一下!”没想到一向温良的丈夫头一回咆哮着朝她发了脾气:“你以为什么东西都是吃一顿,感谢一下就能偿还得了吗?”丈夫声音小了些:“我也很感激同学们,但我仍装着不知道,只是在送他们离校时,在他们的留言册上题下‘真情无价’四字,然后和他们哭作一团……”
人生感悟:有些东西是无法用世俗之物去等价偿还得了的,像真情,缘于心,就得用心去偿还。
结婚的理由可以很简单
每次看到有美丽的花车从街上驶过,心里总是充满了祝福。那天带旺旺在街头散步,又看见一辆点缀了粉色花朵和喜庆小人儿的花车缓缓开来。
“又有一对叔叔阿姨结婚了。多好。”
三岁的旺旺直愣愣地盯着远去的花车,满腹心事的模样。“我也要结婚。”
他郑重其事的样子惹得我哈哈大笑。
“我要结婚,妈妈。”他重复了一遍。
“和谁呢?”我逗他。
“和你呀!”他似乎对我的问题有点不可思议。
“为什么?”
“因为我最喜欢你。”刚刚学会用这个因果关联词的孩子说出了他的理由。
原来,结婚的理由可以如此简单。
人生感悟:爱情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就复杂。结婚的理由可以很多,也可以是唯一。两个人相守在一起是因为有爱,可惜很多人太重视其他却忽略了根本。
一句话改变形势
1988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召开世界广告大会,主席布罗迪说:“这次盛大的会议的主题就是创新。”
对事物有独特的感觉和发现,从新的视角发现与提出问题,这是创新的基本要求。
美国鲑鱼市场上,红鲑鱼与粉红鲑鱼竞争十分激烈,多年不分胜负,但两方销售商的广告都说自己的略胜一筹。其实,初期的赢家是销售粉红鲑鱼的销售商,知名度和利润都要比对手高。红色鲑鱼的销售商立即开会,总经理声色俱厉地训斥推销人员:“给你们90天时间,缩短这个距离,否则我让你们摔个全身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