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3100000004

第4章 近代化学(1)

原子学说的发现

原子学说,早已经由古希腊的哲学家论述过。根据文献记载,留基伯的原子学说,实际上更莫如说是他的高徒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61年)的原子学说,是最古老和最著名的。依照他的学说,万物是由原子所构成,原子意即“不可再分”的物质,也就是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的微粒。原子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且永远不变,不能毁灭,并经常处于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原子的种类多样。它在大小、形状、结合方式上可有种种差别。同一物质的原子均相同。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原子所组成。

这个学说曾经由提倡“快乐主义”而著名的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2~前270年)和罗马诗人卢克莱修(公元前98~前55年)等人做了进一步传播。它是同恩培多克勒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所主张的连续学说相对立的。

后者认为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从而也就不可能存在原子一类的东西。这样原子学说就在同这种反对学说的斗争中延续了几个世纪,直到得到了弗朗西斯·培根、伽里略、波义耳和牛顿等人的有力支持,才在18世纪末几乎风靡了整个科学界。然而此时的原子学说,仍然也只是一种臆想的产物,是一个根基脆弱的假说,还未能有任何事实来确证原子的实际存在。而且长期以来还认为它是不可能由实验来确证的。

然而,这个已经流传了2200多年的原子学说,它的再生时机终于来临。这就是由于道尔顿的倡导而带来的新生。

道尔顿研究了气体的各种性质。为了说明不同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别,他认为各种气体都是由无数的微粒所构成的。那么是不是由于粒子大小的不同而造成了溶解度的差别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以此为开端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导出了原子学说,完成了他的杰出贡献。他在1803年时就已经得出了原子学说的基本要点,但是直到1808年才公开发表于世。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主要点是:

1.所有物质都不能无限分割,都要达到一个最后的极限。这个极限的微粒,依照自古以来的说法,就叫做原子(atom)。

2.原子的种类很多。各元素都有各自特有的原子。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完全相同,质量相等。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不同,特别是质量不同。

3.化合物是由其组成元素的原子聚集而成的“复杂原子”。在构成一种化合物时,其成分元素的原子数目保持一定,而且保持着最简单的整数。

此外,道尔顿还设想所有元素的原子均为球形,并以其所制造的模型来表示各种化合物(复杂原子)的结构。

道尔顿认为,在元素与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目都是最简单的。然而,他的想法却是有些过于简单了。

如果仅从上面所叙述的来看,道尔顿的原子论似乎同古希腊的原子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它强调了原子的质量则是最突出的特点。这一学说的真正价值,可以从能够详细说明它的实验事实的密切关系中得到认识。

道尔顿做为一个新原子学说的提出者,不管是出于职责,还是出于满足自己的科学兴趣,他都是果敢地着手进行了各种原子量的测定。测定原子量,这恐怕是自古以来人类要实现的一个最勇敢的创举。当时,他所测定的原子量当然还不是原子的绝对重量,只是以最小的原子量即氢的原子量为标准所测出的相对值。

这个重量还是比较容易测出的。例如,对于氧和氮来说,它们的原子量经过道尔顿的确定分别是7和5(以氢的原子量做为1)。这样的确定是根据以下的事实,即道尔顿发现在氧气和氢气化合成水时,是由7克氧气和1克氢气生成8克的水;在氮气和氢气化合成氨气时,经过道尔顿对氨气的分析后得知二者的重量比为5份氮和1份氢。根据道尔顿的假定,无论是水还是氨,都是由构成元素的各一个原子组成的。这样,如果1个氢原子的重量是1的话,则就可以确定一个氧原子的重量为7,一个氮原子的重量为5。

根据这样的想法,道尔顿测定了当时已知的20种普通元素的原子量,同时还测定了许多普通化合物的复杂原子的原子量。但是,遗憾的是,结果并不怎么好。因为正确的结果应当是氧的原子量为16,氮为14。道尔顿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大的错误,如前所述,主要是由于把水和氨的组成都看得过于简单了。另外,假如就算没有这个误差的话,道尔顿也应当把氧的原子量定为8,氮的原子量定为14/3=4.7才是。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分析方法还比较落后,同时也由于道尔顿还不是一位很优秀的化学分析家。

道尔顿所测得的原子量的数值,尽管是如此粗糙,然而毕竟还是化学家最早测出的原子量,是值得重视的。特别是还能为定量地探索化学变化的规律最早提供了依据。从这一点来看,道尔顿的伟大功绩是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

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重要特点就在于它能够同实验事实密切相联系。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重量之间存在着规律性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可以由原子学说得到简单而明确的说明。这也就是道尔顿原子学说高于古代的原子学说的一个所在。

分子假说的提出

道尔顿对于复杂原子应当说是略欠考虑的。然而阿佛加德罗却能第一个深入认识到了它的意义。阿佛加德罗虽然还没有使用过“分子”这一名称(他把道尔顿所说的“compound atom”即复杂原子,称之为“integral atom”即复合原子),然而他却已经意识到了这是一种同我们今天所说的分子具有同样意义的微粒。这种微粒,换句话说也就是分子,是原子的复合体。他认为这种复合体,不只局限于化合物,即使对于单质也是体现过固有性质的最小微粒。这样,他就可以仍然维持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几乎不变,而只把盖·吕萨克的假说稍作改动就可以,即成为如下的叙述:“所有气体在相同体积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里虽然仅仅正了一个字,然而却能使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了。过去,由于盖·吕萨克说是相同数目的原子,从而就会碰到原子被分割的矛盾。现在,阿佛加德罗说是相同数目的分子,而分子的被分割则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分割成了原子而已。

例如,在氧和氢生成水蒸气的反应中,如果1个体积的氧气含有1个分子的氧,2个体积的氢气含有2个分子的氢,则就可以生成2个体积的水蒸气,即2个分子的水。这样,1个分子的水就含有相当于是1个分子的氢和半个分子氧的重量。因为只要把1个分子的氧看做是由2个原子组成的就可以合理解释半个分子氧了,即在1个水分子中是含有1个氧原子。

运用这种观点来解释气体反应体积的关系时就不会再碰到任何矛盾。除了前述的6个例子以外,还有像对于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当各用1个体积作用时,就可以知道是能够生成2个体积的氯化氢,从而也能得到很好的说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有像对氧分子一样的假定,即也应假定氢和氯的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过去曾经有一个时期认为所有单质的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单质并非只限于是两个原子构成的。

根据阿佛加德罗的这一新假说,就能测定出所有气态物质分子的重量,当然这是指相对的重量。在相同体积的气态物质中,由于所含的分子数目都相同,所以两种相同体积气态物质的重量比或所求出的密度比,也就是两种物质分子的重量比。如果选择最轻的气体氢气做为标准,以氢的原子量做为1,则氢的分子量即为2。这样,根据所测出的任一气体对氢气的比重就可以求出许多种气体的分子量了。例如:氧分子32水分子18氮分子28氯化氢36.5氯分子71氨分子17(阿佛加德罗求出的数据都多少有些误差),氢是做为单质氢参加反应,并不是以氢的原子直接作用的,而是以氢的分子作用的。氧做为单质氧所参加的反应,也是以氧的分子作用的。这样,就必须改变道尔顿对于一般化学反应的说明方式。同样,也就需要根据新的观点修正道尔顿对于化合物结构的认识。过去,道尔顿认为水是由氧和氢的各1个原子构成的,即为⊙○。但是根据阿佛加德罗的观点却认为是由氧的1个原子和氢的2个原子构成的,即为⊙○⊙。随着这一组成的改变,元素的原子量也就要相应的改变。已知水是由1克氢和8克氧化合而成,道尔顿认为这些重量就分别是它们各1个原子的重量。若氢的原子量为1,则氧的原子量就为8(如按历史上的一般说法,道尔顿曾认为是7。如前所述,这是由于实验的误差造成的)。但是,现在已经认识到1克和8克分别是相当于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时的重量,所以若氢的原子量为1,则氧的原子量就应为16。

此外,道尔顿认为氨是由氮和氢的各1个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即为○⊙。但是,从氮气、氢气和氨气之间的体积关系上看,就必须加以改正,即由氮的1个原子和氢的3个原子结合成的。从重量上看,是1克氢对4.7克氮的关系,现在若氢的原子量是1时,则氮的原子量就应改为14。

道尔顿只认识到原子而未考虑到分子所出现的谬误,就如此般地陆续得到了改正。此外,由于在原子之上又建立了分子的层次,从而使化学家的物质观基础也就更加巩固,应用的效果也更加广泛和有效。因此,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分子学说很快就放射出光芒。由克劳修斯和麦克斯韦等人提出的气体运动学说,以及由范霍夫提出的溶液理论等就进一步为之增添了光彩。进入20世纪以后,已经就没有人再怀疑分子的存在了。

阿佛加德罗分子学说早在1811年就已发表。如果说在19世纪后半叶以后才得以迅速放出光芒的话,那么在前半叶时又如何呢?它有如是一颗被埋没在地下的宝石,直到1858年经康尼查罗之手才重见天日。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本应放出的光辉却被遮掩了,从而使理论化学的发展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缓慢地前进。

这样一个重要的定律,为什么长期竟未被世人所知晓呢?可能由于阿佛加德罗是一位物理学家,而且还素来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学者,因而就不大为化学界所了解。另外,也可能是由于他不大爱轻易传播自己的学说。还有,读过他这篇论文之后,也还难以清楚地判别原子和分子的区别。特别是他还想不仅对于气体,而且对于液体和固体也要给予同样的说明,这就越发增加了难解之处。这样,分子学说的重要性也就未被充分地认识到。另外,当时许多青年化学家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其他问题上,吸引了许多优秀化学家在进行着探索,从而削弱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这里所说的其他的兴趣中心,就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有机化学。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和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本来是前后相继问世的,然而不幸的是后者并没有为人们所普遍知晓。这就使物质结构的理论,或也可认为是化学的基础理论,停滞于不完整的阶段。尽管如此,仅只做为单纯原子论的原子学说,也还是在逐渐地进展着。

晶体结构的发现

一、研究晶体结构的重要意义

同类推荐
  • 科学伴你行——生物启迪

    科学伴你行——生物启迪

    随着历史车轮的运转,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套书内容涉及科技、经济、环境和人类文明进步等与生活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既体现了高深的学术造诣,又具有坚实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风云

    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风云

    本书是针对酷爱军事的青少年编写的一部科普图书,通过海军装备、特种武器、空军装备、陆军装备来向读者介绍军事中的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既生动有趣又丰富了青少年的头脑。
  • 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

    趣味科学馆丛书:生态资源大搜索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问题;而是今天生活在自然中的人与未来生活在自然中的人的关系问题,只要树立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人类就一定能够达到诗意般地安居。《生态资源大搜索》是趣味科学馆丛书之一。本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的生态系统、认识生态因子的作用、生态的作用。《生态资源大搜索》由刘芳编著。
  • 人类起源之谜总集

    人类起源之谜总集

    人类有史可查的文明只有5000年。然而近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了许多史前文明的遗迹,科学家望着这一个个挖出来的“历史”,不禁目瞪口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4000年前的电视机;古老图书馆里的科技文献;神话传说竟是史实……所有这一切不能有令我们产生联想,除了现在的人类文明之外,地球上是否还存在过另外的文明?
热门推荐
  • 像雨像云又像风

    像雨像云又像风

    如果说往事如烟似云般地在我们眼前浮过,那么能使我们眼前一亮还没有被我们在岁月所抹去的回忆,恐怕只有那些曾经真正用心用灵魂所记录的往事,那些和他(她)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像雨,像云,更像风的记忆。
  • 重生坂井悠二

    重生坂井悠二

    我是一位穿越经验丰富的穿越者,要知道本人可是穿越了大约99次哟(大拇指)~于是,第100次,我作为作为一名叫做坂井悠二的少年复活了,结果,我发现我又死了!妈蛋,别告诉本大爷这一团渣渣一般的火焰就是我!红世使徒、火雾战士、密斯提斯......于是,一个围绕着重生为坂井悠二的家伙的故事就此展开......
  • 半夏的花朵

    半夏的花朵

    第一年的夏天花开,他们相遇!第二年的夏天花开,他们相知!第三年的夏天花开,他们相恋!第四年的夏天花开,他们相互猜疑!第五年的夏天花开,他们挥手道别!第六年的夏天花开,他们再次相遇!第七年的夏天花开,他们的危机解除!第八年的夏天花开,他们为了她们放弃光芒万丈的工作!宁为一介草夫!而她们因为他们的所做所为而感动,她们放弃工作,和他们一起归居田园!第九年的夏天花开,他们一起重返舞台!第十年的夏天花开,他们回到十年之约,她们回到他们的粉丝舞台!他们结婚,生子!
  • 一梦君心

    一梦君心

    他们的相遇,因为她的声音,而后面的故事,却是始料未及的风云。
  • 傻逼皇子搞穿越

    傻逼皇子搞穿越

    来自远古时代的三个皇子傻乎乎地因练功穿越到现代与一个天生孤独的富家女上演了一段搞笑奇缘但是搞笑之余一次感情与权利的抉择他又会选谁他们的结局是分离是悲痛还是幸福?
  • TFBOYS之花开花落

    TFBOYS之花开花落

    这是一场奇幻的旅程,他们是否能做到共患难,不卑不亢,坚持到底呢?岁月是否会将他们分开?究竟结果如何?泡沫聚散,悲欢离合一切将会有怎样的变化?敬请期待!这不融合多种元素的小说!
  • 都市之傲视八方

    都市之傲视八方

    人一生只能窝窝囊囊的活着么?人生在世,就要好好的在这世上走一遭。你以为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不会想么?那你错了,在这世上,还有一种异能。莫一年的一个春天,一位名叫陈善的年轻少年,自幼在少林寺修习武功,被那里的住持心得喜爱。在过半年时间,陈善将完成了十年修习武功的时间,虽有一丝不舍,而心里却是满怀期待,回到家里。自己的美好人生也即将要开始了,心里有着激动。而另一方面,刚行离开之后,少林寺突然来不速之客,把那里的人,一个不剩的杀掉。而有幸,有一名小僧,离开了这里。这一切,刚好是为了陈善所铺的路,必须要自己走完。爱情,友情,亲情,仇恨,恩怨,朋友,魔化人应有尽有。这一切都要自己去经历。
  • 法老的诅咒

    法老的诅咒

    国际刑警苏焕的姐姐与南非钻石大王结婚不到一个月后就跳楼自杀。苏焕调查发现姐姐的死与一颗名为“法老之光”的钻石有关,据传这颗钻石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使人永保生命,但拥有它的人却像被诅咒了一样,都莫名其妙地选择自杀,而现在它已不翼而飞。经过追查,线索指向一个名叫“香姐”的女人,但她对苏焕守口如瓶。苏焕希望通过结识香姐女儿芝芝寻找线索,并暗中救了芝芝两次。在埃及执行任务时,苏焕与芝芝重逢,原来芝芝作为交流生来埃及学习历史一年。接着发生一系列诡异事件,芝芝家里发生火灾,香姐葬身火中,而苏焕分析发现,火灾极有可能是阴谋,制造火灾的目的是为了那颗“法老之光”。
  • 校草大人太霸道

    校草大人太霸道

    别看他平时虽然是一脸温文无害的模样,但整人的时候像狐狸,吃人的时候像老虎……堂堂学生会主席,为了报复一个小学妹,用尽各种卑鄙的手段也太没品啦!她不过是不小心看到他表白被拒,有必要那么较真推她下湖、让她当科,奴役她欺负她甚至还坏她姻缘吗?好吧!这些她都认了,不就是打杂吗?可是他干吗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赌注,指着她说:“你是我女朋友!”不跑?他当她傻啊!
  • 水浒后传

    水浒后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