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6000000021

第21章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的经济学说(8)

第三,最坏者当政。哈耶克进而分析道,在走向极权主义的过程中,为了最终目标的实现,必然有这样一些具有低级道德标准的人~他们或出自一种近乎原始的冲动,或受一定价值观念的不断影响~才能组成一个人数众多的、有力量而又大致志同道合的集团,他们在一个凌驾于一切的目标下,可以破坏道德,不择手段,这就使那些残酷无情、寡廉鲜耻的人特别有机会成为极权主义机构的成员乃至领袖,于是出现了最坏者当政。

3、思想方面的理论

哈耶克借助于卡尔的话指出,“思想的国有化到处都是与工业的国有化并驾齐驱的”。那是因为,在极权主义的制度里,必须使一切都服从于一个最高的目标,为了保持人民思想上的一致性,所有的宣传便只能为这个目标服务,以便使人们全部接受当权者的唯一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对真理的无私的、客观的探求是不可能得到许可的,而为官方意见辩护成了各门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唯一目标,凡是对政府的怀疑与批评都将被压制和禁止,最终导致了“真理的末日”。

三、对极权主义思想演变的历史回顾和对战后经济的展望

哈耶克在书中用了相当长的篇幅来论述极权主义思想的演变历史。他以德国所走的法西斯道路为背景,指出国家社会主义学说是一个长期的思想演变的顶点,那是一个“远在德国境外拥有极大影响的思想家们都曾参加过的过程的顶点”,这种思想的起因是自由主义带来的社会进步所增强了的人们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对“组织和管理”我们的经济生活的热情。正是这一求新的尝试,使我们愈来愈背弃了自由主义原则的基本信念。在以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对“组织的制度”的崇拜方面,马克思主义、普鲁士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是没有严格的区别的,法西斯主义的极权统治不过是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乌托邦,被证明是幻想以后所达到的阶段,而且一旦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这样一条道路,那么最终的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与法西斯的德国殊途同归的命运,已经部分地证明了这一结论。

对于战后的经济秩序和国际秩序,哈耶克表示出深切忧虑,因为当时正值二战即将胜利的关头,而西方世界中则存在着走向极权主义的危险。首先是一些思想家对于社会组织的偏爱和宣传以及对自由主义经济的反对和憎恶;其次是那些对政治有较大影响的科学专家对于“科学”地组织世界所抱的幻想;再次是政府对垄断企业的资本家集团的扶持所产生的影响。他指出,西方世界面临的危险,是一个伟大的民主运动在支持一种政策,而这种政策,一定会导致民主和自由的毁灭,“要么就是由非人为的市场纪律控制的那种秩序,要么就是由个别人的意志指导的那种秩序,两者之间只能任择其一,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办法的”。

哈耶克把自己的自由主义学说归结为个人主义,由此,他对战后的经济秩序和国际秩序抱以热忱希望。他指出只有重新发扬那些曾给西方世界带来繁荣的个人主义的美德——独立,自己依靠自己,甘愿担当风险,愿意违反多数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喜欢同部分人自愿地合作等,并且保持对自由主义传统的信念,才不至于被引向那条“通向奴役的道路”,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完成经济的调整,渡过困难时期,使人们真正成为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自由人。

最后,哈耶克郑重声明,“如果在创造一个自由人的世界的首次尝试中我们失败了,我们必须再来尝试。个人自由政策是唯一真正进步的政策这一指导原则,在今天依然像它在19世纪那样是正确的。”

经典语录

自由主义的观点,是赞成尽可能地运用竞争力量作为协调人类各种努力的工具,而不是主张让事态放任自流。

竞争和计划如果是不完善的,两者都将成为拙劣的和无效率的工具。更准确地说,竞争和计划,只有在为竞争而计划,而不是运用计划反对竞争的时候,才能结合起来。

《经济发展理论》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美)作者简介

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极高声誉。他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特里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1901—1906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学和社会学,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游学伦敦。1908年出版经济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奠定了他在奥地利青年经济学家中卓有才华的名声。1912年出版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3—1914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以荣誉博士学位。1925—1932年,又从官场仕途回到学术界,赴德国任波恩大学经济学教授。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其间,1937—1941年,曾任经济计量学会会长,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周期:资本主义过程的理论、历史和统计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从马克思到凯恩斯十大经济学家》、《经济分析史》。

历史定位熊彼特研究领域广泛,对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都非常谙熟,其经济理论既复杂又广泛。他常常把经济现象和非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分析,创立了把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经济理论核心是创新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从创新理论出发,他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迟早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

背景链接

熊彼特写这部著作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过渡的时期。该书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概括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经济现象,在描述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进行了开创性的深刻论述,将历史叙述和理论论证融为一体,体现了熊彼特卓越的文体风格。他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为其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声誉。

内容简介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以“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作为副标题,涉猎范围可以说极其广泛。但是书中最具特色与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所提出的“创新理论”。全书共分六章:给定环境条件下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经济发展的基本现象;信用与资本;企业利润;资本的利息;经济周期。第一、第二两章最为重要,包括从静止状态的“循环流转”到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尤其是第二章,对经济发展,包括从企业家的特点与功能、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含义和作用,直到资本主义的产生,熊彼特都进行了开创性的精辟的论述,既是理论上的探讨,也是历史发展过程的概述。第三、四、五各章则进一步分别阐述了信贷与资本,企业家利润以及资本的利息。我们能概括地说,创新理论就是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我们将在这里介绍熊彼特关于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经济周期,资本,利润与利息等方面的思想。

一、经济循环

熊彼特将社会经济活动区分为两种类型:经济循环和经济发展。他把经济循环模式理解为静态的均衡理论,把经济发展模式理解为动态理论。假如说循环理论是其理论分析的起点,那么,可以说发展理论是从此起点推演出来的内容。

经济循环是指经济生活的循环流转状态。假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在相连续的各个循环期间,任何经济活动都将以同一形式反复进行,人口、欲望状态、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组织、生产组织、财货存量等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而是有连续的变化,是微小的与不易察觉的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完全处于这种静止的均衡状态。在这样一种静态的社会中,经济主体都得到其欲望的最大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企业家”。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所以不产生利润,也不存在资本与利息。生产过程只是循环往返,周而复始。这其实是一种简单再生产过程。

二、经济发展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从本质上来说,不是静止和固定不变的,因而他转向对经济发展动态理论的分析。企业家与创新就是书中所阐述的经济发展的根本现象,也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本体。

所谓“经济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一切改变或替代传统方式和打破原来平衡状态的内部变革。经济发展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增长。那是因为,经济增长只是一国经济在某些条件(如人口与储蓄)下到达新的均衡位置时所产生的适应性变动。这种变动幅度不大,是原有传统过程的重复和继续,而经济发展则是自发的和突起的变革,它不是重蹈故常的循序渐进,而是另辟路径的冲击或跳跃。发展不是改良,而是革命。

什么是推动发展的力量呢?在熊彼特看来,推动发展的力量有两种:外部力量与内部力量。外部力量是指天时、地利、战争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它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内部力量是指社会消费时尚与偏好、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以及生产方法的变革。其中,社会消费时尚和偏好主要是由消费品生产者决定的,对于经济变革不能有什么影响;而主要由人口与储蓄构成的生产要素,在传统经济的静态均衡条件下一般变化缓慢,劳动力和储蓄比率很小的增长所引起的经济失衡,很容易随时被原有各部门吸收消化而使整个经济重新归于均衡。尤其是储蓄,在传统经济中不存在巨额企业利润的情况下,每年的消长变化更是微不足道,决不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至于生产方法的变革,若只是对传统生产过程的微小的改进,就不能算是发展,只有生产方法的变革使原料和动力的新的结合过程不是陆续出现而是突然发生的,才能算是发展。这种原料和动力新的结合过程或生产方法,熊彼特称其为创新或创造性反应。

创新活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则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生产方法的变革过程。熊彼特将创新归结为下面的五种情况:第一,生产新产品;第二,使用新技术;第三,开辟新市场;第四,发现和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第五,实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强调,创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与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是企业家,是各行各业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奇才。促使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是“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之所以要创新,目的不仅仅在于赢利,还在于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在于征服与奋斗,在于同别人较量,以决一雌雄,在于为成功而成功。在熊彼特看来,企业家是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主角,资本家只不过提供货币资本和定期收取利息而已。而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过程,不外乎是企业家不断破旧与创新的过程。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很明显,创新是业主们对环境做出的创造性反应,而他们按照常规进行经营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熊彼特认为创新有三个特点:第一,创新和科学技术发明并无必然联系,两者不能等同;第二,创新不限于大企业,也不一定是大规模的;第三,创新往往被效仿追逐而形成高潮,推动整个经济周期性波浪式地发展。

三、资本、利润和利息

熊彼特认为,资本就是企业家为了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把各项生产要素与资源引向新用途的一种杠杆与控制手段。资本不是具体商品的总和,而是可供企业家随时提用的支付手段,是企业家和商品世界之间的桥梁,其职能在于为企业家进行创新而提供必要的条件。然而,企业家资本的来源是什么呢?熊彼特认为,是从银行获得贷款。因为在传统的经济渠道中,已有的储蓄不足以满足创新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企业家唯一的办法便是向银行借款。显然,借款是要偿还的,并且是要付利息的。然而,由于企业家具有的知识使其能够看准机会,使创新有利可图,所以利润能满足借款的还本付息要求。

接下来,熊彼特又分析了企业家利润及利息的产生。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只有在实现了创新与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才产生利润,才有资本与利息。那么,企业总收入超过总支出时,这种余额或剩余就是企业家的利润。熊彼特认为,这是企业家由于实现了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

有关利息的形成,熊彼特提出了三大要点:第一,利息实质上来自剩余价值或“余额价值”。在正常的经济生活里,除了上述余额或剩余外,没有其他的东西能产生利息。而这种余额或剩余,正如前面所讲,乃来自创新所引起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循环流转”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没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就不会有利息。第二,发展带来的余额或剩余价值,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家利润;一类是同发展本身相联系的结果。很明显,利息不能来自后者,所以,利息只有来自也必须来自企业家的利润。利息便是从这种报酬中支付的,就像对利润的一种“课税”。第三,在一种通行“交换经济”也就是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利息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种永久的现象。

四、经济周期

同类推荐
  •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企业不缴冤枉税:财税专家汪蔚青的省税晋级书

    实物分红,既要缴增值税及附加税,又要缴企业所得税;收取违约金,也有征税成本;代扣个税返手续费也要缴税;股权转让、卖资产,一不小心多缴税……很多企业在做战略决策、设计架构、研发产品时很少会把税务的因素考虑进去,并购重组、投资融资结束以后一算账,发现原来预计的收益中需要挖掉一大块去缴税,就快到嘴里的肉,眼睁睁地被分掉。做好税务管理刻不容缓,而且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税收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给企业的红包,不要,没人会表扬,当然也没人会耻笑,但不懂税,一定多缴税。这是一个懂税就能创造生产力的时代,把每一份利润都放进口袋里吧!
  • 金融概论

    金融概论

    本书主要阐述金融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全书共分11章,其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与金融体系等。
  • 中国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及对经济安全影响的评价

    中国利用FDI的经济效应及对经济安全影响的评价

    本书内容包括: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利用FDI的总体概述、FDI进入中国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利用FDI引发的争议、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FDI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利用外资的对策与建议等。
  •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本书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做账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体,适量、适度地引入了企业做账经常会用到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知识技能,结合运用大量图表案例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中国金融安全运行机制与预警管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金融安全内涵及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中国金融安全运行原理与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安全运行的总体分析与评价、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理论研究、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成、中国金融安全预警管理实证研究等。
热门推荐
  • 天人宝鉴

    天人宝鉴

    安史之乱看似世间朝代更替,其不知天上也在经历一场大变革,一群为保护凡人和另一群为保道统香火的神仙进行了协商,最后提出封天天条的说法,千年之后封天法器被一小孩捡走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 穿越之崛起史

    穿越之崛起史

    一场意外,导致主角穿越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主角将在这里艰苦的求生——练功、打怪、刷副本…
  • 浮生未尽,唯雪未央

    浮生未尽,唯雪未央

    她是只不知天高地厚的顽劣银狐,带着百年执念飘荡人间。他是无情无欲的万年石神,朝夕之间,失了心念。月——是血红色的,凛冽中,为何怀抱如此温暖?你的眼中,为何有我苍白的脸,千年后,你在哪?谁又在我身边?天上地下皆如是,只羡鸳鸯不羡仙...尽了浮生,尽了夜央?寒冰地狱...苍茫大地浮生未尽,唯雪未央...
  • 竟折腰

    竟折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美人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修仙问长生,引无数英雄竟折腰,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幽幽魂玉

    幽幽魂玉

    一段不可想象的人生巅峰,一本难以置信的“那辛计划”;传奇的一生爱恨交织在死亡的那一刻,灵魂却获得永生。然而他求死之心迫切。前生他几乎要改写地球的历史,后世他在异世界又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划时代先河!不论他身在何处,都能缔造一段惊世骇俗的传奇。异世界,人鬼兽神共存的新大陆。一个终身无法修炼的废柴少年极限成长的故事,一个道破天机洞察秋毫神机妙算似魔似鬼的人物,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情绝恋。“那辛计划”篇已完结,正式开启玄幻之旅正文章节,请广大偶然发现此书的读者,按照自己的耐心的不同选择阅读初篇或者直接跳入正文。
  • 北伐

    北伐

    将门之耻,以战来雪。臣子之恨,胡血来灭。穿越古代,看赵轻如何驾坦克,踏破贺兰山缺!
  • 潜色寻空

    潜色寻空

    华国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雪痴你尘缘未了,明日你就下山去吧。”
  • 武祖灭天

    武祖灭天

    练武之人无极限,锻炼身体,开发自身潜力,突破身体的极限。陈风从小修炼武术功法,然身体所需灵气太多,修炼缓慢,后因缘际会,陈风巧得神器‘练天鼎’置于丹田处。开创修炼新体系。武者凡体九重天;锻炼皮肉---筋脉骨头---换血武体九重天;进阶一重,度一次雷劫灵体九重天;化五脏六腑,五脏为阳---六腑为阴,破碎天穹仙体九重天;仙人,我一拳一个,来两---还是不够,身体可比仙器,一拳轰碎----我------唯武不破,无物不破,
  • 逆弑針

    逆弑針

    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是从几千万年前开始的,几千万年的时间,人类的前身,猿,一直在不断地缓慢进化,终于成为了现代人。为什么,现代人的文明在短短几千年里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什么,在现代人之前,人类的进化如此缓慢。人类,似乎在一夜之间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可是,人类脑部还是没有完全开发。可是,生老病死还束缚着脆弱的身体。或许下一秒,谜底就会揭开。你,准备好了吗?
  • 战芒岁月

    战芒岁月

    君临天下,一指破苍穹。修仙的世界,若要守护,便是永久,永久。实力为尊,傲视群雄。以一己之力掀起天人之战,自当仰天长笑,从此,世间无魔,再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