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7600000002

第2章 神庙戏楼建造史

一、探源

最初的台子是用土垒成。汉代时台子得以发展,必须由工匠监造,改用砖石木材。多是供皇帝游幸用的高台,也用于降神之所,后来逐渐成为庙宇里的固定建筑。

舞筵又叫锦筵,唐代出现的用来表演歌舞的台子,筑于水池之中,四周有矮栏杆,没有顶盖,中间铺有华美的地毯。

砌台,唐代出现的一种固定的砖石结构的台子。相当高,有阶梯上下。四周围有栏杆,大概就是当时的舞台。

熊罴案,武帝创造的奏乐台。它是木结构,可移动,有矮栏台阶,高丈余。因其周围装饰了熊罴图而得名。

二、露台

露台就是露天的平台。这种露天式的戏台设于庙宇之中,或设于庙宇前的广场,属于公共戏台,露台演戏可四面观。山西芮城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金泰和三年碑的正面刻有中岳庙的全部建筑物,其中有露台一座,这是一方形,前砌台阶,无栏杆的简易台子。

《岳庙新修露台记》记载的神庙露台一般高2.5米,边长6米左右,这与今天看到的元代戏台四角柱内的舞台面积差不多。

三、舞亭类建筑

舞亭类建筑是从露台发展起来的。留在农村间的露台,随着演出中的故事表演成分的加强,更为避风雨寒暑;在上面加了临时性的棚式建筑物,用后拆除,以后逐渐形成固定的瓦木结构顶棚,称戏亭;因其多用来表演乐舞,故又称舞亭,舞楼。

山西省万荣县桥上村后土圣母庙是目前知道的第一座舞亭。山西省东南地区保存了另外几处北宋神庙舞亭建筑的碑刻记载,碑中将这类建筑称作舞楼。金代文献中称乐亭。元代戏台碑刻里也多处提及这类建筑的名称为舞厅、乐厅、舞楼等。舞亭建筑在神庙中的位置,都是位于正殿的南边,与正殿保持一定距离,使正殿与戏台之间形成一片空地,便于观众观看。

舞亭建筑的基本形制:1米高的台基,方形平面,宽深大致在7~8米,面积为50~60平方米。

翼城县武池村乔泽庙舞楼是今天见到面积最大的舞楼,宽9.1米、深9.2米。

山西石楼县张家河村殿山寺圣母庙舞台是最小的舞楼,宽深都在5.2米左右。上面四角立柱,石质或木质。柱上设四向额枋,相互平行搭交,形成井形框架。额枋上每面设斗拱四攒五攒六攒不等。往往有几层井字框架,越往上越小,形成藻井形式。屋顶为大出檐,屋角反翘,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藻井能够帮助舞台声音的聚拢和共鸣。

四、中国式戏楼的形成——金、元时期

前后台的划分:元代开始把舞亭称为“厅”,其实是戏台建筑改进的表现。从金、元代戏台来看,当时的观看角度已经从四面观向三面观转移。其标志为在舞亭的后部加砌墙体,形成后台,开始有了前、后台的划分。这一变化首先是由演出内容的改变决定的。宋元时期杂剧兴盛,逐渐取代了百戏歌舞成为祭神活动的主流,杂剧表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从背后看不方便,于是砌后墙隔断后部。这样也更利于演出,一可以排除观看演出时的视觉干扰,二可增加演唱的音响效果,三可留出后台便于演员的换装休息及做各种效果。

山西稷山马村M4墓内的戏台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宋、辽、金戏台建筑形象:台基砌成须弥座,上有单檐屋顶,两根方形角柱间,横施一根大额枋,构成宽大的表演区。它上承宋代的亭阁建筑又开元代戏台的新风。

山西侯马出土的金董氏墓戏台模型体现了中国式的戏台格式的确立。在墓室的后壁上端,台级以矮柱支起,台前饰以云板,台口两根小八角柱间横置一大额枋,其上有三朵斗拱承托整个屋顶,屋顶坂瓦密布,雕刻精细。整座舞台宽77厘米,角柱到后墙18.5厘米,在两山墙后部1/3处砌有墙,以幕布分隔前后台,形成三面观的格局。

山西临汾市牛王庙乐亭特点为:戏台呈正方形,四角立石柱,上面是亭榭式盖顶,后两石柱间砌土墙,并在两端向前转折延伸到戏台的1/3处,墙端加设辅柱,辅柱头搭接的额枋留有铁钉,可见是当时悬挂帷幔的地方。这是典型的元代建制。加的后墙使前台呈三面展开,也就成了三面观的舞台,完成了戏台建筑的一次大的变革。

山西洪峒县霍山明应王殿元泰定元年忠都秀作场壁画所绘图景,也是一幅在神庙戏台演戏的场面。图中演员面朝前作两行排列,背后有帐幔悬挂,隔出前后台。说明这一时期的前后台还没有固定的隔断。

五、明清神庙戏台样式

神庙戏台虽定型于金元,但真正把它发扬光大的是明清时期。这时候戏台开始纳入神庙的整体结构,成为神庙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戏台建筑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平面方形的亭榭式建筑改成平面长方形的殿堂建筑。台口加宽,舞台进深缩小。在戏台上建立固定隔扇式木墙,把前后台正式分开。明后期到清代,以前那种单座戏台建筑形制又发展出多种样式。

1.双幢竖联式是前后联结的两重建筑,前为台口,后为戏房。二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戏台。其典型代表如图山西晋祠水镜台戏台,该台气势宏大,雕饰华丽,戏房为单檐卷棚式屋顶,戏台为重檐歇山式。其台口长17.3米,宽6米。

2.台口前凸式在双座竖联式戏台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一般是第一重建成亭榭式,平面方形,作为表演区;第二重建成殿堂式或房屋式,平面长方形,作为后台。台口面的宽度比后台窄,形成前凸状。

3.三幢并联耳房式戏台就是把放在后部的戏房挪到台口两侧,形成横联式三座建筑。

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变通。主要是根据地理条件及对前后台的不同安排而形成各种变化。

浙江省乐清县慎江乡五岳圣帝殿戏台则利用戏台后部原有的楼阁作为演员的化妆室,通过两边的梯子进出。

浙江省绍兴县龙舌嘴戏台横跨一座桥,由于地方狭窄,就把戏房建在戏台左后方,演员用梯子上下。

六、地方特色的庙台建筑

地方戏台因地制宜,造型变化多样。出现了如山门戏台,过路戏台,水乡戏台等不同形式的戏台。

1.山门戏台:戏台横跨庙宇的山门,人们进入庙门时要从戏台下穿过。最常见的现象是戏台台板下面为道路,行走演出互不影响。也有特别的例子。道路正好把台基分开,平时走人,演戏时在上面搭板,把两边台基连起来。

山西蒲县柏山东岳庙戏台,清代建筑。戏台与山门相背,面对正殿,台下为从山门进出的过街门洞。

翼城县樊店村关帝庙戏台是山门戏台的变通形式,即山门开在戏台的旁侧,人们进庙不通过戏台,而从旁边绕过。

2.过路戏台:建在道路上,楼上为台面,楼下中间有路通过,演出时街道就成为观看用的广场。

解州关帝庙雉门戏台,平时用于通道的内缩式台阶,演出时可铺上木板以延伸台口,同时关闭台中部大门,以两边的小门为上下场门。

绍兴土谷祠街台是鲁迅幼时看戏的地方。戏楼跨街而立,演出时只要将台板铺在四边柱的沟槽即可。

3.水乡戏台:江南水乡由于地面狭窄,水道纵横,戏台常常建在水边,一般是将戏台的部分或全部建在水面,台口有的朝向水面,有的朝向陆地,还有全部伸向水面的。人们可以在船上看戏,俗称“水乡舞台”或“河台”。

固定的水乡戏台大体有两种:倚岸而筑和背河而筑。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水的回声增添幽远的效果。

《杭州西湖畔演剧图》描绘了河台演戏场面。

清顺治传奇《比目鱼》的插图中的戏楼,演员在台上演戏,岸边和船上都有人在观看。《比目鱼》写戏班旦角刘藐姑和生角谭楚玉设计情死的办法,剧中说:“那晏公的殿宇恰好对着大溪,后半个戏台虽在岸上,前半个却在水里。不如拣一出死节的戏,认真做将起来,作到起其间忽然跳下水去。”

七、神庙戏楼建筑的几种主要类型

庑殿顶——由前后左右四个坡檐组成。

歇山式——由前后两个大坡檐,两侧两个小坡檐及两个垂直的等腰三角形墙面组成。又可分十字歇山式,即两个歇山顶正交所形成的屋顶和单檐歇山式。晋城市冶底村金代东岳庙舞楼,戏楼为十字歇山式。

单檐歇山顶舞亭是元代戏楼的普遍样式,有临汾魏村牛王庙至元二十年乐厅和永济县董村三郎庙戏台等。

悬山式——由前后两个在山墙外端悬挑若干长度的坡檐组成。

攒尖顶——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锥状坡檐组成。

卷棚顶——两个坡檐在正脊相交处采用凸起弧面相连接的做法。

重檐——在屋顶坡檐的下部沿建筑物的周边再加一圈坡檐,使建筑物有两层屋檐。

八、南北方神庙戏楼的区别

由于气候、物产、民俗、心理等因素的差异,南北方庙台戏楼的建筑样式和风格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北方干燥少雨,多风沙,戏台采用封闭式结构,利用砖石等材质砌成实底的台基和厚实的墙面。台口敞开面积小,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还流行三面封口一面观看的戏台。屋顶用材粗大,坡度平缓。这类建筑接近普通民居,给人厚重朴实的感觉。如山西洪峒广胜寺下寺清代戏楼,山西万荣县四望村后土庙戏台,山东泰安城隍庙戏台。

南方温热多雨,在建筑上采用开放式结构,戏台为三面透空的式样即伸出式,台口敞开面大,下部往往是架空的便于通风;屋顶的坡度大,利于减缓雨水对台基的冲刷。总体特征轻盈奇巧,纤细玲珑。如江西清代宁都小布乡庙宇台。

同类推荐
  •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修订版)

    本书提出即兴发挥、临场应变是主持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简要介绍了几种临场应变的综合技巧之后,全书从开场导入、话题进行、即兴采访、受众交流、嘉宾把握、困境解围等方面列出了节目主持中可能出现的50种场景,并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应对技巧和处理原则。比如电台直播中接到恶意电话的应对策略等。
  •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青少年爱玩的魔术全集:生活魔术

    本书内容包括:小丝巾,大秘密——丝巾魔术、梦幻纸张,变幻莫测——纸张魔术、百变魔绳,妙趣横生——绳索魔术、不呆思议的视觉盛宴——手法魔术、随时随地,信手拈来——小道具魔术。
  • 大戏剧论坛.第5辑

    大戏剧论坛.第5辑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纪念周贻白先生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专辑、精神之自由与天壤同久——纪念我的父亲、论恩师在中国戏剧史学科上的建树、发凡起例:周贻白戏剧史研究的历史意义、周贻白先生与戏曲文物、简论周贻白先生曲艺、小说、诗词研究学术成就、周贻白先生对中国戏剧史学的贡献、周贻白与中国戏曲学科体系的建构等等。
  • 手风琴教学法

    手风琴教学法

    本书内容有手风琴音乐发展简史;中国手风琴专业教学现状;高等学校手风琴专业教学组织、管理;手风琴专业教学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手风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未来手风琴专业发展趋势,等等。对本专业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
  • 音乐之语

    音乐之语

    本书选编了古今中外近500位著名音乐家、名人有关音乐艺术、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演奏等方面的名言一千多条。
热门推荐
  • 大凶器

    大凶器

    ‘咔嚓’‘咔嚓’闪光灯四射————“嗯,教练说我不适合做球队头号得分手,虽然场均30+...““是的,篮下不是我的专长;我只会篮板与盖帽...”“感谢教练,感谢NBA,我想不到作为中锋的我,能荣获技巧冠军与三分冠军;当然,我很遗憾,由于不是考虑到篮筐的承受能力,我不介意参加扣篮大赛!”————一代妖孽内线,横空崛起————凶器群正式开放:222485206(须起点读者,非误入)
  • 霸宠狂妃腹黑王爷天才妃

    霸宠狂妃腹黑王爷天才妃

    他,南翼唯一异性王爷,性格乖张,阴晴不定,传闻不近女色。她,异世一缕魂魄,将门嫡女,当代天才,但却懦弱怕事。她们本是平行线,却交在一起。她躲,他找;她跑,他追。沐月:“你要什么,我给你。”“我要你”““还能不能认真说话了?”“我一直在认真说啊”“”沐月无奈,萧慕辰却勾唇一笑:女人,乖乖做我王妃吧。沐月心塞,尼玛,谁能告诉他,这卖萌求抱,真是那位冷漠无情,不近女色的王爷?小剧场:“报,王爷,王妃开店铺。”“以后有事多去买些东西。”“报,王妃要开茶楼”“渴了去喝几杯”“”“报,王妃开青楼。”咦,座位上的人呢?
  • 职业礼仪

    职业礼仪

    “本教材从我国中高职院校和本科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发展出发,针对职业礼仪的特点,设计了五个单元:职业礼仪原理,职业形象塑造,基本职业礼仪,职业礼仪的延展,境外职业礼仪。教材以一个学期十八周的教学时限为依据,设计了十七章,预留适当空间,利于课堂教学灵活安排。本教材2013年8月通过教育部评审,获“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立项;2014年6月被教育部评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适合作为中高职院校和本科职业院校“职业礼仪”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一线秘书和礼仪研究的参考书。”
  • 曼珠沙华般的爱恋

    曼珠沙华般的爱恋

    本书原名《凝泪》在某些人看来,曼珠沙华有着无与伦比的残艳与毒烈般的唯美,很凄凉,和昙花很相似,都是不曾受到祝福的花。正如某些感情不受祝福一样,尽管也很美。彼岸花太美,看后心中会涌起莫名的悲凉,感觉它和罂粟很像,承受太多不公平的指责,缺少太多真心的祝福……花和叶的永不相见,就像命中注定错过的缘分。那一团团看似妖艳的火红却让人感受到死亡的气息,完美的外表却无法掩饰惨淡的灵魂……
  • 第安娜漫游记

    第安娜漫游记

    我有一间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 只是因为太爱你

    只是因为太爱你

    他和她本是师生却在机缘巧合下相爱了他说会陪她过一生但是在种种困难的阻碍下她能否获得属于她的幸福他又能否兑现诺言........
  • 成长的点滴

    成长的点滴

    80后的一代有什么样的生活喜怒。我喜欢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大家分享。学生时代的天真,进入社会后的种种。有快乐大家一起hai
  • 神医杀手,魂穿冷面王妃

    神医杀手,魂穿冷面王妃

    无论她是萧青还是素云芹,她都是她,永久屹立在这世间最美的神话......
  • EXO之我只爱你一个

    EXO之我只爱你一个

    【文转陌上香坊】-诗忧文学社-当来自中国的混血女孩陌雪。遇见了完美的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面对这样的他们,她又该如何选择:误打误撞加入了亚洲天团EXO的她。因为男扮女装,所以要隐瞒身份。他们都知道她是个女生,但却没有任何反对。命中注定要相遇,命中注定要伤害,也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而到了最后的最后,陌雪会选择谁?结局又是怎样?最终男主待选: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吴世勋,朴灿烈,边伯贤,金钟仁。其余都与女主是成员关系,不代表不是主角,有很重要的角色。
  • 紫罗兰盛开的季节(1-3)

    紫罗兰盛开的季节(1-3)

    马小阳,命运的捉弄让我不能再次看到紫罗兰盛开的样子,但是你记住,在紫罗兰盛开的季节,花朵每一次的绽放,就代表一句“我爱你”。曾经的美好,我会深深的刻在心底,如果有来生,我愿在最美的日子里遇见你。可是对不起,这次我要失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