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7800000015

第15章 悲壮中“英雄”的重生

人以肉身寓居于世,一切生活或经验在遭逢之中成为我们的生命。当经验尚未找到语言时,它处于无名的状态,无名的经验等待着语言的勘察,当经验寻获语言而说出时,它就获得了它的实在。死亡从模糊的生活世界中发出声响,茫然、困惑、恐惧、不安进入我们的生命。生命存活的当儿,死亡之脸并未与我们谋面,正视死亡,是在一种显示为差异的状态中,一种被威胁却又溃于遭遇的状态中。简单的说,那是一种“否定”的经验。否定不是纯粹的拒斥,无疑的,它富有辩证的作用,指向某种新的可能,并且是对遭逢中的经验的超越。如果说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冲动是因为感到某种压迫着他的力量,仿佛他是受到这股力量的支配去行事,那么这样的支配力量是他所不认识和无以抗拒的。

在这个意义下,我们对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的理解尤其有着一种强烈的感受。我们对贝多芬《英雄》的解读,去感受和领悟复活的英雄式的胜利,如果贝多芬是对无以抗拒的命运给予了英雄式的超越,那基督从死亡中的复活,则是对人类终极命运——死亡的克服,并发出了胜利的英雄般的呼声。《英雄》是贝多芬深陷于痛苦的时候的创作,这阕交响曲说明了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征。古典乐派的交响曲既不面对死亡,也不描绘死亡,而从《英雄》交响曲开始,柏辽兹、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等人的交响曲中,都大量出现关于死亡的情节,《英雄》的第二乐章“送葬进行曲”的出现,可以视作是始作俑者。

《英雄》完成于1804年,表现出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的戏剧化对比。这曲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从第一乐章剧烈的战斗开始,便强而有力的把听众引至凯旋的终乐章。这是一阕和声复杂,气势恢宏,不和谐和刺耳的交响曲,像是向不可抗拒的命运宣战,其中第二乐章的“送葬进行曲”,宛如死亡临近的压迫,沉郁激亢的情感几乎让人必须摒息以聆听。

有什么会比音乐家耳朵失聪更难以令人忍受的呢?贝多芬的耳疾令他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束。作为一位音乐家,丧失了听觉就像画家丧失了视觉一样,如何能忍受得了命运的支配,不向命运低头呢?听不见美妙的音乐,对一个作曲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贝多芬把对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在处于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曾表示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的活着,痛苦地逼他走向绝望的边缘,像一个失去所有依赖的人,无权再追问关于生存的希望。对作为音乐家的他,耳聋的事实是艺术中断的事实,艺术中断了创作的生命,即是无缘于生命,也就是死亡的事实。没有了音乐,贝多芬还有活下去的理由吗?生命的残缺如何才能使他继续对艺术有所信仰呢?

所幸贝多芬对艺术的坚持和强力意志使他走出痛苦的阴霾。艺术中存在着求生的意志,《英雄》交响曲就在这个求生的意志下点燃起生命的火花,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敲开了浪漫之门。第一、第二交响曲还保留了海顿和莫扎特或者是巴赫的影子,真正使他脱开古典进入浪漫的是《英雄》。因此《英雄》不只是贝多芬个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音乐史的置于死地而后生,其中的关键是“否定”,“否定”正是展现生命的美学。

首先,《英雄》的第一乐章主要是刻画出英雄的形象,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气势如洪,体现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第二乐章的音量则特别地保持在极弱和弱之间,低音大提琴以低沉阴暗的音色形成一个独立的声部,制造出悲壮的哀伤效果,几近令人窒息,情绪时而悲戚时而高涨。第二乐章是著名的“送葬进行曲”。第三乐章渐渐远离了沈痛的死亡问题,呈现出无比的朝气、强劲有力。最后一个乐章,也就是第四乐章,以希腊神话故事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为主题,把英雄的不屈不挠,发挥得淋漓尽致,使短暂的音符变成了希望之火。这是天才艺术家的“天人之战”,〈英雄〉中真正的英雄不是拿破仑,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贝多芬自已。

熟悉希腊神话的人一定知道,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冒死盗取天火送还人间的英雄人物,结果被宙斯捉了起来,并以恶鹰啄食他的肝脏为处罚。也许,贝多芬从普罗米修斯那领悟到音乐创作就宛如盗火,而今的耳聋是盗火的代价,英雄的伟大就在于他可以因为求生而忍受痛苦,越是痛苦,越能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耶稣的死,对所有那些曾与他在一起生活的人,瞬间都陷入茫然和失挫。他曾经给人以希望,门徒也把他视作是救主弥赛亚,可是一夜之间,死亡夺走了一切,希望落空尚可忍受,但问题在于今后要如何面对生存下去的勇气呢?英雄在十字架上的沉默叫人不可思议,他承诺的一切,在他埋葬坟墓时也埋葬了他的一切承诺,像经过一场从梦中醒来时心灵感到的痛楚,原来这一切都是虚幻的。耶稣有关“天国”的对白顿时也觉得可笑极了。十字架的苦难象征着死亡的无法抗拒,连那宣称为基督、为弥赛亚、为救主的,都无以幸免。死亡的力量太大、太大了!

基督徒对生命抱持的希望,是对耶稣的宣道的信赖。他曾如此的宣布:“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这意味着活着就有希望,虽然死亡可以夺去一切,要是死亡都可以克服,那生命的存活才有意义。复活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救赎,也不是天堂的终末偿报,因为耶稣不是向死人宣道,而是向活人宣道,死亡的克服是为了面对生存,以生存来见证生命的真理和价值。可是事实又会是怎样呢?

复活是信仰的求生意志,它体现了自由,给人可以免于绝望的自由。任何对于自由的危害,正是对于复活的信仰的危害。复活是免于死亡的恐惧,即免于一切相似于死亡般威胁的恐惧。艺术的信仰是崇高的,复活的信仰则是在不可能中体现可能。基督给人的信仰是复活的喜讯,基督徒的星期礼拜是宣布并见证基督的复活,且向一切威胁生存的力量予于绝然的否定。通过复活,自由给予了人们;若是未能拒绝一切绝望的因素,恐怕我们尚未真正进入作为自由的复活的信仰。

十字架是死亡的事件,但却是释放出生命的死亡。经由死而通往生,没有死也就没有生,有生必有死,会死意味着活(生)过。没有尝过死味也就与生无缘,复活的事件是对生存的见证,只有经过彻底的绝望后产生的信仰,才算作是信仰。由于死是对生的彻底绝望,超越死亡才能对生存抱以希望。丹麦哲学家祁克果(Soren A. Kierkegaard,1813-1855)在他的日记本写下如此深刻的一句话:“一个十字架要建立在他一切希望的坟墓之上”,完全地表达了从绝望通往信仰的生存意义。

耶稣甘冒十字架死亡的懦弱和嘲笑,为了是想盗取“生命之火”。面向十字架苦难和死亡逼进的恐惧、不安,在爱、垂怜、悲情、力量中,以崇高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对死亡做一次性、终极性的承担,也对死亡作一次根本性、永恒性的克服。第三天从死里复活,是“生命之火”的超凡能力的体现,十字架的“送葬进行曲”并没有划上休止符,相反的,却是耶稣英雄般越过死的临界而通向生之甬道。作为一个耳聋的作曲家是难以想像的,但贝多芬却做到了。把十架的死亡阴霾变成复活的凯歌简直是匪夷所思,耶稣却使它成为可能。贝多芬在他的音乐的世界里做了一次完美的演出,耶稣的复活所开启的生命之火,给予人们生存的勇气和动力,再也没有那样苦难之事可以打倒我们的生存意志。

死亡都可以坦然面对,上帝自己也经过死亡之苦,因此没有人可以拒绝生存的意志即使遭遇苦难,也不足以把它夸大到甚至大过于上帝自己所承受的。死亡是对生命的嘲讽,复活是对死亡的嘲讽。复活是对自由的宣布,复活节即是自由的节日。如果人世间最难克服的难题都得以超越了,那世上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可以带给我们任何的惊吓。

贝多芬在调性方面的革新,由于过于激进,使得与他同时代的人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时,都会自然地要掩耳。从和声、节奏,到乐器等,所有的音乐形式他都一一打破陈规,贝多芬以感性来驾驭理性,以内容来牵制形式。有人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使人产生或不安、或害怕、或憎恶、或痛苦等各种感情,为了是唤起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这正是浪漫主义的本色”。

贝多芬用眼睛来聆听乐声,关于复活一事,我们则可以用心灵的眼睛去看。在音乐的世界里,声音即是语言,事实上音乐是超越语言的语言,换言之,信仰开启的世界是超越语言的实在世界,这样的世界与认知无关,而与体验有关。如果说“音乐应该使人灵魂感动,但必须以智识去听、去理解”,那么,关于复活的信仰,不也应该是如此吗?

现代人在语言物化中放弃了对现存秩序的清醒批判,对美好事物充满神秘的信仰憧憬也放弃了,这就意味着人丧失了永恒无意识的接触、丧失了与摆脱肉身困境的希望。基督信仰通过肉身复活的末世承诺,把死看作是生的一部分给予接受,恰恰在这里,基督的十字架与普罗米修斯的盗火是两种不同的际遇,普罗米修斯的肉体成了处罚、受虐、痛苦的无望,基督却在肉身的复活上给人带来生存的勇气和希望。

贝多芬正是通过这样一次通向死亡的锤炼,从困苦低沉、绝望中否定自身,完成那最本有的复活的。在复活的那一刻,贝多芬“英雄”的号角再一次奏响。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园林

    课外雅致生活-中国园林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是一种以绘画、剪纸为主,集书法、楹联、诗词和手工编织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本书介绍了忠信花灯的历史渊源、上灯习俗、制作工艺、艺术特色与价值等内容。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话剧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话剧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
  • 怎样听一首名曲

    怎样听一首名曲

    通过“唱片余韵”、“现场回声”、“影像拾韵”和“旅途寻声”四个部分,铺排生活中处处可与音乐相遇的可能,从而告诉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音乐决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需要慧心与之相知,并从中获得教益的精神养料。人的一生,总会遇到无处诉说心中块垒的片刻,这个时候,音乐是最好的“庇护所”。
热门推荐
  •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民事错诉规制研究

    从国内外总体情况来看,研究民事错诉的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深度还严重不足,我国司法实务界对民事错诉认识的态度还相当保守。这表明了民事错诉的理论还不够成熟,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我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由王利明教授和梁慧星教授分别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编草案建议稿”中,都曾将民事错诉行为列为侵权行为之一。遗憾的是,有关民事错诉的相关规定没有出现在正式公布的民法典中。这恐怕与民事错诉的研究不够彻底有一定关系。
  • 月离殇,芷雪一刻

    月离殇,芷雪一刻

    她是21世纪最残酷的特工,因一次意外穿越到了梦幽国丞相府三小姐身上,母虐,姐欺,妹装,呵,看她如何逆袭,整个京城统统被她玩转。。他,紫塓国五皇子,冷漠残暴,传言从未对女人动过心。他和她相遇命中注定般,一道圣旨下过........
  • 极限禁忌

    极限禁忌

    当众神以人类的生存与否为消遣的方式时;当一部分普通到极点的人忽然获得了禁忌的能力后;当你明知道地球即将毁在自己和同伴的手中却毫无办法时;在东方,每一个逝去的灵魂会在黄泉路上放下自己今生的一切;在西方,人生没有价值的人甚至没有资格渡过冥河接受审判!—————————————————————————————一个人的异能究竟可以有多酷?我们的主角会告诉你:我就是地狱!我就是冥界!——————————————————————————————
  •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宋景濂先生未刻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江湖小飞侠

    江湖小飞侠

    少年自从跟着爷爷在深山里学武,下山后遇各种不同的人和武功,少年武功高,各大门派对着少年仰慕和招募,
  • 两生情之爱你不悔

    两生情之爱你不悔

    说来也可笑,前一秒还与我恩爱有加的男人,下一秒却将剑刺入我心……至到奄奄一息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眼前的男人口口声声说爱我的原因,只不过是我与他爱的那个女人长着一张一模一样的脸……慕容轩,我与你在一起那么久,你就真的从来没有爱过我吗?
  • 农家女儿也自强

    农家女儿也自强

    善良到软弱的奶奶,无良的爷爷,强势的娘亲,花心的父亲,能干心软的姑姑,爱玩的哥哥,纠缠不清的亲戚。吕飒飒穿越到了大楚朝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家里的顶梁柱爷爷和父亲都靠不住,化身为李莎莎的吕飒飒带领全家通过神奇的随身空间一齐努力奔小康。另有过百万完结书“重生合家欢”,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新书“重生1978年”隆重推出,坑品有保证,筒子们可以先收藏,养肥了再宰!
  • 赤血斗魂

    赤血斗魂

    以一腔赤血,凝聚傲骨斗魂,征战五洲四海,踏世界之巅!面对各国强敌,华夏队只有两个选择:退出,或者踏上巅峰!
  • 穿越之我是草包

    穿越之我是草包

    简心初醒来才发现自己没死,而是在一个她并不知道的时空,一位身份显赫的公主娘亲,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老爹,可是自己这个身体却是整个银云国上下无人不知的草包小姐!!!既无颜无才更无德空有一份高贵的身份!向来随处而安的她该如何去改变所有人对她的评价,活出自我?
  • 边伯贤你不会爱

    边伯贤你不会爱

    侑莉处女作,作品介绍:如果有人背叛你,你是从此远离还是气不过待在他们身边?当你走进这里,你就会发现,你是个可怜的人,而命运只能自己把握……那么,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