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的叫声婉转嘹亮,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小朋友们试过模仿鸟儿的叫声吗?如果没有,那就试试吧!
游戏所需物品:
两只纸杯
一根吸管
胶带
小刀
游戏步骤:
1.把其中的一只纸杯倒过来,在底部划一个边长约1厘米的三角形小孔,角朝向杯底中央;
2.将吸管平放在杯底上,吸管口对着三角形小孔的一角,并用胶带固定;
3.用胶带把两只纸杯杯口口相对粘在一起,密封严实;
4.用吸管吹气,就会听到“呜呜”的鸟叫声了。
游戏中的科学:
这是共鸣产生的效果。两只纸杯粘合在一起,便制造了一个封闭的共鸣箱。我们借着吸管将空气通过三角形小孔,传入杯内。杯内的空气受到振动形成声波,而声波在封闭的空间能产生共鸣,声音强度变大,传出来的声音就变大声了。
科学小常识:共鸣是怎样产生的?
当某一物体发生振动,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时,如果其他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原物体振动频率相同或形成一定比例,便与之产生共振的现象,称之为共鸣。
人体中有许多有利于产生共鸣的空间结构。当我们进行发声时,运用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基音。然而基音是很微弱的,但正是这个声音进入或影响了人体中固有的共鸣空间,并且以不同的形态产生了声发的共振,最终形成了协调的谐和,使我们获得嘹亮、悦耳的歌声,这个过程也就是共鸣形成的过程。
共鸣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根据上面共鸣形成的过程来看,不难理解一则是必须具备共鸣的结构,如果不具备共鸣的空间结构和调整,那么不言而喻,无论怎样控制声音也无法产生共鸣的效果。二则是具备了共鸣的结构,还必须适当的控制好声音,使声波能顺利地进入或影响这些共鸣结构,才能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这两个条件,都是产生良好的共鸣艺术效果所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