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8900000028

第28章 锦歌

时间:2006年类别:曲艺

地区:福建编号:Ⅴ-26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锦歌,旧称“歌仔”、“什锦歌”、“乞食调”,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龙溪在内的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省和南洋诸岛华人聚居地等。1953年定名为锦歌。

漳州锦歌是福建省五大曲种之一,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它以四句七言或五言的联句弹唱历史和传说故事,约在明末清初继承了南词小调、道情及民间小戏的音乐发展而成。逢年过节,喜庆之际,漳州城乡经常可见锦歌艺人坐唱,走唱,用乡音唱白,曲调缠绵,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唐宋时期,锦歌初步形成,明代已较为成熟。它来自民间,以方言演唱,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曲调流畅朴实,富有表现力,内容通俗健康,易学易懂,为群众所喜爱,许多农村都有“歌仔阵”、“歌仔馆”。锦歌进入城市后,改用南琵琶、洞箫、三弦、二弦等乐器,唱腔由原来的活泼、粗犷、豪放转为婉约柔细,姿势安逸。曲牌名称,由原来的“七字仔”改称“四空”,“大调”改称“五空”、“贝思”。演唱中有时插入几小节南乐,称“曲爿”。

锦歌主要分为农村、城镇和原始的月琴三大流派。农村的“堂”派有庆丰堂、庆贤堂、东音堂、锦云堂、一德堂、攀和堂;城镇的“亭”派有八乐吟、乐吟亭、集弦阁、盛音园、进德社;“月琴”派有长泰、华安、平和以及盲艺人的走唱(乞食调)和云霄的“四管齐”。

明末清初,随闽南人民东渡,锦歌在台湾落户。目前仍在台湾流传的有“牛犁歌”、“病囝歌”、“天乌乌”。台湾歌仔戏的音乐是在锦歌基础上融合当地民间音乐而成。同时,锦歌也随移居者在南洋诸地流行。1929年,漳州锦歌艺人陈丽水、林庭、赖耀山、王清吉、陈胶掠、朱亚、钟青、陈不得等应邀到南洋诸地演唱,以艺会友,并在新加坡兴登堡百代公司灌制唱片40多张。他们演唱的《陈三磨镜》、《审陈三》、《安童闹》、《无影歌》、《赌钱歌》、《大伯公歌》等非常受欢迎。

1950年,漳州市有锦歌社10多个,较著名的有龙眼营锦歌社、霞薰锦歌社、新桥锦歌社、东岳锦歌社和浦南锦歌社。1952年,龙溪县石码成立锦歌剧社,演出锦歌剧《孔雀东南飞》。1956年与1978年应中国唱片公司和香港东方唱片公司邀约,灌制唱片和录制卡式带发行国内外。20世纪60年代初文化部门组织力量挖掘锦歌传统曲本,至1963年共挖掘记录锦歌曲本26个,曲调150多支。改革开放以后,创作了许多新的剧目,如《思亲》、《寻祖》、《水仙情》、《台湾阿婆看女排》、《乔先生回漳州》等,参加省和全国文艺调演,获得多项奖。1983年,锦歌新秀王素华曾赴新加坡演出。20世纪末,各地锦歌社团多次集会观摩,加强艺术交流,锦歌表演艺术不断提高。

锦歌的表演形式为多人围坐演唱,同时分持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及木鱼、双铃等自行伴奏。

锦歌的唱腔风格大致要分为堂、亭两大流派。堂派主要流传在农村中,唱腔粗犷有力,曲调接受民间歌谣,擅长唱“杂念调”,旋律灵活,变化多样,每句后面都有落尾。亭派流行在城市,唱腔比较幽雅、细致,咬字分明,采用南曲的曲调比较多,使用的乐器和指法比较近南曲。

锦歌的曲调丰富繁杂,大体可分为四类。一类叫“杂念仔”、“杂咀仔”,唱腔近于念诵,自由活泼;一类是“四腔仔”、“五腔仔”,也叫“七字仔”、“大调”或“丹田调”,是锦歌独具风格的基本曲调;一类叫“花调”、“杂调”;一类是“顺乐曲”。

演唱形式为一人唱念,两人对答,三四人接着唱念,也有自唱乐队伴奏的。漳州市的围坐弹唱多,厦门有许多节目是站着演唱,并借助动作来表现。

锦歌使用的乐器有月琴、二弦、洞箫、南三弦、拍板等,也有以琵琶代替月琴,用品箫代表洞箫的,有的还加上唢呐。厦门地区演唱时,有用木鱼代替拍板的。

锦歌的主要曲目有四大柱:《陈三五娘》、《秦雪梅》、《山伯英台》、《孟姜女》,八小节:《妙常怨》、《董永》、《井边会》、《吕蒙正》、《刘永》、《寿昌》、《闵桢》、《高文举与玉贞》。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一些反映革命斗争生活的曲目,如《长工歌》、《送郎参军》等。

漳州锦歌植根于民间大众之中,曲调优美流畅,唱词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锦歌是闽南最古老的民间曲艺之一,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把锦歌也带至台湾,并与当地民歌、调相结合,形成了“歌仔”,因此专家认为,锦歌是歌仔戏的“老祖宗”。锦歌与台湾歌仔戏的密切关系,使锦歌艺术成为连接海峡两岸人民心灵的彩色纽带。锦歌是通过劳动人民(演唱艺人)根据各自所处的民族地域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积淀、群众的审美理想追求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特点而创造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涉县女娲祭祀文化

    中国涉县女娲祭祀文化

    为了进一步向全国推介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已经列录国家级名录的,我们决心利用出版专著这种形式,组织县内外的专家和作者进行编著,有计划分步骤地出版发行。本书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望社会各界多提宝贵意见。
  •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生肖——猪的民俗与科学文化艺术

    本书以生肖猪为中心,从猪的进化过程,不同种类的特性等自然属性。到猪文化在民俗文化中的作用地位等,以及猪文化与天象星宿的关系。与猪有关的成语,俗语,传说,谜语等,还包括与猪有关的逸闻趣事。最后介绍了历史上属猪的名人,和猪年大事记。内容全面详实。
  • 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

    所谓人生,就是人这种特殊动物的生存与生活,生存是生命的保存,往往被认为更多地带有自然性;生活则是为了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更多地被赋予了社会、文化的色彩。人类未必是惟一对死亡有清醒认识的动物(据说大象也有类似人类葬礼的行为),但却是惟一能对死亡有所思考有所作为的动物。人类可以在他的生命之轮的前行运转中为自己安排种种的活动,帮助自己生存得更好,从而也使自己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人生礼谷(民俗学的规范术语为人生仪礼,鉴于“礼俗”一词更容易为大众接受,故而书名使用“人生礼人俗”)正是人类安排的使自己的生命有内容、有价值的活动之一。
热门推荐
  • 豆蔻江湖二月初

    豆蔻江湖二月初

    身份不明的小小少女捡了雪地里倾城绝色的小小少年,还有个滚圆滚圆一蹦三弹的大毛球儿。江湖十步一杀人,复仇之路就从这里开始走出第一步!宝瓷宝珞,你们记住,我养你们,就是为了要你们替我报仇!是是师父,徒儿已经听过很多很多遍了……可是,江湖——好大啊!
  • 炼魂天帝

    炼魂天帝

    后天锻体,先天炼魂。诸天大帝开棋局,百万圣人为棋子,百子一纪元,苍生皆蝼蚁。
  • 混元魔帝

    混元魔帝

    阻我者,杀;逆我者,杀;反我者,杀。且看我魔族少年,如何带领残存的魔族众将与诸天万界各大种族;各大道统一决高下,如何为魔创出一片天,斗出一片地!!!
  • 重生美好年代

    重生美好年代

    重生回到十一年前。改善家庭生活当然只是第一步,小网吧,连锁网吧,各种公司都在他的建议下开了起来。前世的青梅竹马,冰山般的校花,双面御姐,一个又一个的女人和他纠缠不清,他又该做出什么抉择?感谢起点封面组提供的封面。
  • 完美总裁追逃妻

    完美总裁追逃妻

    第一次见面,她以为他是流浪汉,施舍了一个面包给他。那时他刚失恋,被迫与相爱的初恋分手。第二次见面,他跟她说:要不要嫁给我?她讶异地点了点头!他只不过想要将一个女人宠到了极致,而让另一个女人后悔而已?而当无奈的初恋遇到了无辜的妻子的时候,他又该让自己的感情作何归宿?
  • 帝龙转生

    帝龙转生

    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九似神龙,集众生之所长,又为金黄色,是为龙中之帝,帝龙。帝龙之躯,几近完美之躯。看着掌心自由自在游弋着的金黄色神龙,离然嘴角噙着一丝笑意,因为他知道,这帝龙转生体就意味着他的身体将会如同帝龙一般强大。
  • 赤城湖

    赤城湖

    就是想说接句,,,,,,,,,,,,,,,,,
  • 丑女将军

    丑女将军

    丑女张嫒的逆袭之路,一路离合悲欢只有当事人清楚
  • 戒不掉的暧昧:夫君,稍息

    戒不掉的暧昧:夫君,稍息

    “女人,来玩个游戏吗?”他邪魅的笑意从脸颊一闪而过。她冷笑一声,不语。玩游戏?她还没怕过谁呢。“我们来玩一个叫做……的游戏!”他转动着幽暗深邃的黑眸,嘴角弯着邪邪的浅笑。她疑惑了,用狐疑的眼神看着他:“什么?”
  • 王俊凯的爱恨情仇

    王俊凯的爱恨情仇

    王俊凯的一名小粉丝和王俊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