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68900000032

第32章 龙舟歌

时间:2006年类别:曲艺

地区:广东编号:Ⅴ-31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龙舟歌,又称“唱龙舟”或“龙舟”,是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

唱龙舟的始祖叫乐,当年祖师爷给唱龙舟定下了许多规矩,比如定下了传人的辈分,依次沿袭下来分别是善、可、施、风、韵、优、存、名、天、下,共10代。龙舟歌的唱词基本为7字一句。唱词的韵,可以是8韵,也可变化成16韵,若不够最多可有36韵。最常用的韵为占、则、平、稳、悲、欢、喜、乐等,可加可退。唱腔有虾吼、玉喉、猫喉、豆沙喉等。在唱词的过程当中,艺人则会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创作一些似曲非曲、似调非调的说词。打鼓和锣也有技巧:打的是一长三短鼓,五大一小锣;有单打、双打、短点、长点之分,收放自如。

龙舟歌的曲调与唱词同另一说唱艺术“木鱼歌”近似。木鱼歌产生于明代晚期,又称作“摸鱼歌”,或“沐浴歌”,是上继唐代变文,而后宝卷、弹词,与广东粤语地区的民间文学、民间歌谣相互融合,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第一个粤语说唱曲种,一般为盲人所唱。它广泛流传于珠江三角洲和其他粤语地区,到清代以后极为兴盛。

木鱼书(木鱼歌的唱本)在清代乾隆以前都是长篇的,当时被称为“第八才子书”的木鱼书《花笺记》,是木鱼歌作品中文学价值较高的作品,一度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流传到了外国。乾隆初期,满族的子弟书传入北京,对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时他们的书都是短篇的,这启发了出版木鱼书的书坊,他们从长篇木鱼书中摘录精华片段,名为“摘锦”,零散出售。由于价格便宜,人人买得起,“摘锦”对木鱼书的传播起了推动的作用。

由于乾隆年间是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较为繁荣兴旺的时期,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一和安定社会,采取了一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形成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局面,从而刺激了各阶层对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人们已不满足于形式平淡单调的木鱼说唱,这为龙舟歌的面世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据说,清乾隆年间,顺德龙江有个落难的子弟,平时能说会道,为了糊口,在木鱼的基础改革腔调,胸前挂个小锣鼓,手提木雕的龙舟,边敲边唱卖艺度日。群众觉得这种唱法非常独特而且很有味道,腔调明快悦耳,通俗易懂,便钟情其中。于是,不少人争相仿效,龙舟歌便渐渐流传开来。

也有另一种说法,指龙舟歌由广东天地会等反清团体始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反清志士以通俗的歌谣作为团结群众“反清复明”的媒介。天地会活动初期,就编了六七百首那样的歌,他们在水网地带往来演唱,并以龙舟作为标记,后来称为“龙舟歌”。

虽然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龙舟歌产生于水网地带,并在木鱼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龙舟歌是木鱼歌的分支。

龙舟歌自成一格,与其他说唱形式不同。最初是城乡贫苦的男艺人为解决生活困难而唱。没有女艺人,也很少有盲艺人。演唱艺人多为城乡下层人民服务,极少沾边于文人雅士,从而便形成了粗犷、通俗的风格特点。

龙舟歌艺人

唱龙舟歌,当然少不了标志性道具:龙舟艺人肩上扛着的一条木雕小龙舟,长达半米,颜色鲜艳夺目,胸前还挂着个小鼓、小锣。

过去龙舟艺人就是举着一个木雕龙舟,在城乡挨家串户唱的。演唱内容多为吉利词、祝颂词,或根据不同的住户身份,如经商的、教书的、做官的等等,临时编唱适合住户身份的祝颂词,这种就是所谓的“吉利龙舟”。当时人们都希望国泰民安,家庭美满幸福,于是在意识里,那些吉利词和祝颂词就起到催吉避凶的作用,人们也倍觉心安理得。吉利龙舟喻意着一切大吉大利,艺人为迎合人们美好的景愿,专拣顺耳、吉利的话来演唱。特别是春节,人们催吉避凶的愿望更加强烈而且心情特别好,自然爱听吉利的话,于是,吉利龙舟备受青睐。一曲唱毕,住户满心欢喜,自然会慷慨解囊,赠予钱、米或煎堆油角等。这无疑是一种行乞的方式,只不过是人家欢喜而心甘情愿“施舍”罢了。

吉利龙舟是唱龙舟的副业,正业还是说唱故事。龙舟艺人是把原来木鱼书的一些故事,如通俗的民间故事、舞台上演戏的故事、社会生活或国家大事等等,编成龙舟唱段。这种说唱龙舟故事起初是在码头、渡船表演,随后为了配合来去匆匆的人们,说唱的内容都是简短的。后来,扩展到村头村尾、树下、农村地堂、城市的公园、茶楼或者是空地等等。由于人们常常在那些地方歇息、闲谈,所以艺人演唱的就多为中长篇故事。无论中午或晚上,反正在人们休息的时候,就坚持演唱,人们听完后总会意犹未尽,急待下回分解,于是第二天又继续来听。这是龙舟歌主要的形式。

龙舟艺人熟悉龙舟歌的腔调,在唱的过程懂得如何选材和铺排,而且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与之共呼吸,共命运,所以演唱时很能打动听众,而且深入民心,越来越受群众的欢迎。

继吉利龙舟与说唱龙舟后,粤剧、粤曲里的“龙舟”顺天而生,它跟民间艺人演唱的龙舟大有不同。由于辛亥革命前后,国内开展了戏曲改良活动,便加速了粤剧粤语化进程。于是,龙舟歌从此融进了粤剧、粤曲,在形式上也起了一些变化,演唱时既不用锣鼓,也不用其他乐器伴奏,只由演员清唱,人们把这时期的龙舟歌称为“舞台龙舟”。

新中国成立之后,轻巧灵活的龙舟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流传。当时,人们用这种形式来宣传各个时期的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好人好事。一些乡村或工厂在开大会前还事先安排一两段龙舟歌,以增强会议的效果,许多宣传的骨干都学会了唱。另外,人们在田间劳动,当干累了歇脚的时候,也会唱段龙舟歌解解闷。即使没有木雕龙舟,没有锣鼓,也不碍事,随手在地上拿个锄头、镰刀敲击配乐,唱词都是顺手拈来,大家都乐在其中。这时期的龙舟歌不论什么场合都可以唱,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比较方便灵活。各地的文化中心和文艺刊物等,都纷纷组织业余作者编写龙舟唱本,此时的龙舟歌呈现一片空前繁荣景象,作品层出不穷,曲目有《真相大白》、《接生员》、《军属模范刘大娘》、《英雄强登一江山》、《财礼夫妻》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20世纪50年代顺德粮食加工厂李世牛自编自演的《韩大哥捉特务》,此作品参加了全国民歌汇演,获优秀奖。

“文革”时期,以宣传“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为由,所有的演唱活动被遏止了,唱龙舟也难逃一劫。许多龙舟艺人被打入“黑文艺类”,其乐器被全部砸毁,有的甚至手脚被打伤。从此,龙舟歌落入低潮。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经济与政治气候都得到改善,唱龙舟得到恢复和发展。

龙舟歌是一种吟诵式的歌谣,是以顺德腔为正宗,演唱者非顺德人也必须先学顺德口音。它行腔朴素简练,用音低沉而稍带曲折,声腔短促,高昂跌宕,并带有诙谐意味。一般没有音乐伴奏,演唱时敲着小鼓和锣,即“一锣一鼓”,老艺人通常一个人击打说唱所需的乐器,这是所谓的“一龙两锣三条棍”,“一龙”是指木雕小龙舟(现在为了演唱的方便和灵活,一般不持小龙舟),“三条棍”是指支撑小龙舟的龙舟棍、竹管及敲鼓小棒。演唱时打的是一长三短鼓,五大一小点锣,总体要收放自如。唱词则以七言韵文为基本句式,四句为一组,上句押韵自由,下句必须押韵,有相对固定的曲调,腔调简朴流畅,富浓郁乡土味,宜抒情叙事。龙舟艺人自编唱词,虽然读书不多,但用心钻研,悟性颇高。表演时,一般都比较规范和正统,唱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龙舟歌一般是以走唱的形式表演,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等因素限制了观众的数量,其单调的艺术形式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也就削弱了它的艺术影响力,并不为众多人所熟悉。时至今日,唱龙舟已出现后继乏人的窘境。这种本来是家境贫寒的艺人用来卖唱糊口的说唱方式,特别是吉利龙舟,带有行乞性质,对于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一辈来说,他们都不屑于继承唱龙舟这一门古老而缺乏生气的技艺,龙舟歌濒临失传。

同类推荐
  •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起源:河姆渡遗址(文化之美)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起源;这里,坐拥七千年的历史文化;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曙光的映照下,折射出灿烂的光辉和无穷的魅力,也彰显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活力。
  •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对话:启迪与反思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在创意经济时代,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相互推动,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时期文化的多重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全面认识,进而增强发展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发展文化的真本领。因此,发展和繁荣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银河相会:七夕节

    银河相会:七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风俗探幽

    风俗探幽

    风俗既是社会生活中最富情趣的领域,又是源头幽远、寓义奇奥的文化现象。由于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及文化功能的相应变化,风俗也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使其传统的象征意义变得更为奇曲而隐秘。《风俗探幽》共分岁时篇、人生篇、丧葬篇、土木篇、俗信篇,从中国古风今俗中选取了60个有趣的事象,加以寻源探幽,释义揭谜,以充分展示中华风俗的俗雅、平奇、显隐交并的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一部认知中国风俗和文化传统的形象读本。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热门推荐
  • 腐烂之地

    腐烂之地

    草地不会让人瞩目,而当你蹒跚于沙漠,发现绿洲你将感谢上帝。末日从此展开,世间万物醉于生死之间,活着成为最后的奢望,而我不止这样想。我相信我终将做到有我的地方,就是一片净土。哪怕天下尽是腐烂之地!
  • 秦国上将军

    秦国上将军

    上将军蒙川秦国四公子之首,以五千人挡赵军80万大军与鬼门关漠北之外,九岁替祖父从军,短短三年灭北面蒙国收漠北为秦国边疆第一郡,一十一岁以军功在朝堂之上位列首位。他慧眼识珠,知人善用,创立秦国百代以上的盛世,五将三阁令大陆十三国为之颤抖,敢爱敢恨,为一人拔剑,怒杀千人,重情重义,为兄弟两肋插刀,独守城门吓退20万赵军,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少年,却因为战火家人的离去不得不上阵为将,他厌恶战争但是他知道如果他不去我身后需要他守护的秦国将会飞灰湮灭。他是,蒙家第一人。他是上将军
  • 魔尊问天

    魔尊问天

    何为天?何为命?我命由我不由天。魔前一叩,崩毁万劫,魔尊降世,谁与争锋?七界传说,说不尽的沧桑;三世轮回,道不尽的悲凉。魔尊问天,一人一剑,斩断命运的轮回,傲视苍穹!!!
  • 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你最喜爱的智慧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生命的源头就是知识和智慧,只有努力学习,用心去领悟,才能和源头相连。小故事中也蕴含着大智慧,阅读本书,相信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触动你的心灵,给你启迪和感悟;书中每一个故事蕴含的大哲理和大智慧,犹如夜晚指路的星星,点亮你的人生之路。
  • 重生之俯览世界

    重生之俯览世界

    重生后可以干嘛,徐康可以回答你,收美女,收强企,没事扯扯蛋,没事装装逼。重生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家庭,还有世界的格局。战争不仅仅是现实,还存在那不见硝烟的金融里面,成为一个叱咤风云,只手遮天的金融巨鳄,是徐康追求的目标与巨头同场竞技,与危险同台共舞。星耀世界
  • 总裁勿爱,本人有毒

    总裁勿爱,本人有毒

    某女:别过来!某男:未婚妻早晚都是我的人从此天天咚,夜夜咚。幸福生活就此来临。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偶然
  • 声无哀乐论

    声无哀乐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冒牌太子妃

    冒牌太子妃

    贪财怎么了,山贼不都贪财吗!可为了一箱金子将自己送上腹黑太子床榻的山贼,古往今来就她一个了吧?大婚之日让她与太监拜堂不算,居然还命别人与她洞房!九龙夺嫡?后宫争斗?虽然和她没什么关系,可她也不是任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待她降服桀骜太子叱咤宫廷,没有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她宁愿继续去做那逍遥的贼大王!
  • 异域帝君

    异域帝君

    混沌出天地,一代帝王君。扶摇九天上,万界我为雄。混沌初开,万族共立,万法争辉。野蛮与粗鲁,只为求得生存,因为迈向强者的世界向来残酷。
  •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