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6年类别:民间音乐
地区:重庆编号:Ⅱ-15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石柱土家“啰儿调”因山歌唱词中有土家方言“啰儿”而得名。歌词中七言四句式占多数,表达的内容都比较粗野直白。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孕育并流传下来。
石柱土家“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认为“啰儿调”有古代“竹枝词”遗风,被誉为“竹枝词”活化石。因便于即兴编词,富于生活情趣,唱起又朗朗上口所以流传面极广。
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每曲音域都在八度以内,腔中少有装饰,行腔起伏流畅,易于掌握,便于传唱。其调式多为徵、羽、商调式,既有传统曲目,又有现场发挥的即兴歌调。
在长时期的传唱中,形成了内容丰富多样、曲调简洁多变、乡音乡韵浓郁的独立的民歌歌种,包括生活歌、山歌、情歌、对歌、诙谐歌、号子等类别和难以数计的曲目。
《太阳出来喜洋洋》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词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打柴生活即打柴人的精神和情趣,以“太阳出来”起兴,用“上山岗”点题,其中“啷啷扯,匡扯”,是全首歌词的最精彩之笔。此外还有《长年歌》、《怀胎歌》、《小情郎》等曲目。
啰儿调音韵淳朴而浓郁,特别是啰儿调中大量地运用“啰儿”、“啰儿啰”、“啰”等习惯性方言衬词,使曲子音调与当地土家族方言的四声声调紧密结合,从而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和韵味。具有考证巴渝历史和探索民歌的重要价值。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啰儿调的传承面临困境,已濒于灭绝,急需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