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0000000028

第28章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①,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②,卒于毕郢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④,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①诸冯、负夏、鸣条:古代东方三个地名,确切地点不详。

②岐周:岐,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周,周统一天下以前,国名为周。

③毕郢:地名。

④符节:古代表示印信的两种物件,用玉、角、铜、竹等制成,形状与用途各异。同时,发放者和持有者各拿一半,如符、节的两半吻合,就证明无误。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最后死在鸣条,是东方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最后死在毕郢,是西方人。他们所处之地相距一千多里,前后相隔一千多年。他们在中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像符节一样惊人地相似,前代的圣君和后代的圣君,他们所奉行的办事标准都是一样的。”

子产①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②济人于溱、洧③。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④成;十二月,舆梁⑤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⑥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①子产:即公孙侨。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

②乘舆:所乘的车子。

③溱洧:发源于河南的两条河名。

④徒杠:可走人的小桥。

⑤舆梁:可容大车通过的桥梁。

⑥行辟:辟,开道,让行人回避,意思是外出时鸣锣开道。

子产主持郑国的大政,用他所乘的车子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孟子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他并不懂得政治。如果在十一月修成能走人的桥,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在上位的人搞好了政治,出行时让行人回避自己都可以的,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所以治理政事的人,对每个人都一一去让他喜欢,时间也就太不够用了。”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①,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①服:服丧。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齐宣王说:“根据礼制规定,已经离了职的臣子还必须为以前侍奉过的君主服孝,君主该怎样做才能让臣子为他服孝呢?”

孟子说:“君主接受臣子的好意见,向天下百姓广施恩惠,为民造福;有事需要离开的,君主能派人引导他们出国境,并且先安排人到他们要去的地方为其安排好相关事宜;离开了三年还没有回来,才收回他们的田地房产。这叫做三有礼。这样做,臣子就会为他服孝。如今当臣子的,得不到天子的信用,好的建议不被天子采纳,恩惠施不到普通老百姓那里;有事需要离开的,君主就把他们捆绑起来,又在他们要去的地方制造各种障碍让他们穷困;刚离开的那天,就没收他们的田地房产,这叫做仇敌。既然天子将他的臣子视若仇敌,臣子为什么还要为他服孝呢?”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①。”

①徙:搬走、搬家。

孟子说:“随意杀害无辜的士人,那么大夫便可以离去,随意屠杀无辜的百姓,那么士人便可以搬走。”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说:“一个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达到有所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说:“散播他人的缺点,招来后患如何是好?”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①甚者。”

①已:太。

孟子说:“孔夫子(仲尼)不做办事太过火的人。”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①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①资:积聚财富或精神财富。

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能够牢固地掌握它,就能积累深;能积累深,就会运用自如,左右逢源,因此君子要自觉地有所得。”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①也。”

①约:简略、约略。

孟子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又能详细地解释它,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简明扼要的地步。”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说:“凭善使人服气,没有能使人服气的;凭善去感化人,才能使天下人信服。天下的人如果不心服却能使天下统一的事,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①,不舍昼夜,盈科②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③。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④过情,君子耻之。”

①混混:混,古音读如“滚”,混混即滚滚,水流很大的样子。

②盈科:盈,充满、灌满。科,坑、坎。

③是之取尔:“取是尔”的倒装句。尔,而己。意思是,拿这个罢了。

④声闻:声誉、名誉。

徐子说:“孔子多次称赞水,说道,‘水啊,水啊!’对于水,孔子取它哪一点呢?”

孟子回答说:“有源的泉水滚滚往下流,夜以继日,把低洼的地方灌满,又继续向前,一直流到大海。有源的都是这样,孔子就欣赏它这一点。如果没有源头,像七八月间的雨水那样,下得很集中,大小沟渠都积满了水;但它们的干涸却只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声望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认为是可耻的。”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丢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跟禽兽之间的区别只差一点点,普通百姓抛弃它,君子却保存它。舜明白事物的规律,详察人类的常情,是从仁义出发行事,不是为美名而勉强施行仁义。”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①。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②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③。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①无方:没有常规,可以破格。

②而:如。

③不泄迩,不忘远:泄,猥狎。迩,近。意思是武王不轻视侮辱在朝的近臣,也不忘记散在四方的远臣。

孟子说:“禹讨厌美酒而喜欢善言。汤掌握住中正的原则,选拔贤人没有一成不变的常规。周文王看待百姓好像他们受了伤害不忍心侵扰,寻求正道又好像没有见到,孜孜不倦毫不自满。周武王不轻侮身旁的臣子,不遗忘四方的诸侯。周公想要兼学夏、商、周三代的君主,以实行禹、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四人的事业;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抬着头思考,不分昼夜、绞尽脑汁;幸而想通了,就坐着等待天亮立即实行。”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①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②,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①迹熄:迹字有误,按《说文通训定声》考,是指采诗民间的事情停止(熄)了。

②《乘》《梼杌》《春秋》:《春秋》原是各国史书的通称,但各国史书又有别名,晋史名《乘》,楚史名《梼杌》,鲁史名《春秋》。孔子编修的鲁史,即流传至今的《春秋》。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盛事废除了,《诗》也就消亡了,《诗》消亡了然后孔子才创作了《春秋》。晋国的《乘》,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都是一样的:它们所记载的不过是齐桓公、晋文公等人的事情,它们的文风则是史书的笔法。孔子说:‘我写《春秋》时借鉴于他们褒善贬恶微言大义的手法。’”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①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②诸人也。”

①泽:意思是前辈留给后人的传统、影响。

②淑:借作“叔”,取、自学。

孟子说:“君子道德风尚的影响,五代以后就断绝了;小人道德风尚的影响,五代以后也就断绝了。我没有能够成为孔子的学生,我是私下向众人学习儒术的。”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孟子说:“可以拿取,可以不拿取,拿取了会损害廉洁;可以施与,可以不施与,施与了会损害恩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会损害勇武。”

逢蒙①学射于羿②,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伊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①逢蒙:逢又读pánɡ。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后羿的学生。

②羿:夏代有穷国国君,善射,传说后羿射九日。

③乘矢:乘,一辆车。古代一车四匹马来拉,所以乘引申为四。乘矢,四支箭。

从前逢蒙向后羿学射箭,完全学会了后羿的技巧,他想天下的人只有羿射箭比自己强,因此把后羿杀死了。孟子说:“这里也有羿的错。”

公明仪说:“后羿似乎没什么错吧!”

孟子说:“过错小一点罢了,哪能说没有过错?郑国派子濯孺子侵犯卫国,卫国派庾公之斯追击他。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问他的驾车人:‘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说:‘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说:‘我能活了!’驾车人问:‘庾公之斯是卫国有名的射手,您认为他不会射中您,这是什么原因啊?’子濯孺子回答说:‘庾公之斯跟尹公之他学习射箭,尹公之他是我的学生。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他选择的学生、朋友也一定很正派。’庾公之斯追到跟前,问:‘您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回答说:‘今天我的病发作了,不能够拿弓。’庾公之斯说:‘我跟尹公之他学习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您学习射箭的。我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巧反过来伤害您,可是今天这事,是国君交付的事,我不敢不办。’说完便抽出箭来,在车轮上敲,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孟子曰:“西子①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①西子:越国美女西施。

孟子说:“美女西施身上沾染了脏东西,人们从她身边经过也会捂着鼻子。即使是相貌丑恶的人,只要他斋戒沐浴,也可以祭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①,可坐而致也。”

①日至:有人以为是指“冬至”。译文译为“节令”,因为既然可以推算冬至,那么别的节令也可以此类推。

孟子说:“天下人谈论人性,只用能论及其本来的状态就可以了。未来的状态,以顺其自然之势为基础。人们之所以厌恶耍小聪明,就因为它往往穿凿附会。如果聪明人像夏禹治水那样,就不至于厌恶聪明者了。天那么高,星辰那么遥远,只要能寻求它本来的状态,以后一千年的节令,也可以坐着推算出来。”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①,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①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公行子,齐国大夫。右师,指盖大夫王驩,字子敖。

公行子的儿子死了,右师前去吊唁。一进门,就有人向前与右师交谈,后来又有人凑近右师的座位与他交谈。孟子没有与右师交谈,右师很不愉快说:“很多大夫都与我谈话,只有孟子偏偏不理我,这是对我的怠慢。”

孟子听到后,说:“按规矩,在朝廷中,不该跨过席位相互交谈,也不该越过石阶来作揖。我是按照礼制行事,子敖确认为我对他怠慢失礼,这不是很奇怪吗?”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②哉?于禽兽又何难③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①横逆:蛮横粗暴。

②择:选择,区别。

③难:朱熹注,“又何难焉,言不足与之校也。”

孟子说:“君子跟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居心不一样。君子居心合乎仁,合乎礼。仁者爱别人,有礼者尊敬别人。爱别人者常常被人爱,敬别人者常常被人敬。倘若这里有个人,他对我粗暴蛮横,那么,君子必然会反躬自问:我肯定不仁,肯定无礼,要不,这种事怎么会来呢?他反躬自问而达到仁,反躬自问而尽到礼,那人仍然粗暴蛮横如初,君子必然再反躬自问:我肯定不忠吧!反躬自问而做到忠,那人粗暴蛮横照旧,君子就会认为:‘这无非是个狂人而已,这种样子跟禽兽有什么差异呢?对于禽兽又何必计较责怪呢?’因此,君子有长期的忧虑,没有突然的苦痛。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为天下作了榜样,名传后代,而我还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才值得忧虑。忧虑该如何办?向舜学习就行了。至于君子所忧虑的事便消失了。不仁的事不要干,非礼的事不要做。万一有朝一日横祸飞来,君子也不会发愁。”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①。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②。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③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①贤之:称赞他。

②同道:共同遵循的道。

③被发缨冠:被,同“披”,缨,系帽子的丝带。意思是披散头发,没系好帽带子。

禹、稷处于政治安定的时代,为了治水,为民谋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进去,孔子称赞他们。颜子身逢乱世,住在狭窄的小巷中,一筐饭,一瓢水,人们都受不了那种苦日子,颜子却自得其乐,孔子也称赞他。孟子说:“禹、稷、颜回这三个人都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禹想到天下有遭水灾的人,好像自己使他们淹没了一样;稷想到天下有挨饿的人,好像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拯救百姓才这样急迫。禹、稷、颜子如果相互交换一下位置,也都会有同样的表现。如今有同居一室的人打架,要去拉架,即使是披头散发,帽子带子也没有结好就去救急,也是应该的,如果是街坊邻里在斗殴,也是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地去拉架,那就是糊涂了,即使是关起门装不知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②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③,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④,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⑤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①四支:支,同“肢”。四支,即手足四肢。

②从:同“纵”。

③戮:羞辱。

④很:即“狠”。

⑤屏:放、逐、赶走。

公都子问:“举国上下都认为匡章不孝,您却和他往来,而且又很敬重他,敢问是什么原因?”

孟子说:“世俗所说的不孝,有五种情况:四肢懒惰,不顾父母的生活,这是一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放纵于寻欢作乐,使父母蒙受羞辱,是四不孝;逞勇好斗,危及父母,是五不孝。章子在这五种不孝中犯有哪一种吗?章子是因为父子之间互相责求善行而不能相处在一块儿的。责求善行,这是朋友相处的原则;父子之间责求善行,却是大伤感情的事。章子难道不想和家人团聚吗?只因为得罪了父亲,不能和父亲亲近,才不得不撇下老婆,赶走儿子,终身不要他们侍奉。他设想如果不这样做,那罪过就更大了,章子就是这样一个人。”

曾子居武城①,有越寇②。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③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④,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

子思⑤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①武城: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②越寇:越军侵犯。

③沈犹行:姓沈犹,名行,曾子的弟子。

④负刍之祸:负刍作乱引起的战祸。

⑤子思:孔子的孙子,名伋,字子思,《中庸》的作者。

曾子居住在武城,越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人来了,怎么还不快走啊?”曾子说:“我走后不要让别人借住在我这里,破坏那些树木。”敌人撤走了,曾子说:“把我的墙屋修理好,我很快就会回来。”敌人走了,曾子回来了。他身旁的人说:“武城的官员和百姓对待您是这样的忠诚恭敬,敌人来了,您早早地逃了,给百姓做了个坏榜样;敌人撤了兵,您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恐怕不太妥当吧!”沈犹行说:“这不是你们所能了解的。从前我曾赶上负刍作乱,跟随先生的有七十个人,也全部躲避走了。”

子思居住在卫国,齐国军队来侵犯。有人说:“敌人来了,为什么不走开呢?”子思说:“如果我也走开了,谁陪君主一起守城呢?”

孟子说:“曾子和子思所走的道路是一致的。曾子是老师,是长辈;子思是臣子,是下属。曾子和子思如果相互交换一下位置,曾子也会守城,子思也会提前撤退。”

储子①曰:“王使人②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①储子:齐国人,做过齐相。

②:窥视。

储子问:“君主派人来窥探您,您真有过人之处吗?”孟子回答说:“我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尧、舜和普通人也没什么两样啊。”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①出,则必餍②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③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④,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⑤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⑥。

①良人:古代妇女称丈夫叫良人。

②餍:吃饱。

③施:尾随。

④墦间:墦,坟地。

⑤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⑥几希矣:几希,很少。矣,语气词。几希矣,很少了。

齐国有个一妻一妾住在一起的人家,她们的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喝足了酒、吃饱了肉之后才回家。妻子问同他一起吃喝的是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每次出去,总是酒足肉饱后回来;问他同谁一起吃喝,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可是从来没见有显贵的人来过,我打算暗暗地察看他到什么地方去。”

第二天清早起来后,她悄悄地跟在丈夫后面,走遍城里没见一个人和她丈夫打招呼。后来到了东郊的坟地,她丈夫便向祭扫坟墓的人乞讨一点残酒剩菜;还没有吃饱,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他就是这样使自己酒足饭饱的。

他妻子回到家,便把这情况告诉妾,说:“丈夫,是我们寄予希望并终身依靠的人,没想到他竟然会是这样的人。”于是她们两人一起讥讽丈夫,在院子里相对哭泣。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像往常一样在她们面前装腔作势。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采取的乞求升官发财的办法,能不使他的妻妾引以为耻,伤心地相对哭泣的,不多见吧!

同类推荐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我的《论语》

    我的《论语》

    我没有资格写这本书,但我喜欢枟论语枠。我平时喜欢翻一翻枟论语枠,翻着翻着便动笔写一写,不知不觉之中,便有了眼前这本书。枟论语枠是中国人的枟论语枠,每个读枟论语枠的人心中会有自己的枟论语枠。眼前这本书就是我心目中的枟论语枠。希望您能拥有它,并且时常翻一翻,形成自己心中的枟论语枠。是为序。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神话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及其哲学意义

    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但也被史官们誉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英雄,所以追溯女娲、伏羲神话的源头,自然要追溯中华文化的源头,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相一致。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溯女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生殖崇拜,也是母性崇拜的时期;中编追溯伏羲、女娲成婚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也是双性崇拜的时期;下编追溯伏羲神话的源头,这是中国远古太阳崇拜,也是祖先崇拜时期。本书观点新颖,论述严谨,考证严密,行文流畅,图文并茂,是一部有特色、有分量且有补白意义的关于女娲伏羲神话源头及中国神话源头的学术专著及人文读本。
热门推荐
  • 吸血鬼之雨落语殇

    吸血鬼之雨落语殇

    (玛丽苏文,不喜勿入)一个人的一生,太多选择,太多对与错。人生的旅途上,谁都不知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一路有那个自己爱的人的陪伴,已是无悔,还多求什么呢?
  • 火戒

    火戒

    在21世纪,一名叫余凯的年轻男子,发生意外,穿越到一个人人都会武功的世界。。。。。
  • 气场的神奇力量

    气场的神奇力量

    精神、心灵和态度是一个人内在气场凝聚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内在气场就会无法掩饰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言语、着装、神态三个方面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风貌的体现。内在修养加上外在风貌,一个人的气场才会完美展现出来,吸引、震撼他人,并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递,这个人会是你吗?
  • 清末颠覆者

    清末颠覆者

    莫名的穿越,他变成了白痴;莫名接手一支团练,背后却还有未知的秘密;莫名穿越到了孱弱的清末,究竟是他在改变历史,还是历史在改变他?
  • 王俊凯,风雪莫染

    王俊凯,风雪莫染

    世界上的情话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一句最美的情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王俊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已然情深,何惧缘浅。”“安米米,你跑得那么慢,当初是怎么追上我的?!”情话虽美,可谁又能守着它一生呢?但愿吧!……说明一下,想看的读者最好从第八章开始!谢谢!
  • 重生之嫡女毒医

    重生之嫡女毒医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她的生命中总是离不开“宝物”。一本《药王神篇》让她遭遇挚爱的背叛,以及——满门灭绝。一把“钥匙”让她卷入错综复杂的谜局。倾世容颜、神医妙手……步步为营之中,她是否能够一报前世之仇,一雪今生之恨?
  • 花落花叶依旧美

    花落花叶依旧美

    2016年安紫轩第一年刊文集。安紫轩官方群号:315409724。
  • 爱在边缘时

    爱在边缘时

    八年前,方如灿在事业低谷遇到杜小晓,杜小晓和他一起渡过了事业的低谷,在方如灿事业如日中天时,杜小晓在美国遇到车祸,面容全毁,为不拖累方如灿,小晓独自承受车祸毁容的伤害与痛苦,方如灿去美国多次寻找小晓,小晓都不停的避开。五年后,小晓伤全治愈,与在洛杉矶相遇带她到处寻医问药的商人路文结婚,此时方如灿已成为影视巨星,得知小晓在洛杉矶出现的消息后,方如灿追至洛杉矶却见到小晓与路文婚礼,到底方如灿,小晓,路文他们的纠结会怎样?小晓的幸福生活有多远?方如灿和路文谁才是她的真命天子?林梦雪、范小丽和方如灿又有什么样的爱恨纠纷?
  • 灭天碎宇武魂永存:武炼星空

    灭天碎宇武魂永存:武炼星空

    我的武道,永不破灭!我的魂魄,永世长存!我的血液,烈若骄阳!亿万世的轮回,磨灭不掉我的执着!灭天碎宇的神魔,高悬苍穹的天道大帝们!用你们的尸体来铺就我通往星空的彼岸吧!这一世,我等待很久了!我,就是萧禹!以我之名,炼化星空!……诸天万界颤栗吧……
  • 外星萝莉很傲娇

    外星萝莉很傲娇

    这是一个外星公主回家的奋斗历程。。。。。。。这也是一个外星少女在地球的生活日常。。。这还是少年少女们萌动的青春。这里有欢笑,有悲伤,有离合。。。。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可能是巧合!时代考据请勿深究。本文历史背景在2006年左右PS不喜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