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1400000049

第49章 清朝(2)

年幼的康熙心急如焚,特召四辅臣赐座询问,企图亲自调停。不料,鳌拜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他厉声咆哮,以至攘臂伸拳,坚奏三人应置重典。索尼、遏必隆附和,唯苏克萨哈忿忿独坐,不发一语。三人还是被处绞刑。

苏纳海、朱昌柞、王登联成为为民请命的英雄,被直隶百姓奉为地方名宦。康熙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伤害。

更严重的是,四辅臣协商一致、得到皇帝准许方可行事的原则已被打破。自此鳌拜益愈专横跋扈,在朝廷内外广植党羽、欲使“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事事凌驾于其他辅臣之上。部臣办事“稍有拂意”,动辄叱喝辱骂,随意治罪。甚至在康熙面前“目起立”,“张以老拳”,“施威震众”。

康熙帝遗诏鳌拜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康熙的统治地位。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亲政后,取消了辅政大臣的辅政权,鳌拜的权力受到限制。因此,康熙同鳌拜的矛盾日渐激化。他看到朝廷大多诸臣,连同侍卫都是鳌拜安插的,无法依靠,就悄悄组织一支忠于他的卫队。他明里以“布库戏”为名,选取一批年少力壮者进宫,陪他玩“角力”游戏。其中,有索尼次子索额图被召到圣祖身边,任一等侍卫,实际担任了这批人的首领。为麻痹鳌拜,圣祖故意当着他的面,同这些少年滚打在一起,表示他无意于政事,只顾玩耍。有时,鳌拜还暗中监视,看不出破绽,渐渐地也就放松了警惕。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鳌拜经常借口有病不入朝。一次康熙前去探病,进入卧室后,康熙的御前侍卫和托见鳌拜神色失常,便迅速地先至鳌拜的卧榻前,揭席发现杀人凶器,鳌拜情绪十分紧张。康熙则神情如常,并从容不迫地笑着说:“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从而稳住鳌拜,使其不疑。康熙回朝后,以下棋为名召索额图入宫,商讨平鳌拜的措施。

计划制定后,估计鳌拜入朝之日,康熙事先召集羽林士卒(皇帝卫队),对他们说:你们常在我的身边,犹如我的手足,但是你们是听我的命令,还是听鳌拜的命令?众人齐声高呼:听从皇帝的命令!接着康熙历数鳌拜罪状,并布置擒捉鳌拜之法。不久,当鳌拜入朝时,康熙突然命令,善于“布库”的年少侍卫将鳌拜捉住,立即下狱监禁,后来他病死在狱中。

康熙公布了鳌拜的罪状,同时,对鳌拜集团的成员,依罪情轻重给予不同的惩处。其死党,如工部尚书济世等人皆被处死,其余有的被革职并籍没家产,有的降级使用。对过去受鳌拜打击陷害的官吏,也分别给予平反,宣布原户部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人冤死,给予昭雪,并追赐官爵,令其子弟任官。被鳌拜借故革职、降级的官吏,经过核查给予复职,有的还得到提升。

康熙南巡图为了清除鳌拜的恶劣影响,强化封建统一政权,康熙下达了一系列命令,限制各级官吏扩大奴隶制的罪恶活动,重申禁止圈占民间土地,严禁各级官吏行贿作弊,结党营私。康熙为了解民情,还下令各部、院大臣、科道大臣大胆进言,言之者无罪。

其时的康熙年仅16岁。

2.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吗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月二十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感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随着病情加重,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去世。对于这位皇帝的驾崩,在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倒不是人们感怀康熙帝的恩威,而是从雍正帝胤禛的突然即位,皇十四子胤禵在政治舞台上的兴衰与年、隆之狱的历史现象,对康熙帝的死因提出了疑问,其回响一直波及于今。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自然病死,二是被皇四子胤禛谋害致死。

清代皇帝朝服清代原无预立储位之制,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玄烨首开其例,册立胤礽为皇太子,后在四十七年九月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废黜。四十八年三月,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为皇太子。最后在五十年十月,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实际上,康熙帝两次废立太子,主要是由于太子和诸皇子为了巩固与争夺储位,结党营私,钩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但废储之后,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仍未消弭。谁来继承大清的皇位,康熙帝为此伤透了脑筋,但迟迟未正式公布人选。

所以,康熙帝死于这种背景之下,很自然会招致人们的议论。

有人指出:康熙帝去世和胤禛嗣位“是一场以武力为后盾,精心策划,巧妙安排的宫廷政变”,是“隆科多在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害死了康熙帝。

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这天晚上,在严密控制畅春园并得到玄烨某些内侍协助下,隆科多在进给康熙的药品或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药性发作后,康熙虽未立即死亡,但已处于严重昏迷状态。隆科多于是一方面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急召到畅春园,然后才告知玄烨“病危”,随之他们也就参加对玄烨的照料和抢救,实际上是处于被变相软禁的状态。所以玄烨“病危”一事,皇亲国戚及满汉文武大臣当天并不知情。这样做是为麻痹胤禩、胤禵集团其他成员以及被废太子胤礽的亲信,防止他们因此而有所警觉,进行反击准备。

关于传位遗诏问题,是在玄烨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下达。这使大家完全出乎意料,对胤禩、胤禵更不啻晴天霹雳,从而使皇子们愤恨异常却又无可奈何。既然隆科多是胤禛的人,那么他口中的所谓的“遗旨”也就是最有利于胤禛的了。其时,不但是诸位皇子、大臣对康熙的“遗诏”有怀疑,连西洋人对玄烨之死也抱着怀疑态度,意大利人马国贤对康熙去世的记载就是:“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

除此之外,胤禛即位后的一些举动也让人怀疑他的帝位得之有愧。在位期间,雍正没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的畅春园,另拨巨款营建了圆明园;没有去过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庄,连自己的陵墓也离开了京东马兰峪,在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另建西陵。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康熙帝本欲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禵,结果被胤禛等篡改遗诏,毒死玄烨,自拥为皇。如《大义觉迷录》曾记载了这样一些说法:“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禵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康熙病中“降旨召胤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胤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甚至朝鲜李氏王朝祝贺胤禛登极的专使回国后都指出:“雍正继位,或云出于矫诏。”曾静对此说得更为明确,“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如何,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也就是说,康熙帝是被毒死的。

早年清史专家孟森先生对康熙帝之死也深感怀疑。通过文献的辨析,他认为康熙死于胤禛的阴谋,这是胤禛“内得力于隆科多,外得力于年羹尧”所造成的。王仲翰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也认为康熙帝被谋害致死之说不是捏造的。

近年针对康熙帝被谋害致死说,有人认为这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康熙帝生前对胤禛较为信任,临终传位,完全可能,而且康熙帝久病在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病状,其死亡实属正常,再则康熙帝本人对人参“不轻用药”,加上警卫森严,用人参汤毒死他是很难的。

他们认为,玄烨政绩非常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开始患病,从他数次发病情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当时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释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思用尽,容颜清减”。病中派皇四子胤禛代行祭天大礼、五子胤祺前往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嘱,致使心力交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突然恶化,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宣布四子胤禛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结束了生命。

总之,康熙帝死因的争论已持续了200多年,究竟是病死,还是被毒死,已经无从考证了。

三、雍正:捷足先登,抢坐龙椅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十月三十日,在庄严而又神秘的紫禁城中又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婴儿就是44年后才登上乾清宫内龙椅的清朝第五代君主胤禛,即雍正帝。

1722年12月20日,正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这一天夜晚发生的大事,对人们来说无不感到是那样突然,那样难以置信。十七阿哥胤礼当晚在大内皇宫值班,得悉皇父康熙去世,立即奔往畅春园,行至西直门大街时,恰与步军统领隆科多相遇,隆科多告诉他四阿哥胤禛已经登大位,只见胤礼“神色乖张,有类疯狂”,掉转马头奔回自己府邸,并未到宫门迎驾伺候。

胤礼父死不惊。惟听说四阿哥嗣位神色几近疯狂。不过,十七阿哥对雍正继位仅止震惊而已,而其他阿哥则对多年以来储位之争以如此方式结局则公开表示难以接受。

1.众皇子争位,四阿哥先下手为强

雍正读书像据雍正日后的忆述,康熙去世当晚,九阿哥胤礻唐得知由四阿哥继皇位后,即“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礼,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八阿哥胤祀亦于夜深时与三阿哥胤祉私去庭院,密语多时,急筹对策。稍后十四阿哥胤礻题从西宁回京奔丧,路上即扬言:“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叩头耶?”抵京后径自“行文礼部”,故意询问如何晋见新皇的礼仪,及见雍正之时,又“远跪不前”,表示不能承认雍正承统的既成事实。胤礻唐还对左右亲信说:“不料事情竟至如此,我辈生不如死!”慨叹“事机已失,悔之无及”。

总而言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深夜发生的大事,真正令人们震惊、疑虑和难以置信的倒不是皇帝崩逝,因为这早在预料之中;而是皇位竟落到了四阿哥胤禛之手,朝野舆论一致看好的十四阿哥胤礻题却被剥夺了皇位的继承权。

康熙共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20个。初立皇二子胤礽为皇太子,胤礽聪明俊秀,能文能武,康熙对他十分宠爱。不料长期的皇储地位,在胤礽周围集结起一批依附和拥戴他的势力,形成了第二个权力中心,胤礽的行为也越来越专横放纵,使他和康熙之间产生了矛盾,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而公开爆发。康熙废掉皇太子,将胤礽圈禁起来。

这一事件激发了康熙诸子之间抢夺储位的斗争,他们争先恐后,肆无忌惮地进行活动。皇长子胤礻是因系庶出,未立为太子,见胤礽废黜,认为自己的机会已到,怂恿康熙杀掉胤礽。胤礻曾请喇嘛用巫术镇魇胤礽,康熙怀疑这是胤礽精神失常的原因,斥胤礻是为“乱臣贼子”,也被圈禁。

皇八子胤禩才具优长,深孚众望,而野心亦大。他拉拢兄弟和朝臣们拥戴自己,当康熙向大家征求意见时,大家一致推荐胤禩继立。康熙发现胤禩在背后邀结人心,大骂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伊之党羽,亦皆如此”。胤禩亦遭圈禁。

同时因参与抢夺而被圈禁的还有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

康熙经历这场家庭变故,内心十分痛苦,精神大受刺激,导致措施反复,政策失当。五个月以后,出人意料地释放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在康熙以为,胤礽的不轨行为,出于一时病态,企图与胤礽和解。事实证明,父子关系已被权力深深腐蚀,裂痕已难弥合,胤礽复位后,很快又纠集旧势力,对康熙形成威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不得不再废皇太子。

围绕立储的长期纷争,闹得年老体弱的康熙愤懑抑郁,心力交瘁。此后,直到康熙去世为止,没有再立皇太子,而且这一问题成了康熙心中的隐痛,不许人们议及。

老皇帝心目中属意哪个儿子,大家不免会有种种猜测。看来,最有希望成为皇位继承人的似乎轮到了皇十四子胤礻题,胤礻题原名胤祯,和皇四子胤禛是一母所生,但却和胤禩交好。康熙称赞他“确系良将”、“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胤禩说他“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弟兄皆不如。”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由于准噶尔进兵侵扰西藏,31岁的胤礻题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部军务。这是一项重大的任命,涉及西藏、青海和西北地区的安危和清朝统治的稳定。大将军的权力很大,礼仪规格很高,亲王体制。从前,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得过“抚远大将军”的称号。这一任命至少给许多人造成了康熙意有所属的印象。

事态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据官方记载,康熙病危时,召见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五子淳郡王皇八子多罗贝勒胤禩、皇九子固山贝子胤礻唐、皇十子敦郡王胤礻我、皇十二子固山贝子、皇十三子胤祥以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传遗诏曰: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下达传位诏书,据说胤禛本人不在场,他因代行祭天大典,住在天坛,闻召急奔畅春园,于午前到达,三次晋见乃父,康熙还能说话,“告以病势日增之故”,却只字未提及传位胤禛的事。八个接受遗诏的人也没有透露消息或作出暗示。胤禛后来说:“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另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方宣旨于朕。”

这样头等重大的事情,康熙和皇子、大臣们竟集体向胤禛保密,于理不通。所谓八人传遗诏之说,令人怀疑。

据当时传言,胤禛继位的情节,曲折离奇,与官方记载,大相径庭。《大义觉迷录》中说:“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胤礻题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又云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胤礻题调回囚系,太后要见胤礻题,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皇上又把和妃及其他妃嫔都留于宫中。”

照这种说法,胤禛集中了鸩父、弑母、囚弟以及篡位等一切罪行。我们要考虑这些流言出自政敌之口,他们在彻底失败之后,也会把一切脏水泼到政敌身上,发泄私恨,他们的话同样不可相信。

当然,如果说,胤禛继位没有什么破绽,哪里来的那么多异说呢?

就当时的实际形势而论,似乎也不难理解。因为争夺储位是激烈的权力之争,有了新君之后,失败者也不会甘心,胤禛的政敌必然要在其继位的合法性问题上大做文章,倒他的台。

2.皇帝的兄弟不好做

雍正在继位前后,最大的心腹之患便是自己的兄弟们对他不服气。对此,他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于是,“弑兄屠弟”成了雍正皇帝的一大罪状。所谓“弑兄”,就是囚禁了皇长子胤礻是、皇二子胤礽;“屠弟”,就是囚禁了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礻唐、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胤礻题,并使胤禩、胤礻题二弟死于狱所。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 甘肃省志.政协志

    甘肃省志.政协志

    政协志上限为1950年10月甘肃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成立起,下限至1998年1月七届省政协届满止。
  •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

    《中国生死智慧》主要探讨人类的生死问题,将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哲学之血脉的基础上,从分析生命与死亡之本真出发,顺次探讨生命本真、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生命困顿和生命教育等问题,试图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让人们在较为轻松的阅读中从容地思考生与死这样严肃的问题,获得某种生死智慧的启迪,以最大的包容度和开放性,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以因应我们每个人终究会遭遇的生死大事,获得生之幸福与逝之安乐。
  • 白宫密谈

    白宫密谈

    以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到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至今尚未公开发布的电话录音为材料,基辛格披露了曾被列为最高级别机密的外交危机背后的秘辛。书中介绍的两大对外政策危机,一次通过谈判成功度过,另一次惨淡收场。他们在应对危机时,决断迅速,依仗的就是手中的电话。赎罪日战争随着历史长河的流动越走越远,披露的细节一点一点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本书收录了大量与之有重大关联的谈话,包括:基辛格与以色列首相戈尔迪.梅厄、以色列驻美大使司马查.蒂尼茨、埃及外长、苏联驻美大使、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其它国家或组织的领导人之间的对谈,当然也包括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之间的谈话。展现了当时中东问题的全貌。
  •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本书探索了城市群发展新模式的理论基础,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创新性地提出联市制是当今中国城市群政治结构变革的方向和最佳方案选择,以及长株潭联市制的原则、结构特征、适应机制与运行环境。
热门推荐
  • 无敌剑人

    无敌剑人

    仗剑天涯,问道修真;善恶是非,怨恨情仇;正邪在心,心存本性;不怕天地,不信宿命,我狂我无敌,只为问心无愧,随心所意...
  • 释氏稽古略序吴兴有大比丘

    释氏稽古略序吴兴有大比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新星点缀校园风

    新星点缀校园风

    此书已废,请大家绕道。可以去看我的其他书谢谢配合么么哒
  • 咏贞调

    咏贞调

    一部写孔四贞和她原配老公的故事,基本历史架构应该还是真实反映历史版面的,但由于知识所限,不排除有错漏。文中一直充斥着哀伤和悲凉,不喜误入。
  • 血花泪

    血花泪

    这世上存在太多的灵异,有的灵异是人为,而有的灵异却是妖祸。而这世上也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我们人也不能以自己的观念来评判妖之善恶。而妖祸一现,我族之人所身处的任何地方必将现血雨,只是那血雨只有我族之人能看见。只是我族之人一生都不想见到......那雨呈花状,而出现之时会有隐隐出现女子的哭泣之声,因而我族世世代代称其为血花泪......血花泪又现了,作为我们这一有着远古妖族与人族的血脉者,远古的诅咒,宿命的轮转,我族终究是摆脱不了吗?
  • 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 穿梭动漫世界之旅

    穿梭动漫世界之旅

    这是一个主动漫的旅行,看主角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并如何去改变那些曾经的悲剧故事,首发斩!赤红之瞳。新篇章(圣杯之战)。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 神荒战帝

    神荒战帝

    神荒大地,天地交汇,天地大劫降临。曾经的强者陨落,重生为灵髓被夺的少年,修神功,练宝丹,杀妖魔,战天地英才,夺取无上机缘。从此,诸天万界见证一代至尊崛起。
  • 那年初夏,阳光正好

    那年初夏,阳光正好

    那年初夏,我遇见了他,他的一个微笑都是甜的,一个眼神都是暖的,一个拥抱便有了全世界。从此我追寻着他的影子,他望着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