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1900000015

第15章 交谈礼仪(3)

注视不等于凝视。如果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那样以“两眼间或一轮,方知是个活物”的方式注视对方,一定不会引起好的交谈过程,同时,两眼也不能在某一区域上下翻飞,左顾右盼,否则,对方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毫无疑问,交谈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双方目光对视的情况,这时最好稳重一点,不要惊慌,也不必躲闪,自然地让其对视1~3秒钟,然后再缓缓移开去,就可以了。那种一触及对方目光就慌忙移开的做法是拘谨、小气的表现,会影响谈话的正常进行,引起对方猜疑,也是很不礼貌的。在交谈中运用眼神,是一门需要刻苦学习的艺术。泰戈尔在他的《素苞》中曾经用哑女素苞为模特儿描述了眼睛的传神作用。他写道:“当我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言辞并不容易找到,必经过一个翻译过程,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于是我们就会发生错误。但是这双眼睛却不需要翻译,思想本身就溶入这双眼里。在眼睛里,思想敞开或是关闭,发出光芒或是没入黑暗,悬静着如同落月或是像急闪的电光照亮了广阔的天空。那些自有生以来除了嘴唇的颤动之外没有别的语言的人,如果学会了眼睛的语言,则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善于情感呼应

谈话之道,既要态度自然,措词文雅,还需要用一定的语言来表达富于理解和同情的精神,惟有充满着温暖和同情的言语,才能够激起他人的注意。假使你在谈话中的表现是寒情、冷意的,那是抓不住他人的注意的。如果交谈双方能通过相互呼应形成心理上的某种默契,无疑会使交谈的话题更广,内容更为丰富。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特曼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次选举前,他为同一个党准备两份内容相同的宣言。其中一份是用理性思辨的方式写成的,另一份是用浓厚感情写成的。然后,他将这两份宣言同时印发出去,结果发现,在散发感情色彩浓厚的宣言的地方,选民投票赞成的人数比散发理性思辨色彩的宣言地区多。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与人交往交谈的成败,关键在于情感因素。

当对方谈到与你的观点基本一致之处,你应当点头称是,用“我也有同感!”、“很好,真是英雄所见!”等话语呼应;当对方讲到兴奋、喜悦之处或笑话幽默之时,应面带笑容,用“太有意思了”,“太逗了!”等语言呼应;当对方叙及有关紧张、恐怖的事情时,应面带思虑与紧张,用“真吓人!”“天啦”等语言呼应;当对方叙说忧愁、感伤的往事时,应面露伤感,同情与思虑,可用“换了我,我真不知该怎么办”,“真是太难为你了!”等语言给以呼应,等等;如果你在对方如泣如诉之时表现出兴奋、欢悦;在对方如诗如歌时,表现出忧愁;对方就会觉得话不投机,就会闭口不言,从而也就有可能由此关上友谊的大门。

在社交场合,如果只顾自己滔滔不绝,是不礼貌的;“沉默是金”也根本行不通。当社交场合出现“冷场”的时候,公关人员应当“急中生智”,打破沉寂,这样做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问”,就刚才别人提到的某个话题巧妙提问。提问在内容上,可以问这个话题“为什么是这样?”“现在怎样?”将来会怎么样呢?”,在形式上,可以就你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发问,还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提出反问,可以旁敲侧击地探问,也可以穷根究底地追问。此外,如果你觉得刚才的话题实在不能或不该继续下去,你也不妨以谈天气、谈环境、谈饮食、谈新闻趣事、谈休闲爱好、谈养生之道等方式继续聊下去。这样既可以避免尴尬、难堪,也可由此引出新的话题。

有些沉默可能是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遇到这种情况,就应冷静分析其原因,再“对症下药”地打破沉默。例如:对双方因不太了解而出现的沉默就应主动自我介绍;对过去关系不好而出现的沉默就应宽宏大量,主动将隔阂抛开,热情与对方交谈;对由于自己说话太多而引起对方的沉默,就该自觉停下来征询对方见解;对自己的傲慢而引起的沉默就应放下架子,轻松地与对方恳谈。

能保持情感呼应与语言呼应的关键或者说诀窍就在于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随着对方的感情变化而变化,暂时忘掉个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可以营造谈话的良好气氛,做一个受欢迎的谈话对象。

谦虚谨慎

交谈主要是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为了礼貌,任何人都不可能也不应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话人必须顾及对方的情感和因自己的谈吐而激起的对方的反映。有时因为情绪差异太大,修养背景不一,处事标准有异,思维水平不等的原因,说话者所表达的文字虽然被听话者全部接受了,但谈话者实际表达的思想却很难全面准确地被听话者所理解,甚至有可能你所讲的和他所听的大相径庭或完全相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交谈中必须谦虚一点,谨慎一点。防止“祸从口出”,无意伤人。

谦虚本身就是一种“礼”的表现。只有在交谈中谦虚礼让,多听少讲,先听后讲,像俄国作家所说的那样,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才容易赢得对方好感,才可能给人以诚恳谦逊,可以信赖,可以合作的印象。谦虚之所以是一种“礼”的表现,还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这种欲望表现在交谈中,就是谈话双方都希望能较多,较早于别人,把全部问题讲清楚。

如果我们能在别人需要用语言表达、宣泄思想情感的时候,能自我克制一下,就能有效地满足别人的自我表现欲求;而一旦我们把这种表现机会给予了对方,对方会因此渲泄而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与解脱,反过来会更加自觉地尊重和感谢我们。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罗宾逊教授认为:“我们对于自己的想法,很少会产生排斥感。于是,当我们受到别人的指正时,就容易发怒,并固执自己的想法。其实,在我们的想法中,潜存着种种信念,一旦有人想改变我们的信念,就会产生反抗心理。这时,我们所重视的并不是我们的信念,而是那面临危机的自尊心于是就产生争论,而这些争论只是为自己的信念找个继续存在的借口罢了。”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也认为:在议论或反驳中,也许你赢了对方,但那样的胜利是空虚的———因为你绝对无法赢得对方的好感。”谦虚谨慎,三思后言还可以为我们自己提供机会,它可以使我们显得更成熟,更稳重,减少在交谈中的错误。我们也许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交谈过程中,我们总在担心没有说的机会,或者说害怕自己说得太少而有失面子,于是,我们总是想抢先发言、见机插话。可是由于缺乏深思熟虑,往往词不达意,逻辑很乱,当发现后来讲的人比我们讲得更全面、更深刻。而这些全面的、深刻的东西自己稍加考虑,也可能讲出来时,我们就感到追悔莫及。总结类似教训,我们还是觉得三思后言为妙。俗话说:“会说话的人想着说,不会说话的人抢着说。”就是这个道理。

当交谈中需要赞美对方时,也要慎之,也应三思。原则是实事求是,措词得当,胡乱地瞎吹滥捧只会伤害对方自尊心。比如不要用:“你是世界上最最真诚的人”,“你是世上最大公无私的人”,“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姐”等词语赞美对方。如果赞美对方时能将赞美内容量化、具体化,是很有必要的。如:“你穿上这身衣服,至少年轻了五岁!”。“你的眼睛看上去很像某某明星的眼睛,似乎比她显得更妩媚”,类似这样的赞美就需要“三思”,需要比较以后才能做出。在有些特定场合、特定情景之下,我们可能不得不终止对方的谈话。如果是必须表达自己的立场的时候,可在对方说话告一段落或出现停顿时;如果是有别的事急待处理,则需说“对不起,这次我还得办点急事,下次谈行吗?”之类的话。如果对方态度过于强硬,甚至出言不逊时,亦可用“好了,谈话就到此为止”来中止谈话。

既是双方交谈,由于双方学识深浅有别,价值取向有异,兴趣偏好不一,很有可能出现意见不一的情形。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何谦虚礼貌地继续谈下去呢?假如双方所谈及的话题无关紧要,不是原则问题,不伤组织利益,无损组织形象,公关人员就应“听之任之”;如果对方的言词有损你所在组织的利益,则应有礼有节地发表你的见解。遇到这种情况,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谈话,待对方把某个观点讲完后,你不妨先重复一遍对方的观点,如果对方确信你对他的发言没有误解,再谈你的看法,用讨论而非争辨的方式谈下去;而且,你还不要希冀对方会当面对你赔不是,或承认他错了。

谦虚也好,“后言”也罢,也是有度的。有的人故作高深,巧言令色地自命谦虚,显然,这样的谦虚缺乏诚意,也是一种失礼行为,会同样引起听话者的反感。

倾听

中国有句古训,值得公关人员记取:人长着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就是为了少说多听。

交谈的过程,只有把它看作既是自己说话表达的过程,又是自己倾听理解的过程,才可能是懂礼貌,有修养的。在一般的交谈活动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

现代社会中,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通道是耳朵。倾听他人谈话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可是,人们普遍在与人交往之前,总是担心自己不会说,说不好,总是在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够说得更好,而很少考虑自己可能会在与他人的交谈中,不会听,听不好,很少把自己应如何去倾听别人谈话作为起点去考虑。严格地说,这是一个被人的自尊心扭曲了的交际的观念误区;它大大地阻碍了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碍于我们去建立正常的友谊,有碍于我们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其实,这个误区本可以从我们自己对他人交往的评价中及早发现。我们无论在任何交际场合,都不会喜欢那种喋喋不休的人;我们总是和愿意听我们讲话的人为友。因为,我们觉得前者好胜、自私;后者善解人意。同时,那些在大庭广众中喜欢高谈阔论,抢先发言的人往往语无伦次,缺乏深度;只有“少言寡语”的人常常因深思熟虑,逻辑严密,给人以“一语中的”、“一鸣惊人”之感。

倾听,可以分泛听和聆听两种。无论是泛听还是聆听,只有掌握了一定技巧,才能符合礼仪规范。

泛听

所谓泛听即广泛倾听。无论是什么人在我们面前讲话,都值得我们认真倾听,从而收集到与自身发展有关的信息。有句俗话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的行路指通过眼睛看可以增长知识,也指通过听可以增长才干。听多了,积累多了,自然就会使我们产生灵感。

同类推荐
  • 一分钟学会当众演讲

    一分钟学会当众演讲

    演讲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很多卓越的伟人同时也是卓越的演讲大师。他们胸有珠玉,舌绽春蕾,挽狂澜于即倒,助风浪而前行。演讲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运用它可以捍卫自己的权益,取得竞争优势;演讲是增强勇气、获得斗争力量的重要途径;演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历史。
  • 最强沟通术

    最强沟通术

    如今年轻人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大学文凭和书本上学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走向成功的人除了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外,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说服他人的口才,和善于推销自己的才能。
  • 大学毕业了,我该怎么办

    大学毕业了,我该怎么办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大学毕业了,我该怎么办》从理想、就业、回炉深造、事业、爱情、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全面地写出一个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迷茫和危机感,并写出规避方案,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铺设了一条新路。
  • 最受欢迎的说话方式

    最受欢迎的说话方式

    一个人说话的魅力,不在于说得多么流畅,多么滔滔不绝,而在于是否善于表达真诚。这种真诚就像阳光一样,是别人能够体会和感受到的。真诚不仅会赢得对方的尊重,还会提高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人际交往中,真诚的赞美往往能快速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人,总是喜欢被赞美的,无论是咿呀学语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翁,因为人都有一种被人肯定、被人赞美的强烈欲望。有位企业家说:“人都是活在掌声中的,当部属被上司肯定、受到奖赏时,他就会更加卖力地工作。
  • 路标

    路标

    心灵的漏洞生活恰似一本书,每一日都充实着书里的内容。在这里,我们既是读者又是书中的主角,在现实与想象之中回忆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弥补心灵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求索的心智。多思索而少冲动,多镇定而少浮躁,多宽容而少嫉妒,多仁爱而少仇恨……
热门推荐
  • 夜郎奇案

    夜郎奇案

    西汉年间,西南边陲,夜郎国内,政治动乱,一场惊天阴谋席卷全国,奈何平凡少年,因身世不凡,卷入惊天阴谋。因此,天火诅咒、阴山白骨、血色翡玉等一系列异事在他身边频频发生,且看少年如何化解……
  • 星辰魂天

    星辰魂天

    “这是现实吧,那个假面骑士是怎么回事”“这是现实吧,那个会各种技能的少年是怎么回事”...东方墨天:“这世界不可能有不可能,只有不努力的人”___作者更新可能会过于慢,请耐心等候
  • 新之初始

    新之初始

    没有人讨厌英雄题材,但世界上并没有纯粹的英雄!我只能说有关名为六界的旅程就此拉开序幕!
  • 帝少的特工狂妻

    帝少的特工狂妻

    【男强女强,重生含校园,此文慢热,龟速更新,慎入!】“邢先生,你迟到了。”绝美的女子坐在车头,精致的手枪对着面前的男子,枪口缓缓地扫过,“挥霍我的时间,命根子不想要了?”忽然眼前一黑,她脸色瞬变,轻启的红唇被他的唇堵上,她挣扎着要推开他,却被他桎梏着。只听那磁性的声音轻笑一声:“今晚任你处置,邢太太。”
  • 为妃想死

    为妃想死

    如果我说,为妃想死,后果会怎样?某人:来人,给皇子妃拿梯子。拿梯子做什么?某人:不爬高一点怎么摔得死。
  •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一书把文化象征当作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和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的方式。例如通过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痴迷,意大利人对歌剧的热爱,德国人对交响乐的推崇,西班牙人对斗牛的狂热,巴西人对桑巴舞的陶醉,等等,描述不同国家的特色和这些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思维。这样,文化象征就成了向异或地图,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探索世界文化的旅行,从而真正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运行的。
  • 我不想说对不起

    我不想说对不起

    我的爱没有与你不同,只是我敢爱我爱的人。我不在乎世间的流言蜚语,我只想对爱过的人说我还想你就只是还想你而已。但是你的对不起是我最不想听到的回答。
  • EXO我的一切

    EXO我的一切

    AllofMe,我的一切。本文男主灿烈,甜文,不虐,再次写文欢迎入坑,请支持一下我的另一篇文《EXO:美男攻势》好吗?谢谢。
  • 易烊千玺之烊光依旧

    易烊千玺之烊光依旧

    曾经的情缘伴随长大后的痛苦,脑海中小时候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还曾记得...“别怕以后我来保护你”“你等我”...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许我们之间就不必遭受这痛苦的挫折...我的心里和眼里都是你,可你为什么还想着别人...
  • 越肩视点

    越肩视点

    一场爆破,让联邦驻帝国德里尔地区大使馆的武官萨姆·费舍尔成了两亿分之一的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同时也带走了他一条手臂。然而这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年轻的特工带着他的机械臂,踏上一条颠覆世界的复仇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