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吉耶曼和沙利,为了研究丘脑激素,经历了21年的磨难,失败一个接着一个,以至于失去了专家们和研究经费资助者的支持。可他们并不气馁,依然充满了热情,在解剖了上万只羊脑之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于1977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有人问他俩是怎样成功的,一个说:“靠的是‘我要做’的动力。”另一个回答说:“我们有‘死不悔改’的决心。”正是这种强烈的动力,化作惊人的热情,从而产生了无坚不摧的力量。
让热情保持了一辈子的爱迪生,在他80岁高龄的时候,白天仍在室验室里工作一整天,晚上还要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读二三小时的书。他活了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多项,这一切正像他自己所言“主要的动力来自热情”。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发现,人的丰富想象力,大胆的追求,蓬勃的朝气,充沛的精力,这一切同热情这架内在的启动器是分不开的。
爱默生说:“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不少人失败的原因,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失去了热情。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热情,惰性就会乘虚而入,人会变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毫无生机。这样的人纵有天大的本事,他的才华也“横溢”不出来,人就会像断了油的灯,缺少了燃料的飞机、轮船一样。人常说:钢琴的琴弦要保持在正确的音符上,就必须反复“调正”。一个人要把自己身上的热情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样也需要有意识地去“调正”。如果你整天为单调、重复、琐碎的事情所困扰,失去了积极性,那你就打开热情的“启动器”,把“要我做”的事,调正为“我要做”的事,让你心中的热情不断地燃烧起来。
认识自己优点的关键
一些人常常对自己不满意,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长此以往,造成自怨自卑,信心崩溃,从而平庸地度过人生。与此相反,有些人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能够从自己身上不断地发掘优点,并利用优点,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了解自己的优点,分析并总结自己的优点,科学合理整合自己的优点,利用优点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让自己的优点转化为成功的能量。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在年轻时穷困潦倒,迫于生计,他从法国的乡下流浪到巴黎,找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够帮自己找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这个大城市中站得住脚。
父亲的朋友问他:“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呢?精通数学吗?”
大仲马羞涩地摇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他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
“那么法律或别的学科呢?”大仲马再一次窘迫地垂下头。
……
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大仲马都只能以摇头作答,无声地告诉对方……自己一无所长,连一点儿优点也找不出来。
父亲的朋友似乎显得很有耐心,他对大仲马说:“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大仲马的脸涨得通红,羞愧地写了下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转身逃开,离开这个令自己深感耻辱的地方。可是他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手臂,对他说:“年轻人,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大仲马疑惑了,字写的好也算一个优点?他不解地看着父亲的朋友,但他很快在老人的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
告别父亲的朋友,大仲马走在路上浮想连翩:我能把字写得让人称赞,那我的字就是写得很漂亮;能把字写的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引人入胜……受到初步肯定和鼓励的大仲马开始把自己的优点置于放大镜下。他一边走一边兴奋地想,原来自己竟然有这么多点的优点,自己何不利用这些优点来创造自己的未来呢?
在得到自我肯定后,大仲马开始发奋自学。数年后,原来沮丧失望的大仲马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的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流传至今,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大仲马的故事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中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善于发现自己优点,利用自己的优点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样就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在前行的旅途中,每个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优点。通过优点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缺点,但只要我们仔细想想,一定可以找到许多优点,我们不妨把它一一列出来,记录下来,这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拥有的优点竟会这么多。
我们必须了解,任何一位小人物,只要能引发他的信心,便会积极进取。发觉自己优点的人,就有了滋润信心的沃土。它引导一个人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认为想办的事就必能办得到。
发挥并肯定自己的优点,依靠自己的本质去生活,就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一个能发挥特长的人,容易获得成功,得到满足感,产生更好的信心。
认识自己的优点是成功的关键。常见你把自己与同行、同类相比,自叹不如,称自己才智不及,叹自己难以成事,这实在大可不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收到一位农夫寄给他的一封信,农夫说他给自己儿子取个名字也叫阿尔伯特,希望他写几句话,作为孩子长大时的座右铭。爱因斯坦在回信中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只有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人及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每个人必须对人及事物产生爱与热忱,这样才能使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致产生距离。
爱因斯坦所说的“爱”首先包括热爱自己。你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有价值而且出色,那么你就不需要依循别人的肯定来增加自我的价值,这等于你能够爱自己,更能去爱别人。先给予自己积极的评价,你就能给予别人,并帮助别人。如果你没有自我价值感,不爱自己,那么,付出就成了不可能的事。你自以为毫无价值,又怎能去与别人友善相处呢?你爱的价值是什么呢?如果你不能给予他人爱,也就无法体会爱的真谛。
你可以用你热爱自己的能力,来向你所有的自我感觉挑战。记住,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形之下,憎恶自己的心态绝不会比爱自己的心态更健康,厌恶自我只会为你带来无止境的伤害。不要憎恶自己,更不要把错误行为与你的自我价值混为一谈。错了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对自己宽容些可以抵御不良情绪的干扰。
总之,热爱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巧妙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将给你一生的事业带来转机,为你通往成功的道路点亮明灯,助你早日登上事业的巅峰。
抱怨就是逃避自己的缺点
人生在世,很难说哪一个人没有缺点,纵使美玉,也有瑕疵。但缺点虽然难以逃避,却并非不能改造。无论是与生俱来的缺点,还是后天形成的缺点,只要你勇于面对,不逃避自己的缺点,就没有不能改正的缺点。
缺点有的是与生俱来,无法加以改变的;有的则是被后天环境诱发而成的;有的则与性格无关,纯粹是一种外在的条件,例如美与丑。而不论你愿不愿意,这些缺点都将会伴随你一段时间,甚至是一辈子,对你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决定别人对你的态度,成为你在社会上立足求生存的阻力。
每个人身上都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承认甚至百般掩饰自己的缺点。逃避自己的缺点,无疑是让蛀虫在自己身上蛀洞,最终只能毁了自己。根本不肯认识自己的缺点或自以为自己没有缺点的人,谈不上改掉自己的缺点,也就谈不上如何使自己进步。所以,对于我们,身上有缺点并不可耻,要敢于面对,勇于承认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是智者的心态,也是勇者的行为。
俄罗斯有位叫库雅斯科娃的女士,她有一副好嗓子,一心想当歌星,遗憾的是嘴巴太大,还有暴牙。她初次上台演唱时,努力用上嘴唇掩盖暴牙,自以为那是很有魅力的表情,殊不知这给别人留下了滑稽可笑的印象。
有一位歌迷直率地告诉库雅斯科娃:“暴牙不必掩藏,你应该尽情地张开嘴巴,观众看到你真实大方的表情,相信一定会喜欢你的。也许你所介意的暴牙,会为你带来好运呢!”
一个歌唱演员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缺陷,首先是要用理智说服自己,还有勇气打败自己。库雅斯科娃接受了这位歌迷的忠告,不再为暴牙而烦恼,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发挥自己的特长,终于成为俄罗斯影视界的大明星。其实,有缺点并不是你的错,而逃避缺点,则是你的大错了,我们需要做的是,拿出勇气直面缺点,努力改正它,让全身心都获得一种自由,从而潇洒地面对生活。
对于缺点,我们不但不能逃避,还应该主动去改变它,并将它努力地转化为自身的优点。著名的美国诗人爱默生说过:“任何时候弱点都能扮演积极的角色。”这就是说缺点和优点之间往往只有一墙之隔,当这堵墙在“度”的作用下,逾越了它的界线时,优点也能成为缺点。因此说,无论是在人生中还是事业上,千万不要在荣誉面前昏了头,小有满足就浮躁。那样,非但不能促使你进步,反而会让你从颠峰上摔下来。
既然优点可以变成缺点,那么,与此相反,只要我们不逃避自己的缺点,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变缺点为优点。
印度有一位女性,自从懂事之后,一直为脸上的一大颗红痣而懊恼万分,因而患了“见人恐惧症”。每当有人来她的家时,她就赶紧躲进房间不敢出来。
对于女儿的自我封闭,母亲屡次激励她,之后,那个女孩就发奋而起,心想,既然无法治好自己的缺点,不如发奋图强,研究出一种可以去除红痣的化妆品。
有了这个想法后,从此她就好好学习,后来,她在自身的努力和众多的化学家的帮助下,成功地研制出掩饰红痣的化妆品。为了推广这个化妆品,她跑遍全国,救了不少与她一样为红痣苦恼的人,她也因此而获得巨额财富,成为名利双收的女富豪。
那个女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球赛,最好的球队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队也有辉煌的一刻。不要逃避缺点,更不要以缺点为耻,去直面它、改正它、转化它,从而就会看到一片艳阳天。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点。当然,我们身上也一定有优点,优秀人士往往都是优点多于缺点,或者优点特别突出;而大部分人则是缺点一箩筐,优点没几个。我们不妨自问一下:我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呢?我最想改正的缺点是什么?俗话说,人不知自丑,马不知面长。缺点也是一样,有的缺点能看到,有的缺点看不到。比如,死守老一套,固守尘封的世界,就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因此,面对他人对自己缺点的指正,切不可逞一时之能,并力戒为自己争辩。
不逃避自己的缺点,也就要预防和控制自己的缺点,如果不加以预防与控制,任由它泛滥成灾,那么,缺点就会断送你一生的幸福与前程。然而,要想控制好你的缺点,还得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永不放弃”刻在心底,方能化缺点为优点。
做自己命运的舵手
每个人在载着梦想远航时,能否到达成功的彼岸,不仅要看目标和方向是否正确,还要看能否做好自己的命运舵手。
什么是舵手?就是那些能够把握住人生方向的智者、强者。人生中总有风雨,总有坎坷,如果遇到阻挠,就动摇信心,就马上气馁,那还如何成为命运的舵手呢?
态度决定一切,对自己的信念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当别人对你的行动抱有怀疑态度时,敢于坚持自我,做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舵手,才能够期望得到肯定的结果。历史上的成功者都有过风雨、有过坎坷,但他们总是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就会换来另一番天地。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行为策划学家皮鲁克斯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说:盲人海伦·凯勒是一位不相信自己输给命运的人,她盼望三天的光明,所以为这个梦想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自己命运的舵手。
汽车工业界领军人物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在未研究汽车之前,他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反常事,在这之前,他因为工作勤勉努力,生活节俭有规律而被所有朋友称赞。
他做了什么呢?原来他从银行中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买了一部新车,这还不是最“愚蠢”的,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在车库里动手拆卸汽车,车库里摆满了零零散散的汽车零件。他仔细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这个行为重复了许多遍,人们对此感到大惑不解,嘲笑他是不是“疯了”。
几年后,那些嘲笑过沃尔特的人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错了,因为沃尔特凭借自己明智的见识开始制造汽车了。最后,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并且,他还在汽车这个领域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从而获得了成功。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的故事说明,心态决定命运,对自己的信念必须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当别人对你的行为抱有怀疑甚至是反对态度时,要敢于坚持自我,才能够有所收获。试想一下,如果沃尔特很在意别人对他的议论而放弃自己的信念,那么他就不会获得成功。
纵观名人和伟人成功的历程,他们都是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舵手,例如: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遭受到被迫退学的命运。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受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暗淡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3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他是“孺子不可教也”。
以上列举的这些成功人士都是“走自己的路”,而不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因此,他们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